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初探摘要民族旅游特色人才的培养是民族旅游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旅游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类型、发展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的设想及民间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学校主导型四种人才培养途径。关键词民族旅游人才培养本地化KeyWordsNationaltourismEducationofpersonLocalization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正席卷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知识经济时代的步入,愈加突出各行各业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技术含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给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旅游业,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市场经济等多重背景的复杂组合,其发展战略必需作出相应的转变;而人才是事业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因此,必须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标准、质量、规格等要求作出新的调整,力求符合全新时期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从而强有力地提升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一、民族地区旅游人才需求类型旅游企业是一种涉及面极广的服务性产业,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对旅游专门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因为旅游人才是所有旅游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必要条件和结合点,也是旅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其中包括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人才。魏敏老师从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对旅游所需人才分为核心人才、支持性人才和辅助性人才三类1。本文作者从民族地区旅游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出发,考虑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地域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将民族旅游人才分为旅游管理人才、旅游实务人才和民族文化传承人才三大类。(一)民族旅游管理人才。所谓旅游管理人才,是指对旅游企业各部门及其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提出统筹性和指导性方案的人才。要求管理人才具有全局性观念,要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有个性和文化内涵,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领导组织才能;应变能力强,能根据不同的资源特色和市场变化,及时提出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建议与方案,能把握旅游开发的内涵,不好大喜功和急功近利,能做到有条不紊和循序渐进。(二)民族旅游实务人才。民族旅游实务人才,是指在民族旅游业运行过程中,各种方案及其运作过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各环节的具体实施人才,是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沟通与联系的纽带,是旅游收益的主体创造者。如旅游项目的选择人才,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才,旅游产品的营销人才,旅游资金的使用人才,旅游路线的策划人才,导游人才,翻译人才,各环节的服务人才,等等。对于民族旅游实务人才,要求他们能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及景区知识,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及其内涵,反应灵活,技能操作娴熟、规范,能及时收集和反馈旅游者的感应,并能提供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和方案,气质、修养好。(三)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人才。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和昌盛的根本,是民族旅游的亮点和买点。民族旅游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来吸引旅游者的,而民族文化尽管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但都是通过具体的形态和事物来体现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掌握一定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歌舞艺术、刺绣、银饰人才。他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内容丰富的文化享受,还是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的使者和主要载体。这就要求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与时俱进,对民族文化的内涵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把握,时刻关注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品位的提高。二、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现状及原因分析(一)旅游开发起步晚,从业人员文化专业素质偏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其真正意义上的力度开发却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信息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远落后于经济水平较高、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的发达地区,旅游从业人员主要以本地农民、城镇人员为主体。在文化结构方面,大部分人员只受过初中、高中教育,中专、大专文化程度甚少,本科以上高学历的旅游专业人才更少。在湘西的旅游从业队伍中,中专、高职以下学历的人员占76.7%,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就占了25.3%。从年龄结构看,属于年轻型队伍,中、青年从业人员占76.5%,其中2030岁年龄段的行政事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占45%。这样一支从业队伍,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不熟练,基本功不扎实,服务意识薄弱,在开发和管理中缺乏全局观念和前瞻性,不能充分把握旅游开发的内涵,也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区的特色和方向,景区开发缺乏个性和文化底蕴,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的开发理念导致民族文化的粗俗化和形象受损,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滞后,旅游商品开发不力,竞争力不强,从而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趋于萎缩、消亡,生态环境恶化。(二)管理模式落后,民族旅游人才需求不足。旅游产业是人才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发展的服务产业,其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出的主要是服务。人力、人才是旅游产业最大最主要的活动资本。当前民族地区旅游岗位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员工与员工的关系、员工与客户的关系没有形成统一有序的利益链,团队维系度低。