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_第1页
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_第2页
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_第3页
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_第4页
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刑诉法修改对讯问样态的影响摘要 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还不完善,现行的讯问样态存在诸多弊端。但是随着立法的逐步完善,侦查讯问制度将会被要求规范合法化,现行讯问将面临困境。改革讯问样态,使讯问具有技巧性、技术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关键词 刑诉法修改;讯问样态;影响;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即将修改,而新刑诉法将在讯问制度上作出重大调整,包括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扩大侦查阶段律师权等,讯问样态也将因此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研究讯问样态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目前警力不足,警侦素质不高,科技侦查落后的情况下,讯问在侦查工作中还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我国法律留给讯问的自由空间都大大缩小了,如何在现实情况下最大发挥和实现讯问的目的和价值是以后侦查中的一个大问题。笔者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点个人意见,为以后大家讨论抛砖引玉。一、我国讯问样态的现状及原因(一) 非法讯问屡禁不止及其原因实际中非法讯问最典型的就是刑讯逼供,几乎存在于从立案到侦查的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刑讯逼供的手段包括肉刑、变相肉刑和精神折磨。肉刑如捆绑、吊打、拳打脚踢、火烧火烤、开水烫等;变相肉刑如长时间罚站、曝晒、冻饿等;精神折磨如不让睡觉、车轮战等。除了刑讯逼供,侦查人员往往还会不当地使用一些讯问策略,如欺诈、引诱、强迫等。例如,侦查人员时常会以“如实招供就可减轻其罪责”或者“不招供就有苦头吃”等言语来让犯罪嫌疑人招供。这种讯问样态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传统讯问价值对侦查人员思想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讯问几乎是查明一切犯罪事实的主要方式,我国封建时期的纠问式诉讼模式中最能体现这一点了只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官员的讯问下招供画押,案件就审结告终了。“讯问作为刑事侦查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它提供了大量有关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通过讯问可以获得案件的证据,最终为查清犯罪事实奠定基础。大部分的刑事案件最终能得以破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讯问而带来的言辞证据。 ”1我国侦查机关现在主要还是“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很多案件因为找不到证据同时犯罪嫌疑人又不肯招供而使得案件无法继续侦查下去。因此,我国侦查人员在“口供必要论”和“有罪推定” ,思想的指导下,会想尽办法让犯罪嫌疑人招供,极其重视和依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在讯问中逾过法律界限进行讯问。2.法律制度缺陷直接促使讯问样态异化(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只是简单、全面的规定1参见何志强,张国宏:论讯问在刑事侦查中的价值再定位载于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年第 6 期,第 73 页。“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但是在讯问中要想获取口供,必须使用一定的讯问策略。 1讯问策略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带有“威胁” 、 “引诱” 、 “欺骗”的倾向,我国法律的规定无疑与实践脱轨,让侦查机关面临两难的境地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不能取得口供,使用的话却不知法律的底线在哪里。