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档资料]_第1页
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档资料]_第2页
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档资料]_第3页
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档资料]_第4页
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试题命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由于高考的存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习题训练和阶段性测试是不可避免的,平时的测试和训练目的在于检测学生阶段性物理学习状况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习题和试题的命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 一、试题命制现存问题分析 1试题命制诊断功能和指导性不强 试题在实际应用时,功能趋于单一, 降低了试题命制工作的价值 .平常的测试,无论规模大小,在测试结束之后,绝大部分师生关注的还是得分和名次,有道是: “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 试题的深层次信息未被充分挖掘,无法体现试题的诊断性功能与指导性功能 .实际上,教师应该比对细目表,发掘学生能力水平和认知维度上的不足,藉此改进学生学习方法和自身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一份优秀试题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 .否则,长此以往,试题命制理论还是会成为 “ 题海战术 ” 的计划书 . 2试题命制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美国的考试,如 GRE、 TOFEL 都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原因在于他们有着丰富的心理学、测量学的理论作为支撑 .而在国内,除了大规模的国家级考试有相应的机构与之匹配地提供相关理论的支撑,就日常高中物理教学中测试命题而言,此类理论指导非常少 .例如,一次单元测试,如何精确地掌控信度和效度?是否也用多元概化理论分析确定试卷的结构?有多少物理教师掌握相关理论?对试题的预设难度的确认,主要还是依赖着命题教师的经验来设置,怎样操作,才能较为精确地把握试题的预设难度呢?平常的试题分析过程依然采取的较为传统的方法,有没有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更为合适的方法呢? 很多时候,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命制的研究中,高中物理教师还在借鉴高考、会考的试题命制技术的基础上,确定试题的难度结构、题型结构等等 . 3试题命制时教师的主观性太强 一份卷子考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考,命题老师没有细致地思考,导致内容和形式较为随意 .这一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平时教学中的小型测试,因为命题教师的不确定性,引起试题范围的侧重点不一致,以至于针对相同内容的测试,两次试题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部分命题教师在高中物理试题的命制中,侧重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掌握,而忽视对能力的评价, 导致试题内容侧重于概念性的知识,而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重组放在一边; 很多教师在命题工作中因为对认知过程维度的把握不太注重,导致所命制的试题无法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考查 . 二、试题命制的要求与指向 依据课程标准,参照考试说明对能力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再联系教学实践,将考试说明中有关能力目标的阐述做了一些调整,平时教学中命制试题,应从“ 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科学素养、实验考查 ” 四个方面着手,确保能够很好地体现四基 . 1知识和技能 ( 1)能对物理现象进行识 别,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有效回忆,以及对概念和规律形成、演变、完善的过程进行阐述; ( 2)能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理解,并通过应用它们对实际物理问题进行有效地解释和说明; ( 3)能结合数学方法,通过对物理公式的演绎和推导来处理具体物理问题 . 2原理和方法 ( 1)能基于对物理原理的应用,对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 ( 2)能在数据或图象的辅助下对实际问题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归纳和推理; ( 3)能在物理思想方法指引下对实际问题进行一系 列分析、判断、归纳、推理 . 3科学素养 ( 1)能通过对已学物理知识的应用,从实际物理问题中提取正确的物理模型; ( 2)能通过个体和系统,运动和能量等观点的综合“ 应用 ” ,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 3)具备探究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 ( 4)能独立对新的信息进行采集、理解、分析,并用于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 4实验考查 ( 1)能对高中物理常用仪器进行识别,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点; ( 2)能对高中物理主要实验进行回忆,明确实验原理 ,熟悉其实验器材,领悟操作过程; ( 3)能用科学目光审视物理实验现象,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 4)对物理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归纳结论,并进行合理地外推 . 