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辅导杨平_第1页
变态心理辅导杨平_第2页
变态心理辅导杨平_第3页
变态心理辅导杨平_第4页
变态心理辅导杨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态心理与健康心理,安医大医学心理学系 杨平E-MAIL:QQ: 2246633829,本阶段在鉴定考试中所占比重,以2013年5月鉴定考试为例,3,“变态心理学”概述,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常见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关于“健康心理学”,压力与健康,8八个章节,精神“异常”的相对性,发病期的精神病人,心理健康人群,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精神病(弃用)精神病性(沿用) 精神障碍,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 (解释、评价、演变),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说明,口欲阶段,贪吃贪喝、沉溺烟酒及言语尖刻等,口唇期人格,肛欲阶段,强迫、吝啬、过分认真、过严过细以及犹豫不决等人格障碍,粗枝大叶、办事马虎、有始无终松松垮垮的人格特点,性蕾阶段,性心理障种或癔症等,固着,精神分析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说明,焦虑,人格结构论 “本我”、“超我”之间的矛盾,压抑,心理防御机制 本能的欲望与冲动过分被压抑的结果,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行为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依据巴甫洛夫的理论,符合区分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判断的表述是两者的区别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或精细特征上。符合巴甫洛夫关于神经症和精神病原因的描述的说法是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关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正确的说法是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过程,12,“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兴奋、抑制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存在人本主义学派,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区分与内涵正常与异常;健康、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异常,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精神障碍,健 康 心 理 咨 询,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第三节常见精神症状,精神障碍症状学,认知过程,精神(心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过程,个性(人格),专门探讨研究精神症状规律的科学称之为临床精神(心理)病理学或精神疾病的症状学。,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一)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癔症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多见于抑郁状态内感性不适特点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要与内脏性幻觉相区别,(二)知觉障碍,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幻觉虚幻的知觉感知综合障碍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与实际情况不符。,幻觉,幻觉指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听:最常见,评论性、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命令性幻听(第二人称);幻视:谵妄状态幻嗅、幻味,继发被害妄想幻触,除常见于S,也出现在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内脏性幻觉(明确的部位),真性幻觉,假性幻觉,形象的生动性;存在于客观空间;不从属于自己;也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病人所感受的幻觉形象,一般来说轮廓不够清晰、不够鲜明和生动 ;这些幻觉的形象并不位于客观空间,而只是存在于病人的主观空间之内(脑内)。 所有这些幻觉并不是通过病人的感官而获得的,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几种特殊的幻觉功能性幻听同一感官、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强烈刺激引发的,仅见于应激相关障碍、癔症。 思维化声(思维鸣响)思想内容化为声音,二 思维障碍,(一)联想障碍1)思维奔逸:多见于躁狂症。病例:女,23岁,工人。诊断躁郁症躁狂状态。病人进人诊室则喜形于色地向医生自我介绍地说:我叫。医生问:看样子你很高兴,病人马上接着说并挥动手臂:我当然很高兴,因为我脑子非常好使,并有使不完的劲,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我送给你们一首诗:白衣战士为人民,人民当家作主人,救人治病是楷模,个个都是好医生。接着用歌唱出上述内奢,并且唱完一曲,又唱起了抒情的流行歌曲。这时一位胖胖老医生走进来,病人马上停止唱歌、转向老医生:大夫,我一看您就知道你有吉星高照,可长寿百年。,2)思维迟缓: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多见于抑郁症。3)思维贫乏:脑子空洞无物。