既然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谁也说不清讯问策略的法律界限,那么站在侦查机关的角度,其当然根据自己需要采取策略,虽然可能经常超出合法界限,但立法没有作出具体界定,侦查机关的行为也就往往会被其他司法部门所认可,如侦查机关采用暴力威胁取得的口供也会被法院认可。如此一来受害的就是犯罪嫌疑人,他们的权利被侵犯却找不到救济。 (2)犯罪嫌疑人有“如实回答的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这实际违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规则 2,且时常成为侦查人员强制犯罪嫌疑人招供的一个借口。 (3)法律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虽然规定了禁止非法收集证据,但是我国法律却未确立绝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理论上,通常将非法证据称为“毒树” ,而把由非法证据再获得的证据称1讯问策略是讯问中采用的计策谋略,具体来讲,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时,根据被讯问人的具体特点、案情的暴露程度和侦查机关掌握证据的情况,结合讯问目的的具体分析而采用的各种审讯方式、方法的总称。它具有迷惑性、秘密性等特点。2这项特权规则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 14 条第 3 款第二项确认:“不被强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 ,这是对犯罪嫌疑人最低限度的保证,很多国家确立了此项规则,如美国、日本、德国。为“毒树之果” 。我国立法实践基本排除了非法取得的口供的证据能力,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获取的言辞证据作了排除,但对非法手段取得的实物证据却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即我国对非法证据采取“弃树留果”的做法。这使得非法实物证据常被法院作为依据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此外,对于非法的言辞证据也会时常被法院采纳,原因就在于侦查人员无出庭作证义务,如果犯罪嫌疑人认为言辞证据违法,必须自己举证,这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讲是很难的。法律这种规定无疑助长了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之风。3.讯问的特点促使讯问样态异化的发生讯问具有冲突性的特点,侦查人员为了破案急切希望犯罪嫌疑人如实招供,而“犯罪嫌疑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在受审的过程中,出于逃避或减轻罪责的需要,往往千方百计干扰和破坏讯问的正常进行,或者矢口否认,或者编造谎言,或者沉默抗拒,或者避重就轻,于是,与肩负查明案件事实真相重任的侦查讯问人员发生冲突。 ”1这就容易使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对立情绪中经常性地进行刑讯逼供。这样,侦查人员就把本来法定的侦查取证行为讯问异化了,把本应作为诉讼主体对待的犯罪嫌疑人当做诉讼客体看待。(二)讯问技术含量低及其原因1.讯问技术含量低的表现1 参见胡关禄主编:侦查讯问学 (修订本) ,第 24 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我国讯问技术含量低是现在讯问普遍存在的一种样态,这不仅不利于讯问效率的发挥,也使得讯问中产生诸多问题,如怎么搜集刑讯逼供证据,如何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如何实现远程讯问等。 1这种讯问样态主要体现在:(1)侦查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讯问技术知识。在侦查讯问实践中,所谓的讯问技术其实大多就是一些攻心斗智的方法,侦查人员对讯问策略的研究并不深入甚至是没有研究,讯问中凭的是自己的经验。因此,对于一个案子关键人物的讯问,总是由侦查机关中的老资格来进行。这说明侦查人员普遍是不具备较高的讯问技术的,以这种素质去讯问,碰到利害的犯罪嫌疑人,先败下阵来的只能是侦查人员。 (2)讯问辅助设备缺乏。讯问的辅助设备有测谎检查设备、录音录像设备、审讯监控指挥系统 2等。早在1921 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已经把测谎技术用于审讯之中,并逐渐传入并推广至加拿大、日本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在我国,具备测谎检查设备的侦查机关或者司法鉴定机构寥寥无几。自 2007 年 10 月 1 日起,虽然全国检察机关都开始对讯问职务犯罪案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但是其范围仅限于职务犯罪。审讯指挥监控系统在我国根本就没有。2.