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业隐性资本的监管效应分析内容提要:银行行业准入价值(Franchisevalue)作为一种隐性的资本源,对银行的风险选择行为和资本决策行为具有潜在的影响。本文进一步规范了行业准入价值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行业准入价值对银行业微观运营机制的影响,及管制政策对行业准入价值的潜在影响。银行业安全网各项管制政策在不同的政策层面对行业准入价值发生效应,对行业准入价值的适度保持具有潜在的影响,特别对有关市场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的产生和保持具有直接的关系。这就为如何制订和实施审慎的管制政策提出了要求。我们把银行行业准入价值(franchisevalue)作为一种隐性的资本源来分析它潜在的价值及其监管效应。关于银行行业准入价值的概念,在不同的文献中,由于所研究问题侧重点的不同,对行业准入价值的含义有不同的假定。行业准入价值对银行监管行为和银行的风险选择行为具有潜在的效应。而且与审慎资本要求管制一样,失当的行业准入价值储备对银行的风险选择行为同样具有潜在的影响。一、银行行业准入价值的基本概念Buser,Chen和Kane(1981),Marcus(1984)在分析银行业道德风险时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银行行业准入价值。他们分析了银行行业准入价值与道德风险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进入银行业必须要获得政府颁发的一个许可证。这个许可证实质上就是准许吸收和发放贷款的营业执照。这个从业执照是一种不可转让的资产,如果银行失败,其价值也随之消失。因为许多国家都实行银行业市场准入管制,这种政府对银行业市场准入的管制,使许可证的市场供给是有限的,或者说相对于市场需求是供给不足的。这种有限的市场供给,增大了许可证的市场价值,从而对银行的风险选择行为具有潜在的影响。由于存款保险的定价不足使银行所有者具有从事过度风险操作的动机,那么富有价值的银行执照又抑制了这种道德风险动机。这是最早的关于银行行业准入价值的概念,之后得到不断发展和演进。关于银行行业准入价值的概念,在不同的文献中,由于所研究问题侧重点的不同,对行业准入价值的含义有不同的假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行业准入价值作为执业许可证的价值(chartervalue)。认为银行执业许可证是一种不可转让的资产,随银行失败而消失(Buser,Chen和Kane,1981;Marcus,1984)。笔者认为,与执照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成分事实上还应该包括来自政府存款保险的补贴,因为存款保险定价不足,实际上就是给持照银行的一种补贴。从上述基本思想我们可以看出,行业准入价值是市场准入管制变量的函数,市场准入管制越严格,银行业的行业准入价值就相对越高,反之则越低。二是侧重银行持续运营的未来期望收益的现值(franchisevalue),(Boyd和Greenbaum,1991)。三是银行通过创造和持有对借款人的贷款债权,从而生产有关借款人的私人信息,同时,由于“免费搭车”问题又防止了分散的信贷者作同样的信息生产,这种私人信息是有价值的。这种与银行持续经营相连接的私人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是行业准入价值(Gorton和Winton,1995)。因为行业准入价值在银行业管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笔者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规范:所谓银行行业准入价值,是与银行持续运营相关联的从业资格市场价值和政府管制补贴、期望未来收益现值及有关金融市场信息价值的总和,这些潜在的价值储备随银行的失败而消失。行业准入价值与资本水平一样,对银行风险选择行为具有潜在的效应。行业准入价值的度量。在理论分析假设中,一般用银行期望未来利润的贴现值作为行业准入价值的度量。这个期望贴现值实际上隐含了我们所定义的与银行持续运营相关联的从业资格市场价值、期望未来收益现值及有关金融市场信息价值的总和。在这样的模型假设下,分析行业准入价值对银行机构风险选择行为的潜在效应。为了进一步验证行业准入价值的潜在效应,也有一些实证检验文献,对行业准入价值进行了具体量化。量化行业准入价值的一种方法是看企业的市值与其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的差,这里重置成本是当前重建该企业的费用:行业准入价值(FV)=市值-重置成本。如果行业准入价值高,市值和重置成本之差就大。因为市值和重置成本都不能够直接度量,我们用银行权益市值与其负债账面价值之和来表示一个银行资产的市值。当银行购买一项资产时,其账面价值与购买价之差表示购买的账面商誉(goodwill)。因为这个差是行业准入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用该资产账面价值减去商誉来近似表示一个银行资产的重置成本。最后,我们用行业准入价值除以资产(净商誉)来导出一个与资产规模无关的度量:这里,E是股权的市值,L是负债的账面价值,A是资产的账面价值。