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2014年中级经济师_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__冲刺考点_小抄版_第1页
【荐】2014年中级经济师_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__冲刺考点_小抄版_第2页
【荐】2014年中级经济师_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__冲刺考点_小抄版_第3页
【荐】2014年中级经济师_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__冲刺考点_小抄版_第4页
【荐】2014年中级经济师_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__冲刺考点_小抄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我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第一节 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 一、商业银行 (一)国家控股的四大商业银行 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它是从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 l987年 4月,重新组建后的交通银行正式对外营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的控制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一般由政府财政拨付。 二是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 三是融资原则的非商业性。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 四是业务范围的确定性。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我国于 1994年初设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证券机构 (一)证券公司(二)证券交易所(三)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四、保险公司 1865年,上海义和保险行成 立,这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开办的保险公司。 五、其他金融机构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二)农村信用合作组织 (三)信托投资公司(四)财务公司(五)金融租赁公司 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管理机构 一、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享有货币(人民币)发行的垄断权,它是发行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代表政府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经理国库,是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向其发放贷款,是银行的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 ( 2)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包括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管理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和再贴现,合理操作公开市场业务。 ( 3)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 4)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 7)经理国库。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监会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单位。 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监会的主要职责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五、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三节 我国的 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金融工具为媒介,交易期限在 1年以内的资金流通与交易的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等。这些市场里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等特点,具有 “ 准货币 ” 特性。 (一)同业拆借市场 ( 1)同业拆借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限短。同业拆借市场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年。其中,以隔夜头寸拆借为主。目前,我国同业拆借资金的最长期限为 4个月。 参与者广泛。 在拆借市场交易的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超额 准备金。 信用拆借。同业拆借活动都是在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市场准入条件比较严格,因此金融机构主要以其信誉参与拆借活动。也就是说,同业拆借市场基本上都是信用拆借。 (二)票据市场 ( 1)汇票( 2)本票( 3)支票 (三)证券回购市场 证券回购作为融资工具,在融资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 1)证券回购交易增加了债券的运用途径和闲置资金的灵活性。 ( 2)证券回购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 二、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市场。资本市场的交易对象主 要是政府中长期公债、公司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以及银行中长期贷款。在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一)股票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按发行范围可分为 A股、B股、 H股和 F股等。 我国的股票市场主体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组成的,包括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此外,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即所谓的 “ 三板市场 ” )也是我国有组织的股份转让市场。 (二)债券市场 (三)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三、外汇市场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基本框架 (二 )银行结售汇市场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 1)远期合约( 2)期货交易( 3)期权( 4)互换 第二章 信用与货币创造 第一节 信用形式及其工具 一、信用及其本质 (一)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二)信用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三)信用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二、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直接融资)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支付或预付形式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具体方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赊销和预付两大类。 1.商业信用的特点 ( 1)商业信用与 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 ( 2)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 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 1)产业规模的约束性。 ( 2)严格的方向性。商业信用是商业企业之间发生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严格受商品流向的限制。 (二)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与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授信对象和授信目的不同。从授信对象看,消费信用的债务人是消费者,即消费生活资料的家庭和个人。从授信的目的看,是为了满足和扩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赊销 2.