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 ——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 .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 ——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 .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 ——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 .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 ——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 .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 ——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论文-关于列宁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对一种流行观点的商榷【内容提要】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进入国内战争时期,列宁主张通过消费公社把全体居民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这一思想源于当时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以及消费品供应十分紧张的状况,其意义在于缓解消费品供应紧张以及人民饥饿的问题。针对学术界流行的一种观点,即列宁主张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意味着他主张不通过市场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本文提出,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不可能而且事实上没有从严格的、科学的意义上提出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或者说“过渡”的问题在他思想上没有位置,更何谈他指望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关键词】列宁/“供应和分配”/“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正文】在苏维埃俄国1918年夏至1920年底的国内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形势和支持战争的需要,列宁领导国家政权将经济生活全部转入了战时轨道。在对城乡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问题上,列宁主张把全国各地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联合并改造成为统一的分配机关消费公社,将原地方粮食机关分配食品和日用品的工作全部移交给消费公社,将合作性质的商店、货栈也一律转归消费公社,使全体居民都加入消费公社,成为公社社员,由消费公社下面的分配站向其社员发放消费品。他的这一思想。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消费公社将全体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认为上述列宁关于把“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证明他指望不通过市场使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说他有“直接过渡”的思想。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误解了列宁的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城乡均有消费合作社,参加者达1000万人以上。这种合作社的功能在于组织交换和消费,即社员可以将自己的劳动产品出售给合作社,可以从合作社购回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社会通过合作社进行买卖可以减少商人在流通领域里的剥削。参加这种合作社的主要是工人和农民,但合作社的领导者、管理者却是资产者或资产阶级的管理人员。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列宁鉴于战争造成的经济破坏和十分猖狂的投机倒把活动,主张利用消费合作社对全体居民供应消费品。1917年12月下旬,他在起草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中提出:“全国公民都必须参加当地的(村的、乡的、镇的、或包括城市某一部分、街道某一部分等等的)消费合作社”。“现有的消费合作社一律国有化,并且必须无一例外地接受当地的全体居民入社。”(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212页。)显然,这里的全国居民都必须参加消费合作社的思想,就是将全体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列宁起草的这个法令草案遭到消费合作社一些领导和管理者的反对。这些人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坚持要求合作社活动的完全独立,不受苏维埃政权机关的领导。苏维埃政权为了达到利用消费合作社的目标,不得不对他们作一些让步。1918年34月间,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政府粮食机构和合作社三方代表举行谈判,重新形成了法令草案。新的法令草案经人民委员会(即苏维埃政府)讨论和列宁修改后,由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当时,列宁在著名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对此法令作了评价。他认为,此法令是妥协的产物。因为合作社里的资产阶级管理者不仅参加了法令的讨论,而且取得了表决权;苏维埃政权放弃了居民免费入社的原则要求,放弃了同一地区的居民全体加入同一个合作社的原则要求;苏维埃政权放宽了把资产阶级分子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完全排除出去的条文,等等。另一方面,他肯定这个法令的通过“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注: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卷,第167页。)。