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的思路摘要:在诚信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银行业诚信问题却被忽视了。解决银行业诚信问题应从重视公司治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和推动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入手。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银行业金融监管构筑了法律平台,作为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派出机构银行监督管理分局,如何发挥好对银行业的监管职能,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金融监管的外部环境银行业诚信问题入手,分析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银行业诚信问题,进而探索解决我国银行业诚信缺失的思路。(一)银行业诚信问题成因及危害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步伐的加快,诚信问题似乎成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微观层面看,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的缺乏,致使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从宏观层面看,社会普遍存在着“失信”现象,以至于目前大到政府,小到居民,到处是一片呼唤“诚信”回归的声音。然而。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我们大声疾呼并着力解决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问题的同时,在经济体系中居重要地位的银行业的诚信问题,却被我们忽视了。银行业似乎可以超然于社会诚信的规则之外。试想,一个不守信用,出尔反尔的银行业,必将直接成为居民和企业“失信”的加速器,也将成为经济体系整体信用滑坡的重要因素。反过来,个人和企业对银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必然要引起银行业各项业务合法性的危机,从而动摇银行业信用管理的基础。这种对银行业质朴的信任感一旦被破坏,底线崩溃后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1.非公有制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与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能力失衡,导致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失信。目前,一个重要的社会特征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对称。以洛阳市为例,至2003年末,全市中小企业已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0%以上,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市的六成和四成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市零售网点的93%以上。中小工商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的70%强。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至2003年末,洛阳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仅有143.3亿元,占存款市场总额的20.9%;各项贷款102.8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23%.尽管中央银行允许国有银行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以刺激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利率的提高本身就是对非国有经济的信贷价格和数量上的歧视。这种信贷供给和信贷需求的不对称性,导致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在与银行打交道时,始终有一种求人的“弱势”感,而银行则有一种“施舍”的优势心理。银行业的这种心理优势,在制度的疏漏和真空地带,往往会发生变异,最终导致银行业的工作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企业之上,进而以各种理由在企业面前失信。如:借贷合约签订时间的随意性,贷款利率浮动的随意性(在利率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企业账户现金支取管理的随意性。这些看似小事的随意性,久而久之给企业一种银行业没有诚信的感觉。这种感觉的蔓延,最终必然导致企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对许多信贷工作人员形容企业“借款时是孙子,还款时是大爷”的做法就不难理解了。2.所有者主体缺位,使银行业管理层有意无意将一些不诚信行为暴露给企业和个人。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态势不断显现,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更是加快了我国银行业公司治理的步伐。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官本位体制下,商业银行无法内生出具有人格化的合格委托人,银行行长是没有委托人的代理人,实质为“内部控制人”,以其为代表的银行管理层虽不拥有剩余收益索取权,但却拥有实质控制权。附加监督机制的缺位,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紊乱现象时常发生。内部管理的紊乱最终将引发“内部控制人”的道德风险。如: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伙同企业搞存款搬家,为了完成利润指标鼓励企业以借还息,为了完成“双降”任务指标让企业借新还旧等等。这些让企业“帮忙”的做法,最终将使企业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式:银行业的内部指标是可以变通的,与银行签订的和约也可以拒绝履行。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在企业生根,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诚信也将荡然无存。3.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的管理体制,是银行业诚信缺失的又一重要原因。俗语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目前我国的银行业管理体制中,国有商业银行也好,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好,无一例外地推行着行长负责制。诚然,行长负责制的初衷是想让“一把手”的责任和权力相适应,但其推行的结果往往是:“一把手”竭力增加个人的权力,事无巨细,甚至越俎代庖,最终导致决策权的高度集中,将领导权、执行权、管理权集于一身,使得现有的各种监督机制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流于形式。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制约弱化,必然导致一些不诚信行为时常发生。如:为了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指示或默认企业或信贷人员篡改资料,为了获得荣誉而纵容工作人员编制虚假报表。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信息传递给企业,必然导致企业的仿效,最终使银企的诚信关系遭到破坏。在我们对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检查中,常常发现有许多贷款找不到贷户,甚至以假身份证贷款,张贷李用。这些现象表面上反映的是一线信贷人员的工作失误,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基本上都是由于当初发放贷款时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导致的必然结果。4.政策模糊,使“看到红灯绕道走”的弊端在所难免。由于我国银行业的所有者主体缺位,用“政策”去管理下级成了目前银行业层层管理的法宝,每一级管理者都存在着“管理下级,越细越好;受上级管理,越少越好”的双重心理,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导致每一级管理者为了“真正管理下级”制定了一系列烦琐复杂的规章、制度、规定。同时,为了对应上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规定而衍生出许多变异的经营行径。如: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的对下级行贷款额度权限的管理。这种管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增加了信贷资金风险管理的保险系数,管理系统更加严密了,但具体执行的结果,无非是给孙行者多加了一道紧箍咒,并没有影响到其降妖捉怪的结果。理解了这个道理,对目前基层银行业分拆贷款、一户多贷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二)构建我国银行业诚信体系的基本思路在一个正常的银行业诚信体系中,至少有四种力量对其进行着强有力的支撑。即:市场的力量,内部控制的力量,外部监管的力量,社会监督的力量。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一个以分业监管为基本框架的庞大的金融监管体系,但仍然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而言既有内在需求、又有外在压力的监管环境。1.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的基础性作用。从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安全防护系统看,外部监管的力量是十分有限和脆弱的。因为防范风险主要靠自律,管理和控制风险关键是内控,处置风险首先是自救。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控体系和自我约束机制是否健全和有效是银行业诚信构建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公司治理则是商业金融机构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产权结构问题。尽快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外资、民营资本增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稳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切实改善银行治理的产权基础。二是制衡机制问题。特别是国有银行,要按照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所有者代表,由其委派、选任有能力并能尽心履职的董事会,董事会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公开竞聘管理者,同时在董事长、行长、监事长之间建立制度化的权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三是治理文化问题。所有者代表、董事、经理层都应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并且相互之间按既定的规则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又保持足够距离、相互监督的健康关系。当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国有资本和其他股东利益的保护和权利约束问题,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问题,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问题等。2.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银行业诚信方面的积极效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金融行业的自律意识、自律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行业性的自律组织逐步健全。另一方面,同业公会和行业协会秉承“自律、维权、服务”的宗旨,围绕单个机构想办而办不到的事、监管机构想办而不宜直接出面的事和现行法律、法规尚未涉及或界定不清的事,认真抓好自律公约、执业标准、诚信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自律组织的工作实践表明,这些机构不仅在维护同业权益,推动行业发展中增强了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而且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增强了监管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因为同业公会和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与监管机构的行政监管既有共同点,又有互补性。共同点表现在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都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互补性则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具体目标的互补性,行业自律着重维护银行业自身的利益,反映行业的呼声,行政监管则主要体现国家整体经济利益,反映国家经济政策对银行业的总体要求。二是作用方式的互补性,行政监管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独立性是行业自律不可比拟的。而行业自律的灵活性、民主性和适时性则是行政监管所不及的。三是约束内容上的互补性,行政监管重点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合规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问题,而行业自律着重于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的规范。此外,监管机构的行政监管多是事后检查和处罚,而行业自律则更多的是对过程的监督和约束。只有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相互支持、平衡发展,才能构建完善的银行业诚信体系。3.积极推动以媒体监督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补充政府监管的不足,就很难对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全面、持续、有效的监管,而媒体监督在社会监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金融意识的不断增强,财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