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内容提要】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首次研究了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历史,探讨了世界不同民族国别的文化文学交流影响的规律,评析了德国人译介研究中国文学、借鉴创作文学作品的得失,阐发了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精粹。同时,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觉醒、坚固的民族文学自信和理想的世界文学愿景的东学西渐的文学观。一陈铨是“战国策派”的核心人物,“战国策派”是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一批教授文人为主形成的一个文化群体。除陈铨外,还有林同济、雷海宗、何永佶、洪思齐、王赣愚等人。“战国策派”的著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法律、伦理、文学、教育、地理等各种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群体。“战国策派”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为基础,以哥白尼的宇宙观、卡莱尔的英雄史观以及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史学思想为借鉴,形成了一套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以看出“战国策派”主要的学术背景和思想渊源是西学,他们都是留学欧美并在西方有影响的学子,他们虽有深厚的中学功底,西学却是强化与激发他们民族主义情结的激活剂,“战国策派”显然是西学东渐的产物。然而,他们的总主题为文化救亡与民族品格重建,是抗日救亡中对国家与民族的另类构想。具体而言,在文化哲学思想方面,提出“战国重演论”,提倡尚武精神,固守英雄史观;在人生哲理方面,崇拜英雄,倡导浮士德精神,批判民族活力颓萎,建构理想人格;在学术思想上提出“第三周期论”,主张“文化摄象法”。这些主要受西学影响形成的思想主张的根柢却是强族兴国为民的民族主义。汤一介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论著辑要丛书?总序中把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学衡派”的“国故新知论”和张东荪的“多元文化论”分别归属于文化上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而认为“战国策派”“也许我们可以说它是游离于上述三派之间”。确实很难把“战国策派”归于上述三种文化走向中的任何一种。“战国策派”具有文化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各别的某些元素,而这些元素皈依于一切以民族为本的民族主义。应该说“战国策派”是一个民族主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群体。正是从这种激烈的民族主义出发,“战国策派”在主张西学东渐的同时,又不遗余力地力倡东学西渐。这在近世以来强势话语为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弥足珍贵。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其在文化发展上的预设性与引向性。陈铨是“战国策派”中力倡东学西渐的主将。陈铨曾发表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章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巧妙有力地表达了他的东学西渐的文化观。该文借德国克尔大学亚可布教授的文章的大意,从政治制度、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以及生活习性等,阐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这篇文章虽然在时隔中德文学研究十余年后发表,但可以看出陈铨一贯的东学西渐的民族主义的主张,更加明了陈铨撰写中德文学研究的学术主张和文化理想,有助于理解中德文学研究。陈铨借助亚可布教授研究的学术成果表达了他的东学西渐的文化观。陈铨根据亚可布教授的研究指出:“西方文化里边顶重要的事物,都直接接受了东方的影响,这其中特别是中国贡献顶大,发明最多,欧洲人鄙弃东方人,是不应该的。中国人自己鄙弃自己,更不应该了。世界上最没有出息的人,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出息的人。希望这一篇文章,能够提高民族自信的力量,追怀过去的光荣,努力将来的创造。中华民族是尽有自己领导自己的力量的。”这种东学西渐的文化观是陈铨民族主义思想在东西文化碰撞交汇中,复兴中华民族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陈铨力图通过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所述史实,证明“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成绩,都直接间接受到东方的影响”。而他所著的中德文学研究是要说明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证明中国文学西渐德国,影响德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德文学研究是陈铨1934年在德国克尔大学撰写的文学博士论文。