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论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摘要:教育的社会功能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追求的目标。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社会为和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又有促进作用。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教育;促进作用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教育是受社会发展诸因素制约着的育人的社会活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反映在教育上就必然是“和谐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谐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个体发展,培养“和谐主体”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个人是社会的元素,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合,因此个体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完美发展,个体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因此主体的发展程度应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和谐教育是通过其内部组织系统的一系列活动,以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社会的“和谐主体”为目的的教育,它所尊崇的教育理念同和谐社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和谐主体”的培养,主体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承担着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职责,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起点,是和谐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谐教育在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主张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少体育、缺美育和劳动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倡导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反对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至上、教师即权威的旧师生关系;在教学管理上提倡人文管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理要求,把学生作为一个完全发展着的“主体人”来看待,反对把学生当做机器,忽视学生独立尊严和人格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和谐教育的这些和谐行为在完成自身的教育功能的同时,也在自觉地完成社会“和谐主体”的培养功能。所以说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内源性基础和逻辑前提,具有为和谐社会培养“和谐主体”的作用。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一)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关系,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是一种有机联系的关系,应该共存共荣,协调发展。然而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人与自然的矛盾却越来越严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把自然作为征服的对象,致使我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酸雨区的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29。南方有81的城市出现过酸雨;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每年达6.2亿吨,累积存量达64.6亿吨,占地面积5.6万顷;全国60的河流和1000多公顷土地,受到乡镇企业的污染,淮河流域80的河流水体呈黑绿色;植被严重破坏,沙漠化飞速发展,洪水频频发生。如果这些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的话,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和谐教育对于改变传统人与自然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想认识,树立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和谐教育本身就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具有“天人合一”的历史思想渊源。“天人合一”思想是儒家学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里的“天”指“天道”即自然规律,“人”指“人道”即人类社会的规律。“天人合一”也就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和谐教育必然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思想渗透到卖践中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人们热爱自然、珍视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人得以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的矛盾统一体。在这里,需要加以解释说明的是,和谐教育所提倡的“自然和谐观”不仅仅是指当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应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自然问题是指与人现行生存密切相关的地球以内的自然客体,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于宇宙奥妙的探索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地球、太阳系、宇宙均处于统一联系体之中,一方的不和谐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调。今天我们所面临的自然客体为地球,是在考虑人与地球所含自然客体的和谐,将来我们很可能考虑的是地球与太阳系所包含客体的和谐关系。和谐教育在教育培养人们具有和谐的自然发展观时,不仅能使人们认识到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且能使人们提升认识,考虑未来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二)协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指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统一,完全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及科学技术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解放程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在开放的形势下,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及价值观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人主义、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滋生蔓延,黑恶势力、各种腐败现象屡屡发生。这些现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和谐教育所追求的价值观是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一。一方面,和谐教育致力于使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人格的实现是和谐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和谐教育价值观充分尊重个体的合理需求,允许个体在正常的机制范围内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完全满足,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体思想。另一方面,和谐教育所培养的“和谐主体”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者,离开了这一社会意义或目的,和谐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而施加集体影响,在每个人身上塑造新的和谐人格,使之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将个体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谐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的两方面并不相矛盾,相反是辩证统一的,旨在追求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只有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全面的发展;只有每个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才有一切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三、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整合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解决我国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遇到的矛盾的内在要求,在文化层次上包涵着对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要求。教育作为社会文化传递的主要机构必然要满足社会发展的文化要求,发挥其作用。(一)要继承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和谐思想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内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人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道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据。庄子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境界。儒家思想更是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要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至中和,天地信笃,万物发焉。”均在强调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孑L子还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的主张。主张用鱼钩钓鱼,而不用网拦河捕鱼。很显然,孔子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含义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要尊重人,爱人,这是提倡人与人的平等。在这个前提下,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一切符合礼的准则。在孔子看来,一切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不可少的内在机制,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在人的身心关系上,传统和谐思想主张人身心的和谐发展,强调具有怡淡的心态,协调二者的关系。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允许满足人的正当需要。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但应“欲而不贪”(论语尧日),反对放纵欲念。老子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挫其锐,解其纷,和基光,同其要”(老子第50章),人应具有和谐的人格,身心获得协调发展。(二)要批判传统思想中不适宜于现代文化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传统和谐思想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免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对于传统和谐思想我们要有批判精神,抛弃其糟粕,继承其精华,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文角度来阐释传统和谐思想。在当代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改造和发展传统思想,使其现代化,赋予其时代新意,只有过样,传统和谐思想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源源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和谐思想,和谐教育将发挥主导性功能。和谐教育在丰富自身的思想内容时必定要继承传统和谐思想的合理内容,同时和谐教育要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要求,对传统和谐思想不断地进行创造和更新发展,赋予其时代新意。结合这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和谐教育具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整合作用。四、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国民素质整体不高,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面对的紧迫问题之一。和谐教育认为,主体人的发展,关键的是个体的人格的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道德完善是和谐人格的主要内容,德育在和谐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为“人的各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道德”。道德是一个人从事任何工作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和谐主体”必然是道德高尚的主体。和谐教育将培养和完善人的道德发展视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和谐教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创造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在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人民已认识到“和谐发展”观的重要性。“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