讯问技术含量低的原因分析造成我国讯问技术含量低的原因主要有:(1)讯问主体方面的1 笔者认为,在侦查人员具备较高讯问技术的前提下,加强讯问辅助设备的运用等提高讯问效率,而且能解决许多问题。如,全程录音录像不仅可以防止侦查人员刑讯逼供,而且可以起到固定证据的作用,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通过远程指挥系统可以远程讯问,也可以指挥异地办案,大大提高办案效率,解决异地办案的难题。2 审讯指挥监控系统具体包括视频服务系统、远程指挥系统、视频技术等。原因。虽然侦查人员在学校都学过讯问学等相关学科,但是并未重视,即使重视也没有实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因此,我国侦查人员素质并不高,对讯问技巧、讯问语言等大都只知皮毛,对讯问工作并不在行。(2)经济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刑事侦查工作中也强调科技强侦,但是要真正实现还需依赖经济的支持。现在我国很多侦查机关办案经费不足,引进测谎设备等高科技技术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使得侦查机关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三)盲目性讯问及其原因我国侦查人员在讯问前往往不做充分的准备,急于从犯罪嫌疑人口中得到破案线索而忽视其他证据的收集和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在抓回犯罪嫌疑人的路上就开始讯问,讯问前并未分析已有证据,制定讯问方案,这使得在讯问中,讯问人员对讯问的目的不清,想起什么问什么,十分盲目。笔者认为,盲目性讯问样态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讯问的方法、策略采用不当侦查人员在未理顺阅卷与讯问的关系,也没有了解犯罪嫌疑人性格爱好、家庭、已获得的证据等情况下,就制作讯问方案, 加之侦查人员讯问经验不足,就直接导致讯问方法、策略的运用和发挥。“如在讯问时不能围绕案件事实的要害问题有步骤地迂回进行讯问,或过早暴露讯问的直接目的,或不适时地向犯罪嫌疑人出示一些非关键性的直接或间接证据,这不但不能迫使犯罪嫌疑人就范,相反,往往会使其猜测到办案人员的讯问意图,增加其反侦查(讯问)的信心,人为地造成侦查困难。” 12.我国侦诉分离的诉讼模式我国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一个侦查一个起诉,两者职能明确划分,但是侦查和起诉是刑事诉讼的两个不同阶段而已,前后有着联系关系,这种明确的职能划分使得两机关之间相对封闭。公安机关在讯问时目的就是查明真相,尽快破案,而对讯问内容是否对起诉有价值,是否有利于收集固定证据则不太关心。同时,检察机关也缺少对公安机关的指导。二、刑诉法对讯问制度的完善趋势及其对讯问未来样态的影响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经沿用 30 年,2003 年刑诉法一次修改提上日程,这次修改不仅将完善侦查讯问的一些制度,而且也将确立一些新的制度,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侦查讯问体系。一切机关和公民必须依法行事,是宪法确立的原则。刑诉法修改完成后,侦查机关破案必须符合新的刑诉法规定,这使得现行讯问样态面临极大的挑战。(一)刑诉法对讯问制度的完善趋势结合徐静村教授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拟制稿 (以下简称拟制稿) ,笔者认为刑诉法将有以下立法趋势1 /netu/fjnews/u?ClassName=shjw&newsid=2136,摘自中国检察日报,2000 年 5 月 12 日。1.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 1制度所谓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可以对有关官员的提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不因此而受到追究;有关官员则有义务在提问之前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此项权利。 ”2把沉默权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经是学界的共识,只是对沉默权的限制还存在争论。考虑到我国现在侦查资源不足,侦查水平不高的情况,徐静村教授的拟制稿中提出,以确立“默示的沉默权”为宜立法技术上不明确提出“沉默权”而是规定犯罪嫌疑人有“陈述的自由” ;“对于侦查人员的讯问,犯罪嫌疑人可以回答,也可以拒绝回答。不得因为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讯问而做出对其不利的推断或者认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样,形式上没有规定沉默权,实质上规定了沉默权,同时也对我国犯罪嫌疑人的沉默权进行了必要的限制,这是在中国司法环境下较为稳妥的立法选择。 ”32.