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B5次+补充资料_第1页
刺法灸法学B5次+补充资料_第2页
刺法灸法学B5次+补充资料_第3页
刺法灸法学B5次+补充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法灸法学B 第次1 毫针的规格是指 1.内经当中“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指:C.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应取相关的经穴平补平泻。2.灸后出现大水泡,刺破放液后应涂以:B.龙胆紫。3. 大部分穴位的针刺深度,一般以什么为原则 C.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4.药物消毒法,常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 E.75%。30-60分钟。5. 全面总结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的书籍是E.内经。6. 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虚证:A.硬结。7. 如在临床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针时,最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B.立即停止再针刺,并将针拔出。8. 最早的拔罐法所用的“罐”是:B.兽角。9. 当出针后,局部出血青肿明显时,下面那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E.先冷敷,再热敷。10. 下面那种情况适宜用三棱针疗法D.痛。11. 为防止“煮沸消毒法”对针具的损耗,常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配成E.2%的重碳酸钠溶液。12. 在应用电针治疗仪时,下面哪项最应该注意E.电针治疗仪在使用之前,首先应将电针的强度调节电钮调至“0”位。13.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行针的辅助手法:A.捻转法。14. 毫针古代又称:E.小针或微针。15. 刺法起源E.新石器时代。16. 不宜直接灸的部位是B.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17.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感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心慌心悸,恶心欲吐,面苍肢冷,脉微细。此称A.晕针。18. 下面那种灸法属于非艾火类的灸法: A.天灸。19. 拔罐法的留罐时间一般是A.5-15分钟。20. 皮肤针的消毒通常采用在使用前:E.用75%的酒精浸泡30分钟以上。21. 皮肤针疗法的叩刺主要应用: B.腕部的弹力。22. 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是常用来制做现代毫针 E.不锈钢。23. 面部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 B.0.30.5毫升。24. 现代毫针刺法应包括:E.进针法、行针法、补泻法、留针法及出针法。25. 当病人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末端放射,甚至引起肢体瘫痪时,说明针刺E.刺伤了脊髓。26. 毫针的规格是指:E.针身粗细和长短。27. 在针刺过程中,医生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此称:E.治神。28. 属于瘢痕灸的是 B.化脓灸。29. 阳中隐阴法适用于:E.先寒后热。30. 临床上以多长.多粗的毫针最为常用E.长2575mm 粗2832号。B型题:1.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杀虫作用A.隔蒜灸。2.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作用:E.隔姜灸。3. 九针当中刺入留针,补益精气的针具是A.毫针。4. 九针当中可深刺,主治深邪远痹,善祛风的针具是B.长针。5.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的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步加深,目的是向不同的A.苍龟探穴。6. 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再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的先泻后补的方法称E.阴中隐阳 7. 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多点放血的方法称 E.散刺法。8. 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的方法称:C.挑刺法。9. 针柄的末端部位 B.针尾。10. 毫针针具的规格主要根据的粗细长短A.针身 。第2次作业 1. 最早的针具是:B.砭石。2. 