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习作之困[文档资料]_第1页
走出习作之困[文档资料]_第2页
走出习作之困[文档资料]_第3页
走出习作之困[文档资料]_第4页
走出习作之困[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出习作之困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不知从何时起,小学作文被人们冠以 “ 假大空 ” 的“ 美名 ” ,有不少人宣称 “ 人生第一次撒谎从写作文开始 ” 。 “ 假大空 ” 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提升他们的习作素养? 一、久治不愈的三大顽疾 (一)假 难以忽略的道德判定 前段时间,上海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位小学生在回答 “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 的题目时,答 “ 我不会让梨 ” 。老师给了一个大大 的红叉。不少人批判老师思路僵化,应注重学生自由选择和独立人格的培养,“ 避免语文课成为假话、假文培训课 ” 。也有不少人支持老师的做法,认为语文教育应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巧的是,笔者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如何玩弄蚯蚓导致蚯蚓死亡的过程。遇到此类作文,教师是应该收起道德的大旗,鼓励孩子的这份 “ 天真 ” ,还是给一个教训,提醒孩子作文不得 “ 越轨 ” ? (二)大 试图解释世界的野心 流水账式的作文,是老师最为头疼的。一篇记叙运动会的作文,学生可以从跑步写到跳远,从拉拉队写到运动员,从安 排座位写到提早放学,洋洋洒洒,不知中心、重点何在。而一篇有关春游的游记,则从前一晚的采购准备开始,到第二天的早早醒来,再到大巴上的偷吃东西均详细记叙,轮到写景点的时候,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学生作文面面俱到、中心不明的毛病,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会忽视,而详略结合的写作手法,相信老师们也不会不提,可是,学生的作文依旧如此,怎么办呢? (三)空 宣传口号般的牵强附会 作文离不开议论,在议论的环节,学生的作文往往惊人地一致。论及环境问题,必是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论及水资源的浪费,必是 “ 珍惜水资 源,从你我做起 ” ;论及献爱心公益活动,必是 “ 人人献出一点爱 ” 。这些口号式的内容,在学生的作文中屡屡出现,欣赏者不禁嗤之以鼻,念来念去这么久,居然还是一本老黄历。而如果这些口号出现在中低年级,则有盲目拔高作文之嫌。 以上三点,的确困扰着广大学生,令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师应如何调整和改进作文教学? 二、顽疾背后的真正原因 笔者以为,文字是思维的载体,只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和能力。正 如陆游所说的: “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 单方面进行语言的雕琢,而不发掘思维的潜力,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事倍功半。 (一)真与假 我们要追求 “ 真 ” 作文,这里的 “ 真 ”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与 “ 假 ” 、 “ 伪 ” 相对,表示 “ 真实 ” 的意思;二是与 “ 副 ” 、 “ 邪 ” 相对,表示 “ 正 ” 的意思。这两个方面,表现在学生的作文中就是立意上的问题和选材上的问题。 1.歪理邪说 缺乏思维的高度 从广义上来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反映和间接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 系。思维的高度,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思想境界的高度。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孩子有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他们会呈现出奇思妙想,但也会因为视角、经验所限而导致观点片面甚至于偏激。 小学生还处于未成年阶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对 “ 孔融让梨 ” 此类的道德标准的解读也会出现异化,施虐于昆虫会觉得好玩。这是因为欠缺了思维的高度,因此不能将事物之间的有效联系建立起来。学生的作文中出现暴力、色情或者消极厌世的心理表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不能袖手旁观,鼓励这种 “ 个性的张扬 ” 。童年时期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 关键时期,若在此时不积极应对他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很有可能会给他们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和影响。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必须积极地用各种方法干预,引导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胡编乱造 缺乏思维的广度 作文的胡编乱造往往与选材有关。特别是在小学生的记叙文中,扶老奶奶过马路、大雨中的痛哭、家庭的战争,不一而足,往往和优秀作文选上的内容相似。学生拿到难忘的一件事、一件小事的时候,往往抓耳挠腮,绞尽脑汁,无法想出一件事情来,最后只得求助于优秀作文选,做文抄公。