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1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2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3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4页
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中共海门市委、海门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我市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一、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工作主题和“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三化”战略,积极构建“农民增收、以工促农、财政支农”三大机制,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三大体系,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了“六大工程”和“五大环节” 。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 。1、富民强村工程。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持续动力。我们通过八个方面的工作,使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一是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2 / 22我市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积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目前,我市亩收入 3000 元以上的中高效作物面积达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中高效作物占比列全省第一。二是快速推进项目农业建设。今年以来,我市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猛攻农业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在推进进程中,坚持做到“六个一”:即对项目农业建设情况每月督查一次,对基本情况每月汇总分析一次,督查结果每月向乡镇、园区通报一次,重大项目建设中的关节点、制约点每月向市领导汇报一次,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观摩、讲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农业竞赛每季度严格、公正、公平考核奖励一次。1-6 月份,全市新建续建农业项目 432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实际投入 10 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年度任务的%,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三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近年来,我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市民的健康工程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加以推进。目前,全市实施市场准入的单位 36 家,产地准出单位 28 家,基本覆盖了全部瓜蔬基地和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管与检测网络体系也得到不断健全。四是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今年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 ,落实各项鼓励扶持措施,并把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 30%奖励给村,支持村级经济发展。五是大力发展民营3 / 22经济。1-5 月份,我市私营企业净增 1484 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净增亿元,净增有限公司 851 户,净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额亿元,引进市外民资 59 亿元。六是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和劳动力转移。随着我市乡镇经济蓬勃发展,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已成为现实。为充分发挥培训机构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市有针对性地扶持一些实力和师资力量雄厚的单位,提高办学层次。目前我市有 17 家培训机构被省农村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办公室认定为省级定点,截止 5 月底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200 人,新增劳务输出人数 2150 人。全市 1098 名村干部中,1003 人带头创业,实施创业项目 1169 个,累计投资额亿元。七是加强特色镇、专业村的培育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牢牢把握“一村一品,一镇多品”的发展方向,遵循“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模式,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修订了海门市特色镇、专业村认定标准 ,指导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制订了各自推进特色镇、专业村建设的规划。目前,我市共有专业村 46 个,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八是各类市场快速发展。共形成专业市场 32 个,预计年内实现交易额 13 亿元。2、社会事业工程。为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了农村社会事业工程建设。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社区4 / 22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了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把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政府服务农民、城市支持农村、城市文明向农民延伸的直达综合平台。根据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标准为:集“两委” 、商贸、健身、娱乐、医疗、阅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交通便捷、特色鲜明,建筑面积达 400 平方米左右。具备行政管理、培训教育、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卫生服务和便民服务 6个方面的功能。随后,市专门成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领导组,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在资金筹集上,按照“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增加村级负债、不动用一事一议资金”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充分挖掘本地资源,鼓励本村能人积极捐资,乡镇财政进行补助等渠道积累建设资金。市财政按照以奖代补的形式,待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竣工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个行政村 5 万元的补助。目前,全市需翻建的 135 个村中已完成规划选址 128 个,占,建设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的有 83 个村,占,预计 11 月底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程。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就业技能,解决农村人口总体5 / 22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致富无门等问题,我们结合农村新五件实事的实施,深入开展了农民培训工程。我市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完善了以乡镇农技站、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主的培训网络。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专门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 ,部署了 13 个具体主题教育活动项目和 41 项“五进农家”服务活动。