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诗意理解_第1页
诗歌鉴赏之诗意理解_第2页
诗歌鉴赏之诗意理解_第3页
诗歌鉴赏之诗意理解_第4页
诗歌鉴赏之诗意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隽语: 人生不是止水,总会出现许多出乎意料之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风波骤起而泰然处之,就显得很重要。,一轮专题复习之,如何快速把握诗歌内容,(1)鉴赏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纲要求:,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 说不清 答不全,【学习目标】,根据“五看法”能把握诗歌中的重要信息,从而达到快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目的。,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送别诗 思乡怀人诗 边塞诗 咏物诗山水田园诗 咏史怀古诗 闺怨诗,知识点回顾:,快速读懂古诗词的方法:,“五看法”,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 四看题目 五看文本。,方法总结,词牌不同于词题,不可将词牌当词题一样解读。如沁园春,有时抓住了标题,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一、看标题:明题材(思想内容) 辨情感,一、看标题:明题材(思想内容) 辨情感,学生讲评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看标题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情感,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方法总结,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等。,二看作者,方法总结,二、看作者:,教师范讲例如: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温庭筠,晚唐时期诗人词人,一生很不得志。其内容多写闺情。,二、看作者:,学生讲评例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杜甫: 杜牧: 文天祥辛弃疾陆游岳飞中晚唐:南宋 :,忧国忧民,字牧之。晚唐诗人,安史之乱 国势衰微,统治者苟且偷生,昏庸无能,第三看,看注释:抓暗示信息,对于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虽短短不多的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意义。,方法总结,第三看,看注释:抓暗示信息,若介绍作者,可能是在暗示你本诗的主旨等等。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暗示你考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得志等情感。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暗示你要考虑收复失地等。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暗示你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等。若介绍相关诗句,可能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若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降低你阅读的难度;,方法总结,三,看注释:,教师范讲例如: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 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太古:远古,上古。荀子正论:“太古薄葬,故不抇也。”唐韩愈原道:“曷不为太古之无事。”小年:将近一年。用以形容时间之长。清查慎行虞山钱劬谷属题采药图诗:“小年长日正迟迟,算是樵柯欲烂时。”馀花:残花。馀(y):剩下的。南朝齐谢朓游东田诗:“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妨:表示可以、无妨碍之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唐韩愈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时光:时间;光阴。唐张祜破阵乐诗:“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簟(din):竹席。便:适宜。得句:谓诗人觅得佳句。唐周贺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谏诤余。”拈(nin):用手指拿东西。忘筌(qun):忘记了捕鱼的筌。比喻目的达到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语出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通“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晋何劭赠张华诗:“奚用遗形骸,忘筌在得鱼。”12,山上一片寂静,好像太古时候一般;日子清闲得令人觉得漫长,过一天就好像度过了一年。 暮春依然还有些花朵开放,使我还可以在醉酒时赏花;鸟儿婉转的啼鸣,并不妨碍我安眠。 尝尽了人世滋味后,我掩上了门扉,这时节躺在竹席上非常适宜方便。 经常在梦中想出优美的诗句,可当拿起笔时,却又忘了该用什么语言。,学生讲评(看注释):,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抒发了国土沦陷的极度悲愤之情,第四看,看问题。,这里说的“看问题”不是指围绕问题组织答案的过程,而是指从“问题”中挖掘相关信息,帮助答题。,学生范讲:,力求做到:1.明确答题范围,如:哪一联,上(下)阙,划线句子, 本诗前两句,2.分析题目隐含信息,哪种(哪些)手法如何表现以统领全诗,画堂春 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问: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第五看,看文本。,看文本,要做到快速浏览和潜心研读相结合。,(一)抓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教师范讲:,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第五看,看文本。,(一)抓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学生讲评(五看文本):,(二)抓意象意境,意象 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物、景等。从意象入手,要注意人们形成的意象的象征意义。,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诗句中出现下面意象时可能与什么内容有关。1、杨柳、长亭、南浦2、月亮、鸿雁、捣衣、双鲤3、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鸟、斜阳4、菊花、梅花、松柏、竹子、冰雪沙鸥、鹿、鹤5、红豆、莲子、比翼鸟、连理枝、鸳鸯6、投笔、请缨、长城、楼兰、关山、柳营、羌笛,送别 惜别,高洁 隐逸,思乡怀人 人生圆满,缺憾,夫妻思念,报国,愁苦,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形象。,学生讲解(五看文本):,(二)抓意象意境,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在竹枝的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志趣。作者虽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心志清隽,爱好闲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修竹本以它的高洁和潇洒,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激赏。在作者所处的竹轩中,四时都有佳趣,而这首诗所描写的,则以夏季的景物为主。,(三)抓用典,用典,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有正用和反用两种。 用典好处:使诗歌语言凝练,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苏轼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桥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五看文本):,抓用典,教师讲评:,用公瑾周瑜的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的故事,反用,反衬自己的壮志难酬。,寓驿舍 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 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 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 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 暗尘残墨两依依。,(三)抓用典,学生讲评:,大概,驿舍也因官职大小而异吧?他住的这个地方显然不是大僚下榻的处所。地属僻静“闲坊”(坊,街道),驿是陈旧“古驿”,门虽“朱扉”却又常“掩”,客厅是荡荡“空堂”,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客衣初解,四观寂寥,不由人想起这些年的宦海浮沉,于是带出次联,写此行的心情感受。“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宜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三联紧承“仍归”,写此日追寻旧迹的行动。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数过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带量过的:这哪里是在数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分明是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阿I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陆游当初入蜀,来到宋、金对峙的南郑前线,满环恢复壮志。他曾一再代王炎划进取长安、恢复中原之策,也曾“华灯纵博,雕鞍驰射”,短衣刺虎,那意气何等豪纵。谁知不久王炎内召,他也改官成都,恢复大志,初既不行于江淮,今复受阻于西北。一番心事,都付东流;几多岁月,磋陀以尽。今日故地重来,数竹量松而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那感情是十分深沉复杂的。哪里去追寻流逝了的岁月?哪里去寻觅失去了的心?诗人在彷徨,在摩挲,突然,他发现了“唯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这诗句题在壁上,字迹漫漶,蛛网尘封,尚依稀可以辨认。这壁上的诗句,留下了往日的雪泥鸿爪,也记下了当时的激烈壮怀。抚今追昔,他怎能不心事万千1结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首尾回环,加深了全诗的怀往感旧之情。“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更留下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供人品味。,抓尾句(联),卒章显志,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学生讲评(五看文本):,湖山:湖水与山峦。胜处:美好的地方。野径:村野小路。有时: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谓有如愿之时。无处:所有的地方。鸣蛙:指蛙鸣,比喻俗物喧闹。箨(tu)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其花未开时,苞有毛,尖长如笔,因以名之。叹息:叹气;嗟叹。老来:年老之后。交旧:旧友;老朋友。瓯(u):杯子。,湖光山色之地是我的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幽居初夏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该诗前六句写景,后二句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情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这首诗是诗人一生忧国忧民,热爱生活,积极用世,坚韧执着的个性的表达。,读懂诗歌,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只是就题做题,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重做题,轻读诗,是考生的通病,也是做诗歌鉴赏题失分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复习中尤其要转变做题观念,强化“读懂诗歌再做题”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1)以静衬动(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2分),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1分)。寓情于景(1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2分),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1分)。,(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虚实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2分);“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1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1分),“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