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各种方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称:C.得气。3. 下面那些部位适宜拔罐B.肌肉丰厚处。4. 刺法灸法学中的针法内容主要是指B.毫针的针刺方法。5. 下面哪种方法不是皮内针的适应症:A.疖肿。 6.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操作时间短的方法是指E.捻转补法。7. 临床一般病症的毫针留针时间为:E.20-30分钟。8. 纸垫练针的主要内容为:E.指力和捻针法。9. 印堂穴适用的进针法为B.提捏法。10. 应用刺激性中药贴敷穴位引起局部发泡的方法称C.天灸。11. “烧山火”由组成:A.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12. 首提烧山火、透天凉的著作是:B.金针赋。13. 九针当中的长4寸,形如剑,锋利,用于切开排脓的针具是B.铍针。14. 最早的“罐具”是:B.兽角。15. 化脓灸的正常的脓色为A.清稀色白。16. 火针后,局部出现时,属于异常反应D.严重感染。17. 针刺的行针的基本手法是D.捻转。18. 为避免电针产生适应,可采取C.间歇通电。19. 针刺患者上肢穴位后,其相应的上肢出现麻木,可能是E.刺伤了神经. 20. 进针后,先直刺提插捻转6数,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的方法是 D.运气法 21. 慎用灸法的病证为A.阴虚内热 22. 三棱针在耳尖施术治疗高血压,宜用A.点刺法 23. 行针的特点是构成针刺手法轻重的主要因素,其中行针应从考虑B.行针的幅度、频率、时间和力度 24. 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是:A.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25. 三棱针挑刺法是挑断E.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 26. 下面那种刺法不属于内经的浅刺法:A.短刺 27. 内经当中的先直刺入深处,然后退至浅层,再分别向两傍斜刺,形如鸡爪,治疗与脾相关的肌肉病症刺法是 C.合谷刺 28. 提插补泻法的泻法要点为E.反复轻插重提,下插时的力量小,速度慢,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 29. 头针主治:B.脑源性的疾病 30. 内经当中的泻法原则是D.菀陈则除之 1. 耳穴的腰骶椎分布在:D.对耳轮 2. 耳穴的内生殖器分布在 E.三角窝 3. 在肌肉比较松弛的部位进针时常用:A.舒张进针 4. 在肌肉比较薄紧的部位进针时常用: C.提捏进针 5. 要想获得较大的刺激量: E.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用力重,操作时间长等来实现 6. 提插泻法 C.上提时用力重,速度快,下插时用力轻,速度慢。 7. 内经当中的放血排脓的刺法是: E.大写刺 8. 内经当中的深刺类的刺法是B.短刺 9. 上面那种情况属于皮肤针的弱刺激:A.局部稍红 10. 上面那种情况属于皮肤针的强刺激: E.局部隐隐出血.第3次 1. 应用毫针捻转法时,若想达到小的刺激量,可通过行针时的: E.捻转角度小,频率慢 ,用力轻,操作时间短等来实现 2.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A.提插法 3. 下面那种方法不属于拔罐法的主要作用:B.补益强壮 4. 凡是能使机体亢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针刺手法称E.泻法 5. 提插补泻法的补法要点为:A.反复重插轻提,下插时的力量大,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小,速度慢 6. 内经当中的先在前胸或后背循按寻找压痛点,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以治疗心痹等内脏疾病的刺法是B.偶刺 7. “烧山火”由组成A.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 8. 下面那种情况不宜使用头针疗法E.心力衰竭9. 针具的高压消毒法要求:E.压力为1-1.4/2;温度120;持续时间为30分钟 10. 用毫针进行皮下针刺,不追求得气感的针刺方法是:B.腕踝针 11. 下面那些情况不宜拔罐E.孕妇的腰骶部 12. 左转右转反复交替进行,具有通经活血,行气止痛的方法称D.龙虎交战 13. 穴位磁疗的治疗剂量十分重要,通常小剂量的磁片总磁场的强度应控制在B.4000高斯以下 14. 穴位埋线疗法一般应间隔B.2-4周治疗1次 15. 一般进针的角度可分为:E.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45、15 16. 下面那种规格是临床最为常用的规格:E.长2575mm 粗2832号 17. 当补之时,针尖顺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当泻之时,针尖逆经脉的循行方向而刺的补泻法是指A.针向迎随 18. 头针的进针深度应到达:B.帽状腱膜层下层 19. 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耳针的处方原则:D.按季节选穴 20.