1-5 月份,完成实用技术培训 43256 人,完成就业培训 1500 人,完成创业培训 250 人,共编印并免费发放 10000 册海门新农民教育读本到村到组。在此基础上,我市把 3 月定为农民教育服务活动月,启动农民教育服务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服务培训,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各类为民服务讲座 100 多场,发放宣传资料 20000 多份。三是全力构筑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首先,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开展“文明户” 、 “五好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普及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大力宏扬文明新风、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逐步把农民群众培养成为观念新、素质高、守法纪、6 / 22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其次,深入开展“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活动。精心编制了一批通俗易懂、具有时代特色、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及时送到村间田头。截止 5月底,已组织送戏 47 场。再次,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目前,我市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已新发展用户 9704 户,门樘入户率已达到%,到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市。四是全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XX 年,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万人,参保率达 94%,与 XX 年相比,参保人数增加万人,参保率提高了%。全市共筹资 4368 万元,较去年增加 950 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3276 万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 60 元。五是全面启动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我市在组织调查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先后 10 多次召开农村种养大户、村民代表、村支部书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分管领导座谈会,对农业保险推广的群众基础、主要政策条款、推广办法与可行性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细致的研究。目前,已初步拟定了海门市农业保险实施意见和玉米、水稻、大棚设施、生猪等 7 个险种的条款,准备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上一篇:工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下一篇:工商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7 / 223、路网通达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为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提高农村路网密度,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镇村之间、村村之间、居民集中居住区和未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行政村的农路建设和农村危桥改造力度。目前,全市农路在建 140 多公里,56 座农桥已完成招投标。到今年年底,我市农村道路总长可达 1866 公里,预计到明年底可达到 2170 公里,我市公路的密度届时可达到每平方公里公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对 1200 多座桥梁再用三年时间全部改造到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与镇村布局总体规划、区域干线公路网相衔接,并合理确定建设标准,防止浪费和重复建设。二是全面启动“宽带进村入户”工程。今年,我市出台了全市“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召开了“宽带进村入户”推进会,对“宽带进村入户”工作的实施意见、目标任务、办法措施、实施步骤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部署。我市实施“宽带进村入户”工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今年 8 月底,重点抓好 50 个先行村达标工作;第二阶段到今年年底,再完成 50 个村的建设任务;第三阶段到 XX 年底前,全市所有村完成“宽带进村入户”任务。 “宽带进村入户”工作达标标准为:村内住户在 1000 户以上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 200 户;在 500 至 1000 户之间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150 户;在 300 至 500 户之间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 100 户;8 / 22在 300 户以下的,完成新增宽带用户 50 户。在资金补助上,由市财政在电信部门优惠的基础上每台电脑再补助 200 元,电信部门对初装费和培训费用进行全免。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4、环境整治工程。为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我们加大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实施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全面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境监管向农村覆盖,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是构建农村垃圾处理新机制。我市着力构建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垃圾治理新模式,按照“户袋装、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和日产日清的要求,做到“四个一”:即有一套规划体系,把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布局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既有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重点;有一套管理体系,实行市镇村户四级联动,乡镇设立中转站,村组配备保洁员,各层级实行分工负责;有一套设施体系,在乡镇设置垃圾中转站,村组设置收集点,并鼓励农民袋装化处理垃圾;有一套保障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 250 万元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镇村也安排 250 万元配套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把部分一事一议筹资投向垃圾处理,并切实加强对农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不断巩固垃圾处理的成效。我市还专门成立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突击整治方案和农村生活9 / 22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6 月份,我市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共落实保洁人员 1230 名,建垃圾填埋场 351 个,设置垃圾箱 8918 只,清运垃圾 62570 吨。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了“三个落实到位”和“三个基本落实到位” ,即: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和督查考核落实到位,垃圾设施基本落实到位、专业队伍基本落实到位和化解重点、难点问题基本落实到位。二是开展水环境整治。从 XX 年开始,我市采取“全面发动,重点推进”的办法开展水利重点推进村建设,每年全市 20%以上的村实施重点疏浚。在资金投入上,市财政每村配套 20 万元,乡镇财政配套 10 万元。经过近两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已有 145 个村水利建设达标,占我市行政村总数的 60%。今年我市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推进力度,将前两年未进行水利重点推进的村全部列入重点推进村计划,同时对已验收达标的村采取“回头看” ,确保不留死角,力争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提前实现“利用 3-5 年时间把需疏浚沟河全部疏浚一遍”的目标。