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摘要:女性主义身体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身体始终成为女性主义研究的焦点问题。身体的含混性,构成了以身体为理论“根据地”的女性主义的巨大张力和推动力。关键词:女性主义;身体;性别;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从广义上说,女性主义几乎可以视为身体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无论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还是在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女性是如此密切地与其身体联系在一起,而身体又是女性主义研究的核心对象。“女性主义者一直致力于思考发生在女性身体上的一切,以及女性身体以何种方式塑造与书写自我。”以思考性别身体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主义理论为冲破传统哲学中一成不变的、无性别或者说男性化的主体概念,还原身体的差异性及其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做出了瞩目的成绩。妇女运动与平等的公民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哲学及文化最受女性主义者诟病的是,它假设人(human)都是稳定的、无差异的、普遍性的主体,具体来说就是男性(man)的意识、心灵与精神。女性要么不在理论家们的视野之内,要么在精神悯体、男性女性、理性感性、政治社会家庭的类比结构中与肉体等一道处于从属地位。“在道德理论、科学哲学、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中,女性主义者反复地把源头追溯到理性概念,这一作为心灵的功能的概念既使人的活动与非人的活动区别开来,又想当然地认为男性要优越于女性。对于许多认识论来说,其结果就是,条理化的和理性的认知者都是男性,而女性被认为更多地是由感觉和情感所控制。在道德理论中,有责任心、冷静和正义的楷模都是男性,而女性的形象则是犹豫不决和温柔娴静。在政治学中,男性的世界是公共的和抽象的,是与心灵联系在一起的;而女性的世界则主要在家庭内部,是与“肉体”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无差别化的主体哲学,认为理性的男人比感性的女人更为优越,其根源可追溯至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物质内容需要被形式化才能成为可见的、有意义的,物质性的身体则须在灵魂的指导下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而女人有如客体化的物质与身体,等待着支配性的男性赋予其形式与意义。就如同理性对感性、精神对肉体的宰制是古典时代以哲学与美学代表的人类思想文化的基本特征,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地位以及女性在文化生产中的集体缺席也是男性中心主义时代的共同点。故在女性主义者看来,逻各斯中心主义又与男性中心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phallogocentrism)。可以说,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感性的不平等关系是造成男性与女性主从关系的原因之一,而男性优于女性论也是提倡精神支配肉体的理性主体论的一大表征。在这样的历史与社会语境中,女性主义者开始了批判父权性与主体意识哲学、解开女性身体生成之谜的漫长的革命。从女性主义运动及理论的发展史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它们又对应着对女性身体的不同认识阶段。第一阶段是以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为高潮的妇女运动时期,也就是女性主义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所说的“自由女性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女性要求走出维多利亚时代为女性划分的活动领域家庭,成为与男性平等的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与自由。在这个阶段,女性主义者在对身体及自我的认识上,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观念中女性与男性身体不同其实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也没有看到男性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导致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她们只是企图争取与男性一样的公民权利。在启蒙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影响下,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是与男性一样的自由的主体,所以她们就应和男性一样作为社会活动参与者加入既定社会秩序,争取权利与自由的“普遍化”。有意思的是,妇女们在提出同工同酬以及享有选举权的同时,还提出了流产与避孕的权力。可见她们已经初步意识到男性化的政治、法律形态并不能跨越性别的不同而具有完全的普遍性,女性有着不同的身体、体验及需求。性别研究与平等的主体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开始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此前女性主义者开始关注女性身体的特点,区分了生理解剖学意义上的“性”(sex)与社会构成性的“性别”(gender)的不同,指出是男性统治秩序即父权制(patriarchy)造成了女性失去自我,失去话语权及家庭之外的广阔空间。