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四诊_第1页
中医的四诊_第2页
中医的四诊_第3页
中医的四诊_第4页
中医的四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四诊概述,温红岩,中医四诊,本讲的目的1、了解我国中医古籍2、掌握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3、了解中医四诊知识4、了解中医看病的过程,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又称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中医大夫是怎样诊治疾病的呢?,中医的两大特色:1、整体观 天、地、人 自然、社会、人2、辨证论治 “证” 同病异治: 如失眠可用枣仁安神口服液、朱砂安神丸。 异病同治: 如便秘、腹泻、失眠、月经不调等都可用归脾丸治疗。,“证”、“病”、“症”的概念,(1) “症”,即症状,是病人的主诉或体会到的不适感,如发热、恶寒、疼痛、恶心、腹胀等症状是病人的主诉或体会到的不适感。(2)“证”,即“证候”。 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一组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比如感冒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暑湿表证、气虚表证等证候。(3)“病”,是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出现机能或形态等方面异常变化的全过程。每个具体的病,都有具体的病因、病机,因而也有具体的症状和证,以及相应的治则方药,并有一定的预后可测。,感冒的诊治,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胀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用药:感冒清热颗粒、重感灵、感冒软胶囊等。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而粘,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用药: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清开灵颗粒等。3、暑湿感冒:发热,头身困重如裹,胸闷,纳差,腹泻,舌淡红,苔黄腻,脉濡。用药:藿香正气水等。4、气虚感冒:发热(低热),自汗出,频繁感冒,恶风,气虚乏力,语声低微,纳少,或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用药:玉屏风散等。,常用辨证方法,1、八纲辨证: 表、里病位深浅 寒、热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阴、阳总纲2、脏腑辨证:必须先熟悉五脏的功能。主要用于内科病的辨证。3、经络辨证:必须先熟悉经络的循行。主要用于颈肩腰腿痛等外经病的辨证。,中医四诊,望,望而知之谓之神闻,闻而知之谓之圣问,问而知之谓之巧切,切而知之谓之工,望诊,望全身 神、色、形、态望局部 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望神,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通过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1.得神:病人目光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晰、神志清楚、呼吸调均、肌肉润泽、大小便控制自如。说明病人脏腑功能不衰,即使有病也会预后良好。2. 失神:病人目光迟钝、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呼吸异常、肌肉消损、反应迟钝、甚至神志昏迷、或突然昏倒。说明病人脏腑功能衰败,病情重,预后不良。3. 假神:病人突然精神转好,颧红、两眼突然有光,但眼球呆滞不灵活,食欲增加。这是垂危病人将要死亡的表现。,望色:,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察色须分辨常色与病色。常色:又分为主色和客色。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可能肤色稍白或稍黑些,也为常色。应考虑到,人的肤色可随地区、气候、职业、饮酒和运动等情况而有所变化,不可一概都归为病色。我国人民健康肤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病色:指生病时,皮肤或面部所反映出来的不正常的颜色。如色泽晦暗,则表示为久病、里病、重病,是正气将败,故预后多不良。,病色主病,青色:主疼痛、瘀血。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病色主病,白色:主气血不足。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病色主病,黄色:主脾虚、湿盛。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多为湿热阳黄,可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黄而晦暗如烟熏色的,为寒湿阴黄,多见于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胆汁型肝硬化等;淡黄、萎黄为脾虚、血虚,脾虚多由消化和吸收不良引起,血虚则可能是疟疾、钩虫病所致。,病色主病,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里虚实之分。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病色主病,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血等病证,如肺气肿、心脏病等;眼周黑晕,妇女为带下病,男子为水气病(水肿病、肾性水肿、心性水肿)。,望形,形是形体。通过望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可知内脏、气血阴阳的盛衰,疾病的程度及预后。胖:肥胖并非健壮。体型特点为头圆形、颈短粗、肩宽平、胸宽短圆、腹大、身体偏矮,多后仰。胖而能食,形盛有余;胖而食少,肌肉松弛,精神不振,多为脾胃虚。胖人形肥气虚,水湿难以循行,所以湿多,若郁滞生痰,则易患中风证。“肥人多痰”瘦:是消瘦,体形特点为头长颈细、肩窄、胸窄平坦、腹部瘦瘪、身体偏高、多前屈,由于消瘦者体瘦血少,阴虚则火亢易伤肺,瘦人多劳嗽。“瘦人多火”,望态,望形体的动静姿态可判断疾病,从不同的动态可反映不同疾病。1)行走姿态:行走时身体前倾,以手护腹多为腹痛;以手护腰、弯腰曲背,多为腰腿病;行时身体摇摆不定是筋骨受损;行时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为心痛。2)坐姿:坐而仰首,为痰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懒言,多为肺虚或肾气不足,坐时常以手抱头为头痛。3)卧姿:卧时身重不能转侧,喜加衣被者,多为虚证、寒证。坐卧不安烦躁,多为腹满胀痛。4)站姿:站立不稳,多为眩晕,气血并走于上。不耐久站,属气血阴虚。站立时双手护心或腹,多为心、腹痛。震颤:动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肝风内动等。,望舌,望舌是通过察看舌质和舌态的形态、色泽、润燥等方面的变化测知病情变化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诊法,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舌质(舌体)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舌与五脏的联系,望舌质: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两边肝胆 舌根肾。,舌色,(1)淡红舌: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其形成是由于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2)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一般为气血亏损。(3)红绛舌:舌色较淡红舌质红。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绛舌。多为热证。