1918年夏国内战争爆发后,收集粮食并搞好对居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分配,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同年12月上旬,为了进一步解决利用消费合作社对全体居民供应消费品的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了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代表中,大部分人是布尔什维克,但也有少数的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列宁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4月开始,党和苏维埃政权就致力于消费合作社与苏维埃组织的合并,“我们已经着手在全体居民中间组织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检查,工作是作起来了,但我们在这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里特别难做。我们同合作社的妥协从4月就开始了,已经颁布的关于完全合并、组织供应和分配的法令就是建立在这种妥协的基础上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343页。)。针对4月以来工作中不断出现摩擦的事实,针对有的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人提出的要独立的口号,列宁说:“你们说:我们要独立。无论谁提出这种口号都会引起人们对他不信任,这是很自然的。既然抱怨摩擦,希望消除摩擦,那就首先要丢掉独立的念头,因为在大家渴望加紧合并的时候,谁持这种观点,他就是跟苏维埃政权作对。只要工人合作社坚定地、真诚地、公开地同苏维埃政权合并,这些摩擦就会开始消失。”(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343页。)他的这些论述,既回顾了这个工作的历史,又指出了它存在的问题,还揭示了克服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要知道,我们大家都认为,无论在供应或分配方面,整个社会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合作社。”(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343页。)这说明,他进一步强调了通过消费合作社把全体居民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到1918年春,一方面战争的严峻形势和战时经济状况要求利用消费合作社搞好对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另一方面合作社内部的资产阶级管理者拒绝同苏维埃政权合作,不接受苏维埃政权的方针和政策。鉴于此,列宁认为,必须采取果断而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旧的合作社进行根本性的改造。2月2日,他在起草的有关文件中指出,当前的合作社存在着种种弊端,如它使一批拥有股份的特殊人物得到了好处,保留了一般居民特别是无产者不能参加的特殊机构,分配产品时没有做到半无产者优于中农,中农优于富农,收集食物时没有向富农、中农收净余额等等。由此他提出:“任务的全部艰巨性(以及提到我们面前的这一任务的全部内容)在于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旧的合作社过渡到新的真正的公社,从资产阶级合作社的供应和分配过渡到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供应和分配。”(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461462页。)这里提出由旧的合作社过渡到新的真正的公社,由资产阶级合作社的供应和分配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供应和分配,体现了他对合作社的资产阶级管理者的一种强硬的态度。3月上旬,列宁在起草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中又提出,当前所有的分配机构(主要有国家粮食机构、工人合作社、公民合作社等三种机构)弄到的产品,大都是同一个来源,而它们工作过程中的摩擦已成为有效开展工作的严重障碍,所以,“在分配方面必须建立统一的分配机构”(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513页。)。他认为,为了做到这一点,原有的合作社机构需要继续保留,使它成为新机构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分配站(店铺)组成一个统一的分配网。所有三种机构的店铺以及其他方面的店铺(如有的话)都统一起来”(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513页。)。“所有的消费者都按地区编入一个店铺;要强制编入,马上编入”。“统一以后的机关叫消费公社”(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514页。)。在这里,他一是继续强调了统一“供应和分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强调了达到这一目的的办法。3月下旬,在列宁提纲的基础上,国家政权通过了正式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通过消费公社对全体居民统一“供应和分配”消费品的方案逐步得以落实。或者说,列宁的这一思想,逐步地变成了现实。列宁于1919年2月提出的俄共(布)纲领草案,反映了他的上述思想。其中写道:“在分配方面,苏维埃政权现时的任务是坚定不移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目的是把全体居民组织到统一的消费公社网中,这种公社能把整个分配机构严格地集中起来,最迅速、最有计划、最节省、用最少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6卷,第110页。)根据他的草案通过的俄国共产党(布什维克)纲领,也相应地有上述这样的条文。学术界的许多人以列宁在俄共(布)纲领草案中的上述一段话为根据,证明他此时形成了某种特殊的思想(即不通过市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实际上,他这里的思想同上述通过消费公社把全体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关于党纲草案的这个条文,只不过是对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或者说正在出现的事物的反映。综上所述,列宁关于通过消费公社把全体居民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有一个形成的过程。1917年12月下旬他撰写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最初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1919年3月他撰写的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则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完全形成。从他的思想看,1917年12月下旬至1919年3月下旬是一个有机联系的、不可割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党和国家政权有关方面同消费合作社的资产阶级管理者进行较量,有时对他们作必要的妥协,有时对他们作有力的斗争,从而达到利用消费合作社对全体居民统一进行消费品“供应和分配”的目的。