此文首次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了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陈铨于1934年2月回国之后,受聘于国立武汉大学,他随即把博士论文译成中文,于19341935年在该校学报文哲季刊上分4期连载完毕,题名为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改题书名为中德文学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曾于1997年再版)。中德文学研究出版后,当时的学者厉啸桐给予特高评价:“此近人陈铨新著,精博条达,得未曾有。”“作者学养识见并至超卓”,“述二百余年来之史势,语约而意精。”“新书中最为颖特”。而胡适在他的日记中表示:“看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此书甚劣,吴宓的得意学生竟如此不中用!”前者虽多溢美之词,结论却较为公允,后者显然是出于门派态度的一时偏见。时至近年,好评沓至。著名学者李赋宁评价“中德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性,饮誉德国”。南京大学张威廉先生回忆到“老友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译成中文后为举世所推崇”。中德文学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外文化文学交流中,中国学者身处德国,研究中国文学西渐德国的学术经典。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伟业中,中德文学研究更凸显出它鲜活的文化生命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中德文学研究全面系统地梳理研究了中国纯文学对于德国文学影响的历史,换言之就是中国古代的小说、戏剧和抒情诗对于德国小说、戏剧和抒情诗影响的历史。全书共分绪论、小说、戏剧、抒情诗和总论五章。绪论部分界定了纯文学的概念,明确了学术研究的指导理论和目的,厘清了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时限。小说部分先论述了歌德与中国小说的关系,认为歌德是第一个深入中国文化精华的人,他通过读中国的小说发现了孔子的人生观,由此引发了众多德国学者文人译介中国小说。接着分别评述了中国历史小说、神怪小说和金瓶梅、红楼梦的译介及影响。中国戏剧对于德国的影响较为艰难。戏剧部分介绍了歌德以赵氏孤儿为主要来源创作的戏剧额而彭罗未能成功,席勒想把他的戏剧图朗朵染上中国色彩同样失败,并分析了两者的原因。本章还肯定了洪德生第一次译介西厢记和琵琶记的贡献,论析了克拉明和卫礼贤的翻译成绩以及德国学者对中国灯影戏的研究成果。抒情诗部分最为详尽,由于歌德的翻译改作,中国抒情诗第一次引起德国人的关注,此后,雷克特和司乔士的翻译达到较高水准。他们较好地翻译了诗经和李白、白居易、陶渊明等人的诗。中国抒情诗对德国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总论部分概括全书,从纵向评析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不同.时段及其成因与规律。通观中德文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就。其一,极富成效地探讨了世界不同民族国别的文化文学相互交流影响的规律。正如陈铨在绪论中所指出的:“大凡一种外来的文学要发生影响,通常要经过三个段落,或者三个时期,第一个是翻译时期,第二是仿效时期,第三是创造时期。”这是陈铨宏观把握统领全书的重要理论观点,表述浅白,要旨准确。据此陈铨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曾经一步一步地表明中国纯文学对于德国文学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认为德国方面的成绩,始终还没有超过翻译时期”。“在这两百年中间,德国方面总是不断地努力去探讨中国纯文学的美丽。但是他们所见到的图画,始终还是不清晰,不稳定,除非他们更有忍耐,更卖气力,很不容易抓住中国纯文学地精华。”陈铨颇富创意地总结了中外文化文学交流影响的内在规律,他认为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的影响,同“德国人对中国文化兴趣的高下,同他们自己精神生活互相关联”。因此,德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段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兴趣会发生相应的起伏变化。如德国人在20世纪初,又重新对中国文化文学逐渐发生浓厚的兴趣,“顶重要的就是欧战以后,欧洲人对于单是物质方面的进步感到不足,想向内心方面求解脱,所以他们回首看东方,有没有什么可以替他们开一条生路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哲学,因此在欧洲一天天地时髦起来,中国的纯文学也得许多人的尊敬爱好。”11其二,详尽考证评析德国学者作家译介研究中国文学,借鉴创作文学作品的特点、成就与不足。陈铨是按照小说、戏剧和抒情诗三大体裁分章探研中国纯文学对德国文学影响的。三种体裁比较而言,他的结论为:“中国抒情诗对德国文学的影响,根本上还没有超过翻译时期,但是比较起戏剧小说,已经要算有满意的成绩,也许是在抒情诗里边,中国人的情感态度,表示得比较真挚亲切,因此也容易了解一点。”12陈铨具体举证指呈其得失所在。如洪德生翻译西厢记的得失,歌德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独有之处,不同翻译版本的比较评价,往往令人解颐。如陈铨对歌德翻译中国抒情诗的特有之处的评析,“对于人类共同共有,不分国界的人性,是歌德寻求的目标,这也是歌德最浓厚的兴趣,因为他自己是寻求。顶有趣味的就是当歌德去体贴了解介绍旁的民族的精神思想的时候,他自己的创造力也藉此机会发展出来。从旧有的材料,他又给它以新的内容形式。”13陈铨还把歌德同卫礼贤和汤姆斯的翻译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如三人都翻译了唐明皇曾宠幸的梅妃的一首诗,卫礼贤的翻译是学者型的,尊重原作,保持中国本色,结果在德文里生硬不自然。