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 彩色版_第1页
备考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 彩色版_第2页
备考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 彩色版_第3页
备考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 彩色版_第4页
备考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个人学习笔记 彩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第一章 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将工伤事故分为 20 类 ,分别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灼烫、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及 其他伤害 等。 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 理系统具有 6 个特征,即 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 动态相关性原则 ; 整分合原则 ; 反馈原则 ; 封闭原则。 动力原则 ; 能级原则 ; 激励原则。 对于管理系统,有 3种动力,即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 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 偶然损失原则 ; 因果关系原则 ; 3 本质安全化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 4 个方面,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 。针对这 4 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 3 种防止对策,即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即所谓 3 安全第一原则 ; 监督原则 。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伍德、伍兹、法默、查姆 勃) ; ( 海因里希 )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 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吉布森、哈登。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伤害,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 系统安全理论 。 从 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等方面 入 手。 政府统一领导 、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 。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 。 要素”是指 安全文化 (即安全意识) 、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 安全文化 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 安全文化的最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识 ;安全法制 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 安全责任心 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 安全科技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 安全投入 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主要负责人负 责的原则; 安全第一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 草、会签、审核、签发、发布五个流程 。 年 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清单。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制度,除 每年 进行一次修订外, 3至 5年 应组织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印刷。 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由 综合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设备 设施安全管理、环境安全管理 四类组成;按照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把安全规章制度分为 安全技术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和安全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工作标准 ;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分为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三大类。 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奖惩制度 。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劳 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岗位安全规范; 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 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定 期检测、检验制度;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工业卫生管理制度。 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 的原则进行管理。 井生产能力 ,将煤矿划分为 大中型矿井 ( 设计生产能力在 45 万吨及以上) 和小型矿井 ( 设计生产能力在 30万吨及以下) 两类。 产矿井产 量和基建矿井产量 ,不包括洗煤和外购原煤。 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 8元,重点监控煤炭生产企业吨煤不低于 15元; 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 5元; 露天矿吨煤不低于 3元。 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严重和涌水量大的矿井吨煤不低于 10元; 低瓦斯矿井吨煤不低于 6 元。 度销售收入 作为计提基数 ,按下列标准分月 提取: 当年销售收入在 200 万元 (含 200 万元 )以下的部分按 取; 当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至 500万元 (含 500 万元 )的部分按 3提取; 当年销售收入超过 500万元至 1000万元 (含 1000 万元 )的部分按 取; 当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 2提取。 地热、温泉、 矿泉水、卤盐开采矿山和河道采砂、采金船作业、小型砖瓦粘土矿等,不要求单独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照以下标准,分月提取: 石油,每吨原油17 元; 天然气,每千立方米原气 5 元; 金属矿山中的露天矿山每吨 4 元,井下矿山每吨 8 元; 核工业矿山,每吨 22 元; 非金属矿中的露天矿山每吨 (立方米 )1 元,井下矿山每吨 (立方米 )2 元; 小型露天采石场,即年采剥总量 50 万吨以下,且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 50m,产品用于建筑、铺路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每吨 以上原矿产量不含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和废石场中用于综合利用的尾砂和低品位矿石等。 当年主营业务收人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法,按照以下标准,分月提取: 房屋建筑工程和矿山工程为 2; 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为 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 1。 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法,按照以下标准分月提取: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 1000 万元 (含 )以下的,按照 4提取; 全年实际销售收入超过 1000 万元至 1 亿元 (含 )的部分,按照 2提取; 全年实际销售收人超过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1亿元至 10 亿元 (含 )的部分,按照 取; 全年实际销售收人超过 10 亿元以上的部分,按照 取。 营业收人为计提依据,按照以下标准分月提取: 客运业务按照 取; 普通货运业务按照 1提取; 危险品等特殊货运业务按照 取。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其专户资金累计结余分别达到本企业年销售收入的 2和 5 时,允许企业提出申请,报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同级财政部 门同意后,企业可以缓提或者少提安全生产费用。 专户核算,专款专用; 结余结转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列支。 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 1 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 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 5 千元以上 1 万元以下 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 顿。 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风险抵押金的存储标准: 小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 30万元; 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 1 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 元; 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 200 万元。 累计达到 500万元 时不再存储。 设计 )或者采矿许可证确定的生产能力核定,其标准为: 3万吨以下 (含 3万吨 )存储 60万 100万元; 3万吨以上至 9万吨 (含 9万吨 )存储 150万 200万元: 9万吨以上至 15万吨 (含 15万吨 )存储 250万300万元: 15万吨以上,以 300 万元为基数,每增加 10万吨增加 50万元。 累计达到 600万元 时不再存储。 全技术措施 。 矿山安全技术、煤矿安全技术、石油化工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建筑 安全技术、水利水电安全技术、旅游安全技术 等 ; 按照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可分为: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锅炉与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 等 ;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等 。 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故障少故障和失误 。 离 (隔开、封闭和缓冲) 、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避难与救援 等。 