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doc_第1页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doc_第2页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doc_第3页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doc_第4页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十三项历史文化常识河南 桑晓东从2007年开始,全国文综试卷的第十二题开始考核历史文化常识。学习和掌握历史文化常识,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历史知识。笔者长期从事高三历史教学,深感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欠缺。根据本人的归纳汇总,总结出十三项常考的历史文化常识,共同学们借鉴。一、庙号、谥号、年号例:(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B)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说明: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二、阴、阳例1:(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一下都表示“阴”的方位的是(D)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例2:(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 “阳”的方位的是(A)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说明: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北面为阳,水的南面为阴。三、姓氏例1:(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季;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例2:(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关于中国古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则东门北郭。”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C)A.族号 B.邑名 C.爵号 D.官名说明: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先有姓,后有氏。汉代以后,姓和氏合二为一。姓氏的得名分这几种情况:国、封地、官名、职业、居住地、谥号等。四、规避制度例:(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宁夏卷)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说明:规避就是古代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五、五行与五德例:(2010年全国高考文综)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说明:五行指金、木、水、火、土。相生:金水木火土金;相克:金木土水火金。“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六、天干地支例1:(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宁夏卷)中国古代用12中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D)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例2:(2010年河南许昌三模)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五更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祝福结尾写到:“我被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炸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知道已是五更将近的时候。”“五更” 相当于现在的(B)A.1点到3点 B.3点到5点 C.5点到7点 D.7点到9点例3:(2010年河南许昌模拟试题)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A)A.壬子年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说明: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分别对应的十二生肖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天干地支纪年次序表: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等。天干地支纪年的计算方法:(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年。天干地支纪时:子时,23时1时;丑时,1时3时;寅时,3时5时;卯时,5时7时;辰时,7时9时;巳时,9时11时;午时,11时13时;未时,13时15时;申时,15时17时; 酉时,17时19时;戌时,19时21时; 亥时,21时23时;七、年龄称谓例:(2010年文综模拟训练卷)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主人的年龄分别是(C)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说明:年龄称谓有: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八、经史子集例1:(2010年全国大联考文综试卷)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是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主要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书籍,“集”指历代作家诗歌文词等。据此分类,农政全书应属于(C)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例2:(2010年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综综合)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纪传体史书,编订于清代乾隆年间。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多年的史事。被称为“正史”。下列关于二十四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A.只有史记是通史,其他都是断代史 B.四库全书是其中最大的一部丛书 C.永乐大典是其中最大的一部类书 D.资治通鉴为后来帝王统治提供借鉴 说明: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九、二十四节气例1:(2010届同心圆梦预测卷文科综合)我国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了区分四季的变化,便于安排农时而制定的。以下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A)A.端午 B.清明 C.谷雨 D.夏至例2:(2009年郑州第二次质检)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早在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确立。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的位置变化把二十四节气分列在十二个月中。每月的月首叫“节首”,月中叫“中气”。以此类推,五月份的“中气”应该是(B)A.芒种 B.夏至 C.立秋 D.处暑说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可以借用以下歌诀掌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十、中国传统节日例1:(2010年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综合)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主要寓意是人们(C)A.祈祷姻缘美满 B.祭祀先祖先人 C.祝愿健康长寿 D.期盼合家团圆例2:(2010届同心圆梦预测卷文科综合)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材料中的“元旦”指的是(B)A.公历元月一日 B.阴历正月一日 C.阴历正月十五 D.阴历三月一日例3:(2008年江西九校三月份检测)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根据中国的历法把正月作为岁首,这一节日应起源于(B)A.秦始皇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说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春节(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清明节(祭祀祖先的节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节日)和中秋节(期盼合家团圆的节日);其他重要节日还有:元宵节、重阳节(期盼健康长寿的节日)等。十一、史书体例例1:(2010年名校高考模拟试题文科综合)中国古代史书的编纂中,常用体例有两种。其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继,中国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备载其事、形于目前。”“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糜失。”下列史书,符合前一种体例的是(A)春秋 史记 后汉书 资治通鉴A. B. C. D. 例2:(2008合肥第一次质检)“本纪褒项羽,照尘寰信史;列传赞商侠,成一家之言。”与该对联相关的史书是(D)A. 纪传体断代史汉书B. 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C. 编年体断代体史记D. 纪传体通史史记说明:史书体例有: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章节体。十二、史料例1:(2008年上海模拟探究题)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应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C)A.史记 B.孟姜女传说 C.商朝卜辞 D.资治通鉴例2:(2008年江苏无锡模拟探究题)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秦律。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哪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B)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比多,民亦如之”例3:(2009年河北保定模拟探究题)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由此并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D)A.作者搜集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并经过实地考察后写成此书B.全书内容丰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涉及C.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D.该书否定了重农抑商的思想例4:(2010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文科综合)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盛行占卜,凡事大自祭祀、征伐,小至疾病、生育,无一不求神问卜。卜官将占卜的过程和内容事项刻在甲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因为(C)A.占卜的结果大多应验B.占卜的卜官兼职史官,有记载历史的职责C.占卜的内容反映了一定的历史事实D.占卜用的文字已经比较成熟例5:(2010届同心圆梦预测卷文科综合)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介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使用贝作为货币。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出售的东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应该兴起于商周时期。该推断(D)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例6:(2010届同心圆梦预测卷文科综合)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以下证据中,哪一条是最直接的史学证据(B)A.墓葬规模巨大,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B.墓葬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和石枕,与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号“魏公”、“魏王”和死后谥号“武王”相符C.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年龄相符说明: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十三、世纪、年代例1:(2009年福建高考试题文科综合)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