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doc_第1页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doc_第2页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doc_第3页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doc_第4页
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纲号123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公关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关心理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有九章:第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第二、三、四章论述公众心理,第五、六、七章论述公共关系过程中的心理;第八和第九章探讨组织团体心理。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和心理定势;3.理解并掌握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与公众的心理沟通和对公众心理的影响;4.理解并掌握组织的形象和心理氛围。(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公共关系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学科,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二)学习要求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原则等,形成对该学科的初步认识和学习兴趣。(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原则。2.掌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3.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和结构、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和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二)学习要求了解公众心理特征的一般问题,掌握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及其表现。(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公众心理特征的含义;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2.掌握:公众心理特征的结构;性别心理差异的评价。3.熟练掌握:不同职业者的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众的兴趣倾向、需求倾向、价值观倾向和自我倾向。(二)学习要求了解公众的兴趣倾向、需求倾向、价值观倾向和自我倾向的含义、类型等基本问题,掌握其与公共关系的关联。(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兴趣的含义;需要的含义、特点和类别;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自我倾向和公共关系的关联。2.掌握:兴趣的个别差异;需要的层次;价值取向的六种类型。3.熟练掌握: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公众需要类别的意义;自我的四个境界。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公众心理定势的一般问题、微观心理定势、宏观心理定势和流行心理定势。(二)学习要求了解心理定势的含义、特点、类别和作用,掌握各种心理定势的含义及其特点表现等。(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心理定势的含义和作用。2.掌握:心理定势的类别;宏观心理定势。3.熟练掌握:心理定势的特点;各种微观心理定势的含义及其表现;流行心理定势的表现形式。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对公众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心理变化的认知,以及克服认知障碍的方法。(二)学习要求了解认知公众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心理变化的线索和途径,掌握影响认知的因素及克服障碍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对内部、社区和媒介公众心理的认知。2.掌握:政府公众工作的特点;引起公众心理变化的原因;影响认知公众心理的对象因素和主观因素。3.熟练掌握:认知政府公众心理的内容;购买公众的权利;克服认知障碍的方法。第六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和公众的信息沟通、意见沟通和感情沟通,以及与特殊公众的沟通。(二)学习要求了解和公众进行信息沟通、意见沟通和感情沟通的基本问题,掌握与特殊公众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或注意的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信息沟通的含义、模式和网络;意见沟通的含义和功能;公众情感的满足;和品质不良者沟通应注意的问题;与性骚扰者沟通的步骤。2.掌握:公众意见的类别;意见沟通的过程;体察公众心境需要注意的问题。3.熟练掌握:信息沟通的内容原则;意见沟通的五字秘诀;和心理异常者沟通的原则;和受挫者成功沟通的条件。第七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劝导方法、暗示方法、感染方法和诱引方法的运用。(二)学习要求了解各种方法的含义、类型和利弊等基本问题,掌握各种方法运用的条件或应该注意的问题。(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感染的含义和特征;诱引的含义。2.掌握:暗示的主要类型;被感染者影响感染效果的因素;激发公众需要的条件和方法。3.熟练掌握:劝导方法的主要类型;暗示应遵循的感知规律;应该满足和激发的公众需要。第八章组织的社会形象(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组织形象的一般问题,以及组织形象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的关系。(二)学习要求了解组织形象的含义、特点和构成,掌握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强化和转变公众态度、制造和引导舆论的途径与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组织形象的含义;印象形成的过程;态度的含义、特点、类别和功能。2.掌握:组织形象的构成;印象形成的途径;根据不协调认知理论强化和改变态度的方法。3.熟练掌握:组织形象的特点;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的方法;公众舆论的特点和知晓途径。第九章组织的心理氛围(一)课程内容本章介绍了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主人意识和公众意识。(二)学习要求了解集体意识、主人意识和公众意识的含义、表现等基本问题,掌握培养和增强各类意识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集体的特征和对个体的影响;主人地位的体现。2.掌握:集体意识形成的环节;辨别公众意识的途径。3.熟练掌握:培养和巩固集体的集体意识的方法;我国倡导的主人意识的特点公共关系人才的能力结构;选拔公共关系人才在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的要求,它们的含义是:1.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2.掌握:要求应考者掌握有关的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步骤等。3.熟练掌握: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二)自学教程本课程使用的教程为: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三)自学方法的指导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关系,使以后的学习仅仅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时、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该认真完成教材中的问题与思考,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所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40%。3.试题难易度要合理,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