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颞的影像诊断学_第1页
耳颞的影像诊断学_第2页
耳颞的影像诊断学_第3页
耳颞的影像诊断学_第4页
耳颞的影像诊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软件,泰山医学院影像诊断教研室,耳(颞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耳颞骨的正常解剖耳的正常变异耳的病变,耳(颞骨)影像诊断学,先天性疾病 耳炎症 耳肿瘤 耳外伤,检查方法,普通x线摄影体层摄影咽鼓管造影CT平扫及气池造影MRI,普通线摄影,许氏位(Schuller):观察乳突最好,颞颌关节、乳突和乳突小房及其 分布显示清晰。骨迷路显示多不清楚。梅氏位(Mayer):显示鼓窦及鼓窦入口清。骨迷路位于岩骨中部,多显示不清。颏顶位:可观察中耳及岩骨、内听道结构。斯氏位(Stenver):可观察岩骨和内耳结构。伦氏位Runstrom):显示鼓窦及鼓窦入口清。,体层摄影(Tomography),岩骨前后位(冠状面):不同层面可分别显示耳蜗、鼓室、听骨、外耳道、前庭、内耳道、半规管、鼓窦以及颈静脉窝,甚至面神经管。岩骨侧位(矢状面):可分别显示外耳道、鼓室、听骨、半规管、前庭、内耳道及耳蜗等结构。颏顶位体层摄影:可显示内耳道、咽鼓管、鼓室、外耳道等结构。,咽鼓管造影,引流法加压法双侧咽鼓管造影法,检查方法,横断扫描:自外耳道下缘向头侧连续扫描至岩骨上缘。使用高分辨力CT、靶技术、薄层扫描和骨算法重建。冠状扫描:用于观察耳蜗、鼓室盖和面神经管等。扫描基线垂直于眶耳线,自外耳道后1cm向前连续扫描。气池CT扫描:经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24ml消毒空气,通过体位改变使空气充盈病侧桥脑小脑池,行薄层扫描。,MRI检查,MRI检查可以不受骨的影响,且能以任何平面分层显示软组织,应用头颅或特制的耳部表面线圈,可获得高分辨率的颞骨影像。目前已为检查耳蜗后听力损害的神经性耳聋和颅底、颅内有关病变的主要方法。,耳解剖,前庭蜗器概观,鼓膜,中耳,中耳,骨迷路,骨迷路,耳的正常影像学表现,普通X线表现体层摄影表现CT表现,劳氏位,1.鼓骨 6.乳突气房2.脑板 7.颞颌关节腔3.迷路 8.外、内耳道4.鳞鼓裂 9乙状窦前壁5.导静脉 10.窦硬膜角,伦氏位,1.迷路 7.乳突尖端 2.外耳道 8.鼓窦入口3.鳞鼓裂 9.岩骨后缘4.上鼓室 10.乙状窦前壁5.听小骨 11.颞颌关节腔 6.鼓窦区 12.下颌骨髁状突,梅氏位,1.外耳道2.鼓窦区3.乳突气房4.颞颌关节腔5.乙状窦前壁6.下颌骨髁状突,斯氏位,体层摄影(内听道层面),1.外听道 2.乳突 3.上骨半规管 4.颞骨岩部 5.内听道 6.锤骨 7.砧骨 8.茎突,体层摄影(耳蜗层面),6.锤骨 9.耳蜗 10.颈动脉管,CT表现(横断扫描),外耳道层面1.2.外耳道 10.咽鼓管3.颞颌关节 11.颈静脉孔4.蝶骨大翼 12.乳突气房 5.颞骨鳞部 13.枕骨6.蝶窦 14.骨缝7.斜坡 15.小脑8.卵圆孔 16.耳廓9.颈动脉管,CT表现(横断扫描),耳蜗层面17.颞叶 24.面隐窝18.颞骨鳞部 25.鼓窦19. 岩尖气化 26.面神经管水平部20.耳蜗 27.鼓膜上隐窝 21. 镫骨 28.卵圆窗 22.鼓膜张肌 29.锥隆起 23.锤骨 30.筛窦气房 31.后骨半规管,CT正常表现(横断扫描),内听道、前庭层面 32.内听道 38.鼓窦入口 33.膝状神经节 39.乳突窦 34.前庭 40.外骨半规管 35.前庭 41.面神经 36.砧骨 42.岩大神经 37. ? 43.锤砧关节,正常CT表现(横断),中耳上端、乳突层面 31.后骨半规管 45.上骨半规管 46.鞍背 47.乙状窦沟 48.眶上裂,正常CT表现(冠状扫描),颞颌关节后层面 3.颞颌关节 7.斜坡 9.颈动脉管 17.颞叶 19.岩尖气化 49.脑干 50.鼻咽,正常CT表现(冠状扫描),外耳道、前庭层面 2.外耳道 12.乳突气房 20.耳蜗 23.锤骨 37.?,正常CT表现(冠状扫描),内听道层面 51.岩枕裂 52.鼓室盖 53.内听道 54.镰状嵴 55.中耳 34.前庭 38.