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了防止刑讯逼供的发生,必须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拟制稿从保障人权的角度出发,对非法言词证据采取了“绝对排除”的方式,即无罪推定、疑罪从无原则。同时,拟制稿明确规定,非法1 沉默权(Privilege of Silence)又称反对自我归罪权(the Privilege agaist Selfincrimination)最早存在于英美法系,起源于英国十七世纪,是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后被美国继承,规定在其修正案中第五条,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案例将之扩展,产生了著名的“米兰达规则” (rule of Miranda) 。2参见李娜玲:侦查讯问程序的法理分析 ,载于湘潮 ,2007 年第 9 期,第 19 页。3 引自 /legal/2005-07/14/content_3212099_3.htm,新华网,2005 年7 月 14 日,徐静村教授作为刑诉法再次修改的领头人,其在拟制稿中的意见很有可能就是以后新刑诉法的条款。2:34:19来源:新京报收集的证据在庭审时将会被排除。也就是说,就算嫌疑人受到威胁,当时在公安机关做了口供,但在开庭审理时,可以当庭翻供。而法官将不会把公安机关提供的口供证词作为证据采纳,而会采纳嫌疑人在庭上的口供。对于由非法的言词证据获得的实物证据或直接由非法手段获得的实物证据是否排除,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要真正禁止刑讯逼供的发生,必须采用“毒树之果”的理论,把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也排除在外,建立绝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否则,侦查机关为了找证据破案,还是会刑讯逼供以求找到实物证据,因为非法获得的实物证据仍然会被法院采纳定罪。因此,只有建立绝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才能真正杜绝刑讯逼供,相信这是将来必然的立法趋势。3.普及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早在 2006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出台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范 ,自 2007 年 10 月 1 日起,全国检察机关都开始对讯问职务犯罪案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遏制刑讯逼供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利于及时、全面固定关键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和诬告讯问人员,也有利于强化对讯问活动的监督,有效防止刑讯逼供等违法讯问行为的发生,促使侦查人员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依法办案水平。另外,通过再现审讯过程,还能帮助检察机关从中寻找新的案件突破口。这项制度已经在实践中开始运用,笔者认为,把它规定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只是时间问题。4.加强律师权利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在三个方面突破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意味着控辩双方的关系将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徐静村教授的拟制稿中对辩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赋予了辩护律师充分的诉讼权利。 (1)律师在场权。拟制稿中规定:当犯罪嫌疑人接受讯问时,辩护律师可以旁听;讯问完毕后,讯问笔录须有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律师签字才能生效;若认为讯问手段违法,律师可拒签。(2)律师会见权。拟制稿中最新的规定是,从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他们的律师将有权在任何时候会见自己的当事人,甚至包括在参与公安机关对当事人的讯问过程。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可以时刻见到自己的律师,向他们咨询法律意见。并且,拟制稿的相关条文还具体规定,律师和犯罪嫌疑人在进行谈话交流的时候,公安人员只能在可以看见他们,却听不见他们谈话的地方对其进行监控。 (3)律师阅卷权。拟制稿中将辩护律师的阅卷权提前到审查起诉阶段,使律师能较早地知道控诉机关掌握的资料,以便及早进行防御准备。 (4)律师调查取证。拟制稿规定,律师可以向公安机关取证,且律师在公安机关取证,必须得到支持。