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内生殖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D.三角窝 21. 临床对于一时性的气血逆乱、经气失调,或虚实不明显的一般病症常选用E.平补平泻法 22. 应用耳穴的望诊法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反映,下面那种情况是假阳性的反映A.色素痣 23. 患者针刺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咳嗽,甚至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等危象时,可能是C.刺伤了肺脏 24.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C.耳甲艇 25. 那种情况不属于三棱针疗法的适应症C.虚证 26. 九针当中的针尖锐利,三面有锋棱,最早的放血工具是:D.锋针 27. 头针的捻转速度为:A.200次/分钟 28. 适用于长针进针的方法是:A.夹持法 29. 针具的发展前身是:B.砭石 30. “得气”又称:D.气至 .内经中的刺分肉间,一针多向斜刺,治疗肌肉痹证,与脾相应的刺法是: D.合谷刺 2 内经中的浅刺疾出,以取皮气,与肺相应的刺法是 E.半刺 3. 针刺过程中,病人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等应考虑为: E.晕针4. 针在穴内,运针、出针感到困难应考虑为: B.滞针 5. 内经当中的直刺深刺得气后,将针慢慢退出,从阴引阳以清热泻实的刺法是:D.十二刺的输刺 6. 内经当中的直刺、深刺至骨骼的刺法,适用于肾与骨骼及深部的疾病的刺法是: E.五刺的输刺 7. 当针下得气后,通过各种方法使针下经气勿散失的方法称: D.守气法 8.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C.行气法 9. 耳穴的心分布在 B.耳甲腔 10. 耳穴的盆腔分布在E.三角窝.第4次1. 内经当中的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输的刺法是:E.远道刺 2. 应用穴位注射时,为避免损伤神经,当针尖触到神经干时应:D.适当退针后注入药液 3. 按临床经验取耳穴,失眠、神经衰弱、痛证、炎症等宜取:E.神门 4. 耳穴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A.0.1毫升左右 5. 属于透刺本经穴位的透穴针刺法是B.地仓透颊车6. 头针最主要的行针手法是D.捻转法 7. 根据进针、出针及行针等的快慢分补泻的针刺手法为:C.徐疾补泻法 8. 属于直接艾灸的方法是:A.麦粒灸9. “煮沸消毒法”通常要在水沸后,持续A.15-20分钟 10. 耳针毫针法的刺针手法:A.以小幅度的捻转法为主 11. 先按揉施术部位,使之充血,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随即出针,再轻轻挤按针孔周围,放出少量血液的方法是 D.点刺法 12. 灸法补泻的记载首见于C.内经 13. 将穴位分浅、中、深三层,先浅,再中、后深依次在各层进行紧按慢提9次,此为1度,反复数度,当针下出现热感,出针时不摇大针孔,此称: D.烧山火 14. 下面那种情况是穴位磁疗的适应症:D.神经衰弱 15. 在针刺过程中出现行针或出针困难,如果强行操作,病人感到疼痛难忍,此称B.滞针 16. 穴位注射操作的最重要的步骤是B.针下得气后,回抽一下无血,再将药液推入 17. 埋线疗法是将羊肠线埋在以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E.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或肌肉层 18. 针灸医生在针刺之前,用手指在穴位处循按、揣摸,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这一过程称:A.揣穴 19. 针刺头顶、后头、肩部的穴位时,患者应采取:D.俯伏坐位 20. 当针下得气后,用特定的方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的方法称B.行气法 21. 雷火针属于:D.药条实按灸 22. 下面那种情况属于穴位埋线疗法的正常反应:E.1-15天内局部较轻的红、肿、热、痛的无菌性的炎症反应 23. 内经当中的在病变部位直刺、斜刺后将针提到皮下,再令患者作关节功能活动,然后不断改变针刺的方向,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的刺法是 D.恢刺 24. 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泻法特点是:E.患者吸气时进针、运针,呼气时退针、出针 25. 四肢部的穴位应用穴位注射时,一般每穴注射E.1-2毫升 26. 属于艾炷灸的是:E.麦粒灸 27. 为三棱针挑刺法是挑断B.皮下白色纤维样物质 28. 当切循经络时,下面那种情况不属于经络实证B.麻痹、厥冷 29. 内经当中的补法原则是:E.陷下则灸之 30. 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属于选穴原则C.按西医理论选穴 1. 具有按摩刮痧作用的拔罐方法是B.走罐 2. 具有逐瘀散结、清热解毒作用的拔罐法是 E.刺络拔罐 3. 中风昏迷时常用:D.十二井穴点刺法 4. 中暑时常用:A.