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浅谈跳远教学中踏跳准确性问题摘要在跳远教学中,踏跳是关键技术。而影响踏跳的因素很多,其中踏跳的准确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就踏跳的准确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关键词踏跳、准确性、助跑、心理因素、节奏感一、问题的提出在田径运动跳远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只注重助跑,踏跳以及空中动作和落地技术,而忽视了跳远的踏跳准确性。所以,在这个项目的考核和比赛中,由于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踏板起跳,从而导致整个的技术动作变形,影响了应有水平的发挥,使跳远教学前功尽弃。进去,我在跳远教学中也遇过此类的问题,其教训是深刻的。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强调跳远踏跳准确性问题加强攻板意识,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我在跳远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发表出来,供同行们参考。二、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一)技术方式1、起动方式助跑起动有两种方式,即走动式助跑和半蹲式助跑。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助跑的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半蹲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有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快的速度,且步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踏板的准确高。所不足的是对初学者来说,半蹲式起动时肌肉比较紧张,容易造成助跑的技术动作变形,从而影响踏跳的准确性。所以,在一般的教学中,多采用走动式起动的方法是较为合理的。2、助跑加速的方法助跑加速的方法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采用全程加速跑,其步频和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所以上板的准确性较高。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有较高的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一般学生来说,采用逐渐加速的方法,应控制好最后几步的稳定性。3、助跑的距离对初学者来说,助跑的距离一般在1012步为好,等练到一定的水平。距离可以加长,一般在1418步为好,随着训练能力的不断提高,助跑的距离可逐渐增加,直到最佳距离为止。速度发挥快的学生,助跑距离和步数可相应减少;反之,应适当增加。(二)身体因素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身状况是有所差别的。当身体状况处于良好阶段时,其踏跳的准确就高,反之就低,如疲劳期和超量恢复就有显著的差异,所以应特别重视调整身体状况,以便在比赛或考试中取得最佳成绩。(三)心理因素在跳远考核或比赛中,心理因素好的同学,其水平的发挥就好;反之,则差些。当然,心理因素的好坏还要取决于平时的训练水平高低,训练水平高的同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