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藏象五脏_第1页
中医学藏象五脏_第2页
中医学藏象五脏_第3页
中医学藏象五脏_第4页
中医学藏象五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 藏 象,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 五脏第三节 六腑第四节 奇恒之腑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六节 藏象论:“帝曰:藏象何如?”,一、藏象的基本概念,那什么是藏象呢?,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之涵义有三,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脏腑的解剖形象,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 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明白什么是藏象了吗?,“藏”与脏器的区别,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五脏 藏具有不同活动 六腑 规律的内脏 奇恒之腑 藏象 内脏的解剖形象 内脏的生理现象 象内脏的 和病理征象 外现表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脏腑之间的 的相互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藏象学说是,研究,的学说,脏腑的分类,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究其实质,当为:五脏藏精气而兼 泻,但不可外泄、妄泄;六腑传化物(水谷)而兼藏,但不可久藏。五脏可被精气充满,但不可被水谷充填;六腑可被水谷充实,但不可被精气充满。,脏:心、肝、脾、肺、肾,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和 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而言,五脏贮藏精气,精气易于耗散,故“脏病多虚”;六腑传导消化饮食物,饮食物一旦在人体久留,即成为有形实邪,故“腑病多实”。 在临床治疗中“脏病宜补”、“脏实泻其腑”,如清心泻小肠;“腑病宜泻”、“腑虚补其脏”,如温肾固精。,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五脏之精,五脏之气,五脏之阴阳,五脏所藏的液态精华物质,五脏之中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五脏之气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先天之气,后天之气,五脏之阴,五脏之阳,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五脏藏精,精化为气,气分阴阳,先天之精,五脏之精,一身之气,五脏之精,五脏之气,阴气、阳气,藏象学说的形成,(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司外揣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古代解剖知识,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取象类比,整体观察,察外知内,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概括、抽象、推理,归纳,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的形成,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和结构源于古代 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直观功能源于其藏象学说 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 的形成 而赋予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 哲学思想的渗透,(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和功能配合,构成整体。 2. 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精气血津液与五脏密切联系。 3.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联系“五神藏” 心藏脉,脉舍神,在志为喜; 肺藏气,气舍魄,在志为悲; 脾藏营,营舍意,在志为思; 肝藏血,血舍魂,在志为怒; 肾藏精,精舍志,在志为恐。 4. 五脏通过体窍、精神与外环境密切联系。,四、藏象学说的特点,五脏学说的特点,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精神情志,五脏与自然环境,(二)具有时空观念的结构功能模型,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重宏观思维(轻微观研究) 重功能联系(轻结构探索) 重外象推测(轻内脏实质) 重整体联系(轻局部差异),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与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第二节 五脏,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一、心,自明李梴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分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宰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1)涵义: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促进血液的生成,并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作用。,(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气,全身,血脉,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 而为血(浊气归心)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指心气鼓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脉管的舒缩,推动血液运行。,心主血,心主脉,心、血、脉三者密切相连,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心与血 心行血,血养心; 心与脉 构成闭合系统 , 心气鼓动脉搏 ; 血与脉 脉为血府,血养脉; 心气推动;心血濡养; 心阴制约;心阳温煦,激发。,心推动血液在脉中 运行,(2) 血液正常运行的必备条件,血脉,(3)心主血脉的生理表现,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与否主要反映在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齐)、面色(红润光泽)、舌质(舌体红活荣润)、胸部感觉(舒畅)。尤其虚里部位是其功能最集中反映的部位。其病理表现也多反映于以上各部。 此外,心率、心律、心力亦为反映其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1.面色红润 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 3.脉象和缓而有力 4.胸部感觉舒畅,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4)心主血脉的病理表现,心气虚心悸(鼓动无力),脉虚、面色淡白、舌淡,自汗。心血虚 心悸(心失所养),面、唇、舌色淡,脉细弱。心阳虚心悸,胸闷或痛,形寒畏冷,舌淡胖或紫暗,脉弱或结代。