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_第1页
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_第2页
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_第3页
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_第4页
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淮(实验稿)( 2001 年版)颁布实施后, “ 名著推荐与阅读 ” 成了各大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这一版块既与单元教学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的独立性,是原有语文教材中未曾出现的 “ 新生事物 ” 。怎样教出名著的自身特色,教出名著与普通文学作品的区别与联系,从此也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不断探求的新问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也已经颁布 实施三年了,名著的阅读教学迎来自己的春天了吗? 一、现在的学生怎么读名著 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可笑,但这又是我们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且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是应该阅读名著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淮(实验稿)( 2001年版)中多处提出了 “ 阅读 ” 的 “ 课程目标 ” 或 “ 教学建议 ” ,笔者选摘部分内容如下: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7 9 年 级阶段目标)。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400 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 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 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 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 “ 茅盾文学奖 ” 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明确了 “ 名著 ” 考查的要求。如, 泰州市 2013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大纲对“ 名著阅读 ” 的考试要求是: “ 教材中 名著推荐与阅读 中推荐阅读的 6 部作品均为考查范围。主要考查学生有未阅读原著,落实教材中关于 名著阅读 的有关要求。 ” 又如, 2012 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关于名著的 “ 考试内容与要求 ” 是: “ 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 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 ”“ 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 ”“ 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 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大纲中的 “ 名著 ” 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 “ 名著阅读与推荐 ” 这一版块,每册安排了一部名著,涵盖古今中外,具体为:七年级上册汤姆 索亚历险记,约 20 万字;七年级下册西游记,约 72 万字;八年级上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36 万字;八年级下册水浒传,约 93 万字;九年级上册格列佛游记,约 22 万字;九年级下册朝花夕拾,约7 万字。此外,教材穿插了部分名著的片段,如冰心诗三首伟人细胞端午日童年的朋友松树金龟子等。教学中如果能以名著片段教学激 发学生 “ 读整本的书 ” ,这样算起来,初中三年学生的名著阅读总量应该能超额完成 “260 万字 ” 的阅读目标。 笔者对今年教的七年级学生做过一份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在这份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并乐意与同学分享;读名著时有时感到高兴、兴奋,有时感到伤心、痛苦;能注意积累一些词语、句段,并愿意写下读后感。其中已经阅读过苏教版规定的初中 6 部名著的同学占 30%左右, 10%左右的同学阅读过了三国演义史记繁星昆虫记骆驼祥子名人传简 爱等中外名著,甚至有学生读 过了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著作。 大多数同学阅读名著时,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不会主动提出疑问;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不注意文章叙述的前后关系,不会主动想象名著所描绘的情景。能抓住关键性句子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的同学只是少数。 在 “ 如果要上名著阅读课,你最喜欢怎样上 ” 这一问题的选项中,没人选择 “A. 跟平时阅读课一样 ” ,选择 “B.看名著电影或电视片段 ” 和 “D. 表演课本剧 ” 的占绝大多数。 在回答 “ 你怎样应对名著阅读考查 ” 时, 87%的同学选择了 “C. 既认真读原 著,也看讲义材料 ” 。 5%的同学选择了“A. 认真读原著 ” , 8%的同学选择了 “B. 看讲义材料 ” 。 在与学生个别交谈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阅读名著是因为考试,有 10%左右的同学课外名著阅读近乎为零。由此可见,中考或高考的指挥棒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动机。显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开设名著阅读教学的初衷相距甚远! 名著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精髓,其深邃的思想底蕴和精妙的艺术特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无疑是巨大的。名著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恩格斯在致玛 哈克奈斯一文 中精辟地表达了文学名著的思想价值和意义: “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 社会 ,特别是巴黎 上流社会 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 1816 1848 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 广泛地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然而,当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似乎离 “ 理想 ”还很遥远。 