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探索摘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培养大批法律职业人才,实现司法队伍的职业化。而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必须改革现行的法学教育体制,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职业化。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加快了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进程。高校法律援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对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法律援助法学教育司法考试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和某些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我国于1994年开始法律援助的试点工作,目前从司法部到省、地、县均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专职从事法律援助的律师已达6000多人,法律援助已初具规模。但随着社会对法律援助需求的日益扩大,现有专职援助律师队伍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迫切需要社会力量作为补充。为弥补政府法律援助资源的不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免费的实践教学基地,许多高校建立了自己的法律援助机构。基于同样的考虑,我校也于去年成立了法律援助机构。高校法律援助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受到政府、社会和学生的欢迎,但由于对高校法律援助的定位不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法律援助的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一些地方甚至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因此,理清高校法律援助的功能和作用,特别是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关系,对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的负责人,笔者拟就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关系问题发表管见,以期对高校法律援助工作有所裨益。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随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推行,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笔者系专职律师出身,曾于1990年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又于2002年参加首次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现又从事法学教学工作,对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接轨问题有切身感受。我认为,从1986年律师资格考试算起,司法考试实际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司法考试制度虽有待完善,但其命题已十分科学。因此,在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是法学教育适应司法考试的问题。法学本科教育应主要承担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即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即将传统的理论主导型教学模式向实务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法律援助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何为应用型法律人才,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一般认为,应用型法律人才是理论与实务兼备的人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办案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通过举例、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毕业实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有些院校将诊所法律教育引入教学。这些方法都受到一定的效果。同这些手段相比,法律援助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1法律援助可以使办案实习常态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办案实习主要通过毕业实习来实现。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时间集中,且学生已修完了大学课程,可以专心实习,与正常教学不会发生冲突。其弊端是由于周期短,学生大多无法体验一个案件的全过程;同时也没有专职老师提供指导。因此,改革毕业实习制度,将办案实习常态化就很有必要。对此,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无疑是一个最佳选择。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经常性的固定办案实习基地,使办案实习常态化。这种实习在专职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办案,且办案过程可跨越几个学期,可以亲历一个案件的全部过程,使实习效果大大提升。2法律援助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学者认为,“法律职业的技术是一种专门化的技术,包括法律解释技术、法律推理技术、法律程序技术、证据运用技术、法庭辩论技术、法律文书制作技术,等等”。也有学者认为法律教育应培养学生法律概括、法律分析、语言文字表达等专业能力,以及法律注释、法律渊源识别、法律解释、利益衡量、法律推理、法律漏洞补救、法律说理等法律技术。这些主张都很有见地。就笔者的个人体验而言,法律职业是一个知识性、技能性极强的职业,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办案技能。法律专业技能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应用技能,其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实践性。对这种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手段往往无能为力或收效甚微,但法律援助可以大显身手。首先,法律援助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课堂教学是按学科进行的,学习一门课程只能获取一个法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办理案件则不同,一件案件从接待到取证、开庭、案卷整理归档,往往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多门社会科学的知识。通过办案可以综合地培养学生应用各种法律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乃至社交知识的能力。其次,法律援助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远胜于传统教学手段。以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为例,案例教学只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但对培养学生的办案技能却帮助不大;模拟法庭虽可培养学生办案技能,但毕竟不是实际办案,其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法律援助采取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实际办案的方式,变“模拟演习”为“实战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办案过程,从而迅速掌握办案技巧,提高办案技能,其“实战”优势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3法律援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法学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办案机会,使学生过一把“律师瘾”,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喷发,法学教育的面貌必然焕然一新。