心阴虚心悸,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2、心藏神(心主神明),(1)含义:心藏神,是指心有调节全身各脏腑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主宰和调控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以及性格倾向等。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心藏神,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2)机理:心生血、行血 主宰和调控人体的精神活动。 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血生神、养神、藏神,血者,神气也,血养脏,神御脏,心藏神,(3)心藏神的表现,心藏神的正常与否,常通过精神状态、睡眠、意识思维、情感反应以及语言等反映于外。,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A接受外界刺激,从而作出反应“任物者谓之心”,B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五志唯心所使也”,C心神统驭魂魄意志“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心气虚精神不振;心血虚失眠,健忘,头晕;心阴虚心烦失眠;心阳暴脱神志模糊,昏迷; 痰蒙心包神志淡漠,喃喃独语,或痴呆,或发为癫痫;热扰心神神昏谵语,或成狂证。,(二)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体脉其华在面;脉为血府 手少阴心经别络通舌 窍舌 心行血以濡养舌体 舌功能与心主神相关 液汗“阳加于阴谓之汗” 志喜,“喜则气缓”,心在,液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心开窍于舌灵枢.脉度篇:“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主血脉,主神明,舌的形态,舌的功能,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先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 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故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病入膏育”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至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二、 肺,位置: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为 “华盖”。形态:肺叶白莹,虚如蜂窠。外应:胸膺,医学必读曰:“肺叶白莹,渭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窝。下元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囊仑。”,生理功能: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外在联系:在体合皮,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其华在毛,在志为悲。为阳中之阴,通于秋气。 别称:肺为“娇脏”、“气之本”、“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特性肺喜润恶燥经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宣发、肃降 (1)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的特点。具体包括: 通过肺的宣发,呼出体内浊气 布散脾气 水谷精微 濡养头面 转输的 津 液 滋润皮毛 宣发卫气于皮毛 温养肌肉皮毛 向外周布散血液 调控汗孔开合,肺主宣发,(2)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有向下沉降、向内收敛的特点。具体包括: 通过肺的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 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和津液 向下布散 肺吸入的清气下纳于肾 多余水液及代谢产物 肃清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使外周血液汇聚于肺,肺主肃降,2、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肺的宣肃可调节人体气之升降出入 肺宣发卫气,以固护肌表 肺藏气舍魄“并精而出入者, 谓之魄。”,肺参与气 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宗气,在肺中,生成,积于胸中“气海”,肺主一身之气,(3)肺主气的病理表现,宗气生成不足 少气短息,语声低怯,脉弱 卫气失于宣发 自汗、畏风、易感 气机宣肃失司 胸闷,咳喘无力,动则益甚。故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气机不畅,则津液不布吐痰清稀,3、通调水道,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的水液输布和排泄。 头面诸窍肺主 布散脾转输的水液 肌表皮毛宣发 输布到肌表之水液 汗液肺主 向下布散脾转输的水液 濡润诸脏肃降 将脏腑代谢后的水液转输到肾 肺为“华盖”,诸脏中最高,主调节水液,故称“肺为水之上源”。,卫气,三焦,水谷,脾胃,津液,脾,肺,宣发,肃降,外达皮毛,汗、呼气,肾(膀胱),尿液,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主通调水道的临床意义,肺的通调水道正常,保证了人体津液代谢的正常;若肺的宣发肃降失司,则可引起人体津液代谢紊乱,轻则形成胸闷咳痰(故称“肺为贮痰之器”),重则发为水肿、小便不利, 故素问汤液醪醴篇提出治疗水肿的方法为“开鬼门,洁净府”。,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失宣降,失于宣散,失于肃降,无汗皮肤水肿,小便不利水肿,治肺以利水,“提壶揭盖”法,4、朝百脉,主治节(1) 肺朝百脉 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肺气助心行血: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全身气机, 促进血液运行。 全身血液 肺 清浊之气交换 肺生成的宗气 贯心脉以行气血,宣发,肃降,肃降,宣发,(2)肺主治节 肺可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血、津液的代谢。 肺主呼吸:肺气 全身气机 :调控气的升降出入,保证气机条畅。 血 液:辅佐心脏,推动调节血液的运行。 津液:肺气,宣发,肃降,维持呼吸,保证体 内外气体交换,调节,肺朝百脉,宣发,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主治节,(二)肺的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称华盖。可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2、肺喜润恶燥。 3、肺为娇脏:,外邪,皮毛,口鼻,肺失宣肃,内伤病因,气血津液失调,在体合皮,息 道,(三)肺与体、窍、志、液的联系 体 皮 华 毛 窍 鼻 喉为肺之门户 液 涕 志 悲和忧,“悲则气消”,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控体温,辅 助 呼 吸,感觉功能。,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功,能,肺在,三、脾,位置:位于膈下,腹腔左侧。 形态:形如刀镰,色如马肝紫赤。 外应:大腹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举,主统血。 外在联系:在体合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其华为唇,在志为思。