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4)(10)病理性赘述:思维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回答问题时说话哕唆,拖泥带水,主要见于癫痫及其他器质性脑损害患者,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5)思维散漫:又称思维松弛,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段与段之间没联系,进一步发展思维破裂),6)思维破裂:严重时,语支离破碎,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7),12病人认真讲了一番话,但周围的医生们都不理解他要说什么问题,该症状为13病人对医生的问题只能在表面上产生反应,缺乏进一步的联想,该症状为14.患者感到“脑力好像转不动”,并对此着急。这种症状被称为()。A 思维被夺取 B 思维被洞悉C思维贫乏D思维散漫 E. 思维迟缓,20女性,25岁,给丈夫回信:XX你好,冰天雪地,身体好吗?春暖花开了,你应该努力工作,汽车老在公路上.此症状为21男性,65岁,脑出血,有意识障碍,不时大喊“床上有毛毛虫,树、生、飞、我写字塑料盒一去不复返”该症状为A.思维破裂 B 思维散漫 C.思维不连贯 D 思维中断 E 思维插入,(2)异己体验: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1)思维中断: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谈话中思路突然中断,思维变成空白,停顿片刻再开口时已经换成另一个全新的主题。2)思维插入: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意志支配,别人强行塞入。思维被夺,感到思维内容被外力夺走。3)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大量陌生的观念与强迫性思维相鉴别,18病人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无法控制。该症状为19病人体验到脑内概念不断涌现,一个意念接着一个意念,该症状为A强迫性思维 B 思维奔逸C 联想散漫D强制性思维 E 思维插入,(3)思维逻辑障碍,1)象征性思维如一位女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入院时穿红毛衣,红裤子,不肯更换衣服。睡眠时拆掉病房暖气片的木架,抱着暖气片睡,并且以红毛线将自己与暖气片系结起来。病情好转后,病人的解释是:“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是指工人阶级。拆掉木架,是知识分子不应该摆架子抱着暖气片睡指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它是思维联想过程分裂的另一种衰弱形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语词新作(创新词、观念缩合、语词缩合):例如:“罗”(指一昼夜),“视”(意思是非礼勿视)。3)逻辑倒错性思维: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病例:男,22岁,精神分裂症。病人记录本人思想情况如下:自己想到进化时,觉得入是由动物进化的,所以入不应当吃猪肉,又想动物是植物进化的,因此,又觉得吃蔬菜也不应该。以后又想植物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所以不觉得不应该站在地上,有时候觉得自己走了一万里地就比别人进化了一些。”,(二)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性思维超价观念,妄想的特点,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特点是: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不不符合实际结论;2、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这种荒唐结论。3、与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相关,按内容划分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多见躁狂自罪妄想多见抑郁物理影响妄想被某些仪器、射线控制疑病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严重时患者认为“自己内脏腐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称之为虚无妄想嫉妒妄想精神分裂,酒中毒性精神障碍钟情妄想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特殊意义妄想病例,病人,女性58岁,精神分裂症。20年来,病人坚信别人用微妙不可言传的方法,测验自己的心理活动。此外,病人感到周围人的言行都是针对自己而做的。有人唱红梅赞,她认为是用死亡威胁她。有人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引诱她放弃战争。别人送她一本书名叫恐怖谷,她认为是“暗示”她将遭到惨杀。一次到某地视察被招待去参观烈士陵园,病人认为是“暗示”她如何选择前途。,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的发生不是以上述心理活动或精神刺激为基础,突然发生的无任何心理上、情绪上的因素与既望经历和现实处境无关。,继发性妄想是指以错觉、勾觉,或情感因素如感动、恐惧、情感低落、情感高涨等,或某种愿望(如囚犯对赦免的愿望)为基础而产生的。,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40,多见于神经衰弱、癔症,只专注于某一事物,多见于意识障碍,错误的移植,无中生有,科萨科夫综合征(遗忘综合征):记忆减退、错构、虚构、定向力障碍。多见于慢性酒中毒,脑器质性障碍。,智能障碍,痴呆(后天获得) 系一种综合征,常是慢性或进行性的,常见于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麻痹性痴呆及脑炎后遗症等。 精神发育迟滞(先天性)这类障碍基本上因为病人在胎儿期、出生时或婴幼儿时期,大脑的发育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创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等因素而受到阻碍,以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到阻滞。,需要鉴别的两类痴呆,心因性假性痴呆(Ganser氐综合征)多见于癔病或在强烈精神压力或创伤作用下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童样痴呆:此时病人主要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那样稚气的样子,他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三岁,逢人就嘁“叔叔”、阿姨”,这类现象多见于癔病。