(二)讯问样态面临的困境刑诉法修改后,现行讯问样态在讯问方法、讯问目的和证据使用方面都面临困境,讯问传统价值的发挥将会遭遇瓶颈。1.对讯问方法的限制从上文分析可知,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刑诉法的修改将规定律师在场权、沉默权等具体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目标之下,在具体制度的制约下,法律留给讯问方法发挥的空间将大大缩小,因为讯问方法本质上是侦查机关促使犯罪嫌疑人供述自己罪行的外在措施,而既要让犯罪嫌疑人自觉自愿地作出对自己不利的事供述自己罪行,又要让他的自由意志和尊严不受损害的方法几乎是不存在的。这样,讯问方法在这种冲突中陷入困境。例如,因为犯罪嫌疑人有沉默权,侦查机关不能再以“如实回答义务”为理由让犯罪嫌疑人坦白交代,否则从严处理;因为讯问时有律师在场,侦查机关就不敢使用非法讯问获取口供的,一些不符合讯问程序的讯问也将受到制约;因为从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其律师将有权在任何时候会见自己的当事人,且不受侦查机关监控,犯罪嫌疑人可以随时向律师咨询法律问题,这使得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形成足够有力的对抗,在讯问中侦查机关就没那么容易从心里上、气势上压倒犯罪嫌疑人,从而获取口供,一些讯问策略因为律师的介入也可能会失去作用。在实践中,对于共同犯罪中,侦查机关常常会骗其中一犯罪嫌疑人,说其他的都已经招供了,从而迫使其招供,而规定律师的会见权后,这种讯问方法就很难发挥作用了,因为虽然各犯罪嫌疑人不能接触,但各犯罪嫌疑人的律师之间和律师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最却可以自由沟通,侦查机关的这种欺骗伎俩将难以迷惑犯罪嫌疑人,反而各犯罪嫌疑人之间有机会串供。再如,侦查机关在并未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骗犯罪嫌疑人已经找到足够证据,让其坦白招供,这中讯问方法也将难以发挥作用,因为律师有阅卷权和调查取证权,要弄清侦查机关是否掌握足够的证据对律师来讲不再是难事。2.对讯问目的的限制传统的讯问目的主要是获取可靠有用的口供,提高破案效率,传统讯问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此。刑诉法修改后,讯问的价值重点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给犯罪嫌疑人一个自辩或自白的机会实现程序公正,且许多具体的制度将保障这种价值的实现,如沉默权(陈述自由权) 。现代侦查讯问的价值要求讯问的目的不再是“口供至上” ,而是在讯问中让犯罪嫌疑人自由选择陈述与否,让其充分提出辩驳的理由,通过讯问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同时,如上文分析,因为讯问方法受到的各种限制,要想获取预期的讯问目的也就难上加难了。3.对证据适用的限制传统讯问中,法庭对公安非法取得的言辞证据往往睁一眼闭一眼,认定为证据对犯罪嫌疑人定罪,因为法律虽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但未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刑诉法修改后,这种情形就难以出现了。徐静村教授在修改稿中第二编新增证据编 40 多条,再加上其它地方涉及到证据的共 100 多条,侦查办案单独成编,规定很详尽,比如秘密侦查该怎么做。这是证据制度的一大进步,不仅将规定绝对排除非法言辞证据,而且对取证和运用证据的程序也将规定得更加规范严谨,这意味着传统讯问手段、程序等都面临困境,不能再随时随地随意讯问,也不能强行获取口供,只能按照程序来,在讯问的策略上下功夫,否则取得的口供将不被法庭采信。三、讯问样态的改革趋势初探在现代侦查讯问制度下,讯问功能要充分发挥,讯问的价值要得以体现,必须思考建立新的讯问样态,只有高水平的讯问才能在保障讯问价值的前提下发挥讯问功能,实现讯问目的。(一)技巧性讯问讯问是在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的对话中进行的,语言的技巧十分重要,因为一言一行都可能透露彼此内心的状态。广义上的语言技巧不仅包括言语技巧,还包括肢体语言的技巧。1.言语技巧对于言语技巧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讯问时要注意隐藏讯问目的,让犯罪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入预先设好的“陷阱” ,供述自以为无所谓的案情细节,为下一步讯问打下基础。 (2)当触及案情时,应尽量使用模糊语言,使犯罪嫌疑人从审讯人员一方获取的信息尽量少,加重其信息不对称的孤立感。 (3)避免通过诱供、欺骗、引供、指供(包括明指和暗指)等非法方式进行提问,以免成为庭审翻供的口实,使口供因为非法证据规则而失去证明力。如“你当时收受李某 5000 元还是 1 万元” (这一提问隐藏了“犯罪嫌疑人收受了李某钱财”这一前提) ,又如“只要你承认了,我们就放你走”等。区分讯问合法与否的关键要看是否违背了自白任意性原则。