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文档资料]_第1页
59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文档资料]_第2页
59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文档资料]_第3页
59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文档资料]_第4页
59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9 例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体治疗护理的同时,我们实施了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情绪稳定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促使疾病的恢复起了良好的作用。现将对脑血管病人的心理观察、分析及护理中的几点体会汇总如下。 1 临床资料 59 例脑血管病例中,男 48 例,女 11 例;男女比例为48: 11;年龄最小的 40 岁,最大的 73 岁,平均 53.5 岁;住院时间最长为 169 例,最 短的 32 天,平均住院天数为 46天。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 41 例,超常体重 29 例,睡眠休息时发病 47 例;工作、情绪激动时发病 12 例,血压在 2219/16 11Kpa 范围内 31 例, 18 14/13 10kPa 范围内 18例,正常范围内 10 例;心电图正常 30 例,大致正常 22 例,供血不足 7 例;主要表现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口眼歪斜 13例;伴耳鸣、眩晕 7 例;伴糖尿病 4 例;语言不清或失语 28例;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欠灵活 39 例;肢体瘫痪 7 例;治疗好转 55 例,好转率为 93.2%,效果不理想 3 例,占 5.1%,自动出院 1 例,占 1.7%。 2 心理分析及护理 2.1 忧虑苦恼型心里及护理 由于脑血管病起病急 骤,发展迅速,病势凶猛,病程长,致残率高,预后差,甚至多次住院。因此多数患者表现焦虑、苦恼、烦躁、孤独、郁闷、悲观厌世等心理。当病员表现忧虑、烦躁时,必须从实际入手,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减轻思想压力,稳定情绪,为康复创造条件。比如病员杨某某,住院号; 24827,女, 45 岁,教师。患脑血栓入院后,一直情绪低落,常常独立发怔,愁眉不展,整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护理漠不关心。通过细致观察、分析、了解,该患者夜间发病 ,入院血压高达 24/13kpa,嘴歪眼斜,闭眼不能,并伴有右侧肢体活动受限,行走不稳,患者一是忧虑容貌,二是担心工作,对该病的预后情况忧心忡忡。经过交谈,患者吐露了心声,我们耐心安慰,因势利导,嘱其安心休息治疗,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稳妥有效,精神上给与鼓励支持,患者逐渐消除了思想顾虑,在情绪稳定的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中西医配合治疗,住院 35 天,痊愈出院。 2.2 烦躁、恐惧型心理及护理 患者由于突然肢体瘫痪,言语不清或失语、视物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从行动自如到生活不能自理、失去正常运动功能的瘫痪 病人这一角色的转变,缺乏认识,因而产生烦躁、恐惧心理。 要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客服烦躁、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必须耐心、细致的做好各项工作,注意观察分析患者的心理动态及需求,以耐心周到、细心的护理及精益求精的技术,安慰患者那颗烦躁恐惧的心灵,给患者以有力的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比如病员雷某某,住院号: 41444,男, 50 岁,大队教导员。患病后心情烦躁,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行动受限,步态蹒跚,生活不能自理,稍不顺心,就对家属发脾气。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同患者细心交谈,从生活上体 贴关心。各项技术操作准确娴熟紧张有序,获得了患者的高度信赖。雷某某曾对人说: “ 在这种环境中有一种安全感 ” ,于是巨大的思想压力变成真诚的期待,烦躁担忧变成热切的希望,由恐惧瘫痪、矛盾重重变为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于是主动配合各种处置操作,如针灸、体外反搏,各种穿刺、注射、中草药结合治疗,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积极进行适应性和代偿性功能锻炼,住院 89 天,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治愈出院。 2.3 依赖附属型心理及护理 依赖附属型心理的病人,主要是心理压力太重。他们了解脑血管病,当脑血管病危及自己的躯体时,如五雷轰 顶,精神首先垮了,临床表现懒散、被动、顺从、感情淡漠、脆弱,希望被人重视,渴求医护人员扶持,家属昼夜陪护,内心充满恐惧感。 对这种类型心理的患者,我们一方面从精神上给予鼓励,生活上给予关心 ,另一方面加强巡视,深入了解病员心理活动,帮助患者从沉重的心理压力下解脱出来放下思想包袱,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刘某某,住院号;31654,男, 63 岁,于晨起时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活动欠灵活,语言不清,站立不稳,跌倒在地,急送医院住院治疗。该患者平时性情沉默,患病后沉默不语,事事依赖,总希望家属陪护,衣服 要人帮着穿,饭菜要别人喂,生活需要陪护全面负责,在他的头脑中只有疾病,没有力所能及。经了解得知,他的战友有几个人患了脑血管病,其中有一位已瘫痪卧床多年,因此才对此病非常熟悉且惧怕。总认为没有什么办法使他恢复如常,只有靠医生和护士,才能减轻疾病的折磨,因而生活及治疗护理对他恢复有益而产生依赖性。了解他的心理后,我们及时找他交谈,谈家庭、儿女、战友、日常生活见闻、电影、电视等,渐渐打破了往日沉默的局面,重视了他幽默的本色,并努力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主动喂水、喂饭、喂药,及时做好生活护理,取得了患者信任,使其减轻 了思想压力,振作精神,在护理人员陪护下面对现实,正确对待自我,适时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尽管他吐字不清,但幽默的话语还是不断飞出: “ 这病好比烈马,我要征服烈马,做个勇敢的骑兵 ” 。一边说笑,一边挪动着不灵活的下肢,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确实为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仅住院 37 天,痊愈出院。 2.4 自责负罪型心理及护理 有些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对患病后肢体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语言不清很烦恼和痛苦。他们总认为给家庭添了麻烦,拖累他人,对此内疚甚至负罪自杀的心理,为了减少大小便而悄悄少吃少喝。如刘某某,住 院号: 40350,男, 55 岁,右侧肢体瘫痪,本想自理,却常帮倒忙,想端水喝,却把水洒在床上,被服湿了,想赶紧挪动被服,杯子又被碰掉摔碎,他为此苦恼自责。我们观察到这些心理活动后,一方面鼓励病员正确对待失误,避免操之过急。另一方面引导病员证实现实,别人协助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疾病的恢复,安慰患者要有耐心,适时适度,力所能及,克服急躁,循序渐进,只要坚持锻炼不灰心,再配合中和西医治疗,肢体功能一定能恢复。此后患者面对现实,与疾病抗争,在医护人员协助下,主动进行适度的肢体功能锻炼,最终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效果,好转出 院。 2.5 沮丧厌世性心理及护理 此类心理表现在患脑血管病病程超过 3 个月以上,并且临床症状比较稳定。患者由此会联想到久治不愈,要长期抱着药罐子与疾病相伴,因而沮丧厌世、缺乏信心和勇气,总认为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精神萎靡,同时认为自己受人歧视,而灰心丧气、孤独、失望。 针对病员的心理活动,我们首先从医护人员自身做起,关心体贴病员,时时处处为病员着想,通过与患者交谈,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疾病的种类在增多,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精度的医疗设备应有尽有,病与病之间总是遵循相生相克的生存规律。 使患者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慢慢消除沮丧心理振作精神,去适应和开拓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 59 例中有 30 多例在脑血管恢复期,主动培养业余爱好,养花养鸟、养鱼、下围棋、象棋、看书等,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 通过对 59 例脑血管病的心里观察、分析、护理,我深刻的体会到心理护理在脑血管病的临床护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