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生物课堂教学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摘要: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依据。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从勇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形成习惯三个环节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提出问题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生物课程标准)在能力目标中规定:“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个环节。为了实现生物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具体目标,除了要从小抓起,还必须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可通过“树立意识,创设氛围,形成习惯”三个环节,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通过教给学生一些观察、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一、培养质疑意识,勇于提出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年以来,由于学生形成了由教师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习惯,若要他们改变习惯,对相关的事物提出能进行研究的问题是很困难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是培养他们勇于提出问题的意识。这里“勇于”的含义是积极、主动而且不怕挫折。要使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明确意义,树立“提出问题”的意识要使学生能够勇于提问题,就必须使他们明确“提出问题”的意义。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的名言或者科学发现、发明的实例容易在中学生头脑中形成共鸣,从而唤醒他们失落的问题意识。这是树立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动员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或者在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的时候,巧妙地向学生出示相应的名言或实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能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学生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就有了提出问题的欲望;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时机,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究学习的实际体验到,提出问题确实是中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第一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就会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意识。(二)创设氛围,激发“提出问题”的勇气在初始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免会浅薄或荒谬,而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引来教师和同学的批评或嘲笑。有谁愿意被批评、被嘲笑从而损伤自己的“自尊”呢?针对此种情况,创造和谐、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会消除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教师对待学生或者同学对待同学提出问题时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出的问题不够恰当时,应该允许重提;提出的问题不完整时,应该允许补充;没想好时,应该允许再想;有不同的意见时,应该允许争论;忽有“灵感”或“顿悟”时,应该允许在他人发言时插话。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思维才能被充分激活,才能畅所欲言地提出问题。(三)消除疑虑,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是当时就要探究的问题,有些是在后面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多数的问题不但当时得不到解决,在后面的探究活动中也不涉及。这样,有的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疑问:我们提出那么多问题,可实际上解决不了几个,今后还有必要继续提问题吗?这个疑问必将削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所以,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提出许多问题的目的不在于当时都得到解决,而是要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有了提出问题的习惯才能够达到“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目标”。对课堂上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做以下处理,有助于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第一,通过学习名人名言和前辈的事迹或故事,培养学生积累问题的习惯。例如,巧妙地创设时机出示下面的故事,就有利于强化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培养学生积累问题的习惯: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是你们已有的知识,圆外面是我们未知的知识,问题就在已知和未知的交界线上,随着问题的解决,交界线就不断延长,正常情况下,自己产生的问题就会越多。我的这条交界线长,问题当然就更多了。第二,向学生介绍可阅读的书目。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通过体验成功的方式强化学生继续提出问题的兴趣。第三,作为课外内容或课外小组的活动内容,给能力较强而且兴趣较浓的学生继续提高的机会,即让他们自己在课下或者课外小组的活动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提高。二、学习质疑方法,善于提出问题所谓善于提出问题,指提出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探究价值(相对而言),如果能与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则更好。这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标志。要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就必须学习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和表达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善于提出问题。(一)学会观察,同中求异“同中求异”中的“同”,含义很广,例如,同样一种动物、同样一株植物等等,总之,只要有相同的地方就可以称为“同”。“同”中只要有“异”,就可以对“异”发问,就有问题可提。当然,有些“异”一眼就可以看到,有些“异”则必须通过仔细观察、比较,甚至深思熟虑才能够发现。所以,同中求异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异”,而学会观察和思考是求异的基础。例1观察“两种植物枝条”后的思考与探究从茎的顶端向下观察下页图1中的枝条(或实物),然后比较两根枝条,比较后在“同中求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选用此例介绍“同中求异”提出问题的方法,一个目的就是针对“许多中学生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提不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甚至觉得没有问题可提”这一现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树立“处处有问题可提”的观念。