对疏浚好的沟河及时进行发包,走上“一水多用” 、“以河养河”的良性循环道路。在 6 月初召开的全市新农村工作推进会上,我市提出了农村沟河长效管理的要求,拟定了关于加强沟河长效管理的意见和海门市农村10 / 22沟河长效管理检查考核细则 。目前,全市水环境突击整治已全面展开,截止 6 月 20 日,已疏浚沟河 1505 条,完成沟河土方 550 万方,占计划的 35。预计到年底我市农村需疏浚的沟河可全部疏浚一遍。三是深入推进绿化造林活动。全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的工作目标,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为确保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专门的部署,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造林绿化建设任务。为切实提高各地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积极性,市按照今年下达各地的任务数对造林绿化进行资金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对葡萄、猕猴桃等投入高的果园每亩补贴 300 元;对梨、桃等其它果园每亩补贴 50 元;对乡镇拓桑面积在 500 亩以下的每亩补贴 100 元;对乡镇拓桑面积在 500 亩以上的每亩补贴 150 元;对其它成片造林每亩补贴 50 元。各乡镇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各自的造林绿化基础和潜力,把任务层层分解、重点落实,迅速掀起了全市绿化造林的高潮。经过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市绿化造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已完成绿化造林万亩。四是深入推进改水改厕活动。今年计划完成农村二次改水管网改造 113 万米,完成农村改厕万座,目前改水改厕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11 / 22上一篇:工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下一篇:工商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5、新村新居工程。推进农民集居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集约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针对农村村居“满天星”布局带来的建设零乱、设施薄弱、资源浪费等问题,我市坚持把规划工作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位,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前瞻性、科学性、特色性、严肃性”的要求,扎实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全市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 527 个,461 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的地形图实测工作和村庄建设总平面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并已通过论证,7 个示范创建村的集居区详细规划通过了评审。在抓好规划修订的同时,我市在多方论证、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推动等办法,推进新建户、拆迁户、翻建户、危房户、政策吸引户等各类建房户向集居区集中,确保建房户全部进入集中居住规划点。目前,全市形成了常乐镇中南村、三厂镇镇西村、三和镇三圩村、正余镇邢柏村等一批农村新型社区。6、扶贫帮困工程。为使全市农村各类贫困对象得到12 / 22及时有效救助帮扶,我们积极构建系统有序的社会化帮扶体系,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和全覆盖。一是强化政府保障,做到“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 。全面实行农村低保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低保户,每月给予低保金补助,努力做到一户不漏;规范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设和改造乡镇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市政府对每个五保对象每年拨款供养金 2600 元;继续开展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帮助所有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及贫困对象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建立临时救济制度,每季度下拨救济经费,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同时,根据当地农民生活的提高,不断完善低保标准、五保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慈善救济制度,做到“贫有所济” 。开办慈善超市,对低保户进行物品救助;进一步健全慈善基金管理模式,对困难群众进行慈善资金救助。目前,我市慈善基金认募金额已经超过了 6000 万元,到本月底争取达到 1 个亿,每年基金产生的增值部分预计在 600 万元左右,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困难群众的问题。三是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做到“难有所帮” 。制订下发海门市全面开展农村扶贫帮困工作的实施意见 、 开展“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全市大力开展“万人帮万户,携手奔小康”活动。全市 8000 多户帮扶对象与 8000 多名机关干部实行一一挂钩结对,努力构建“市镇村个人”13 / 22四级联动的大帮扶机制。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五大环节” 。一是抓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长期的历史任务,要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用城市的理念谋划农村的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在产业布局、聚居化建设、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我市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做到“五个结合” ,即与壮大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与启动农村市场相结合。同时,市财政对各项规划的编制都安排专门经费进行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全市新农村建设做到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首先解决好了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为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是抓典型引路。为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探索新时期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坚持把“典型引路、分类推进”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确立了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分级负责、分类考核的实施原则。从示范创建村、特色创建村、达标创建村三个层面推进新农村建设。XX 年,我市通过村申请、14 / 22镇申报、市审核认定“三步曲” ,确定了在 50 个村进行试点,其中示范创建村 7 个,特色创建村 10 个,达标创建村33 个。首批试点村的村级经济都比较发达,其中既有工业村又有农业村,既有镇郊村又有偏远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根据新农村建设情况,我们多次召开推进会,并组织创建村互相观摩,放大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为我市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今年,我们在前两年对 50 个创建村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 246 个村全面推开,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动态考核,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步伐。 