等式两端加1就可以导出著名的“托宾q”:用Q比率度量行业准入价值的优点是,可以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进行比较。例如,如果一个银行的资产市值(由E+L度量)为520亿,这些资产的重置成本(由A-商誉度量)是500亿,那么行业准入价值就等于20亿(是重置成本的4),托宾Q为1.04.一般地,Q的度量需要有关银行企业市值的信息,行业准入价值的度量需要银行具有公开交易的股票。此外,行业准入价值还可以由银行企业股权的市值与其账面价值的比率来度量。二、行业准入价值的来源从行业准入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粗略地推测其产生的来源。在银行业,行业准入价值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管制者限制银行业市场竞争使银行获得创造垄断利润的机会。我们称为“市场相关”的来源。第二,银行业特殊性因素,如银行之间效率差异,借贷关系价值的变化以及信息的价值。我们称为“银行相关”的来源。与市场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与市场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主要取决于市场的竞争程度。一般地,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高,银行业的行业准入价值就普遍较低,如果竞争程度较低,则行业准入价值就相对较高。我们以美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为例,分析银行业行业准入价值与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关系。早在1970年以前,美国银行业实行州内和跨州的地域扩张限制,并且限制银行控股公司(BHC)收购州外银行,除非该银行所在州的法令明确允许这种收购行为。储蓄市场实行地区性垄断经营,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oneymarket,mutualfunds)也不存在竞争,并且实行储蓄利率限价管理。银行业实行的管制限制,避免了竞争对银行业的危害,为银行创造行业准入价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而且在那些限制设立分行的州和那些允许设立有限分支机构的州,银行机构面临的市场竞争也不同,这种机会也随银行业市场的不同而异。然而,从1970年中期到1990年中期,随着大多数州内和州际间限制的进一步取消,银行业竞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75年和1992年期间,四分之二的州放松了州际间设立分支机构的管制。并且允许银行控股公司跨州经营。1994年9月,又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经所在州批准,可以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另外,在80年代中期,逐渐取消了Q利率限价条例,更加助长了银行业市场的竞争,存款利率的自由竞争侵蚀了银行业的利润,也降低了银行业的行业准入价值。总之,这些变化显著地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降低了银行的行业准入价值。此外,创新的结果也降低了行业准入价值。70年代引入的自动提款机,使银行在不设立分支机构的情况下占领市场。到了70年代后期,货币市场和共同基金(mutualfunds)开始替代传统银行产品,进一步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侵蚀了银行的行业准入价值。如图1所示,美国25个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资本比率的市值(marketvalue)和账面价值(bookvalue)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变化趋势。很显然,资本比率的市值和账面价值在70年代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特别从大约1974年开始,资本比率的市值明显低于其账面价值。行业准入价值的银行相关来源。与银行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管制的限制和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银行业普遍的行业准入价值,但对个体银行机构而言,允许其设立分支机构网络又提高了竞争优势,银行充分利用其分支机构网络的优势拓展业务,如代办保险和收费等中间业务,提高了潜在利润,进而增加了行业准入价值。二是由于管理水平差异,银行之间的效率也不同,所提供业务的成本也不同,从而其行业准入价值也不同。地域扩张管制的解除,虽然增加了银行业竞争,降低了许多银行行业准入价值,但管理良好的银行仍然能够以牺牲其管理较差竞争对手利益,获取改善和增长的机会(Jayaratne和Strahan1996)。它实质上反映了银行持续运营的未来期望收益。