歌德是诗人式的翻译,他删掉德国人不亲切的词,用德文里最纯熟的词语,结合自身经验,翻译成属于德国人的诗。而汤姆斯既不是学者也不是诗人,翻译无可取之处。陈铨肯定了歌德创造性的“男性的翻译”。其三,对中国传统文化文学的独到阐释发人所未发,见地精辟,颇能引入深思。陈铨对中国儒家、佛教和道教的论述,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看法,对元曲的评价,对今古奇观、水浒传、封神演义、西游记、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的论断,就是今天看来也颇富创见。另有对中国灯影戏一节也是当时国人著述中仅见者。如陈铨认为中国人的人生观最重要的还是孔子的影响。一个人理想的生活就是一种安居乐业光明清楚的生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彼此间的责任都是明明白白地定出来了的。一个人用不着疑难地思想,只须照圣人定下来的规律去身体力行,并且只有从身体力行上用工夫,一个人才能够达到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道德的完成。“这样的人生观在一方面固然是伟大,但是也很难令一般人满意,因为这种人生观只看见世界的一部分,而没有看见全体,它忽略了形而上的问题,它看轻了人类超现实的冲动和灵魂中不依理性的成分。在文学方面,这种一偏之见,往往发生不好的影响。它把一切都用理智来解决,因此减少了情感的力量,造成了冷静的头脑,只顾现实而不顾超现实,只顾实际的人生而不顾想像的人生。这一个缺点侥幸地有佛教道教来纠正补助。”“拿纯文学来说,特别是戏剧小说方面,道教佛教也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中国最好的小说戏剧如果没有佛教道教的影响,简直可以说很难产生。”14这种答案出奇的平易,然而在极浅白中显现了作者博大精深的文化潜能,作者在渊博学养的背后蕴藏着对中国文化惊人的洞察力和奇锐的穿透力。这有助于理解孔子思想影响的真谛所在和佛教道教在人生方面补缺平衡的文化价值,明白儒家受官府保护,而佛教道教是靠自身的魅力在民间传播的不同生存途经,了解儒佛道对中国纯文学潜存着无比的影响力,根本上支撑和左右中国纯文学的生存与绵延。这种睿智的见识,使读者倍感在中国文化的混沌之中,有豁然开朗、洞见光明之感。此外,实证考究与史实还原的方法让人十分崇敬。陈铨在中德文学研究中注重引用第一手材料,旁征博引,运用一百几十种参考文献。他以当事国家历史文献资料为准,注重实证方法,还原文化文学历史的原态与活体。他的学术研究体现出学养宏富、学风谨严、功力扎实的学术风范。中德文学研究是同代为数不多、能传于后世的学术典范,启发学人体味学术研究的要旨与方略,显示了学术本体的魅力与价值。三从中德文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可以看出,这一学术成果是陈铨的东学西渐文学观的学理基石,也是他的东学西渐文化观的重要学术支撑,到抗战时期逐步形成了他的东学西渐的文学观。这是中德文学研究的重大贡献,也是它具有的时代意义与生命活力所在,由此成就了陈铨在中西文化文学影响史上的一席之地。陈铨的东学西渐的文学观基于鲜明的民族主义。其主要内涵首先是强烈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德文学研究体现了陈铨东学西渐的学术宏图和文化愿景。陈铨后来指出:“民族和文学是分不开的,一个民族能否创造一种新文学,能否对于世界文学增加一批新成绩,先要看一个民族自己有没有民族意识,就是说它自己觉不觉得它是一群和世界上任何民族不一样的人。”15“而且这一种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自己骄傲的地方”16。这里表述的民族意识即民族“自我觉悟”,亦即是民族(通过它的成员)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对自身不同于别的民族地位与作用的一种认识的态度,是通常所说的民族“自觉度”。陈铨认为:“假如这一种感觉还没有发达,这一个民族的文学家,一定会成天仿效外国,不能有独立的贡献,它的文学,也不值得世界的人尊重欣赏”。他要求“要创造有特殊价值的新文学,大多数的国民必须先要有民族意识”。“必定要有一些作家,把他们的民族文化充分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学有特殊贡献。“17陈铨在力倡民族意识的同时,从负面批评了当时中国文坛漠视民族意识的状况。说明民族意识是东学西渐的根基。其次是坚固的民族文学自信。陈铨认为:“中国是一个有长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欧洲人的祖先还在树林里野蛮生活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有光荣灿烂的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无论精神技术,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文学。”18他以为中国古代有许多世界一流的伟大作品,如体现孔于思想的作品仅散文就有书经、易经、礼记、论语、中庸、大学以及唐宋八大家等。中德文学研究让国人清楚明白中国纯文学对德国的影响,以1749年杜哈德法文译本的中国详翻译成德文为起始(其中有赵氏孤儿、今古奇观中的4篇作品及10余首诗),至陈铨著书的20世纪30年代,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德国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文学发生不同兴趣并接纳产生了不同影响。历史事实说明中国纯文学确实影响了德国文学的发展,给德国文学提供了有益的贡献。中德文学研究的确可以增强国人对自身文化文学的自信,中国文化文学蕴藏有与域外共通的极富价值的文化文学的宝贵资源,可贡献于世界文化文学,并可以影响世界文化文学的发展。第三是文化的民族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