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教学评一体化”开启语文教育的方式创新纵深推进语文课程改革,激发教与学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展开了“小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及其操作策略,撬动小学语文教学向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改革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学习评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这些评价尚存的主要问题是过多突出学科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情感、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考评;过多强调共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看重纸笔测试和量化结果;学生多处于被评价地位,忽视学生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的考评,未能很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检测监控学科教学质量,高新区每学期都抽调各小学两个年级进行期末测试,尽管区上三令五申“不以调考成绩考评老师”,但各校仍把“调考”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导致语文教学过分注重工具性演练和逻辑性演绎,强化字词句的理解训练,忽视文章思想价值、人文情感的整体感知、体验、领悟和再创造;教学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凡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内容就上就练,而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等语文素养培养则被迫“滚到一边去”,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日趋衰弱。改革束缚教学生命活力、阻碍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教育评价已然势在必行。“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些论述,为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指出了“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的根本走向。按照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应在终极关怀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其优势智力发展并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度量学生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空间;应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和培养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