鼓窦入口,正常CT表现(冠状扫描),乳突层面 56.枢椎齿突 64.茎突 57颈静脉孔 65.乳突尖 58.颈静脉结节 66.寰枕关节 59.舌下神经管 12.乳突气房 60.枕髁 16.耳廓 61.寰椎侧块 31.后骨半规管 62.面神经降段 39.乳突窦 63.茎乳孔 40.外骨半规管,正常MRI表现(横断T1加权),内听道上部层面 1.面神经 2.膝状神经节 3.耳前庭 4.前庭上神经,正常MRI表现(横断T1加权),内耳道下部层面 1.蜗神经 2.耳蜗 3.岩浅大神经 4.面神经水平段 5.耳前庭 6.前庭下神经,耳变异,耳的正常变异和先天异常,正常变异: 1.乙状窦前位:乙状窦压迹前缘至外耳孔后壁距离正常 为11.5cm,小于1,即为乙状窦前位。 2.导静脉高位:导静脉汇入乙状窦位置高于乙状窦压迹中部即为导静脉高位。 3.鼓室盖低位:沿水平半规管延长划一水平线,若鼓室盖凹陷近水平线上0.5-1cm范围内为低位。先天异常: 1.外耳与中耳畸形 2.内耳畸形 3.中耳血管畸形,乙状窦前位,右乳突板障型,外耳道正常,听小骨可见,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无扩大。乙状窦前壁到外耳道后壁的距离仅3mm。,慢性中耳乳突炎伴鼓室盖低位,左乳突气化差,骨质增生硬化。鼓室盖距水平半规管的延长线约6mm。,外耳和中耳先天发育畸形,右外耳道生理曲度加强,耳道狭小,鼓室发育小。左侧骨性外耳道近外端处缝状狭窄。,内耳发育畸形,左侧水平半规管壶腹部与前庭腔均扩大。左耳蜗螺旋管发育不全。右侧内耳结构亦有同样畸形。,耳炎症,急性中耳乳突炎,急性中耳乳突炎,双乳突气化型,右乳突气房透亮度减低,鼓窦区无骨质破坏。,慢性中耳乳突炎,右乳突气化良好,但透亮度减低,气房间隔增厚模糊,上鼓室吸收扩大。,慢性中耳乳突炎,外耳道和上鼓室胆脂瘤,上鼓室胆脂瘤,左侧乳突硬化型,上鼓室扩大显影(箭头示),边缘光滑锐利。鼓窦入口和鼓窦区无明显骨吸收。,上鼓室和鼓窦入口胆脂瘤,右侧乳突硬化型。上鼓室和鼓窦入口明显扩大,边缘光滑。乙状窦前壁至外耳道后壁距离7mm,提示乙状窦前位。,鼓窦胆脂瘤,右乳突硬化型,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区有膨胀性破坏腔,边缘硬化锐利,骨桥存在(箭头示)。,胆脂瘤肉芽,左乳突硬化型,骨质增生硬化。上鼓室、鼓窦入口和鼓窦区有骨质吸收破坏腔,边缘模糊不清。,胆脂瘤肉芽,左侧乳突硬化,中耳腔透亮度减低,听小骨吸收破坏,鼓窦区骨质破坏,向后破坏乙状窦前壁。,胆脂瘤伴发乙状窦前壁破坏,右侧上鼓室、鼓窦入口和邻近的乙状窦壁骨质破坏,破坏腔内的软组织呈不均匀高密度影。乙状窦轻度后移。同一图象的骨窗清楚显示了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和乙状窦壁的骨质破坏。,胆脂瘤并发脑板破坏,右乳突硬化型,上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及整个乳突巨大膨胀性骨质破坏腔,边缘光滑锐利,向下达乳突尖部,向后超越乙状窦。乙状窦壁尚可见(箭头1)。窦硬膜三角区脑板吸收破坏。(箭头2),乳突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左乳突三角区较大类圆性骨质破坏腔,轮廓清楚但不规则,周围有硬化,涉及乙状窦膝部(箭头1),乳突底部有死骨片。(箭头2),1,2,耳肿瘤,耳前蔓状血管瘤,左耳廓前方增强显著,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箭头),相邻颞骨受压变直。,颞部血管瘤,左颞部皮下和耳廓巨大增强显著的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有分叶,其内有钙化影。肿瘤侵及外耳道,外耳道前壁骨质吸收。,外耳道神经鞘瘤,外耳道底部见软组织团块,来自外耳道软骨段的前壁,密度较低,并进入骨性外耳道,达鼓膜嵴。鼓室和乳突正常。,神经鞘膜瘤,右侧内 听道扩大,内可见较高密度的软组织增生,达内听道开口和桥小脑角池。内耳结构和中耳乳突无异常。,神经鞘膜瘤,右侧听神经明显增粗(箭1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