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农村研究论文现代化与县政发展中国在上个世纪末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可称之第一期现代化,其主要特征就是由国家政治权威划出特定的地点,率先进行经济现代化的实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更确切地说,自胡温体制形成之后,中国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称之为中国第二期现代化,其主要特征就是实验地点向内地全面推进,由经济层面向社会政治层面快速拓展。①在这个阶段,县级政府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期现代化要想取得成功,有必要需要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一、第二期现代化的含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第一期现代化,其主要的特征是在中央政府主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选定若干地点,引入境外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让少数地区迅速步入现代化快车道。这一阶段的现代化可称为点式现代化,有四个特征需要把握。首先,现代化过程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邓小平开始启动现代化时,没有足够的把握,所以先在毗邻香港和台湾的地区选几个点试验一下,这就出现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海南省成为第五个经济特区)。稍有成功之后,中央政府就进一步开放了十四个沿海城市,并提出“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现代化的主旋律。进入九十年代,上海又成为点式现代化的排头兵,短短十年,取得了令人嘱目的发展。沿海少数城市的发展同时带来动了沿海省份的发展,广东、浙江得益于点式现代化模式,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多年来领先于全国其他省份。第二,经济现代化几乎是唯一的目标。第一期现代化的启动得益于思想的解放,邓小平将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改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为第一期现代化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随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成为尚方宝剑,可以用来对付来自左的或来自右的各种批评或反弹。在理论上,这种道理可以有各种各样自圆其说的论述,但在实践中,在地方官员和商人的理解中,那就是“闷声发大财”。二十多年来,政府和民间的思想其实是非常一致的,那就是“赚钱、赚钱、赚钱”。有关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思想,只在部分知识精英那里表现得比较明显,对实践界(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成为第一期现代化唯一的意识形态。第三,中央政府全面主导现代化过程。第一期现代化尽管一度以权力下放为重要特征,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改革,为企业松绑,放下具体管理事务,不仅中央政府要放,地方政府也要放。对于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央政府则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