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的“流失”与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摘要文章从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中途转专业、转行就业等“流动”现象中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即专业选择的非自主性、专业教育的非针对性和行业就业能力的非竞争性。并提出应建立政府、高等院校、行业与企业等层面互为依托、相互支持的和谐的旅游教育“导航”体系。关键词旅游专业;“流失”;原因;旅游教育;“导航”体系一、旅游教育面临的困境综观我国旅游人力资源的现状,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大批高素质的现代旅游专业人才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旅游专业(本科)学生中途转专业“流失”,或毕业后转行就业,或就业后快速转行,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朗化,已经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等院校和行业内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是否存在资源浪费?高等院校是否应反思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旅游行业是否存在用人误区?我国旅游教育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据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统计,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03所,其中高等院校762所,中等职业学校941所。2006年旅游院校在校生为734,854人,比上年数量大大增加,增幅达29.7。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61,129人,比上年增长17.1,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3,725人,比上年增加44.8。但是,旅游本科毕业生在择业时选择旅游行业的比例越来越低。汪剑明的研究表明:历年来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比例一般在1020之间,两年后仍留在旅游企业工作的还不到20。在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对一个行业而言,大学生的流动本属正常现象,但是在一个连续和不短的时间内,旅游行业中的大学生一直是“出超”。面对旅游行业(企业)中高级专业人才青黄不接、高层次旅游人才奇缺的现实,这不能不说是大学生的遗憾、行业的悲哀。二、“流失”现象成因透析(一)专业选择的非自主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有赖于“选才”的准确、“育才”的科学,又取决于“用才”的智慧,更离不开“选才”、“育才”及“用才”的有机结合和渗透。“选才”是基础,是举足重轻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选择的非自主性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具有非自主性的特点。根据有关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在进人大学时首选的不是旅游管理专业,而这23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是因为在高考志愿中填写的“服从分配”而被录入,甚至是某些热门专业如会计学等专业因报考人数爆满而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第二个层面,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选择具有非自主性。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形象、气质、性格、爱好等要求比较高,而目前招生仍然是通过网络阅档招生,学生信息不能完全真实地在档案上反映出来,而且大部分高校对该报考专业的学生除了明确规定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之外,几乎没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要求,导致招到的生源不很理想。另外,一些招生单位为完成招生计划,不顾考生的个人意愿、不管考生的个人素质,强行招人本校。这样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又耽误了学生的发展,同时会对旅游业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这样做无疑使旅游高等教育雪上加霜。(二)专业教育的非协调性1旅游本科教育的学科地位与旅游教育发展的差距。旅游学是在管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二级学科,并无独立的学科地位。这种定位把旅游学在本科教育阶段的专业设置限定在唯一的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学科的定位限制导致旅游高等教育出现了畸形发展的情况。一方面,专科教育不受学科定位的限制,基本上是根据旅游人才市场的需要来开设专业的,因此旅游专科教育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恰恰是本科教育的失败导致了专科教育的火热,在行业形成了“专科生比本科生好用”的共识,专科生的升迁机会也远远多于本科生。另一方面,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由于也不受旅游学科定位的影响,很多其他学科都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招收了不少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等,旅游方向的研究生呈现火热景象。而处于同样重要地位的旅游本科教育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据吴必虎等按关键词“旅游”来统计院系名称的调查,当时有25所高校在本科阶段建有旅游院系,但只有7所是独立的旅游院系,其余18所皆是与其他专业联合成立的,其中包括历史文化、管理与地理专业。2培养模式与行业需要的背离。由于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常常导致旅游人才的职业忠诚度不高、诚信度下降,影响了旅游人才市场的稳定性。在湖南的调查结果显示,旅行社、酒店和景区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表现出不一样的要求,但是对于人才基础能力中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表现出一致的需求;“高度的责任感”、“诚信”、“强烈的服务意识”成为人才素质需求的三大选项。最佳东方网的最新调查也发现,76.08的酒店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合格的酒店经理人必备的条件,11.04的酒店认为酒店经理人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三)行业就业能力的非竞争性1旅游企业的过高期望和人才管理的误区。长久以来,饭店从业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具有本科学历的员工并不多见,因而对具有本科学历又是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认为他们在各个岗位上都应该出类拔萃。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差,几乎需要重新培训,而且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远不如英语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突出。于是得出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实用”的错误结论。同时,现有管理者中难免有些人把本科生视为自己地位的威胁。如果企业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选拔、监督、用人机制,原有员工与新员工尤其是本科生不合作,对其排挤、压制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管理者不能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对待人才,最终造成人才的流失。2学生的职业期望与行业现实的差距。大学毕业生希望进入工作岗位后,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和培养,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个人本位的职业期望在当今旅游专业毕业生群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迫切渴望能有充分发挥才智的平台,但却无法逾越企业的用人模式,八成以上的企业认为要培养一名中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一至三年的时间。而大学生由于工作不具挑战性、对企业缺乏了解、自以为是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频繁跳槽,形成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学生与企业的期望之间的鸿沟并非无法跨越,“流失”现象也并非洪水猛兽,笔者认为,旅游教育的“导航”体系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根本保障。