其实 ,选材上出现问题,不光是没有仔细地观察生活的问题,很多学生即使认真观察了生活,一字一句如实记录了,作文还是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动人处、新鲜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对命题作文而言,列举、概括相关的材料,并进行分类,就涉及了思维的广度问题。有着广阔思维的人,能上举天下至地,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而如果缺乏这一点,尽管看到了包罗万象的世界,也不能将万物分类、梳理,格物致知,那就会形成僵化的思路,从而抄袭、编造作文。 (二)大和小 蜻蜓点水,缺乏思维的深度 我们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 而作文就是要将其化为二维语言,这种语言系统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是需要深度的脑力运作的。教师多次要求学生细致描写一个点,不面面俱到,但学生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蜻蜓点水似的,在各处一带而过。这是缺乏思维的深度所致。学生不能从一个点出发,而是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以期达到完整描述事件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文不够,字来凑,面对篇幅的要求,学生只能通过多选取描述目标,三言两语就耗尽了脑力,最后只能拼凑一篇平庸的文章交差了事。我们从学生习作中看出的 “ 大 ” ,不是学生有意识追求的,而是因缺乏对事物特点的深入认识而导致隔靴搔痒 、蜻蜓点水的问题。 (三)空和实 人云亦云,缺乏思维的习惯 空洞的作文,小孩子说大人话,这是人们极度反感的作文弊病之一。其实,这个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正如之前说过的,儿童期是一个特殊时期,是一个人从懵懂迈向成熟的必然过程,在这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中,儿童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这包括人类文化的认同和传递。因此,孩子的作文中出现的大人话,其实是他们在尽力模仿成人,但火候掌握得不好,就容易产生 “ 夹生饭 ” 的现象。因此,我们不应大惊小怪,甚至牵扯到扼杀儿童天性的高度上来。须知,一个人总是会长大的,我 们不能揠苗助长,盲目拔高,但是一味强调人的天然性,否定孩子的成长,也无益于一个人的健康发展。这个平衡点就在于鼓励孩子说自己想说的经过思考的话。这就需要学生从幼年时期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质疑,与世界直接对话,才能提高思维水平。这种对话,一开始难免显得幼稚而肤浅,但也比做熟练的复读机要好得多。 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思维训练 通过上文的分析,笔者以为,习作 “ 假大空 ” 是学生的思维所致。因其思维不成熟,所以缺乏高度、广度、深度和习惯,也正因为其在成长期,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 行思维训练,帮助他们提升思维的品质。 (一)积极学习立意技巧,提升思维的高度 我们反对主题先行式的作文,反对高悬道德的大旗“ 坐而论道 ” ,我们也反对低级、庸俗、浅薄的作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立意,是作文的灵魂,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小学生正处在皮亚杰所说的 “ 具体运算阶段 ”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认知方面表现为逻辑的适当使用,他们能够克服自我中心,也就是能学着多角度看问题。在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在立意的阶段,教师应当教会他们比较和选择。 例如:研究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把你研究的结果写下来。 这个作文题目,范围太大,生活在城市的孩子除了在动物园看过动物,平时难以见到,所以大多茫然不知所措,写下的不过是蜜蜂采蜜、蛇的冬眠、熊猫吃竹子等常见的题目。这时候,比较和选择的思维就显得尤其重要。 师:动物们生活在哪里? 生 1:天上、水里、陆地上。 师:天上飞的有哪些动物? 生 2:老鹰、麻雀、大雁、喜鹊、乌鸦、布谷鸟 师:水里游的呢? 生 3:鲸鱼、鲈鱼、黄鱼、虾、贝类 师:陆地上跑的呢? 生 4:狮子、 老虎、蜥蜴、企鹅、鸵鸟 到了这一步,学生已经有了方向的指引,显出积极活跃的状态,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师:有没有又在水里游又在地上跑的动物呢? 生 5:青蛙。 生 6:乌龟。 师:是啊,这些动物很特别,还有哪些动物很特别呢? 生 7:企鹅是鸟,却不会飞。 生 8:有的蛇有毒,有的蛇没有毒。 生 9:母狮要捕猎,公狮子不用。 生 10:海马爸爸负责生孩子。 学生拿到作文的题目,先想到的是许多感性的材料,而作文的立意需将之 上升到理性的范畴。这就需要同时考虑立意与材料的选择,通过比较,确立较深刻的一种意义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上面的这个课例通过分析和比较,让 “ 动物 ” 这个抽象概念,缩小到 “ 类别 ” 这个次概念,再进一步转换到具体动物的特殊之处,引导学生从动物的特性着手,关注动物世界的规律和伦理,这就提升了他们的思维高度。同一个作文题目,由于观点不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学生需要充分比较和分析,提炼出自己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这样才能从思想上把握全局,确立目标,形成独立的见解,超越 “ 歪理邪说 ” 和 “ 哗众取宠 ” ,全面充分地在习作中展示自我。 (二)全面涉猎写作文体,拓展思维的广度 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其实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的涉猎对学生思维的广度的拓展有极大的帮助。如前阶段,学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对这一综合性的大型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文体练习。 议论文:开运动会有必要吗?运动会要统一穿校服吗?仪仗队员必须是高个子吗? 说明文:趣味游戏 “ 雷霆战鼓 ” 的介绍书、运动会项目得分说明 应用文:小记者赛场即时播报、寻物启事、宣传标语的拟定 这样不拘 文体的训练,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升,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全面地、立体式地看问题的方法,就是思维的广度训练方法。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发展学生驾驭各类问题的能力,比如议论文的训练。在苏教版教科书中,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等结构清晰、说理透彻的议论文,就为学生学写简单的议论文提供了范例。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我进行了以下教学安排。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三个和礼貌有关的故事,能不能改名为礼貌的故事呢? 生 1:我认为不行,因为课文主要是通过三个故事来告诉我们要讲礼貌的。 生 2:故事不是重点,道理才是。 师:是啊,讲故事能将道理说得更明白,更清楚。作者还用了什么办法,让道理深入人心呢? 生 3:他还用了很多古人的话和俗语。 师:是的,这就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有哪些是为大家讲道理的呢? 生 4:滴水穿石的启示、说勤奋。 师:这两篇文章是不是也用了故事、名言、俗语呢? (生答略) 师:我们能不能试着用讲故事、引名言 的方法来讲一个道理呢? 就这样,老师不进行相关概念的渗透,而是带领学生对具体文本事例进行归纳和综合,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议论方法,为下一步学写议论文打下了基础,也同时进行了思维分析和思维综合的体操锻炼。通过这样的不同问题的交叉和深入学习,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全面、立体地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大胆设想,综合思考,从而抓住重点,拓展思维的广度,使习作摆脱胡编乱造、抄袭的弊病,而呈现出立体式的、创新型的作文。 (三)精心选择作文形式,挖掘思维的深度 作文的切口要小, “ 小题大做 ” 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标志。要防止学生作文出现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作文形式上下工夫。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写人训练的时候,老师往往从观察能力考虑,要求学生写身边的一个熟悉的人。而其实,正如俗话说的, “ 画鬼容易画人难 ” ,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很难被概括的,对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习作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降低写作的难度,引导他们将习作重心放在人物的核心性格的刻画上。 比如,片断练习: “ 饿了三天的流浪汉看到了一只烤鸭。 ” 饥饿的感觉人人都有,显然这个命题,一方面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个人物的肖像、动作的刻画上,习作目的更加明确。学生的习作实例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将流浪汉刻画得十分详细: “ 肚子瘪瘪的,肚脐仿佛贴在了背上。 ”“ 他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嘴巴里发出 谔 谔 的声音,仿佛在说 饿 饿 。 ”“ 吃饱喝足之后,他打了个饱嗝,摸摸涨起来的肚子,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 语文有时候需要做做减法,当事物以某种固定态势或完全要素存在的时候,我们不妨动用一下 “ 减法思维 ” ,打破 原有态势的稳定结构,减去某种构成要素,使旧有事物的属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其单方面地批评学生描绘不够细致,一味地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进行详细的描写,我们不如换种思路,在作文形式下工夫,减少他们写偏离的可能性。用有针对性的命题强化他们单方面的能力,正如写生一样,给定了实际的描摹对象,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我想,只要老师们能活用片段练习、命题作文、看图作文、选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种种作文形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他们就能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挖掘出思维的深度来。 ( 四)高度重视习作评改,养成思维的习惯 思维的习惯,就是质疑和反思的习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往往按照 “ 作前指导 学生作文 老师批改 ” 三部曲进行。这样的教学,束缚了学生的头脑,使之缺乏对自己习作的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