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CT读片_第1页
2016CT读片_第2页
2016CT读片_第3页
2016CT读片_第4页
2016CT读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像诊断学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影像诊断学教研室,神 经 系 统,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CT的优越性,密度分辨率大大提高传统放射学分辨率可区分:骨、软组织、脂肪、明显钙化及空气CT分辨率:,CT的优越性,损伤性大大降低血管造影(在肿瘤定位诊断上作用为CT所取代)气脑脑室造影(基本上为CT所取代) 消除结构前后、左右的重叠,便于正常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的定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密度可以用CT值来表示,CT值越高,密度越高CT值以水为标准,水的CT值为0,比水低的为负值,比水高的为正值,组织的CT值,窗宽与窗位,目前绝大多数的CT扫描机具有1000或2000 CT值的变化范围,但实际情况下需了解的只是一个较小范围的组织吸收值的变化对于大多数颅内病变,其CT值的变化范围都包括在-10至+50 EMI单位或-20至+100 Hu单位之间,窗宽与窗位,所要求显示的CT值的范围窗宽窗宽范围以下的密度显示为黑色窗宽范围以上的密度显示为白色窗宽范围的中点窗位(+20EMI单位或+40 Hu),高密度病灶,颅内病变密度高于脑实质者钙化出血血肿高密度肿瘤,等密度病灶,病变密度接近脑实质者等密度的血肿等密度的肿瘤,低密度病灶,颅内病变密度低于脑实质者水肿囊肿低密度肿瘤,梗死脓肿低密度血肿,正常头颅CT,1.病灶显示(1)CT:高密度病灶的显示,低密度病灶的显示,等密度病灶的显示,混杂密度病灶的显示,颅脑外伤,以往均采用X线平片和CAG,现在CT已普及,CT成为首选方法,MR为重要补充手段。常见的颅脑外伤有: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发生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期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亚急性期新月型或过渡型(血肿内缘部分凹陷,部分 平直或凸出) 呈高密度或等密度 灰白质界面内移慢性期过渡型 双凸型 新月型 吸收消失 高低混合 低密度 液平,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由骨折损伤硬膜外血管所致,十分常见,CT上表现为颅板下双凸型高密度脑内血肿呈圆形或不规则型高密度团块,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区;深部出血可破入脑室形成脑室内积血脑挫裂伤局部脑水肿低密度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中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脑 梗 塞,脑动脉梗塞最为常见,指供应脑部血流的某一支(或数支)动脉受阻所致,脑梗塞的CT表现,低密度区:大部分病例在24小时后方可见边界清楚的 低密度区梗塞灶的形态与部位与闭塞动脉有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时在额颞顶区形成底面位于脑表面的楔形或三角形大脑前动脉闭塞低密度区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部位呈带状大脑后动脉闭塞低密度区在颞枕部呈三角形,同时伴小脑半球梗塞腔隙性脑梗塞:直径为515mm,圆或卵圆形低密度灶,大于15mm为巨腔隙灶,可达25mm低密度演变:45周密度与脑脊液相似,脑梗塞的CT表现,占位效应由于脑水肿所致,发生于215天期间梗塞较大者明显,较小梗塞无此表现三周后基本消退(有利于与肿瘤鉴别)局限性脑萎缩邻近脑室、脑沟、脑池扩大,皮质萎缩,脑 出 血,非损伤性脑内血管破裂所致,表现与外伤性脑内血肿相同,多见于基底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基底池、侧裂池和脑沟内广泛高密度,沿大脑镰分布使大脑镰影增宽出血量越多,密度越高随出血时间延长,血液稀释,密度降低一周后CT很难检出一旦疑及蛛血,尽早作CT扫描一旦发现发现非外伤所引起的蛛血,除了老年人外,均应作脑血管造影以明确出血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自发性的原因:以颅内动脉瘤(51%)、动静脉血管畸形(6%)和高血压动脉硬化(15%)最多见,另外一些病例原因不明,颅内肿瘤,主要讲述: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膜瘤的CT表现,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恶性很少见CT表现平扫:为均匀的略高密度或等密度肿块 肿瘤钙化率(15%):肿瘤边缘弧线状钙化整个肿瘤钙化,呈均匀密度增高,CT值达60Hu以上增强:大多呈明显强化,脑膜瘤的CT表现,其它形态: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锐利肿瘤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61%),有利于在平扫时发现较小等密度肿瘤骨质增生和破坏静脉窦侵犯闭塞,胶 