委中穴泻血法 5. 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边摇边提针的方法称 E.白虎摇头 6. 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再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的先泻后补的方法称 C.阴中隐阳 7. 使用电针最应该注意的是:E.电针仪在使用之前,首先将强度电钮调至“0”位 8. 应用电针时,患者会产生适应,可采用:A.间歇通电法9. 九针当中的针尖如挺,其锋微圆,主治水肿,大气不过关节,后人用作火针的针具是: D.大针 10. 九针当中的针身最长,用于深刺,主治深邪远痹的针具是: C.长针。第5次1. 暑热天埋针,通常不超过:A.2天2. 为防止滞针,毫针的捻转角度多控制在:E.180-360 3. 当针下不得气时,可把针提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此称A.搜气法 4. 九针中头大末锐,形如箭头,主治热在头身、病在皮肤的针具是:E.镵针 5. 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决定因素主要是:A.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 6. 九针当中的针细如毫毛,针尖如蚊喙,主治邪在经络,可补益精气的针具是:A.毫针7. 内经当中的呼吸补泻法的补法特点是:B.患者呼气时进针、运针,吸气时退针、出针 8. 首提“营卫补泻法”的著作是:B.难经 9. 下面那种病症最适宜使用穴位埋线疗法:E.痿证 10. 刺激量较轻的针刺手法应E.行针手法轻,行针时间短,针下感应柔和 11. 毫针消毒多用什么浓度的酒精?浸泡多久?C.75%酒精浸泡60分钟 12. 当皮肤针叩刺局部出现什么情况时说明刺激量弱E.局部皮肤稍红而不痛 13. 内经中沿皮刺入穴位的浅肌层的刺法是:C.浮刺 14. 属于透刺表里经穴位的透穴针刺法是D.内关透外关 15. 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时,选神门穴镇静、镇痛等属于选穴原则:B.按临床经验选穴 16. 耳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与膀胱相应的耳穴分布在:E.耳甲艇17. 临床应用耳针疗法时,进针深度以不刺透耳郭背面的皮肤为度,一般针深为E.2-3分 1. 内经当中的正中先刺1针,然后上下左右各刺1针,治疗面积大而浅的寒痹的刺法是:B.扬刺 2. 内经当中的多针刺,中脉出血,属于 E.豹纹刺 3. 耳穴的心分布在A.耳甲腔 4. 耳穴的胃分布在: D.耳轮脚的消失处 5. 针刺过程中,如果 ,容易出现滞针:E.医生行针手法过重,或持续单向捻转 6. 针刺过程中,如果 ,容易出现晕针:A.病人劳累、饥饿或体弱时 7. 慢性反复发作性顽固性疾病最好选: E.皮内针 8. 脑源性疾病最好选用:D.头针9. 与肾脏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C.耳甲艇 10. 与内生殖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D.三角窝11. 丹毒可采用的拔罐法是: E.刺络拔罐 12. 痤疮可采用的拔罐法是 E.刺络拔罐13. 与眼相应的耳穴分布在:E.耳垂14. 与大小肠相应的耳穴分布在A.耳甲艇 15. 在深层实施补法后卧针,使针感传导的方法是指:A.进气法 16. 先凉泻后热补治疗先热后寒的方法是指: E阴中隐阳17. 利用温热与负压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是 D.火罐 18. 利用温热与药物的综合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是: E.艾灸19. 内经当中的深刺类的刺法是 C.输刺(五刺) 20. 内经当中的浅刺类的刺法是:D.浮刺 21. 当针下不得气时,可把针提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反复搜索,直到得气。此称A.搜气法 22. 当针刺得气后,用押手按压在腧穴的上方(或下方),刺手指向相反方向,进行提插捻转,促使经气向该方向传导,此称: E.按截法 23. 将穴位分浅、深两层,先在浅层紧按慢提9数,再在深层紧提慢按6数的先补后泻的方法称: C.阳中隐阴 24. 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的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层逐步加深,目的是向不同的方向寻找最佳针刺针感,或加大刺激量以加强得气感,此称: A.苍龟探穴 25. 患者宁神静意,精神专一,体会针感,专注病所。此称:A.守神 26. 医生在进针后专心体察针下得气情况,及时施行补泻手法,此称A.守神 补充资料:二、简答题1、迎随补泻法:是根据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之顺逆分补泻的针刺手法。 2、结扎泻血法: 用三棱针针刺静脉放血的操作方法 3、水针: 将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针头的刺激与药物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4、灯草灸: 用灯心草蘸油点燃,在患者穴位上焠烫的治疗方法。 