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 括 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事故、预防职业病、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等技术措施 。大体可分为以下类: 安全技术措施; 卫生技术措施; 辅助措施; 安全宣传教育措施。 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措施应用的单位和工作场所; 措施名称; 措施目的和内容; 经费预算及来源; 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方法。 确定措施计划编制时间; 布置措 施计划编制工作; 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 编制措施计划; 审批措施计划; 下达措施计划。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由总工程师审批。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的教育时间: 高危行业 不得少于48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其他单位不得少于 3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2 学时。 个月以上 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 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 两年 进行一次复审。连续从事本工种 10年以上 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教育后,每 4年 复审 一 次。复审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违章记录,安全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本工种安全知识考试。 4 学时, 其中农民工每年必须接受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8学时。高危行业 不得少于 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20 学时。 年以上 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 (工段、区、队 )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训的主要方法: 课堂讲授法、实操 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 等。 对下列情况 实施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 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大量生产或使用 I 级、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 粉料或含有 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种类型: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 (项 )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 产检查。 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 (仪器检查法。 安全检查准备 ; 实施安全检查 ( 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检查、仪器测量 ); 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 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 ; 整改落实。 按劳动防护用品防护性能分类: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头部护具类、 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防护服类、防护鞋类、防坠落护具类) 、一般劳动防护用品 (工作服、手套) 。 按 劳动防护用品 防护部位分类:头部防护用品、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眼面部防护用品、听觉器官防护用品、手部防护用品、足部防护用品、躯干防护用品、护肤用品。 按劳动防护用品用途分类: 用途 可分为:防坠落用品 、 防冲击用品 、 防触电用品 、 防机械外伤用品 、 防酸碱用品 、 耐油用品 、 防水用品 、 防寒用品; 用途 可分为: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辐 射性用品,防高低温用品,防噪声用品、防辐射用品等。 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 和“一标志” ,即 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 、安全鉴定证 和安全标志 。 职工应做到“三会”: 会检查护品的可靠性,会正确使用护品,会正确维护保养护品。 发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 5 万元以下 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或者经营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或者生产或经营假冒伪劣劳动防护用品和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监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督管理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 3万元以下 的罚款。 大类 21 个小类: 头部护具类:安全帽; 呼吸护具类: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 眼 (面 )护具类:焊接眼面防护具、防冲击眼护具; 防护服类: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 防护鞋类:保护足趾安全鞋、防静电鞋、导电鞋、防刺穿鞋、胶面防砸安全靴、电绝缘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 防坠落护具类: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全标志证书 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标识 两部分组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 盾牌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编号 组成。 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 方法编制:第一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进口产品,第二层的代码则以两们英文字母缩写表示该进口产品产地的国家代码)第三层代码的前三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名称代码,后三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 的格局。 权威性; 强制性; 普遍约束性 。 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 主要有两种: 行为监察 、 技术监察。 安全管理和技术 、 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 隐患治理 、 伤亡事故 、 职业危害 、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 行政许可 。 实行垂直管理 ; 监察 和管理 分开 ; 分区监察 ;国家监察 。 日常监察 ; 重点监察 ; 专项监察 ; 定期监察。 具有 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 追究性 的特点,主要包括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行政许可、监督检查、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 等内容。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立了两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即 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 行政许可制度 、 监督检查制度 、 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 第四章 安全评价 分为三类,包括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准备阶段,辨识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 ,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 安全评价报告 。 ( 高 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论;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 等。 害因素的分类 :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 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 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 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20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 电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 冒顶片帮 、透水 、 爆破 、 火药爆炸 、 瓦斯爆炸 、 锅炉爆炸 、 容器爆炸 、 其他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他伤害 ; 按职业健康分类 7: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 。 害因素辨识方法 :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 对照、经验法 , 类比方法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事件树、事故树 ) 。 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防止出现漏项,宜从 厂址、总平面布置、道路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物流、主要设备装置、作业环境、安全措施管理 等几 方面进行。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安全分析的过程。 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 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格雷厄姆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 、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 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 (或破坏 )范围评价法和危险指数评价法 ); 按照安全评价的逻辑推理过程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 ; 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 果安全评价方法。 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作为因变量 (D),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E)及 危险严重程度 (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件核查、许可审查、公示、许可决定等程序 。