4法律援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法律援助的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有助于培育和发扬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法律援助是无偿服务,援助案件的办理大多比较艰难,办理援助案件可以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法律援助是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增强其法律观念。办案不仅需要满腔热情,而且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5法律援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泛指人们对于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本文所称法律意识,是指学生通过具体法律制度的学习而产生的对法律制度基本意旨的把握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法学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也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意识比法律知识更为重要,而且一旦形成,终生难忘。以证据制度为例,法律关于证据制度的具体规定属证据法律知识。这种知识,即使专业法律工作者,对各种具体规定也未必说得清楚。但是,通过证据制度的学习,就会形成“打官司必须靠证据,证据运用必须遵循证据规则,没有证据或违反证据规则将导致败诉”这一牢固的证据意识,且这一意识一旦形成,永生难忘。因此,法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在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传统教学手段当然能发挥相当作用,但法律援助可以更胜一筹。譬如时效问题,课堂教学无论如何强调时效的重要性,也只是纸上谈兵,未必能引起学生重视。但在实际办案中,时效问题关系诉讼胜败。通过办案,学生能现实感受时效之重要,使其对时效的重要性刻骨铭心,真正确立时效意识。三、如何实现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对接如上所述,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是将传统的理论主导型教学模式向实务主导型教学模式转变。因此,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作用是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改革对接的关键。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尽管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为困难公民提供法律帮助。但高校的法律援助工作在法律援助体系中还是居于补充地位,其主要职能还是服务于教学。因此,高校的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应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这一根本的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作用,必须解决如下问题:1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已与当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签订协议,在这些部门建立实习基地,通过派学生到基地实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运作情况看,这一作法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不能及时释疑解惑;二是对学生不便管理,容易发生意外情况。为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法律援助机构。目前,北大、清华、人大等重点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援助机构,一些地方高校也建立了类似机构。这一做法值得推广。2修改教学计划,将法律援助纳入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目前,高校法学专业教学计划都有实践教学环节,并规定了一定学分。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学生和教师都将其视为副课,没有认真对待。为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应将法律援助写进教学计划,对学生计算学分,对教师计算工作量。学生必须办理一定数量的案件才能毕业。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指导教师队伍。法律援助与法学教育改革能否对接,法律援助能否发挥其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合格的指导教师队伍。法律援助案件的指导不同于课堂教学,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传授办案技能,同时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办案经验和较强的办案能力。如同医科学生实习指导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医生一样,法科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也应该是“双师型”的,既是教师,又是法官、检察官或者律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现有体制下,教师不能兼任法官或检察官,但可以兼任律师。因此,我国专职法学教师队伍中没有兼职法官或检察官,只有兼职律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法学教师队伍的建立,制约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一是鼓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教师担任兼职律师、兼职仲裁员或人民陪审员。二是聘请资深律师、法官、检察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4建章立制、规范运作,防范法律援助风险。法律援助虽是无偿的,但从性质上讲仍然是一种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是有风险的。目前在提供有偿法律服务领域已出现律师责任赔偿案件,且责任赔偿有愈演愈烈之势,个案最高赔偿已突破800万元。在法律援助领域,目前尚未出现责任赔偿案例,但也只是时间问题。为防范风险,一方面要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应确立援助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让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避免因责任赔偿而牵连学校。如有可能应购买责任保险,以最大的限度规避风险。在建章立制方面,应该借鉴律师事务所的业务管理模式,建立案件受理审批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指导教师责任制度、案卷归档制度等基本制度,确保案件服务质量。5整合现有教学手段,发挥法律援助的效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引入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教学手段。近年来,一些院校还将诊所法律教育引入教学,受到良好效果。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必然有限。因此,单靠法律援助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将现有实践教学手段进行整合。由于目前法律援助是供不应求,在受理案件时就应该有所选择,要挑选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援助。此外,要充分利用模拟法庭的教学设施,动员法院到学校现场开庭,变“模拟”法庭为真实法庭。6保障经费投入,为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目前,高校法律援助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问题,使这一活动难于有效开展。究其原因,是因为对高校法律援助的重视不够。实际上,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如同为工科学生提供实验室,为医科学生提供临床实习医院,是培养法科学生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