二、现在的教 师怎么教名著 众所周知,名著阅读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应试教育环境下催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使许多教师漠视或淡化名著阅读的自身特点,对教材中的名著阅读部分只作草率处理,影响了名著阅读的教育作用。 据笔者初步调查,当前教师处理 “ 名著阅读 ” 不正确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对名著知识的简单整理。为了追求好分数,不少教师将教材中的名著细化为作者常识、故事梗概、写作特色、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等若干知识点,编印成复习资料,印发给学生熟记。这样做的结果是,原本鲜活生 动的名著阅读变成了单调枯燥的材料记忆。每天沉缅于题海中的学生乐得轻松,坐等现成的 “ 知识乳汁 ” ,当然,名著的文学意蕴与美学价值也就感悟不到了。 二是对名著文本的解读 “ 失度 ” 。不少经典的文学名著,不但思想情感复杂深邃,而且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印记。当今学生由于缺乏生活阅历与体验,自主阅读肯定会有一定难度,教师的名著阅读指导就必不可少。而不少教师对这类名著的解读,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深刻,要么大而无当,要么失之偏颇。 “ 失度 ” 的解读造成了名著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三、名著阅读教学应该怎 么做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 “ 文学作品阅读 ” 的要求是:“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这段文字自然也应当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 “ 教是为了不教 ” 。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上,语文教师尤其要用好这个 “ 例子 ” ,借助名著的精彩片段,授之以渔,使学生自觉地 “ 真读 ” 名著,进而 “ 品读 ” 名著,直至 “ 爱读 ” 名著。 1.开展名著活 动,激发学生 “ 真读 ” 不可否认,多数学生对文字不感兴趣,对语文活动兴致盎然。如果语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活泼有趣的名著实践活动,势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自主阅读名著,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 “ 真读 ” 。 笔者曾经组织了一次 “ 名著大冲关 ” 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之前,布置全体同学认真阅读名著,积极准备。活动过程由 “ 名著人物我猜猜 ”“ 名著知识我说说 ”“ 名著故事我讲讲 ” 三部分组成,以小组积分的方式,积分最高的小组获得优胜。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活动后,还进行了 “ 名著手抄报 ” 展览。这次活动, 不仅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情谊,更掀起了同学们 “ 真读 ” 名著的热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选择精彩片段,指导学生 “ 品读 ” 在 “ 名著阅读欣赏课 ” 上,教师选择名著片段的精彩部分,品词析句,教会学生欣赏名著的方法,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 “ 品读 ” 。 例如,在欣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初读基本故事情节后,重点指导学生赏析其中的三个比喻句,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感悟文学名著的魅力。 “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 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 这段文字中,一个 “ 扑 ” 字,巧妙运用拟声词,形象地描画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的声响。 “ 鼻子歪在半边 ” ,描绘出了郑屠被打后的丑态, “ 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味觉的角度来写,形象地刻画出郑屠被打后的痛苦感受。 “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 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 这段文字中, “ 眼 缝裂,乌珠迸出 ” ,形象地描绘出郑屠被打后的惨状, “ 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 ,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从视觉的角度,写郑屠被打之后的情形,形象逼真。 “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 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逼真地描写出了郑屠被打之后的感觉。 三个比喻句从不同的角度,逼真地描绘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酣畅淋漓,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文学名著的魅力尽情展露。学生在学会欣赏文字的基础上,自然会主动 “ 走进 ” 名著,阅读名著,汲取名著的精华。 3.对比原著与影视,引发学生 “ 爱读 ” 名著与电影、电视剧,哪一个对学 生更有吸引力?毫无疑问,学生对原著缺乏耐心与鉴赏力,对电影、电视剧更感兴趣。这时,如果巧妙引入影视与原著的比较,可以实现学生名著阅读的 “ 爱读 ” 。 笔者在教学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 这个片段时,布置学生先认真阅读原著,然后集中收看电视剧片段,要求学生比较小说和电视剧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看过原著与电视剧后,找出了诸多不同之处。 比如,电视剧中只有鲁达和史进两个人物,而小说中有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物。学生通过讨论,认为李忠这个人物在梁山好汉中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电视剧中就省去了。 又如,小说中关于店小二部分的描写与电视剧中有许多地方不同。小说中 “ 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 ” 而电视剧中是鲁达一掌将店小二打翻在地,头钻到路边的箩筐里去了,还增加了店小二给鲁达敲腿等情节。 “ 你认为这样的改编好不好?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改编后的情节,更具有观赏性,更突出鲁提辖的武艺高强。 再如,电视剧比原著多了 “ 郑屠杀猪、杀狗 ” 的情节。同学们通过分析,认为这样处理一方面暗示了郑屠的身份,另一方面从他三 下五除二杀猪的动作(几个壮小伙子都杀不了的一头大猪被他解决了)、语言(杀猪后对他的几个伙计说: “ 眼尖、手快、心狠。 ” ),以及杀狗的情节(一只狗只不过跑到他的铺子里来吃点东西,就被他一刀劈中,并让拉去剥皮吃狗肉,还说: “ 你白吃肉,我们白吃你。 ” ),可看出郑屠是个心狠手辣的人,这为下文他强骗金翠莲埋下了伏笔。还有从他杀猪、杀狗的动作看,他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