条件核查包括材料核查、现场核查、会审等三个阶段 ; 条件核查实行专家组核查制度 , 材料核查 2人为 1组;现场核查 3组,并设组长 1人。 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进行风险评价 ,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 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过 技术措施 (包括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 )和 组织措施 (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工作人员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 外; 军事设施; 采掘业; 危险物质的运输。 储罐区 (储罐 );库区 (库 );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 (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 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 设计压力大于 管道 ;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 输送距离 200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管道公称直径 300 管道。 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 公称直径 200 工业管道: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 公称直径 100 输送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 公称直径 100计压力 4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 公称直径 100计压力 4计温度 400 的管道。 记: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 额定蒸发量 10t/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 120,且额定功率 14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 100群 )。 工开采)申报登记: 高瓦斯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煤层自然发火期 6个月的矿井; 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 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 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全库容 100万 或者坝高 30尾矿库。 大类: 爆炸性物质 ; 气体燃烧性物质 ; 液体燃烧性物质 ; 固体燃烧性物质 ; 自燃物质 ; 遇水易燃物质 ; 氧化性物质 ;(毒性物质) 。 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 4个参数: 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味;重度。 14.“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为 21项,分别是: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物料处理;物 料储存;操作方式;粉尘生成;低温条件;高温条件;高压条件;特殊的操作条件;腐蚀;泄漏;设备因素;密闭单元;工艺布置;明火;摩擦与冲击;高温体;电器火花;静电;毒物出料及输送 。最后一种工艺因素仅与含毒性物质有相关关系。 此必须确定相关系数。相关系数 级: 系密切, 系大,系一般, 系小, 有关系, O。 度评价 6种伤害模型: 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蒸汽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池火灾;固体和粉尘火灾;室内火灾 。 大危险原则、概率求和原则 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 液化气、液化液、冷冻液化气、冷冻液化液、液体 )和储罐压力、泄漏的方式 (爆炸型的瞬时泄漏或持续 10上的连续泄漏 )建立了毒物扩散伤害模型:源抬升模型,气体泄放速度模型,液体泄放速度模型,高斯烟羽模型,烟团模型,烟团积分模型,闪蒸模型,绝热扩散模型和重气扩散 模型 。 毒物泄漏伤害严重程度与毒物泄漏量以及环境大气参数 (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大气稳定度等 )都有密切关系。 用 A*=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 以 10 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 一级重大危险源 A* 级重大危险源 A* 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 一级危险源在 A 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 B 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 县一级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 一、二级危险源 的情况和监察信息,有重点地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 对各城市的一级危险源的监察情况进行监督。 企业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分类申报信息、危险源分级评价信息、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信息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监察记录 等信息。 重大危险源信息 (包括多媒体及地理信息 )的管理 ; 重大危险源危险程度评估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形象表述 ; 为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六章 事故预警机制 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 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 等组成。 快速性; 准确性; 公开性; 完备性; 连贯性。 时性、全面性、高效性和引导性 的原则。 遵循 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 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 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 构成。 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的预警构成。 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 为活动管理预警 构成。 出警告和对策措施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 预警管理信息系统 。 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 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 管理信息系统 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 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 的原则。 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 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 监测系统、预警信 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 等组成。 规范化 ; 标准化 ; 统一化 ; 程序化 。 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 。 在指标和显现指标 两类。潜在指标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定量化;显现指标则主要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括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 括 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其中内部环境包括 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 ,如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企业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外部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自然环境可以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 管理有效性的指标:包括 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 。其中安全组织包括: 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 。安全法制包括: 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 等。安全信息包括: 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 等。安全技术包括: 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等。安全教育包括: 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安全资金包括: 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 等。 物 )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 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储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 (温度、压力、浓度等 )指标 。 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有 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 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 误警与漏警。 要包括: 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影响进行预测 。 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 蓝色 ( 安全 、 级 ) 、黄色 ( 一般 、 级 ) 、橙色 ( 严重 、 级 ) 、 红色 ( 特别严重 、 。 时序性的预警信号输出 ; 安全风险预警信号输出 。 警分析和预控对策 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 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 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 纠错和治错 的功能。 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 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 。 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 三个活动阶段。 