5、行气法: 针下得气后,用特定手法使针感向病所传导扩散,称为行气. 常用的行气法有循摄法、逼针法、推气法和按截法四种 6、烧山火: 烧山火法是一种以提插补泻为核心,包括徐疾补泻、九六补泻、开阖补泻等方法的复氏补法。适用于顽麻冷痹虚证、寒证。 7、耳针: 耳针就是指使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8、麦粒灸: 先在穴位皮肤上标记,涂凡士林,安放麦粒大的艾炷,线香点火,灸37壮,灸后不用膏药贴敷。9、晕针: 针刺过程中的晕厥现象,称为晕针10、电针法: 在耳穴针刺后通上脉冲电流的一种方法 11、偶刺法:指在压痛点处前后斜刺的针刺方法. 12、皮肤针:是由多支不锈钢针集成一束而成. 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叫皮肤针刺法。 13、夹持法: 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3毫米左右,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针尖贴近皮肤时,左手下压,右手捻转,双手同时用力把针刺入皮下.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14、水罐法: 利用竹罐加水煮沸后产生的热气,排除罐内部分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皮肤的方法.15、巨刺: 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的刺法 16、铺灸、(长蛇灸):铺灸又称长蛇灸。取蒜泥500g、陈艾绒约200g。患者俯卧,从脊柱大椎穴至腰俞穴铺2.5厘米厚,6厘米宽的蒜泥1层,蒜泥上铺长蛇形艾炷1条,点燃头至腰俞穴铺2.5厘米厚,6厘米宽的蒜泥1层,蒜泥上铺长蛇形艾炷1条,点燃头有蒜味为度. 因蒜泥和火热的刺激,灸后局部易起水泡,应注意防护。民间常用本法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17、化脓灸:用黄豆大小的艾柱放在穴位上施灸,每柱燃尽后更换艾柱,造成局部组织烫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的灸法. 18、治神: 治神指医生在针刺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可分心 19、按截法: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针刺得气后,押手按压在腧穴的远病所方,刺手持针炳,针尖斜向病所,施以捻转,提插等法,促使气至病所. 20、火针法: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三、论述题1、何谓得气?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答: 得气指毫针刺入腧穴后,通过提插、捻转行针,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古代文献称为“气至”,现在多称为“针感”。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为得气迅速,疗效较好。得气缓慢,疗效较差。不得气者,预后不良.2、举例说明艾灸的主要作用?答:疏风解表 温散寒邪:用于风寒表证、寒性胃痛、腹痛、呕吐、泄泻. 温经止痛 活血逐痹:用于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肩凝、肘劳回阳固脱 升阳举陷:用于亡阳虚脱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漏;壮阳益气:用于阳萎、早泄、遗精、遗尿、神疲、乏力、自汗清热解毒 消瘀散结:用于外科痈疮疖肿初起、疮疡久溃不敛、阴性疮疡、瘰疬、鼻衄防病保健 延年益寿:用于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培补元气,预防疾病3、简述耳针法的处方选穴原则,并举例说明。答: :按部处方选穴:如胃病取胃穴。肩痛取肩关节穴,腰痛取腰骶椎穴。辨证处方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经络学说选穴。如骨痹、耳疾、脱发取肾穴,偏头痛胁痛、疝气、坐骨神经痛等取胆穴。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如月经不调取内分泌。消化道溃疡取皮质下、交感穴,输液反应取肾上腺穴等。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神门穴用于止痛,耳尖穴用于降压、退热。4、针刺的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有哪些?如何操作?答:针刺的基本手法为提插法和捻转法.辅助手法为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提插法的操作为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由浅入深为插.由深出浅,由下至上为提.反复上下 进退,纵向运动。捻转法的操作为将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捻转动作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