在员工管理上具有松散性特点,而产业间的竞争又日趋激烈,导致旅游人才不间断的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成本增加,许多部门不愿意耗资来进行人才培养,短期人才使用行为频繁,即使有人被培养出才,也是“孔雀东南飞”,流动发展或外出发展,真正为培养部门带来效益的很少。外地旅游人才因经济利益关系、地域关系和激励机制等原因,很难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另外,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有限性,使旅游人才需求的缺口更大。据统计,湖南大湘西旅游企业每年需要旅游人才近12000万人,而湖南湘西地区只吉首大学和怀化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类人才,每年合计在2500人左右,如果全部在当地就业,也只占总需求量的1/5强。可实际情况是,部分专业学生改行、转行和就业于发达地区的现象已成为普遍行为。由此可知,民族地区旅游人才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需求严重不足。民族地区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足已是普遍现象。(三)产权关系模糊,利益分配不合理,民族旅游特色人才出现短缺危机。效益良好的企业一定是在产权关系明确,利益分配合理的前提下进行的。旅游企业也不例外,民族地区旅游业之所以运行不畅,发展缓慢,效益不理想,民族特色人才“青黄不接”,出现人才危机,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权关系模糊或虚设,利益分配不合理所造成的。在民族旅游业发展中,民族文化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混淆,一直以来都没有明确的界定,从而导致民族文化资源主人民族文化资源的持有者,得不到应有的利益享受,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和激励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加上对“外面”世界生活的向往,民族文化传承没有内在动力。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失传。随之而来的是为了迎合旅游市场,在商业化的运作过程中,一些低级的、粗俗的、虚假的东西充斥民族旅游市场,民族文化的本色日渐退化、消失。三、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设想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是立足于本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从本民族广大群众中挑选一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和利益机制,对其加以培养和训练,从而能比较稳定的为本地旅游业服务。其目的是立足于本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长久持续发展,通过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民族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可靠,具有较高理论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力资源。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一石二鸟”之功效,既解决了外地人才很难引进,又保证本地民众的充分就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四、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培养途径考虑到民族地区旅游的特殊性,除了具备一般旅游人才的知识和素养外,还必需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地域特点,要求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内涵,甚至掌握民族文化的某些技艺,习惯运用民族礼仪和礼节,这样的人才才符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需要。纵观现有的人才培养途径,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本地化培养可以考虑民间主导型培养、企业主导型培养、政府主导型培养和学校主导型培养四种培养途径。(一)民间主导型培养。民间主导型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是通过少数民族的民间组织、民间协会或个人,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一种自主、自发的培养途径。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技艺、工艺、歌舞、银饰及某些特殊人才,如傩文化的师公。他们是民族旅游活动中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主体展示者,也是民族旅游吸引旅游者的本源所在。对于这部分人才,关键是如何引导他们遵循市场规律和运用市场规律,来保证自己正常的经济利益。(二)企业主导型培养。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运作部门。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应该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运作过程中所需条件有清醒认识。对于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走地方特色道路,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道路。从实际情况看,从事民族旅游的群体或个体,缺乏系统的民族常识,地区群众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得相当突出,树立民族旅游景区形象意识不强,民族旅游业发展动力不够。而培训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助力器。因此,民族旅游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现有从业人员和所需人员进行培训,培养民族旅游专门人才,将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从业人员职业生涯的始终,把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歌舞艺术、刺绣、银饰艺术以及保留在民族文化中的各种文化传承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脱贫致富,社会、企业、个人都从中得到利益。如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蜡染业的发展和壮大,就是企业对蜡染人才培养的结果。(三)政府主导型培养。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的培养,需要政府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的长期支持,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民族旅游发展的宽松环境。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制定相关的民族旅游人才本地化政策,并将其纳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利用政府出面,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培训民族旅游本地人才,有利于调动农民们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可以从民族区域整体发展的需要来培养民族旅游人才,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示范性的民族旅游发展区域进行民族旅游本地人才培训。培养民族地区民众参与旅游的特色服务意识、特色礼仪、特色工艺制作等,以此来增强民族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民族自豪感。(四)学校主导型培养。学校是智力和文化财富的主要集散阵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的学校主导型培养途径,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上层次的学校。一是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区域招收进来的旅游专业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从服务意识、服务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