是确定预警系统的 组织构成、职能分配及运行 方式 ,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 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 28.个 方面: 预警功能的组织管理体系: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构建是本着 效能统一的原则 进行的系统组织重构,即在原企业组织中设置新的预警管理部门,预警管理部门对其他部门具有监督、控制和纠错的职能,这种职能又可以分为 单指标监控、综合监控和事故危机监控 。 预警机构:预警部的中心任务是建设、维护企业的预警管理系统。 是 日常对策 ;二是 事故危机模拟 。 第 七章事故应急救援 不确定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的特点。 括 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4 个阶段。从长远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 等。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贯彻 顶层设计和系统论 的思想,以事件为中心,以功能为基础,分析和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的各项需求,在应急能力评估和应急资源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科学地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应急救援体系,保障各级应急救援体 系的统一和协调。 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 4部分构成。 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 4 个阶段 ;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 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 这 4个基本机制组成。 应急活动的最基本原则。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 集中指挥与现场指挥,或场外指挥与场内指挥 等。 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 ;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 是“升级”的最基本条件。 第一反应”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 、现场指挥为主 的原则。 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 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 3 级: 一级紧急情况、二级紧急情况、三级紧急情况。 警、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和应急结束 等几个过程。 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 等。 挥、行动、策划、 后勤以及资金行政 5个核心应急响应职能组成。 个层次: 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 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 构成的。 案、程序、指导书、记录 等,是一个 4级文件体系。 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 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 ( 危险分析、资源分析以及法律法规 ) ; 应急准备 ( 各应急组织及其职责权限的明确、应急资源的准备、公众教育、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和互助协议的签署 ) ;应急响应 ( 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物控制 ) ;现场恢复;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 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 础培训与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及其他训练 等。 要内容 应包括: 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等。 桌面演练; 功能演练; 全面演练 。 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 。 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 3个阶段。 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为 不足项、 整改项和改进项 。 第八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 几个方面。 类: 按其 来源 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过程 、 劳动过程 、 作业环境 ; 按其 性质 主要包括 环境因素 (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 、 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 。 3. 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职业性病损,包括 工伤、职业病 (包括职业中毒 )及和工作有关的疾病 。 4. 常见的职业中毒类型: 金属及类金 属中毒 ; 有机溶剂中毒 ; 刺激性气体中毒 ;窒息性气体中毒 ;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 农药中毒 。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 。 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 为 非电离辐射 (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电离辐射;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肺 ;氟可致 氟骨症 ;氯乙烯可引起 肢端骨症 ;焦油沥青可引起 皮肤黑变病 ;矽尘(二氧化硅粉尘)可致 矽肺 ;煤矽 尘(煤尘和 可致 煤矽肺 ;粉尘,可致 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等 ;铅中毒者 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绞痛、便秘或腹泻,严重者出现抽搐、瘫痪、昏迷、循环衰竭、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贫血、中毒性脑病 等;四乙基铅中毒可产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全身 皮疹 ,可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铍化合物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 皮炎、铍溃疡和皮肤肉芽肿 ;铬对皮肤损害较明显;磷早期中毒症状一般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 苯中毒主要影响 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 ; 甲苯与苯大体相同,但毒性略轻些 ; 汽油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急性中毒时,轻者有 头痛头晕、无力,呈“汽油醉态” ,高浓度吸人还可引起 化学性肺炎、肺水肿 ,严重者出现 中毒性脑病 等 ; 四氯化碳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人毒性极强,误服 2 3可中毒, 30 50致死;吸入较高浓度时,最先出现呼吸道症状,慢性中毒表现为进 行性神经衰弱综合征 ; 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 5 10可致中毒, 15致失明, 30致死,可损害 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及导致胰腺炎 ; 正己烷毒性较低,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 黏膜刺激及 中枢神经的麻醉作用,如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及肌颤 等 ; 氯气、光气、氮氧化物及氨气 等刺激性气体对 眼、上 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者为 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者可产生 喉头水肿、喉痉挛、中毒性肺炎 、 黏膜坏死、脱落 ,可导致 肺水肿 ; 硫化氢中毒 , 呼吸道为主要侵入途径 , 中毒时,轻者出现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胸闷、头痛头晕、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血压下降 ;严重者出现 脑水肿、休克、心肝肾损害 。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 昏迷、死亡 ,称为“闪电型”死亡 ; 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三硝苯胺等均可引起 白内障 ; 苯的氨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如联苯胺、 4 微波作业对健康的影响是出现 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 红外线引起 职业性白内障 ;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 皮炎 ,表现为弥漫性红斑,有时可出现小水泡和水肿,并有发痒、烧灼感 ; 皮肤接触沥青后经紫外线照射,能产生严重的 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 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作用,可发生 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 ,长期受波长 340 280肤癌 ;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 电光性眼炎 ;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包括 全 身性放射性疾病 , 如急慢性放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 。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 (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 )、高原病 (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 )。 2015 个人学习笔记 本人已过 分享给大家! 类: 确认致癌物 ; 可疑致癌物 ; 潜在致癌物 。 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 20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 个主要条件: 有害因素本身的性质 ; 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量 ; 劳动者个体易感性。 ( 病因有特异性 ; 病因大多可以检测 ) 。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及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基础。 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3类。 以 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 等 6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 产性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