如果采取的方式可能导致无罪的人被迫承认有罪,就是非法的;如果采取的方式不会使无罪的人产生有罪供述,就是合法的。 (4)要避免使用脏话或者损害人格尊严的词语来刺激犯罪嫌疑人。这一方面有损审讯人员的形象,另一方面也易使犯罪嫌疑人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审讯的进行。2.肢体语言技巧所谓的肢体语言是指人通过喜、怒、哀、乐、举手、投足等等肢体动作自觉与不自觉地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形式,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在肢体上的外在表现。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讯问双方的心理变化都会自觉与不自觉地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们侦查人员在进行讯问的时候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我们的讯问工作服务,对于讯问中的肢体语言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讯问初期,犯罪嫌疑人内心通常是恐慌的,但为了掩饰这种情绪往往装可怜或装无辜。这个阶段,讯问人员一要注意面部表情表现出温和,以降低犯罪嫌疑人的恐惧心理,行为要表现自己讲话的权威性,例如解除械具、安排茶水、饭菜等。二要通过似与案件无关的话题去了解犯罪嫌疑人,谈家庭、事业、人生、婚姻、社会.通过谈话寻找其弱点所在;通过有目的的谈话向犯罪嫌疑人显示真诚,充分向其暗示自己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我虽是讯问人员,但是是来帮助你的而不是来害你的,和讯问人员合作是你唯一的出路,但绝对不能暴露我们所掌握的证据。三要先声夺人,掌握话语权,为下一步的工作作铺垫。我们已掌握你的全部犯罪事实,你讲不讲我们都无所畏。 (2)讯问中期,犯罪嫌疑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情况,这时侦查人员要视情况而为。有些犯罪嫌疑人表现出悔罪态度,这时侦查人员要表现出更真诚关心的态度,向其分析所触犯的法律,用情感感化,如可以拍下犯罪嫌疑人的肩以表示关心,增加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信任,以鼓励其招供;有些犯罪嫌疑人左顾而言他或继续装可怜或装无辜,这时侦查人员最需要的是耐心和信心,对于胡搅蛮缠的可以作出愤怒状,如拍案而起,以威慑的表情降低其拒绝招供的决心;对于东拉西扯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千万不能被激怒,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讯问的节奏,坚定信心,按预设的步骤一步一步地讯问下去,稳扎稳打,不能被犯罪嫌疑人打乱阵脚。 (3)讯问后期,犯罪嫌疑人可能会负隅顽抗,根据讯问人讯问的急燥状况作最后的一博,以决定是否供述,此时其表情淡泊,举止缓慢,作出死猪不怕开水烫之状,以沉默寡言为多,有的还会伴以装疯卖傻、装病、绝食、自杀等等,以彻底击跨讯问人员的讯问信心。犯罪嫌疑人是否能被真正击垮,关键是讯问人员的讯问信心是否已松动,对自己手中的已有证据的信心有多大,对自己攻克犯罪嫌疑人的决心和能力是否还有信心。讯问人员要充分相信我们自己手中的已有证据,不能表现出暴躁、无奈之状,应在原有的讯问基础上继续保持,按照原有的讯问步骤,逐渐加大讯问的力度,将嫌疑人的最后的一线希望击垮。(二)技术性讯问随着科技的进步,刑事侦查逐渐科技化和智能化,如现在刑事侦查中常用的 DNA 鉴定技术、探头跟踪技术、物证鉴定技术等。同样,在讯问中也要借助技术,以克服讯问功能发挥遇到的困境。根据我国现在的情况,笔者认为在讯问中可以实施以下两种技术:1.测谎检测测谎检查是指专门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测谎仪器设备记录测谎对象在回答其所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测谎仪器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谎对象在回答有关问题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的活动。测谎仪器设备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分析仪,一种为多参量心理测试仪。测谎检查的结果,称为“测谎证据” ,是指通过测谎检查所获得的证据资料,目前它不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的一种,理论上和实践中将其作为补强证据,不能作为直接的定案依据。这在 1999 年 9 月 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 CPS 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已经明确。 