提出问题如下:同一根枝条上的茎有着不同的节间,越靠近茎顶端的节间越,而远离顶端的节间却基本。总之,一条茎可以分为节间、节间和茎顶端三个部分。请针对这些差异,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上应填写的内容是:长短、短、等长、基本等长、短小。)对刚刚承担探究角色的学生而言,只有在通过引导探究思路、缩小探究范围、降低探究难度的情况下,才便于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探究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易于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形成进行下一次探究的动机。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在学生探究的初级阶段,用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有助于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的理想形式。通过上述方式,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到了同一根枝条上的“同”与“异”,提出探究问题的方向也就集中了。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出下面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1.茎为什么由茎顶端、短小节间、基本等长节间所组成?2.茎在长长的过程中,茎顶端、短小节间、基本等长节间各起什么作用?3.茎由茎顶端、短小节间、基本等长节间所组成,在茎长长的过程中,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各自起了什么作用?4.茎在组成上有茎顶端、短小节间、基本等长节间的区别,茎可以不断地长长,茎在长长的过程中,它们各有什么功能?与这些功能各有什么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交流很容易看到第1个问题问得太直白,不够专业。通过讨论可以认识到,第2个问题是比较专业了,缺憾是显示不出提出问题的理由。而第3个问题是地地道道的“同中求异”提问题,而且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如果有学生能依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第4个问题,教师必须大加鼓励;如果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向这方面引导。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按照上述方式,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以后,这种辅助探究的过程便会转化成为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之前的思维过程。(二)广泛联想,举一反三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称为联想。我们的联想可以是很广泛的:从植物的一种组织或者器官联想到其他组织或者器官,由植物联想到动物或由动物联想到植物,由一个学科联想到另一个学科,等等。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可以提出很多新的问题。例2学习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后,提出自己想要探究的新问题学生懂得了通过联想,可以举一反三地提出问题后,依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就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激起求知的欲望。诸如:1.根能够生长的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叶、花、果实、种子都能够生长,这些器官是否有特定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如果有,它们在这些器官的什么部位?如果没有,这些器官在生长上有什么特点?2.蚯蚓、蛇这样的动物,身体也能够长长,这些动物是否有类似的分生区和伸长区?如果有,它们在这些动物体的什么部位?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提出问题的练习的关键,是当学生没有思路时,要适时地用“启发的方式”提示学生注意将所学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发现要探究的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三)精于分析,揭示矛盾在一篇文章、一段课文中,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发现矛盾,就可以针对矛盾提出问题。显然这有利于自己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说不定还会发现对科研人员而言同样是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呢。例3分析与思考学习了气孔数量的有关知识以后,请学生回忆气孔的功能、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以及证明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淀粉的实验,通过分析,揭示矛盾,学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提出的问题是:叶片表面每平方毫米内多达几百个气孔,气孔的功能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进行的条件是通过光照;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是用黑纸遮光。这样,用黑纸遮光的同时必然堵死了大量的气体通道气孔,这便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原料产生了矛盾。那么,怎么能够证明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是因为没有光照而不是因为缺少二氧化碳呢?以上实例说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做基础;反之,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又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真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除了上述三种提出问题的方法,我们还总结了另外三种方法:遵循原理,提专业性问题;善于比较,相互启发提出问题;分析概念,溯本求源提出问题。本文就不再一一阐述。三、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实验效果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实验组(2所普通初中校的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和对照组(3所省级重点高中,3所地区级重点高中的12个班的高二学生)用同一张试卷,采用开卷形式进行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三方面能力(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测试。(一)测试目的检验有目的、有计划并且系统地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作用。尽管高二学生知识面较广,知识掌握的水平较高,但是,如果他们不系统地进行提出问题的方法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样比不上初一年级的学生。本文仅列举提出问题这一项的成绩。(二)测试的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要“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本内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高中生物课开始执行新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其中规定:通过教学,学生应当“具有利用课本以外的图文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源进一步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应当“初步学会生物学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共同的要求,这是用同一张试卷,采用开卷形式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