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是什么呢?它的意义同产生它的原因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认真分析产生它的原因,才能真正理解它在当时的意义。笔者认为,产生列宁这一思想的原因,是十月革命初期以及国内战争时期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和经济生活十分艰难的状况,历史事实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列宁有关的文献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十月革命胜利初期,沙皇政府的将军和资产阶级政府的军事领导人发动军事叛乱,企图以武力颠覆苏维埃政权。一些立场反动的企业主不接受苏维埃政权的管理措施,造成企业停工停产,企图从破坏生产入手拖垮苏维埃政权。从苏俄的国际形势看,德国帝国主义大军压境,随时有可能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侵略战争,置苏维埃政权于死地。苏维埃政权要在这样的军事政治环境下立稳脚跟,必须把经济生活调整好,使经济生活有利于军事政治斗争的进行。可是,俄国由于经历了几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又由于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国内的各个方面处于非常状态之下,经济领域里的投机倒把活动十分猖狂。这就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以非常的措施和办法组织经济生活,以非常的经济生活形式适应非常的军事政治形势。由此,列宁产生和形成了通过消费合作社把全体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例如,列宁1917年12月下旬在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的开头写道:“由资本家争夺赃物而引起的战争,造成了空前的经济破坏。而罪恶的投机倒把活动的唯利是图的行为特别是富有阶级的这种行为使经济破坏更加严重,使几十万几百万人遭到饥饿失业的痛苦。现在必须采取非常措施来救济灾民并且同投机倒把分子进行无情的斗争,因此工农政府制定下列条例,作为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项法律。”(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3卷,第212页。)下面紧接着,他提出了使全国居民都参加消费合作社的主张,即提出了把全体居民消费品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这说明,列宁的这一思想是鉴于帝国主义战争造成的严重的经济破坏、投机倒把活动以及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状况而产生的,它当时的意义就在于要克服经济破坏、投机倒把和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状况。国内战争爆发以后,军事政治形势更为紧张。面对着帝国主义者野蛮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疯狂的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建立起强大的红军,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这个时期,前线需要足够的粮食供应,正在加紧生产军用物质的城市工人也需要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供应。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收购粮食的工作越来越困难,粮食和其他消费品的供应越来越紧张。进入1919年以后,供应困难的局面异常突出地摆在党和国家政权面前。列宁1919年1月26日在有关文章中写道:“苏维埃共和国特别困难的半年已经开始。1918年上半年收购了2800万普特粮食,下半年收购了6700万普特粮食(这两项数目之和不到正常情况下年收购粮食数目的13,远不能满足全体人民消费的需要引者注)。1919年上半年将比去年下半年更困难”。“粮荒愈来愈严重了。必须作出超人的努力,可是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452页。)。正由于这种情况,两天后,即1月28日,列宁起草人民委员会关于合作社的决定草案,要求“正确地组织供应和分配”,要求粮食人民委员部给苏维埃驻合作社的代表制定工作细则,并保证这一工作细则的贯彻落实,要求有经验的共产党员能够进入中央消费合作总社理事会等等(注:参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456页。)。4天后,即2月2日,列宁起草关于从资产阶级合作社的供应和分配过渡到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的供应和分配的措施的文件,提出从旧的合作社过渡到新的真正的公社,实现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主义的供应和分配。一个月以后,列宁起草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提出了建立消费公社的具体办法。这些事实说明,这一时期列宁关于建立消费公社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供应和分配的主张,或者说通过消费公社(消费合作社)把全体居民的供应和分配统一起来的思想,产生于粮食收购困难和消费品供应紧张的状况,它当时的着眼点在于克服供应和分配无秩序和紧张的状况。值得指出的是,列宁在关于消费公社的提纲的开头写道:“由于粮食状况困难,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使国家免于饥饿和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5卷,第513页。)下面紧接着,他提出了建立消费公社的具体办法。这直接说明,他建立消费公社的出发点,就在于克服粮食和其他消费品供应上的困难以及人民饥饿的状况。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夕,列宁曾经明确地提出,俄国不可能立即直接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不应该立即将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3月,他在即将从西方返回俄国时撰写的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指出:“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即直接取得胜利。”(注: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29卷,第90页。)在他看来,俄国无产阶级下一阶段的革命任务,是使俄国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规模,促进西方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