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doc_第1页
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doc_第2页
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doc_第3页
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doc_第4页
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研究论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及其变化(2)以河北省清苑县4村为例四、地权变动的方式旧中国农村地权变动主要是通过土地的买卖、典当和分家析产来实现的。其中土地的典当本来是以土地为抵押品的一种农业融资方式,本身并不造成地权的转移,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土地买卖的先声,即由典当开始,最终形成买卖关系而完成地权的转移,故我们把它也看作地权变动的形式之一。1、土地买卖清苑的土地买卖程序与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即一般都要通过中间人的说合,议定条件,订立契约,方能成交。中间人可以是专以说中为业的“经纪人”或“牙纪人”,也可以是买卖双方都信任的普通“经中人”。卖田契约俗称“死契”,意思是不能反悔。契约上要清楚载明买卖双方姓名、田地亩数、位置、价格及年月日,最后由买卖双方和中间人画押。买卖交易费用,除由买主承担酒席费外,还有一定佣钱(叫中佣费或牙钱),由买卖双方分摊。分摊佣钱的方法有二:一种为“成三破二”,即买方出地价的3,卖方出2;另一种为买卖双方等摊:或各出地价3(共出六分),或各出地价2.5(共出五分)。此种佣钱,据张培刚调查,并不完全由经中人独得,而是要分一部分给村中小学充教育经费:学校和经中人或各得一半,或学校得三分,经中人得二分1。此外,契约要经政府认证并缴纳6的验契税,一般由买卖双方各出3。关于解放前清苑地区的土地买卖情况,本文研究的4个村庄只有固上村做过此项调查,兹将结果列下:表2319301946年固上村土地买卖情况年份|土地变动户数|买进|卖出|数量(亩)|价格(元)|平均价格(元/亩)|数量(亩)|价格(元)|平均价格(元/亩)平均数|27|126.04|3990.59|31.66|102.11|3763.61|36.861930|7|29.3|755.20|25.77|118.8|2110.04|17.761931|12|21.4|1435.53|67.08|198.4|14278.54|71.971932|23|67.7|2972.07|43.90|60.0|1993.45|33.221933|14|45.04|1475.11|32.75|21.6|1715.00|79.401934|34|306.45|12859.81|41.96|89.75|5018.91|55.921935|44|375.03|18158.05|48.42|272.2|9149.09|33.611936|8|27.5|2049.43|74.52|92.1|1638.96|17.801937|18|121.37|2071.06|17.06|169.95|9361.74|55.081938|33|110.30|2927.02|26.54|102.7|2431.21|23.671939|41|136.63|4118.78|30.15|167.45|5431.79|32.441940|35|132.71|2899.52|21.85|156.4|3399.74|21.741941|13|48.40|1581.19|32.67|20.3|755.71|37.231942|23|102.90|2462.01|23.93|37.0|984.84|26.621943|33|97.70|2152.09|22.03|82.8|2265.51|27.361944|45|216.15|3907.32|18.08|59.8|1406.80|23.531945|55|220.35|4306.32|19.54|44.5|1249.19|28.071946|22|83.69|1709.57|20.43|42.1|790.82|18.78从表23看出,固上村的土地买卖还是相当频繁的。19301946年间,村内土地变动户数最少的年份是1930年和1936年,只分别有7户和8户;最多的是1945年,计有55户;其余年份在10几到40几户之间;17年平均为27户。这期间,固上村总户数1930年为305户,1936年为319户,1946年为383户。据此计算,1930年土地变动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为2.3,1936年为2.5,1945年最高,达到14.5(按总户数380户约略计算),其余年份则在上述区间波动。土地买卖的数量,17年间买进总数为2142.62亩,卖出总数为1735.85亩,年平均买进数为126.04亩,卖出数为102.11亩。解放前三个调查年份固上村人户占有耕地的总数平均为7388.61亩。据此计算,年平均买进耕地数占耕地总数的比例为1.7,卖出数的比例为1.4。以上的计算当然都是约略的,土地的买进、卖出不会都在本村的耕地间进行(这也是各年买进、卖出数并不相等的一个原因),但可以大致看出当时固上村土地买卖的规模。表23还提供了关于土地价格的有价值信息。清苑县的土地价格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因土地等次、灌溉条件(是否水浇地)、地块位置等因素而十分不同;在县内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也很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相同质量和位置的地块,发生在不同买主和卖主之间,也往往有价格上的差异,不过这种情况下的价格差别比较小。一般说来,在某一地方的一定时间里,相同质量和位置的地块,大致是有一个公认的价格的。根据河北省统计局廿八年来保定农村经济调查报告(1930年1957年)公布的1958年对解放前清苑县地价调查的数据,就一般情况而言,19301946年期间调查地域内不同等次耕地的价格约略如表24所示:表2419301946年清苑县地价变动情况(单位:元/亩)耕地等次|1930年|1936年|1946年上等地|80|60|45中等地|45|35|20下等地|35|25|8实际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比如同是上等地,因位置不同(离村远近),价格不会相同;有无灌溉条件价格也不同。不过,在固定的地域、固定的时间内,对地价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土地的等次。相同等次的土地,价格差异通常都维持在一定幅度之内;而不同等次的土地,其价格差别是很大的。由表24看出,一亩上等地的价格,1930年约为中等地的1.78倍、下等地的2.29倍;1936年约为中等地的1.71倍、下等地的2.4倍;1946年约为中等地的2.25倍、下等地的5.63倍。从动态来说,则无论何种等次的耕地,其价格变动趋势都是下降的:以193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1936年上、中、下三种地的指数分别为75、78、71,1946年分别为56、44、23。