三是银行与其众多借款人之间的特殊关系也同样产生行业准入价值。银行通过与其借款客户建立长期关系,使他能够获得有关借款人特点及信用风险的私人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其他银行或非银行贷款人是不可能轻易获得(Goaon和Winton1995)。这些特殊的借贷关系降低了贷款成本,提高了贷款利润,成为行业准入价值持续而重要的来源。三、行业准入价值对道德风险行为的抑制效应Keeley(1990)在状态偏好模型下分析了行业准入价值对银行风险选择行为的潜在效应。在没有存款保险的情况下,如果银行在状态1违约,就不能对存款人履约。这样,存款人就会在状态2索要较高的支付。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即使银行在状态1违约,存款人也不能索要较高的支付,因为保险代理人将按合约偿付。对银行而言,在破产状态1,银行偿付的比所承诺的要少,存款债务与资产收益之差就是银行在破产状态下获得的存款保险卖权价值。如果银行试图通过降低在险资本或增加杠率,以及增大资产组合风险,以期实现存款保险期权价值最大化,那么银行必须权衡从增加风险操作获取的期权价值收益与发生破产情况下行业准入价值的损失。即银行只有在下式成立时才会冒破产风险:因此,行业准入价值作为一种隐性资本与在险资本一样具有抑制道德风险的效应。下面,我们对行业准入价值与存款保险卖权价值的关系进行更为直观的分析。Marshall,D.,和S.Venkataraman(1997)在分析非管制银行关于市场风险的选择行为时,提出关于银行风险选择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非管制状态下,银行对交易资产组合风险的选择规律为:银行或者选择交易资产的风险下限或者选择风险上限。我们用图2进一步分析银行在行业准入价值与存款保险卖权价值之间的权衡机制和决策过程。当银行机构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时,实质上就是选择资产组合的风险度。如果银行试图选择较大的风险度,以期获得更大的风险收益,那么他必须考虑两种后果:如果投资成功,他将获得丰厚的风险收益,一旦投资失败,虽然实现了存款保险的卖出期权,但却损失了宝贵的行业准入价值。银行必须充分权衡实现存款保险卖权的收益和行业准入价值的潜在损失。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分析。当银行机构行业准入价值较低,如图中L.当投资资产组合风险增加时,银行风险选择的概率集趋向违约破产区域的右边。在这个区域内,行业准入价值要高于存款保险卖出期权的价值,就是说,银行失败所承担的行业准入价值损失要高于对存款保险卖出期权实现的价值。当风险继续增加,银行风险选择的概率集就进一步向破产区域的左边移动,一旦银行进入这个区域(行业准入价值与存款保险卖权价值的交点)在行业准入价值线矿下面的区域,存款保险的卖权价值以很快的速率递增,期望卖权价值就开始高于行业准入价值。当银行机构的行业准入价值较高,如图中H.无论银行如何选择其资产组合风险,行业准入价值潜在的损失总是高于存款保险卖权的期望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机构在继续资产组合风险选择时,总是把保护行业准入价值作为第一位来考虑。以上分析说明,银行的净收益是风险的函数,当银行行业准入价值为零时,净收益总是风险的递减函数;当行业准入价值较低时,在起初是递减的,当净收益变为零时,如图中点,就开始随风险的增加而均匀递增;当行业准入价值较高时(总是高于卖权价值),净收益总是风险的递减函数。因此,对银行机构而言,如果其行业准入价值低于某一阈值,选择风险上限是最优的,使其期望净收益达到最大化。如果银行的行业准入价值足够高,选择风险下限是最优的。总之,拥有较高行业准入价值的银行所有者,就不会有冒破产风险的动机,因为一旦银行失败,行业准入价值就会消失,所有者就会失去这份珍贵的资产。因此,持有有价值的银行执业许可证,银行就很难把损失转嫁存款保险者或纳税人。而且从银行所有者的角度看来,银行的潜在损失实质上产生了一个管制破产成本(regulatorybankruptcycost)。因此,任何从可行的风险操作获得的收益将被期望行业准入价值的减少而抵消。其结果,只要期望行业准入价值损失超过存款保险卖出期权对银行的增值收益,银行就不会有动机通过消减资本或增大资产风险来加大违约风险。四、银行业安全网政策对行业准入价值的潜在影响银行行业准入价值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资本,对银行的资产和资本决策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安全网各项政策对银行业行业准入价值的适度保持又具有潜在的影响,特别对有关市场相关的行业准入价值的产生和保持具有直接的关系。银行业安全网各项管制政策在不同的政策层面对行业准入价值发生效应。这就为如何制订和实施审慎的管制政策提出了要求。对银行行业准入价值具有潜在影响的安全网政策主要有:存款保险、银行业市场准入管制、救助与关闭政策及审慎资本要求等。1.存款保险对行业准入价值的影响一般地,存款保险有两种形式:明确的(explicit)存款保险和隐性的(implicit)存款保险。即使在末实行明确存款保险的国家,出于政治和国家稳定等因素,政府在事实上对存款人作了隐性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