三、旅游教育“导航体系的建立随着旅游业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旅游业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多,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积极培养国际旅游业人才有利于增强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总体目标,建立旅游教育的“导航”体系关键在于从政府、高等院校和旅游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着手。(一)提升旅游学科地位,加强对旅游专业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如前所述,旅游学应该有独立的学科地位,即使旅游学目前的成熟度还不被理论界一致认可,其成为独立学科门类的条件还不成熟,也应该将旅游学定位为一级学科,使其在下面有若干的二级学科,充分扩大其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学健康发展,也才能理顺旅游高等教育各层次的关系,使旅游高等教育特别是旅游本科教育走出困境,迈上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康发展之路。政府的决策和扶持对旅游高等教育的导向作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着旅游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科地位的提升是一方面,还应在宏观调控上加大力度。国家旅游局应与旅游行业通力合作,对行业所需的管理型、技术型、综合型等各类人才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如,创建饭店职业经理人市场,提供行业劳动力成本信息等。建立系统的国家、旅游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立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设立行业奖励基金,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加强与国外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二)倡导教育模式的改革。打造旅游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考虑,应调整专业教育的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充分尊重人才市场的信息和趋势,使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更多地为行业服务,提高行业对本专业学生的优先认可度。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无疑为旅游业这艘航母安装了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首先应从源头(生源)上识别。旅游从业人员大多要直接与客人接触,而且员工的仪容仪表对于旅游企业又尤为重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时由于容貌、体态、身高等原因被企业拒之门外,不得不转向其他行业。因而在招生阶段对生源的自然条件有所选择是对学生负责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坚定的职业发展方向。比如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为依据来设计课程名称和内容。国外旅游教育的经验值得借鉴与参考。以密歇根州立大学招待业管理学院部分专业课的设置为例,招待业管理概论、质量管理、营销创新等课程的设置与内容和行业发展紧密相连,针对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专题讲授、行业热点问题研究、实验室操作、案例分析、学生独立研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调研、思考、讨论。同时,继续探索产学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之路,加强学校与行业之间的互动,选择一些品牌的旅游企业作为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在第七和第八学期可以开设旅游企业管理实务、旅游企业就业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让学生走进旅游企业中边学习边实践。同时,通过学生与旅游企业多方面的接触,使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用人政策,给学生择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关键在于“核心知识”的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不仅是该专业的关键知识,而且也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因素,是塑造专业学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目前来看,旅游管理专业还没有核心知识,我们所传授给学生的多数知识或者属于常识的范畴,或者来源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移植。更为严峻的是,目前学界关于旅游管理学科基本问题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才是中国旅游管理教育所面临困境的根源所在。关于旅游管理学科基本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旅游教育、旅游产业和旅游研究各个方面。专家学者们见仁见智,争论颇为激烈,百家争鸣的结果希望能在旅游教育这片领域中带来各具特色的百花齐放。(三)促进行业与企业用人制度的协调发展。造就行业精英1旅游企业应始终将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举措。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不应过高,毕业生其实不过是“半成品”,进入社会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就业后的第一年是职业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学校应与企业共同做好职业发展指导。学校应作为“中间人”,利用教师与学生特有的亲和关系来进行沟通与协调,继续配合企业开展学生职业初期的教育引导工作。此外,还应加强信息服务。旅游专业毕业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产品”,高校要给“产品”找出路,想办法给企业提供毕业生的信息,让企业了解“产品”,才能顺利推销出去。许多高校近年来经常不定期地请不同行业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来学校和同学交流,既让学生有机会学习人生和工作经验,也让他们了解更多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而且行业专业人士同样也看到了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东某五星级酒店人力资源总监就郑重提出,高校应邀请在行业内取得一定成就的学长回校座谈和交流,这将使在校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更明确的规划。如果高校与行业之间能达到观念统一和经常沟通,相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都会成为行业争夺的“优质产品”,也就能达到旅游教育、旅游企业和毕业生三方获利,真正做到“三赢”。2有效提高企业决策人的素质,改变用人观念,做到人尽其才。新入职的员工无论什么学历都要从一线做起,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一阶段对于本科生不宜过长,应使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如金钱、职业前途和精神奖励等,寻求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从而使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统一起来。保持经常沟通,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注和关心,拉近个人目标和企业愿景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对企业的热爱和工作激情。3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促进旅游教育的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旅游行业协会应建立专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提高从业队伍素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在整个“导航”系统中,行业和企业的作用绝不能小觑,旅游人力资源的稳定平衡,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是绝对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助推作用的。四、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