,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也称为洞悟力或内省力。 精神病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 神经症病人大多具有完整的自知力,他们主动就医,诉说自己的不适,要求给以诊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45,迟钝 并未完全丧失,S早期淡漠 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倒错,“性质改变”,情感高涨 多见于躁狂 情感低落 抑郁焦虑 无端的恐惧恐怖 特定的事物或场景,“程度变化”,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蠢笨呆傻见于器质性痴呆,“脑器”,情感障碍,第二单元 情感障碍,焦虑专题,Lewis提出1、焦虑是情绪体验,内心体验2、不快与痛苦,可出现濒死感3、指向未来,预期的焦虑4、诱发焦虑事件与焦虑程度不相符合5、伴有躯体不适、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紊乱,Freud将焦虑分为3类1、客体性焦虑(原发,继发)2、神经症性焦虑(来自本我,无意识冲动导致)3、道德性焦虑(来自超我,体验为耻辱感、罪恶感),焦虑的三大特点: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体验2、精神运动性不安3、伴有身体不适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分紧张型,精分青春型,强迫症、精分,1、增强2、缺乏3、减退4、精神运动性兴奋5、精神运动性抑制,意志低下者;抑郁状态者(内心意志不低,但做不了),协调性 躁狂不协调性 青春型、紧张性精分,木僵 违拗 蜡样屈曲 缄默 被动性服从 刻板动作 模仿动作 意向倒错 作态 强迫动作,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癔症”,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疾病),心理问题,发生率低、治愈率极低、基本不可逆的无自知力、需药物治疗、心理咨询无效,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心身疾病等有自知力、社会功能完好通过心理咨询、依靠自身的力量可以改变,所以人都会出现、心理咨询的主体一般可以自愈仅有极少数人发展为心理疾病,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严重程度,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知、情、意)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某男,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1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1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不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闩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该病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1、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最常见。起病缓慢,病初表现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内容日益脱离现实;此型病程发展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能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自发缓解者少,疗效较好。,某男,17岁,初三学生,急起行为反常5天。半月前因操练游行甚感疲劳,出现失眠,突然话多,唱歌、唱戏,四处游荡,说看见别人身边有鬼;上课时突然拍桌踢椅,说“老师讲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用来打飞机,我哥哥是开飞机的,所以我发火”;吃饭时将碗中的鱼头往外抛,问他为什么,他说:“看到鱼头就想到别人骂我油头滑脑,心里不高兴”。患者自知力丧失。后送精神病院治疗,显著好转出院,但在就业时因精神病史遇到困难,常常埋怨父母,并殴打亲人,又数次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效呆下降。患者病情迁延,贪馋、话多、骂人毁物、夜间外出闲逛,对女性极不礼貌,嬉皮笑脸,当众做怪相,毫无羞耻之心。最后患者思维日趋贫乏,讲话支离破碎,情感淡漠,意志衰退,终因肺部感染死亡。此例患者以破裂性思维、幼稚行为和明显人格改变为主要症状,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2、青春型:此型较常见,发病于青春期,起病较急,发展快,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离奇,难以理解,思维破裂情感喜怒无常,表情做作;行为幼稚,愚蠢,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及性欲和食欲等本能的意向亢进。,某男,27岁,孤独懒散,与人长期格格不入,流浪街头数年。患者母亲因精神病自杀死亡。患者开始工作时好计较,与人争吵,曾搬迁数次,到处找领导要房子和工资,不上班,将自己的东西拍卖,逐渐发展到流浪街头,睡门洞,到餐馆讨饭吃,时常叫喊母亲的名字。自小成绩好,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性格安静,独居,不愿结识他人,母亲去世后性情更加孤僻,不顺心时怒气大,浑身发抖。曾参军,因“精神不正常”住院8个月。检查时患者否认有病,写感想时内容重复,繁简失当,不时引证哲学词汇,离题发挥。患者平时对人冷淡,不谈笑,独来独往。经10余年随访,患者仍衣饰不整,在街头闲逛,吃别人的剩饭菜。该病例有多年病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以乞讨流浪为生,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联想松弛,生活不能自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单纯型。,3、单纯型:此型较少见,青少年时期发病,起病缓慢,持续进展,自动缓解者少。早期表现出神经衰弱的症状,易疲劳;孤僻日益加重,被动,生活懒散,情感淡漠,幻觉妄想不明显,数年后病情严重时才被发现疗效差。,某女,19岁,突发失眠、不语、不食、发呆和低热1月。