分期付款 3.消费贷款 (三)国家信用(直接融资)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四)银行信用(间接融资) 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主要是银行,也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主 要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工商企业和个人。 ( 2)银行信用所提供的借贷资金是从产业循环中独立出来的货币,它可以不受个别企业资金数量的限制,聚集小额的可贷资金满足大额资金借贷的需求。 ( 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的规模投资,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从而有效地改善了信用过程的信息条件,减少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其结果降低了信用风险,增加了信用过程的稳定性。 三、信用工具 (一)主要信用工具 按融通资金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 前者主要有工商企业、政府以及个人所发行或签署的股票、债券、抵押契约、借款合同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借款等;后者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发行的本票、存折、可转让存款单、人寿保险单等。 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长期信用工具和不定期信用工具三类。 1.信用卡 2.债券 3.股票 (二)信用工具的一般特征 1.偿还性 2.流动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第二节 存款货币创造 一、信用货币 存款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先利用其自身吸收存款以及获取各项资金来源的有利条件,再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办理结算等业务 活动,从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达到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行为。 存款货币创造的相关要素: 1.原始存款 2.派生存款 3.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存款准备金 =库存现金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 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 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条件 (一)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信用流通工具包括银行券、支票、票据、股票、债券等。 (二)部分准备金制度 (三)非现金结算制度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在整个银行体系存款扩张原理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出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派生存款来。这个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原始存款数量的大小;另一个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派生出来的存款同原始存款的数量成正比、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 若用 D 代表存款货币的最大扩张额, R代表原始存款额, r 代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四、存款货币的创造在数量上的限制因素 (一)现金漏损率( c)(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e) (三)活期存款与其他存款的相互转化 五、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一)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1.基础货币( B)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一般用 B表示。 基础货币的表达式 : B=C+R=流通中的通货 +存款准备金 其中,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用 R表示;流通中的通货等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发行,一般用 C表示。 2.货币乘数( m) 而基础货币是由通货 C和存款准备金 R组成的,其中,通货 C的量不会呈倍数地增加,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货币供给量则是由通货C 和商业银行创造出来的、数倍于存款准备金 R的存款货币 D组成。 两者关系:源与流的关 系 (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之间的关系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随时随地体现在业务过程之中,具体表现在 : ( 1)积极调整存款结构,努力获取低成本的原始存款。 ( 2)大胆、稳健经营,合理调度资金头寸。 ( 3)努力降低非银行部门和银行客户对现金的持有比率。 第三章 融资方式和融资格局 第一节 融资方式 一、融资方式概述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经济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的资金融通,即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如企业通过自身的利润留成和折旧进行的融 资。 外源融资是指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资金融通,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如发行证券,向银行借款等。 内源融资的自主性大,基本不受外界的影响,而且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是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外源融资不受自身积累速度的影响,但是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二)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的概念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 2.直接融资的种类 除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证券融资这种普遍形式外,直接融资还包括: ( 1)商业信用( 2)国家信 用( 3)消费信用( 4)民间个人信用 3.直接融资的特征 (三)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的概念 间接融资的基本特点是资金融通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它由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两个环节构成。 2.间接融资的种类 ( 1)银行信用( 2)消费信用 3.间接融资的特征 二、融资方式与金融体系 直接融资的缺点 间接融资的优点 三、融资方式与货币流通 (一)间接融资和货币流通 1.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创造货币供应量 信用货币通过两条渠道被创造出来: ( 1)中央银行创 造基础货币。 ( 2)商业银行系统通过信用活动创造货币供应量。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机制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受到基础货币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必要的备付金率和客户提现率的制约。因此,中央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基础货币量、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规定最低备付金率等办法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2.非银行金融机构间接融资存在加速货币流通或扩大货币供应量两种可能 (二)直接融资与货币流通 第二节 项目融资 一、项目融资概述 (一)项目融资的概念 项目融资是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者有限追索权的债务融资。 项目融资分为两类:无追索权项目速效和有限追索权项目 ( 1)无追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贷款人对项目发起人无任何追索权,只能依靠项目所产生的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惟一来源的项目融资。 ( 2)有限索权项目融资。它是指项目发起人只承担有限债务责任和义务的项目融资。 (二)项目融资与传统公司融资方式的区别 1.具体来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1)贷款对象不同( 2)筹资渠道不同( 3)追索性质不同 ( 4)还款来 源不同( 5)担保结构不同 (三)项目融资的当事人及其权责 ( 1)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是提出项目的公司、实体或者个人,是项目的实际投资者和主办者,是项目公司的股本投资者和特殊债务的提供者或担保者。 ( 3)借款单位 ( 5)多边金融机构或者出口信贷机构 (四)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 ( 1)项目的投资结构( 2)项目的融资结构 ( 3)项目的资金结构( 4)项目的信用担保结构 二、项目融资模式: BOT 和 TOT (一) BOT模式 1.BOT的概念 ( 1) B 建设阶段 ( 2) 0 运营阶段 ( 3) T 转让阶段 2.特许权协议 3.BOT的发起人 在 BOT项目融资中,项目的发起人一般是项目所在国政府、政府机构或者政府指定的集团公司。 (二) TOT模式 1.TOT的定义 TOT是 “ 移交一经营一移交 ” 的简称。 2.TOT和 BOT的异同 TOT和 BOT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B 建设 ” 上,即不需要项目的投资方或者经营者来开发建设项目。 三、项目融资的作用 (一)项目融资的优势(二)项目融资的运用领域 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 概述 (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证券化( Securitization)是指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越来越多地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融资的过程。证券化包括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又称二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成若干单位的证券,并出售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中消失。 (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资产证券化具有明显的特点: ( 1)资产证券化是资产收入导向型融资方式。 ( 2)资产证券化是结构性融资方式。 ( 3)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方式。 ( 4)资产证券化是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当事人和程序 (一)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要素 成功的资产证券化需要具备基本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包括: ( 1)标准化的合约 ( 2)资产价值的正确评估 ( 3)拥有完整的历史统计资料 ( 4)使用法律的标准化 ( 5)确定服务人地位的标准 ( 6)可靠的信用增级措施 (二)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当事人 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当事人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 ( 1)发起人或者原始权益人。 ( 2)服务人 ( 3)发行人 ( 4)证券商 ( 5)信用增级机构 ( 6)信用评级机构 ( 7)受托管理人 (三)资产证券化的程序 资产证券化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 1)确定资产证券化的融资目标。 ( 2)组建 SPV。 SPV是专门为 ABS成立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实体。 SPV 一般由在国际上获得权威信用评级机构给予较高资信评级的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组成。 ( 6)进行发行评级,安排证券销售。 ( 7) SPV获得证券发 行收入,原始权益人获得资产出售收入。 ( 9)按期还本付息,对聘用机构付费。 三、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和类型 (一)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二)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第四节 我国融资格局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融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资方式的变革 三、我国融资格局的新变化 四、完善的金融市场是资金有效融通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 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第一节 利率概述 一、利率的计算 利息简单讲就是借贷资本的收益。 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可将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年利 率与月利率及日利率之间的换算公式如下: 年利率 =月利率 l2= 日利率 360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二)单利与复利 利息的计算分单利和复利。 复利也称利滚利,就是将每一期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的利息。 一般来说,若本金为 P,年利率为 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 m,则 n年末期什公式为:(三)利率的分类 有效利率是指在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 (四)利率水平的决定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利 率的变化区域是在零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 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相互作用。储蓄( s)为利率( i)的递增函数,投资( I)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当 SI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当 S I时,利率会上升。当 S=I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 3.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五)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提出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三)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四)利率市场化的社会经济效应 1.导致利率水平的大幅升高 2.高利率的贷款需求将可能得到满足 3.信贷资金分流到房地产和证券市场 4.商业银行拥有信贷价格制定权 第二节 利率与收益率 一、各类收益率的计算 二、债券到期收益率的计算 (一)债券类型 按是否附息分类有:零息债券、附息债券。 (二)到期收益率计算 1.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 2.附息债券到期收益率 3.永久债券的到期收益率 如果我们已知债券的市场价格、面值、票面利率和期限,便可以求出它的到期收益率,反过来,我们已知债券的到 期收益率,就可以求出债券的价格。从中不难看出,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到期收益率越低;反过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则其市场价格就越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成反向变化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到期收益率低于市场利率的债券将会被抛售,从而引起债券价格的下降,直到其到期收益率等于市场利率。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发现债券的价格随市场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三、债券本期收益率的计算 第三节 利率和金融资产定价 一、利率与有价证券价格 (一般了解) (一)利率期限结构 (二)有价证券 价格与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对不同偿还期有价证券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由于长期有价证券对利率变动敏感度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因而利率对长期有价证券的影响要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当利率上升时,有价证券价格下降,而长期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幅度大于短期有价证券,即长期有价证券较短期有价证券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反之,当利率下降时,长期有价证券自然较短期有价证券能获取更多收益。 