三、高中物理试题命制的几点建议 1试题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物理情境为依托,不能只是简单地提供已知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求解未知量 .这样的物理试题变成了数学公式推导,没有任何物理能力评价的味道 . 2试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接地气,换言之,即情境应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不能围绕一些生僻的场景来构建情境 . 3试题的命制目的在于评价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所谓 “ 综合 ” 不等同于 “ 高难度 ” ,且“ 难度 ” 应该源于对应能力所能达到的容易程度,不是在试题命制时,布置过多的、似是而非的陷阱刻意去刁难学生 .计算题容量本身就大,所以不能在这一点上出问题 . 4计算题情境的设置和问题的提出所占篇幅一般较大,情境设定为了尽可能模拟出原始物理问题的样式,可以适当穿插一些 “ 冗余无用条件 ” 以掩盖其本质 .藉此评价学生去伪存真的信息提取能力 .但是试题的文字必须简捷,不能说废话 . 5试题的数据应该 合乎物理世界的实际,但也不要出现太繁琐的运算 . 四、实例分析 例 1 图 1 所示是测电笔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它经常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 .工作时人手持测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将前端金属笔尖与所测电路接触,若所测为火线(电势为 220V),则有电流依次通过电笔和人体,导入大地,氖管发光的同时,人却安然无恙,请结合下列数据解释原因 .已知人体的电阻在 1k 到 100k 之间,测电笔的电阻在2m 到 5m 之间,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 24V 解析本题的实质是串联电路的分压问题 .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势 差是 220V,即在人和测电笔的串联电路两端加上电压 220V,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在于分压比等于电阻比 .从解释安全的角度,可用临界法,即取人的电阻最大值与电笔阻值的最小进行串联分压,求出人所分得电压 U=100103100103+2106220V=10.5V24V ,所以人是安全的 . 评析本题主要是用于考查学生对串联电路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根据题意分析信息,提取物理模型(串联电路)的能力 .此外两个研究对象的电阻确定,还涉及临界法的思维方法的把握 .本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赖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答案中理清来龙去脉 .本题虽属于基础型计算题,但评价能力的要求不低,有一定难度 . 例 2 如图 3 所示为一学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出的发电装置,圆柱形铁芯和上下两个磁极之间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中存在沿着半径方向的磁场,扇形的圆心角 =49 ,一个矩形线框 abcd 绕圆柱形的中轴线匀速转动,其角速度为 ,已知该线框的匝数等于 N,其边长分别为: ab=cd=l,bc=ad=2l.ad和 bc两条边同时进入磁场,并且它们所感受到磁场强度是一样的,磁场方向与两条边的走向垂直 .线框电阻为 r,外接定值电阻的阻值 为 R,其它部分电阻不计,求: (1)线圈在磁场区域运动时,所产生的电动势大小 Em; (2)线圈在磁场区域运动时,磁场提供给 bc的安培力大小 F; (3)流过定值电阻 R 的有效值 I. 解析( 1) ad和 bc转动时的速度 v=12 ;电动势Em=2NB(2l)v=2NBl2 ; ( 2)电流 Im=EmR+r;安培力 F=2NBIml 代入化简得F=4N2l3B2r+r ; (3) 旋转一周 ,交流在 R 上产生的热量 Q=I2mRt,t=22T=49T, 恒 定电流在 R 上产生的热量 Q=I2RT,得I=4NBl23(R+r). 评析本题需要学生明确题目所叙述的情景,自我分析 .本题的情境设定是比较新颖,相关信息充足,学生只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生成过程,解决本题非常之简单;而知识结构不够扎实的学生盲目滥用有效值和峰值局限于正弦交流电的关系式 I=Im2,就会导致第 3 问错误 . 总之,我们平时的命题应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学生在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暴露出真实的学习状态,便 于实时监控我们的物理教学,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完整的教学过程离不开考试 .考试一方面能及时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向老师反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考试也是某种程度的学习,考出高水平的分值刺激学生不断学习或复习,强化知识的自我理解 .此外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内容的回顾过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过程 .故高中物理试题命制的情况至关重要,试题质量直接决定着考试过程能否有效而准确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 .一套技术含量高的高中物理试题,会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诱因,锻炼其思维的素材,是联 系物理理论学习和真实世界的桥梁,同时它也充分反映出命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职业责任感 .结合试题命制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意识到高中物理试题命制研究的意义,这项工作是建立健全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