1969年凯特米丽特(KateMillett)的性政治(SexualPolitics)是这一思潮的代表。在她看来,父权制的男女关系是一切权利关系的范式,也是女性受男性压迫的根源。这种父权制的观点认为,男女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别使得女性更适合停留在家庭,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服从男性的支配。她针锋相对地指出,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上并无太大差别,造成两者差异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社会文化体系在观念上对男女两性的气质、行为、心理与地位进行暗示或宣传,潜移默化地区分并改造、固定人们的性别。易言之,男女两性的差异不是生理学上的,而是文化上的。米丽特以性别取代阶级分析社会权利对男性与女性身体的微观塑造,把传统无身体区别的主体构成论引渡到对身体性别形成的研究。她把身体置于两性关系与文化情境中,关注身体在社会关系与文化情境中的被动构成,这样的研究方法也启发了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者,直接引发了性别研究的女性主义流派的形成,并且情境式的研究方式也成为女性主义理论生产的方法特征。如前所述,传统观念中女性一直被等同于自己的身体,而男性则是超越肉体束缚的精神主体,他在把外物客观化的同时,也把女人客体化、他者化了。女性主义者若要从根本上动摇父权制度,就必须首先指出传统观念的虚假与虚伪,把勒进女性身体的“绳索”清除出去,使女性成为与男性一样的自南主体。因此我们说,身体性别研究是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起点与推动力。上溯至1949年,西蒙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的第二性就是性别研究的开山之作。波伏娃提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她认为,男权主宰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直把女性当作男性的“他者”来建构,女性被降格为男性“主体”的被动的、机械的“客体”,女性并不是被自身生理条件所“生就”的。波伏娃明确了身体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这一事实,为传统生理意义上的身体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Gilbert)和苏珊格巴(SusanGuhar)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1979)也充分展示了父权制对女性性别塑造甚至是扭曲,从而显示女性身体及性别的非自然性特点。她们从简爱这部小说中原不为人所关注的小角色男主人公的前妻博萨入手,指出父权制社会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是甜蜜的、温顺的、服从的,而博萨代表的是另一类女性形象,她是冲动的、疯狂的,具有破坏一切的力量。男性对女性的两种类型的想象,披露了男性对女性性别的想象性建构以及对拒不接受统治秩序的女性的恐惧。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集中探讨身体性别的被建构性,因此她们的性别论也称为性别建构论(constructivism)。与前一阶段力图成为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公民不同,这一阶段女性主义者讨论性别差异的成因,目的是抨击文化及意识形态对性别差异的人为性建构,使女人摆脱客体的角色,成为与男人一样的理性主体。一方面,以波伏娃为代表的性别建构论从女性性别差异的被建构性切入,揭示性别差异的虚幻性,期待女性成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另一方面,由于男性中心主义的基本论调是男性身体在生理结构上优于女性,生理上的差异是男性优于女性的逻辑起点,这种生理决定性别的本质论(essentialism)受到了女性主义者的猛烈批判,她们否认女性生理上的劣势,希望从性别差异的基础即物质身体人手,指出女性是与男性平等主体。她们或者强调两性身体在生理结构上并无太大差异,造成两性巨大差异的原因实则是社会文化的塑造,或者认为男人与女人之间在行为和特质上的差异既有社会环境条件的原因,也有生理因素方面的原因,但女性在生理方面可能更优于男性,力图从根本上扭转女性受男性支配的不平等处境。这种激进的“女性优越论”在格里尔(GermaineGreer)1970年出版的女太监(TheFemaleEundch)中有所显现。这本书开篇第一章即是女性“身体”,作者在澄清流行观念对女性身体的种种误解的同时,也暗示由于染色体的原因女性身体可能比男性身体更为优越。但须指出,格里尔对两性生理差异的批判仍然遵循男性中心主义设立的标准,内在的理由是认为优势生理结构是形成理性主体的基础,因此她的主体观其实是一种男性中心主义的理性主体观,对身体的认识也还是一种理性主义观照之下的静态物质身体论。身体及性别的多元化共识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三阶段致力于颠覆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所设定的主体及性别形成的标准,冲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注重个体身份认同相对他者的独特性而非同一性。相比较前一阶段重视女性群体的性别构成以及女性的主体性,这一时期更突出女性个体或某一亚群体的身体体验、性别建构与身份认同。