二、有价证券的定价 (一)票据定价: (二)债券定价: (三)股票定价: 第四节 资产定价理论 一、有效市场理论 (一)弱式有效市场 (二)半强式有效市场 (三)强式有效市场 二、资产组合理论 (一)资产组合理论概述 (二)资产组合理论基本内容 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除马科维茨提 出的假设外,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提出了自身的理论假设: 市场上存在一种无风险资产,投资者可以按无风险利率借进或借出任意数额的无风险资产; 市场效率边界曲线只有一条; 交易费用为零。 (一)资本市场线 资本市场线反映了投资于风险资产组合和无风险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关系。 (二)证券市场线 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必须以较高的预期收益作为补偿,即如果在均衡状态, A 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高于 B证券的预期收益,则 A证券的风险大于 B 证券的风险。 (三)资产风险一般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类 四、期权定价理论 (一 般了解) 第五章 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汇率决定 一、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受制于各种经济或非经济因素。其中,决定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1.国际收支 2.通货膨胀率 3.利率 4.总需求与总供给 5.政府的政策 6.市场预期 二、购买力平价说 1.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原理 2.绝对购买力平价 3.相对购买力平价 4.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 力平价的关系是: ( 1)如果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因为物价指数就是两个时点物价绝对水平之比; ( 2)如果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不一定成立。 三、利率平价说 1.利率平价说的基本原理 2.抛补利率平价 3.抛补利率平价说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汇率制度 一、国际汇率体系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二、国际浮动汇率体系下的汇率安排 ( 1)无单独法定货币的汇率 ( 2)货币局安排 ( 3)传统盯住安排 ( 4)水平区间内盯住 ( 5)爬行盯住 ( 6)爬行区间 ( 7)事先不公布汇率目标的有管理浮动 ( 8)独立浮动 三、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汇率风险及其管理 一、汇率风险概述 二、汇率风险类型 1.交易风险 2.会计风险 3.经济风险 三、汇率风险管理 1.签约时的管理方法 2.借助金融交易的管理方法 3.其他管理方法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特点 三、当前国际资本流动趋势 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五 、国际金融危机 1.债务危机 2.货币危机 3.流动性危机 4.综合性金融危机 第五节 外汇管理 一、外汇管理概述 二、货币可兑换 三、中国外汇管理体制 第六节 外债管理 一、外债与外债管理的概念 二、外债总量管理与结构管理 1.外债总量管理 ( 1)负债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 2)债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 ( 3)偿债率,即当年外债还本付息总额与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的比率。 ( 4)短期债 务率,即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中,一年和一年以下期限的短期债务所占的比重。 2.外债结构管理 三、我国外债管理体制 1.外债情况 2.外债管理制度 第六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 ( 1)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 2)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 3)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二、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 ( 1)资产负债管理。 ( 2)财务管理。 ( 3)风险管理。 (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三、商业 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 1)安全性原则 ( 2)流动性原则 ( 3)盈利性原则 ( 4)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关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 五、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 “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 ” 。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组织:业 务运营 (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 (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 四、负债经营 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 ( 1)支付机制的创新。 ( 2)存款创造的调控。 ( 3)政府的监管措施。 (三)存款经营派生出来的服务 现金管理 五、贷款经营 1.选择贷款客户 ( 1)客户所在的行业。 ( 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方面。 要完成对客户自身及 项目的了解,通常银行的信贷人员要完成三个步骤。 ( 1)是贷款面谈;( 2)是信用调查;( 3)是财务分析。 2.培养客户的战略 3.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 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 ( 1)规模对称原理。 ( 2)结构对称原理。 ( 3)速度对称原理。 ( 4)目标 互补原理。 ( 5)利率管理原理。 ( 6)比例管理原理。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监控性指标有 10 项 监测性指标有 6项 ( 1)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 ( 2)信用风险监管指标包括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全部关联度等几类指标。 ( 3)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因汇率和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3.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 条件 二、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其成因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四)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 (五)新巴塞尔协议与强化风险管理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1.资本金管理 2.成本管理 3.利润管理 4.财产管理 5.财务报告 第七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 第一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 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 )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第二节 金融工程 一、金融工程概述 二、金融工程工具和技术 (一)金融工程工具 (二)金融工程技术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业改革与金融创新 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内容 三、我国金融创新的特点 四、对我国金融创新的展望 (一)制约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 (二)我国金融创新新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