现在来看固上村的土地价格及其变化趋势。由于调查时并未区分土地等次,表23根据历年买卖数量和总价格计算出来的平均地价是各等次耕地交易的平均价格。但是这种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或接近各年实际的各等次耕地的平均价格,取决于该年买卖的耕地中是否包括有各等次的耕地及其所占比例。一般说,土地交易量大、买卖户数多的年份,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比较大,反之则否。例如1936年,当年只有8户买卖耕地,买进量为27.5亩,总价格2049.43元,平均每亩74.52元;卖出量92.1亩,总价格1638.96元,平均每亩17.8元。买卖价格相差如此之大,显然是由于买、卖的耕地质量不同:买进的大部分或全部是上等地,而卖出的则大部分或全部是下等地。为尽可能消除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以比较接近实际的“各等次耕地的平均价格”在不同年份间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我们将表23的耕地买卖数量及价格数据以3年为一组计算其平均值,最后一组为1945年和1946年的2年平均,结果如表25所示。表2519301946年间固上村耕地买卖平均价格(三年平均)年份|买进卖出|数量(亩)|价格(元)|平均价格(元/亩)|数量(亩)|价格(元)|平均价格(元/亩)193032|118.4|5162.80|43.60|377.2|18382.03|48.73193335|726.52|32492.97|44.72|383.55|15883.00|41.41193638|259.17|7047.51|27.19|364.75|13431.91|36.82193941|317.74|8599.49|27.06|344.15|9587.24|27.86194244|416.75|8521.42|20.45|179.6|4657.15|25.93194546|304.04|6015.89|19.79|86.6|2040.01|23.56从表25看出,在这十几年间,固上村的平均地价是不断降低的。以19451946年与19301932年相比,买进价格大约降低了54.6%,卖出价格大约降低了51.7%。这种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解放前的十几年间清苑县耕地价格总体趋势走低,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村经济衰落,并受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政治因素影响。三十年代初,从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波及到中国,各地农村均受打击,清苑亦不例外,农业经营亏本,卖地的人增多,买地的人减少,遂导致地价降低。正如当时到清苑做过补充调查的张培刚分析的:“近几年来,清苑农村和其他农村遭遇着同样的命运,内受天灾的打击与威胁,外受国际商品的竞争与压迫,农业经营既多损失,销售又遭亏本,遂致欲放弃土地的农人增多。同时富裕农家多迁居都市,留居农村者亦不愿投资于无利可图的土地上。这样,卖土地的人增多,买土地的人减少,自使地价剧降”。21937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刚刚过去,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又爆发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抗战期间,清苑县是日伪政权和共产党八路军互相争夺、激烈斗争的敌后抗日前线,一直处在战争状态,加之天灾频仍,农业生产总体上是停滞甚至萎缩、下降的。这种状况,当然会造成有地的人纷纷抛售土地,从而地不值钱,地价下降。赋税繁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敌占区村庄,日伪政权横征暴敛,捐税苛重,其中许多是按土地多少负担的,土地愈多,负担愈重。在建立了抗日政权的根据地村庄,实行“合理负担”、“减租减息”和“统一累进税”政策,亦对占地多的地主、富农不利,不仅抑制了他们积聚土地的愿望,而且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分散土地,甚至廉价出卖。在日伪和抗日政权互相争夺的游击区村庄,形势不定,两面负担,土地也不可能值钱。抗战胜利后,清苑广大农村基本上都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只有靠近保定市的少数几个村庄处在国民党统治下),地、富失势,土地改革只是迟早之事,在这种形势下,谁又愿意多多置买土地,将来成为穷人的斗争对象呢?在中国传统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下,土地买卖一般会导致地权集中的发展,地价也会随着这一过程的加速而不断升高。然而在解放前这十几年的特殊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农村经济衰落,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我们看到了一个相反的发展趋势,这就是土地愈来愈不值钱,以及与之相关的地权的分散化过程。2、典当土地典当是出典人以土地为抵押品而获得所需资金的一种农业融资方式。到一定期限,出典人只要还上这笔资金(典价),就可以将土地从典入人那里收回,因此典当本身并不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然而在实际上,出典人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还不上典价,在经过典入人的“找价”之后,最终将土地“典绝”即出卖,所以土地的出典经常是出卖的先声。清苑典地的程序与卖地基本相同,也是凭中间人说合,写立契约,最后由典出典入双方及中间人画押。典契俗称“活契”,盖因典出之地可以赎回之故。典契的内容、格式大致同卖契,但多出典期一项,为卖契所无。典期即土地赎还期限,双方事先约定,于契上载明。典期长短不一,最少为1年,最长有10年的,一般以典3年者较为通行。典价低于地价,据调查,低的有仅占地价3040的,高的有达90的,视各村习惯、土地等次、位置及典出典入双方的谈判情形而定。多数情况下,典价约为地价的5060。典当成立,经中人也要提取佣金,习惯上比买卖稍少,一般为“成二破一”,即典入方出典价的2,典出方出1。典出之地只有到事先议定的典期才能赎回,不到期不能赎。赎回手续十分简单,出典人凭契约照原典价即可赎回,别无费用。要赎回时,须于当年清明节前通知对方。到期不赎,典入者并不能立即将土地作为“死当”处理,而是可以延期,称之为“转当”,转当由典出者负担转当期间典价的利息。如到期不赎又不转当,或转当到期仍不能赎取,典出之地即成死当,典出者丧失赎回的权利。死当有一个“典绝”的手续,此时在经中人的作证下,原典契作废,双方另立卖契并由典入者找还典价与卖价之间的差额。清苑地区三四十年代的土地典当关系并不太多。我们研究的东顾庄、何桥、固上、李罗侯4个村庄解放前各调查年份均只有为数不多的典当户,典当的耕地数额亦不大,具体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