患者自小性格温顺,内向少语。曾因“散发性脑炎”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因精神病症状住院,患者意识不清,呆滞,自语,多问少答,在室中站立;拒食。按脑炎治疗,痊愈出院。1月停药后,性格突然变化,稍不如意就撒娇哭脸,有时半晚站在房中发呆,不吃,少动,月经也不会料理。患者自言自语,说耳边有人对她讲:你得过神经病”,有时傻笑,有时半夜起床说外面有人叫她。后来又住进精神病院,理解和判断力差,有情感倒错现象,笑容满面地告诉别人自己罪恶累累,有人在背后作弄她。经5次电休克治疗,症状突然消失,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清醒8天,又突然转入亚木僵状态,卧床不起,不吃、不动,说别人讲她的坏话,十分生气,撕衣服和被单。此例有评论性幻听,情感倒错、迫害妄想,亚木僵状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紧张型。,4、紧张型:少见,表现出木僵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表情呆板,蜡样屈曲,出现冲动行为,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破东西,然后仍旧躺下。此症能自动缓解,疗效好。,二、偏执性精神病又名妄想性精神病。这是以妄想为中心的一组精神病,属于内因性精神病范畴。除妄想外,人格常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偏执性精神病,临床上主要分偏执狂及类偏狂性精神病。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短”),特点:两周内起病; 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心因;2-3个月痊愈,13.求助者向心理咨询师主诉,他很喜欢某女同学,虽然没有向她表白过,也没有写过求爱信,但他从她的一言一语中,以及表情上感到她对自己有意思。为此,天天想,日夜思,十几年没有改变对她的钟情。后来这个女同学考上大学而且有了男友,但是他仍然痴情不改,经心理咨询师辗转询问到该女生,女生回答说,她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也从未有任何表示。心理咨询师发现患者无任何幻觉,也无情感障碍,思路清晰,反应灵敏正确。这可能是()。A 精神分裂症 B 强迫型障碍C.偏执型精神障碍 D 强迫型人格障碍,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旧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一、抑郁发作:“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昼重夜轻”“三无症状” hopeless、helpless和worthless“三自症状”症状(selfblame) 、 (guilt-feeling)和(suicide)。二、躁狂发作: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三、双向障碍:交替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特点,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抑郁性神经症),第三单元神经症(neuroses),原译为神经官能症。本症为一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烦恼、紧张、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症状或转换症状等。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个性特征; 3、其症状无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痛苦感,有求治要求;5、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6、除部分癔症发作和惊恐发作以外,病程大多持续迁延。,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剧精神刺激后几分钟或数小时后即发病,强烈的精神体验,伴意识障碍,24-48小时减轻,一周内缓解,不会超过一个月。(表现见教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潜伏期从数周到数月不等,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少数转变为人格障碍。 (表现见教材)适应障碍由生活改变或生活中烦恼时间引发,如移民,转学,多见于儿童,遭遇生活事件一个月内起病,不超过6个月,病例:男性,26岁,工人,未婚。幼年患佝偻病,躯体发育较迟。学习成绩中等,中学后即参加工作。病前个性孤僻,为人老实,胆小懦弱。工作肯干,思维欠灵活。生活无特殊嗜好。患者双亲年老多病,虽有兄妹三人照料,唯有小妹聪明能干,为家中主力,患者依赖较多。入院前五天,小妹因意外车祸死亡。患者得知后,顿时浑身发抖,嚎啕大哭。少顷,不认识亲人,并喊“妹妹!你不能死.这是什么地方.”,言语不连贯。晚间服用镇静药后,方可入睡。次日表现较安静,但表情茫然,双目直视,无任何情绪反应,生活需人协助。入院后表现精神不振,定向力障碍,尤以对时间定向障碍明显。多多卧床或呆立,对检查欠合作,难以正常交谈,有的答话不切题,不知来医院的目的。,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患者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患者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CCMD-3(2001),人格障碍分类 60.1偏执型猜疑、固执、缺乏人情味60.2分裂样奇特、冷漠、人际关系缺乏60.3反社会型缺乏同情心,无耻辱感60.4冲动型情绪爆发性、行为冲动性60.5表演型(癔病型)夸张、幼稚、博得关注60.6强迫型过分刻板、严谨,最求完美60.7焦虑性紧张、提心吊胆60.8依赖性依赖、无助、害怕被遗弃60.9其他型,第六单元 生理心理障碍,一、进食障碍1、神经性厌食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核心担心恐惧肥胖,标准不合实际2、神经性贪食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进食后再想办法减轻体重,体重变化不明显。3、神经性呕吐进食后自发性呕吐,喷射状,不影响下次进食。二、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普遍存在,原因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失眠症。