虽然测谎证据没有直接的证据效力,但在一般人心目中对测谎检测还是有较高的可信度,犯罪嫌疑人在测谎检测时心理上会有较大的恐慌,这样可以促使其如实回答,即使不如实回答,无形中也让犯罪嫌疑人觉得测谎仪会反映出其在说谎,这就会让其在以后的讯问中会失去足够的信心,减少犯罪嫌疑人顽固抵抗等行为,只要讯问人员少用策略可能犯罪嫌疑人就如实招供了;同时,另一方面,测谎检测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快速排除无辜的犯罪嫌疑人,提高办案率,因为测谎证据如果证明犯罪嫌疑人的无罪供述是比较真实的,这可以作为侦查机关排除无辜的间接证据,侦查机关就会适当的转移破案的注意力,反思自己侦查的对象和方向是否正确,避免走弯路。但对于测谎检测的运用,笔者认为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否则有悖不被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即侦查机关不能强制要求犯罪嫌疑人接受检测。2.视听技术现在银行、商场等场所均有摄像装置,视听资料作为刑事证据种类的一种,很多案件都是依靠此种证据。但是视听技术的运用远不在于此。笔者认为在讯问中可以运用以下视听技术:一是视频服务系统。在警务区讯问室利用监控设备,对讯问犯罪嫌疑人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一方面它可以防止非法讯问,但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固定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二是远程指挥系统。这种系统可达到远程指挥、异地办案的效果,对正在审讯的审讯室情况,研究讨论案件情况,收集物证书证情况,对异地办案取证情况进行远程监控指挥,实现领导(现场指挥人员)之间,领导和讯问人员(承办人)之间,讯问室与讯问室之间,讯问与收集证据之间,讯问与搜查之间,讯问与跟踪之间,讯问与获取赃款赃物之间实时双向交流,在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指挥,案件通报。(三)针对性讯问讯问有针对性,才有利于讯问的成功,这要求讯问人员要针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不同的讯问方式,针对讯问目的设计讯问问题和使用证据。具体来说一是在讯问前,讯问人员要尽量收集案件信息,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有一个基本把握;同时,在审讯过程中要注意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是畏罪、对立还是侥幸,以便在掌握犯罪嫌疑人弱点、心理状态及赖以存在依据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讯问策略。二是在讯问中提问和证据的使用都要针对讯问的成功实现。提问时要主动创造机会,设置陷阱,挖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矛盾,不能被犯罪嫌疑人牵着鼻子走,忘了自己的讯问方向;对于证据侦查人员要分析好证据材料,明细什么证据能用,什么时候用证据,这都要结合讯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如在嫌疑人的供述矛盾百出时抛出证据,效果就会较好。(四)主动性讯问随着律师制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沉默权制度、录音录像制度等制度对犯罪嫌疑人的武装,讯问方法及样态受到的限制越来越大,讯问这一侦查机关突破案件的传统武器发挥的效果不可避免的将会受到制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其他手段获得证据将被受到重视,反过来,其他手段获得的证据越多,讯问的主动性也越强。因此,提高其他手段的取证水平,改善讯问的不足,增强讯问的主动性迫在眉睫。侦查手段除讯问之外,还有勘查、询问、检查等等。直接讯问获取证据受限制后,通过其他方式获取证据或线索,加强这些证据的运用,反过来加强讯问的功能实现,是改革讯问样态的又一思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完善:1. 现场勘查犯罪现场是罪犯实施犯罪的地方,不管罪犯有如何高超的反侦查能力,犯罪现场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因此,加强侦查人员现场取证的能力十分重要。现场证物大至尸体等,小至头发等,所有证物注意保存和转移。2.鉴定分析从现场取回证物后,对其鉴定分析很关键,因为很多线索来源于此,很多鉴定分析结果可以成为直接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证据。证据越充实,就容易确定侦查的方向和范围,容易确定犯罪嫌疑人,在讯问前就可明晰讯问的目的和方向,从而制定好的讯问方案,使讯问顺利实现其功能。3.加强证据运用在讯问时,何时展示何种证据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证据展示的时间和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