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4)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多为寒证、瘀血证。舌淡紫而润,多为阴寒内盛。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望舌形:,舌形多指舌的形状。正常舌体大小适中。异常舌分为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痕舌。 (1)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胖大舌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2)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由精血亏虚所致,主血虚证(先天裂纹舌者除外)。 (3)齿痕舌: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望舌态:,正常舌,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病理舌态有强硬、震颤、歪斜等重病的变化。如:歪斜舌: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望舌苔:望苔质+望苔色,望苔质:察舌苔的薄厚、润燥、腐腻、剥落苔等的变化。薄厚苔:透过舌苔能见舌体为薄苔。透过舌苔不见舌体为厚苔。薄苔表示邪气轻,厚苔为邪气较重。润燥苔:舌苔湿润适度为正常苔,苔干、粗糙为燥苔。苔的润燥程度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情况。若舌红绛而苔润为热盛,舌红而苔燥为湿阻遏制阳气。腐腻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腐苔。苔质细密颗粒细腻。观察苔的腐腻可知阳气与内湿的程度。腐苔多为食积胃肠或痰浊。腻苔因阳气被遏阻,多见于湿浊、或痰饮证。剥落苔: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胃气或胃阴受损。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俱损的危重现象。,望苔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肺火盛。厚白苔主痰湿。黄苔:多为热证,从黄的程度辨别热的的轻重。灰黑苔:苔色为浅黑色是灰苔,深者为黑苔。灰黑苔多为里热重证,越黑病情越重。如苔灰黑而润为阳虚寒、痰湿内阻,苔色灰黑而干为里热证。,舌诊方法及注意事项,1.光线: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2.姿势: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势,要尽量张开口,自然舒展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3.顺序: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情况,次察舌体的色泽、斑点、胖瘦、老嫩及动态等情况。部位方面,可从舌尖看到舌根。4.饮食:饮食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如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称为“染苔”。 5.季节与时间:正常舌象,往往随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暑湿盛时,舌苔多厚,或有淡黄色;秋季燥气当令时,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进食后则舌苔变薄;刚刚起床,舌色可见暗滞,活动之后,往往变得红活。,闻诊,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嗅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尿毒症);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问诊,一、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现住址等。,问诊,二、主诉 “主诉”是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如:腰痛3天。腰痛3年再发1周。由于主诉通常是病人的主要痛苦 、就诊的主要原因,往往也是疾病的主要矛盾所在。因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询问主诉注意三点:1.要把主诉抓准,病人的陈述可能是零乱而主次不分的,而主诉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三个,因此,医生要善于抓其中的主要症结。2.要将主诉所述症状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等询问清楚,不能笼统、含糊。3.主诉不等于疾病的病名。,问诊,三、现病史现病史是指围绕主诉从起病到此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治疗的经过。现病史应从发病情况、发病过程、治疗经过等三个方面进行询问。,问诊,四、既往史 1.过去一般健康情况:如强壮、素健;体弱、多病。2.传染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如是否患过麻疹、白喉、疟疾、痢疾等传染病,何时何地接种过何种预防接种,有无对药物或其他物品的过敏史等。 3.其他疾病史:过去患过何种其他疾病,是否复发过,现在是否痊愈,现在还有何疾病表现。,问诊,五、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问诊,六、家族史 家族史包括询问与病人长期生活相处的父母、兄弟姐妹、爱人、子女等及接触密切的人的健康和患病情况,必要时应注意询问直系亲属的死亡原因。,问诊,七、问自觉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恶寒、出汗、体力、疼痛、饮食、睡眠、大便、小便、女子的月经带下等情况。 参照张景岳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问寒热,寒: (1)畏寒阳虚 (2)恶寒表证手足发凉阳虚或阳郁发热:(1)壮热外感病阳明经证 (2)微热虚证发热 (3)潮热阴虚,问汗,自汗气虚盗汗阴虚,问疼痛,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概括而言有两点,一是由于气血的运行不通所致,中医有“不通则痛”之说,属于实证;二是因脏腑经脉失去濡养所致,属于虚证,为“不荣则痛”。不同原因所致的疼痛,表现特点也不同。如: 胀痛:疼痛时伴有胀感,多因气机郁滞所致;刺痛:针刺样疼痛,为瘀血疼痛的特点;绞痛:痛如刀割,为程度比较恶重的一种疼痛,多因瘀血、结石、蛔虫等有形邪实闭阻气机所致;灼痛:烧灼样疼痛,多因火热之邪所致;冷痛:疼痛时伴有寒冷感,多因寒邪阻络,或阳虚内寒所致;隐痛:指一种隐隐约约,绵绵不休,不甚剧烈,可以忍耐的一种疼痛。多属虚证,因气血不足,阳虚内寒等所致;重痛:伴有沉重感的疼痛,多因湿邪困遏气机所致;掣痛:伴有抽掣或牵引感的疼痛,多因肝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问疼痛:疼痛性质、疼痛的部位、发作时间等,对判断病位、病性也很重要。,问大便,如腹泻: 寒湿泄泻与湿热泄泻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需要医生详细的问诊来鉴别。,切诊,是切按触摸病人的脉搏及身体其他部位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按诊两部分。,寸口诊法:,三部九候:三部指:寸、关、尺九候指:每一部都从浮、中、沉三个层次来判断脉象。,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诊脉时内外环境要安静,病人正坐或仰卧,手臂与心脏近同一水平。 2.医生布指时先用中指确定关脉部位,然后食指在寸脉部位,无名指在尺脉部位。 3.力度要有举按寻的变化,举为轻取,按为重取,不轻不重为寻。 4.诊脉时医生呼吸要自然均匀,以医生正常一呼一吸的时间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诊脉时间必候满五十动,不得草率。 5.脉象受到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饮食情况及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