,第七单元 癔症,.癔症(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临床表现为: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器质性病变。集体性癔症:群体发作,67,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一单元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心理健康: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活动正常 关系协调 内容现实 人格稳定,即:,68,评估心理健康的3标准(许又新3标准) 体验 操作 发展 评估心理健康的10标准(郭念峰10标准) 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耐受力 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 暗示性 康复能力 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消极适应,第二单元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69,第三单元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70,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一单元 概述,许又新,启用“用途”、“效度”两个维度,作为对“心理不健康状态”分类的可靠检验标准。用途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咨询方案的制定疗效评估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培训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71,效度1、症状学效度 1)临床经验 2)情绪心理学2、预测效度 对自然发展的预期:3种不同的结果: a三个月内自行缓解 b短期内得不到化解泛化 c长期得不到改善心理抗压、耐受、自控能力下降 (非持久性的,理性的自控能力仍存在) 外界干预下的预期 外界干预:包括非专业社会支持;专业心理咨询3、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 身体健康水平 社会变迁,72,第二单元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第一类型心理问题满足条件: 内心冲突(生活事件&不良情绪) 时间较短(不间断持续满1个月or间断持续2个月) 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但效率下降。即:社会功能未严重破坏 未泛化第二类型严重心理问题满足条件: 心理障碍,冲突(刺激事件&痛苦情绪) 时间较长(间断、不间断持续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短暂失去理智控制,社会功能受影响,非专业干预难解脱 反应对象泛化第三类型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 神经衰弱or神经症的早期。 有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的人格缺陷者列入此类,来访者:李某,女,22岁,汉族,大三女生,新闻学专业,无宗教信仰。来自南方农村,就读于离家较远的一所大学。家庭关系和谐,经济水平偏低。2个多月前,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女孩在过马路时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车撞飞出去的情景,当即被吓得直打哆嗦,浑身冒冷汗,挪不动脚,说不出话。从那以后,每当要一个人过马路时,都会出现害怕、紧张、焦虑的情绪体验以及心慌、出汗、发抖等躯体症状。由于对过马路感到恐惧,无法一个人过马路。惟有朋友陪伴并且拉着她,才能勉强通过,且紧张、害怕的情绪体验以及相应的躯体症状得以缓解和减轻。,来访者意识清楚,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障碍,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但在一个人过马路时会出现紧张、害怕、焦虑的情绪体验,有朋友拉着过,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体验能得以减轻。其他时候一切正常。近2个多月来,来访者一个人过马路时出现发抖、心慌、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躯体症状,但有朋友带着过时症状得以缓解。经体检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病史。来访者不敢一个人过马路,每次出门都要朋友陪着,需要朋友拉着过马路;如果必须得一个人外出时,只能沿着路直走,不敢过马路。,来访者陈诉2个多月前,我一个人出去办事,在走到一个路口时,看到从对面横过来的一个小女孩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车撞飞出去,当即死亡。我当即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也挪不动脚,感觉浑身在抖。后来我想,如果那个小女孩旁边有人照看着,也许就可以避免那场车祸了。自那之后,即使我知道,那仅仅只是个意外,而且已经成年的我完全可以一个人顺利地过马路。但我就是不敢独自过马路,怕突然被车撞飞了。事情发生后第一次过马路时,我试着让自己不要害怕,但还是无法迈出脚步,而且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害怕得全身发抖,心跳剧烈。最后是几个朋友一起把我拉到马路对面。此后每次出门,都要叫上朋友,过马路时,即使朋友不拉着我,我也会紧紧地拽着他们。这样虽然感觉安全很多,反应也没那么强烈,但还是会感到害怕、紧张。我知道我不能永远依赖朋友,再加上我的专业是新闻学,以后工作经常得一个人在外面跑。所以,我非常希望您能帮助我克服对过马路的恐惧,使我能独自过马路。,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助,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障碍。(2)该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亲眼目睹车祸造成的死亡,这一现实刺激是强烈的、对其有较大的威胁;而由此产生的恐惧情绪持续了2个多月,且在独自过马路时,短暂性地不能理智控制恐惧情绪,有朋友带着过时,恐惧的情绪体验减弱,但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都难以摆脱;该来访者回避一个人过马路,对生活有一定影响;不仅仅只在发生事故的那个路口过马路时感到恐惧,在其他地方过马路时同样感到恐惧,即反应对象泛化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心理问题案例,一般资料:求助者李某,男,15岁,九年级学生。