质 瘤,在脑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脑膜瘤病理上胶质瘤可分为四级:I级良性II级良恶性过渡性III级IV级,恶性,胶质瘤的CT表现,I级:均匀低密度病灶,边缘相对清楚,无明显周围 水肿,钙化率相对较高,无明显强化III、IV级: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之低、等混合密度 病灶,肿瘤出血后含高密度灶 灶周有中、重度水肿,边界不清,形态 不规则 增强扫描显示边界较清楚,不均匀强化 或不规则环状(花环状)强化II级: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的部分特点,垂 体 瘤,分泌性腺瘤柯兴、巨人症、泌乳临床上分型 无分泌性腺瘤,大腺瘤瘤体直径大于1cm按大小分型 微腺瘤瘤体直径小于1cm,垂体瘤,由于骨影的干扰局限于鞍内的垂体瘤横断CT不易显示当鞍内肿瘤向鞍上池扩展,由于脑脊液围绕肿瘤而使轮廓显示清晰中线矢状面及冠状面MR:鞍内向鞍上生长时肿瘤呈葫芦状,垂体瘤的CT表现,大腺瘤肿瘤以等密度为主,少数为稍高密度小于2cm的肿瘤密度均匀,越大越不均匀,由肿瘤坏死囊变所致表现为鞍内肿瘤向鞍上池扩展,由于脑脊液围绕,肿瘤轮廓清晰,平扫就可清晰显示,骨窗见蝶鞍扩大冠状位见鞍底下陷突入蝶窦内肿瘤出血(瘤卒中)时肿瘤内出现高密度,致视力急剧下降,垂体瘤的CT表现,微腺瘤冠状面薄层(3mm以下)增强扫描正常垂体强化早于微腺瘤在增强的垂体(呈高密度)中微腺瘤呈局限性低密度影,形成对比而显示其它表现:垂体上缘向上膨隆,垂体高度高于8mm 垂体柄偏移与临床激素水平相结合 鞍底变薄局限性下陷,听神经瘤,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瘤肿瘤的部位:与岩骨关系密切 以内听道为中心向C-P角生长占位表现:内听道扩大呈漏斗状 脑干移位 第四脑室移位或闭塞由于骨性伪影,CT无法显示小的听神经瘤;MR无骨性伪影,使之成为诊断小听神经瘤最敏感而可靠的方法,听神经瘤的CT表现,是最常见的颅神经瘤CT表现密度: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少数为低密度或稍 高密度,可坏死囊变,出现低密度增强:均匀、不均匀,单环或多环状强化部位:与岩骨关系密切,以内听道为中心向C-P角 生长占位表现:脑干移位,第四脑室受压移位或闭塞, 内听道扩大呈漏斗状,医学影像学之 消化系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医学影像学教研室,正常腹部CT,肝脏基本病变,肝的大小与形态异常肝的边缘与轮廓异常肝的弥漫性病变肝的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肝的血管异常,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临床与病理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细菌性和阿米巴性常见病变组织充血、水肿、坏死、脓腔,肝脓肿:CT,平扫低密度增强后脓肿壁强化“环征”和小气泡为特征性表现,肝脓肿:CT,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临床与病理占肝良性肿瘤的84可无任何症状90为单发扩张的异常血窦,内覆血管内皮,肝海绵状血管瘤,CT快进慢出、周围向中心、结节样强化 MRI在重T2W上信号更高,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临床90%以上为肝细胞癌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关系密切AFP(+)病理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小肝癌,原发性肝癌:CT,平扫呈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强化改变,原发性肝癌:CT,转移性肝癌(secondary tumors of the liver),临床肝大,肝区疼痛,AFP()病理直接侵犯、淋巴、门静脉、肝动脉多发结节,肝囊肿 (liver cyst),临床与病理小胆管丛融合临床症状轻微,肝囊肿,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临床与病理病因:病毒性肝炎和酗酒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门脉高压,肝硬化:影像学表现,肝叶比例失调肝轮廓凹凸不平肝门、肝裂增宽门脉高压征象,胆石症:CT,单发和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状的高密度影,位置可随体位变换,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临床与病理左、右肝管以下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节型、浸润型、乳头型进行性黄疸,胆管癌:CT,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临床与病理胰酶自身消化急性水肿型及出血坏死型上腹部剧痛,可有生化指标改变,急性胰腺炎: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