整一性的、二元对立式的主体概念受到人们的批判,而个体性、流动性的身体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从批判父权制压抑女性的主体性,转向到思考实现女性主体性如何可能的问题,从热衷于女性主体的自由选择问题转向身体的生成性和身份的多元化与流动性问题,此前对普遍性主体的追求以及主体性形成的标准都受到质疑。对于女性是否可能拥有自己的主体性,萧珊娜费尔曼(ShoshanaFelman)提出了疑问。她认为女性生活在男性主导的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控制中,尤其表现在语言上。如果语言完全与男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女人还能“作为女人那样地说话吗”(speakingasawoman)。她忧虑的问题也同样是其他女性主义者思考的问题。女性主义理论的终极目的是使全体女性甚至全人类从一切压抑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是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一切符号系统和文化体系都浸透了男权思想,甚至连“女性”这个符号的能指与所指都是男权制的衍生物,女性又如何才能从中突围?对此,斯皮瓦克(GayatriChakravortySpivak)提出了“策略上的本质主义”(StrategicEssentialism),避开对稳定的主体本质的设定:“对任何事物下严格的定义最终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愿意,你尽可以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对立不断地解构下去,最后表明这个二项对立在移置自身但同时我也感到,为了能使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下去,为了能使我们获得某种立脚点,定义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我能够确立的只是下一个临时性的、出于争论需要的定义,我不是根据一个女人假定应有的本质,而是根据通常使用的词语来构筑我作为女人的定义的。”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下,她认为既然每一个语词都是依赖与其他语词的差异性构建起来的,而“女人”与“男人”具有最直接的差异性,并形成了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系统,无论人们如何解构男人与女人的对立,这个二元对立始终存在,因而不如采取权宜之计,策略性地使用男人与女人这样本质主义的划分。但是“女人”这个概念意义的厘定不是根据传统观念所假定的女人本质,而是根据女性所处的变动不居的情境与关系以及文本的互文性空间。如此则使流动的性别身份在一系列复杂的差异中界定,并为进一步的阐发敞开空间。“策略上的本质主义”借鉴了德里达的延异(diffrance)思想,使身体性别的界定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本质主义的生理解剖因素,又指向了未定的、不在场的某事物,因而这样的身体性别其实是不能下定义的,也是非主体性的、关系性的、情境中的。女性主义者逐渐看到,把女性客体化、肉体化是男性中心主义与逻各斯中心主义合谋的结果,因而她们更倾向于超越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设定的两性二元差异,把身体及性别问题置于动态关系中来加以考察,甚至尖锐地指出性及性别是男权文化建构的虚假幻象,藉此抵制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建立在女性客体化基础上的主体论。朱迪思巴特勒(JudithButler)在性别问题(GenderTrouble:FeminismandtheSubversionofIdentity)中就认为,性别的产生不是性别建构论所认为的性别规则或习俗作用于身体的结果,而是依靠身体持久地重复表演(perform)某一性别角色的效果。性别表演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指出了性别与主体都是由反复表演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假象。不仅如此,甚至通常人们认为是自然的生理的性,也是文化对身体进行建构的结果,而非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及性别建构论所认为的性是身体受到建构的起因。在性别反复表演的间隙,身体有着冲破文化建构的可能性,而且性别的建构永远是处于动态的开放过程中,有改变的可能性,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对身体性别的一切设定,身体、身体体验及性别也随之成为不确定的、多义的。身体及性别的多元化是此时期女性主义者的共识。露丝伊利格瑞也认为,“女人几乎随处都有性器官。她几乎随处都能发现快感。即使我们避免不去激发她整个身体陷入疯狂状态,她的快感的地形学比通常想象的远远地更多样化,在其差异性方面也更多元化,更复杂,更微妙,而通常的想象十分狭隘地只集中于同一性方面。”因此“女性不是一个(one)性。在无处不在的男性语言也就是男根中心主义的语言之内,女人构成了不可见的那一部分在意义单一并明确的语言范围内,女性的性是不被约束及无法标识的。在这个意义上,女人的性不是单一(one)的,而是复数的。”此处的(one),有完全、整一的意思,而伊利格瑞所说的“女性不是一个(one)性”,指女性身体的快感是漫散的、边界模糊的,也是非单一性的,而男性身体体验及其语言都具有明晰性、单一性,男根中心主义的语言符号无法标识女性的身体及其体验,因此对身体的认识应该从以往单数的性别规定性中摆脱出来,变成复数的、多样化的。身体:女性主义发展的“根据地”在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身体逐渐成为女权主义者发展理论的“根据地”,身体同时也被视为艺术创作反抗男根逻各斯中心主义最基本和最强大的媒介。露丝伊利格瑞要求文学表现女性的身体,而埃莱娜西苏(HlneCixous)也提出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