与父母和爷爷奶奶同住,父母为工 厂技术工人,家庭经济一般。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主诉:因扫除受老师批评,不愿意上学有2个星期。 求助者自述:两个星期前,轮到我组值日,我还是值日小组长。正在我认真值日的时 候,我班的同学王某叫我去玩足球,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扫除任务,因为我太想玩 足球了,可就在我加快值日进度的时候,不知是忘记了,还是忽略了,有一个地方忘记扫 了,结果就在学校卫生检查的时候给我们班级扣了5个考核分。,我们班级可是学校里最好的班级呀,从来没有落后过,就因为我的原因,可能会排在后面的,我非常地后悔,自己 没有认真扫除,不该去和同学玩。第二天,老师看见黑板上扣分情况,到了班级就狠狠地 批评我,说我就知道玩,不为班级着想,还说我没有主人翁责任感,当时我非常生气,真 想反驳,但害怕老师的威严,只能够默默地承受。这下我的班级干部的形象算完了!老师 肯定不喜欢我了,我也没有资格去做别人的工作了。可回家和家里人说吧,他们不但没有 安慰我,还说老师说得对,你说我有苦和谁诉呀。老师怎么能够这样呢?第二天看见老师 心理就觉得别扭,不愿意看班主任,上课老想这问题,觉得思维都有点迟钝了!可又不敢 和老师说,也不能够和同学说,他们会说我小心眼的,和父母说,他们又不理解我。我可 是我们家庭的希望呀,这样下去怎么能行?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呀?,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 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愿望。从进 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扫除事情时,有明显后悔,对老师有 明显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上学,可又没有办法,不能不上学,那样会对不起长辈,情绪显 得烦恼和焦虑。,诊断:一般性心理问题,诊断依据如下: 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 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 除精神病。 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老师的批评)引起的,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恼、厌学等症状。,满足条件:1、心理冲突属于常性,由明显的现实原因(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老师的批评)引起的2、从病程标准看,病程只有2个星期3、理智可以控制,效率下降4、并未泛化,没有出现回避,心理问题案例,求助者:张某,女,汉族,十六岁,某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因父母工作关系,在求助者五岁时被送到山东农村的奶奶家里。在那个偏僻闭塞的乡村里,她度过了的整个童年,好在有奶奶的悉心照料,她的童年不是那么枯燥无聊。直到十一岁那年,奶奶因病去世,她才回到父母身边。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现父母均为政府要员,工作繁忙。父亲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母亲温柔贤惠。她从小性格内向,非常听家人的话。,两个月前,被一条玩具蛇吓倒。老是感到恐惧,心情很压抑、难受,食欲不振,失眠。个人陈述:五岁之前我一直随父母生活,因为他们工作调动要更换生活环境,加上他们没有多少时间照顾我,所以就把我送到农村老家。当时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太笨,爸妈不喜欢我,才不让我呆在他们身边的,由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刚开始在老家的日子,每天都想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大多数时间我习惯自己呆在家里,因为觉得跟周围的伙伴玩不上来。后来在奶奶的带动下,会去尝试着跟伙伴们做游戏。学校周围是一片田野地,下课的时候,大家撒开脚丫就往那儿跑,捉迷藏、捉一些小昆虫玩。记得二年级的一个春夏交接的午后,我们六七个小孩玩捉迷藏,我藏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里,心想:她肯定找不到我。,在听脚步声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危险就在我的身边,一条花蛇正慢慢从我脚边滑过,按理说普通的蛇是应该不会主动攻击的。当发现的时候,我尖叫随手捡起一个小树枝驱赶它,没想到力度不够,反被它咬了一口晕了过去。后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这个阴影里,做梦会梦见它咬我,走路时低着头,还不敢到那种灌木丛里去。奶奶是基督教徒,她说:“蛇都是魔鬼,但咱们是上帝的孩子,上帝会保佑的。”上帝真的是我的寄托,后来的几年里我一直强迫自己把这件事从记忆里抹去。,十一岁那年,奶奶去世了,奶奶病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是魔鬼在伤害奶奶,晚上做梦都在和他们战斗,可是我无能为力,最疼我的亲人永远的离开了我。后来我被父母接到北京上学,回到家父母心里老觉得愧疚,尽力的补偿我,可我没有一点兴奋,只有陌生。在新的班里,同学全是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我觉得自己不合群。两个月前的一次课余时间,我座位上学习,几个调皮的男同学在打闹,不知道在玩什么,正在思考的时候,“啪!”的一声,一条冰凉的软体玩具蛇被扔在我桌上,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吓傻了,手和腿一直在发抖。几年前的噩梦再次浮现,我老觉得身边有蛇,看见绳子也会晕,浑身冒冷汗,回到家先检查床下,晚上睡不着,白天心不在焉的,不想跟同学说话,心里痛苦,告诉妈妈后前来求助。,咨询师的观察了解张某自知力较正常,对自己的恐惧行为有一定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刚走进咨询室,她左右张望,眼神慌张,提到蛇的时候,不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