上一篇:工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下一篇:工商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三是抓政策扶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思路,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性文件,包括关于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农村的实施意见 、 关于分解落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的通知 、 关于实行新农村建设动态考核的意见等 6 个综合性文件和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 全市“宽带进村”工程实施方案 、 海门市 XX 年度农村改厕工作方案等 17个专项工作文件,加快新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15 / 22同时,我市在加大公共财政覆盖、整合社会资金投入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全年安排财政资金亿元。其中,农村道路通达工程亿元,教育培训工程亿元,农民健康工程亿元,环境整治工程亿元,文化建设工程亿元,新农村专项资金亿元。四是抓班子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干部,重点在基层。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实事、为农民发展致富解难题。首先抓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把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乐于为群众服务、 “双带”能力较强的党员能人选拔到村支部班子中。其次抓组织创新。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新模式。近年来,采取在产业链、行业协会和党群共富联合体中建立党组织的办法新建党组织 21 个。再次抓能力建设。按照“自己不能富,不能当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党员“双带”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抓合力共为。为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我市把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国际化、城市化一道作为我市“十一五”的四大战略,同时,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市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并从国土、建设、卫16 / 22生、农林、供销等部门专门抽调业务骨干充实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要求有关部门做到工作视野向农村扩展,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各类资源向农村倾斜。各地、各部门也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了齐谋共为的合力。今年,我市从市级机关部门和乡镇抽调 155 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村挂职锻炼,扎实开展了结对共建活动。同时实行严格的动态考核办法,把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质量直接与资金补助、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相挂钩。对建设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奖励,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并实行创建进位升级;对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依次进行降格,有效增强了基层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对照、与兄弟县市相比较、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衡量,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部分乡镇、村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认识不够全面,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运动” ,对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思考不够,办法不多。二是推进进度不平衡。受思想认识、地理位置、建设资金等因素制约,目前,各村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一些村已初具雏形,但还有少部分村刚起步,17 / 22影响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三是瓶颈制约更凸显。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村组界限难打破、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二、下阶段工作思路下阶段,我们将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城镇化发展农村、市场化富裕农民、文明化打造城乡”的思路,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率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围绕“民富”要求,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继续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长效机制,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8000 元,增长 11%以上。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市“项目建设年”的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三大市场主体,认真抓好重点农业园区建设,实现项目农业建设新跨越。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质量农业和高效农业建设,转变低效率的农业增长方式,通过增加产量、提高质量、节约成本,提高农业效益,确保中高效作物超过总耕地面积55%。二是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出台有利于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提供创业服务,激发全民的18 / 22创业热情。放大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和能人带头创业,发挥导向作用。鼓励农民在“生态家园”等项目的带动下,发展各种形式的庭院经济。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各类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切实保障转移劳动力合法权益。 上一篇:工商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下一篇:工商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围绕“村美”标准,不断优化农村环境。首先要建设好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继续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人居环境治理,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是在生态保护方面要紧密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省级村庄整治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力度,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工作全面达标。抓紧水环境治理,对疏浚后的水面组织发包,走“一水多用”的良性循环道路。尽快出台关于加强沟河长效管理的意见 ,将我市沟河纳入规范性、长效性管理。二是在生产基础设施方面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村水利疏浚,确保累计 100%的村年内完成水利疏浚任务。三是在生活设施方面,按照“一点一路”的目标,19 / 22优化新农村路网规划,加快实施农村“路网通达”工程,重点抓好镇村之间、村与村之间、居民集中居住区和未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行政村的农路建设,确保基本实现路路相通。全面改造农村危桥,深入推进改水改厕,不断提升农村生活环境。四是在人居环境方面,高质量完善村镇规划,加快农民聚居区建设,逐步解决农民建房难问题,加快建成一批环境优美、基础配套、生活便捷、特色鲜明的现代农村新社区。其次是建设一个良好的农村社会人文环境,从文化、卫生、社保三个方面着手改变农村的社会风貌。一是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在硬件方面,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阵地,加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双入户”和“宽带进村入户”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