为阴中之至阴,通于长夏之气。 特性脾喜燥恶湿 别称:脾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经络: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运化(1)含义 :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促进胃肠消化吸收饮食物,并将其吸收的水谷精微转化为精气血津液以输布全身的功能。,水谷精微,津 液,脾,转化,转,输,心肺,食物,水饮,气血,运化食物: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水谷 精微。 促进胃肠吸收 水谷精微 转输胃肠吸收 的水谷精微 运化水液:脾气的吸收、转输津液,调节水液代谢。 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 大肠吸收的水液 肾气的蒸化回吸收的水液,运化谷食,水谷精微化生精气血,濡养脏腑组织,以促进生长发育。 故称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上输至肺,运化水液,脾气转输,(2)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意义,消化吸收功能正常:食欲旺盛 气血化生充足:精神饱满,面色红润 津液代谢有序:“脾为水之中洲” 消化吸收障碍:纳差、食欲不振、食后 腹胀 气血生化乏源: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脉缓弱 津液代谢紊乱:大便溏泻,水肿。故称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健运,脾失健运,脾为生痰之源,2、主升举 脾主 水谷精微 上输头面、心肺,脾 升清 水 液 化生气血。主 脾升胃降以调节中焦气机,故称升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举 脾主 脾气上升,维持内脏位置 托举 恒定 ,防止其下垂。,脾主升举的临床意义,头 面 得 养 心 肺 气 血 脾升胃降气机升降协调 藏器位置恒定 头面失养:头晕目眩 升降反作:“清气在下, 则生飧泻” 内脏下垂:胃下垂,升举正常,中气下陷,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保证其行于脉中而不致溢于脉外。其实质是通过气的固摄作用实现的。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固摄无权而出现的便血、尿血、崩漏及肌衄等。,气足固摄有权血充脉络得养,脾 气 健 旺 运 化 正 常 气血化生充足,(二)脾与体、窍、志、液的联系,体 肌肉,主四肢 华 唇 窍 口 液 涎 志 思 “思则气结”,脾在,主司运动,保护内脏,防御外邪。,四、肝,位置:位于腹腔,右胁之内。 形态:“肝独有两叶”。 外应:胁肋及少腹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外在联系: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其华在爪,在志为怒。为阴中之阳,通于春气。 特性:体阴用阳;喜条达恶抑郁;肝为刚脏 别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罢极之本”。“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故曰肝者罢极之本 ” 经络: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一)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 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的作用。 调节气机 调畅情志 协调脾胃气机 促进运化 分泌和排泄胆汁 调理生殖: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月经。,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肝气郁结肝气上逆,气血为精神的物质基础,气血和调,则精神愉悦,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生理和病理,肝气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津液运行调畅;情志愉悦;胆汁分泌、排泄正常,消化功能健全;生殖机能有序。,肝 失 疏 泄,气行不畅:胸胁、乳房、少腹胀痛,津停血瘀:梅核气、乳癖,癥瘕积聚,饮食不振,厌食油腻,情志抑郁、多疑善感,或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痛经,男性性机能异常,2、主藏血 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 协调肝之 滋养肝阴以制约肝阳, 阴阳: 防止肝的阳气升腾太过。 养目濡筋: “肝受血而能视”五藏生成 为经血之源: 藏血于冲任 月经 藏血舍魂: 魂为不能自主的精神活动。 防止出血: 肝血充足可协调肝之疏泄。 调节血量: 随活动、情绪、寒温调节,肝 主 藏 血,肝主藏血的临床意义,目失所养: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筋失所养:肢体麻木,关节屈伸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冲任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 “女子以肝为先天”血虚不荣:头晕,面白无华,舌淡脉细魂不守舍:夜寐不安,梦呓,梦游肝阳化火:吐血、衄血、咯血,肝 血 虚,(二)肝的生理特性1、肝体阴 藏血且位于膈下,故本体属阴。 而用阳 疏泄气机,以升动为用故属阳。 肝气具有木的冲和条达、伸展舒畅之能; 肝主疏泄,保持气的运动正常; 肝内寄相火(阴中之阳脏),主升主动。 3、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类木,性喜舒畅顺达 以行其疏泄之性,害怕受到阻遏压抑,以致气滞、血瘀、津停。,2、肝为刚脏,(三)肝与体、窍、志、液的联系,体 筋 ,“肝为罢极之本” 华 爪,“爪为筋之余” 窍 目(五轮学说) 液 泪 志 怒,“怒则气上”,瞳子为水轮,应肾;黑睛为风轮,应肝;白睛为气轮,应肺;胞睑为肉轮,应脾;两眦为血轮,应心。,肝在,五、肾,位置:位于腰部, 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态:形如豇豆, 里白外黑。外应:腰,生理功能:藏精,主水,主纳气。外在联系:生髓主骨,齿为骨之余,开窍于耳和二阴,在液为唾,其华在发,在志为恐和惊。为阴中之阴,通于冬气。 别称: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先天之本”、“水脏”。 特性“封藏之本”经络: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1)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先天之精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禀受于 父精母血,与生俱来,藏于肾中。,后天之精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精的来源,出生之前,是形成生命(胚胎)的重要物质, 是生命的构成本原; 出生之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经脾气的转输以“灌四傍”,化生脏腑之精气。脏腑之精支持其生理功能后的剩余部分,输送到 肾中,充养先天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主体成分 肾 化 生精 原 髓 由后天之精的充养培育。 气 质 肾精化生天癸及生殖之精以繁衍生殖 “肾为先天之本”,活力资助,培育充养,生殖机能成熟时,(2) 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主 司 生 殖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之论述 推动调节脏腑生理功能 生 髓 化 血 藏 精舍志 “意之所存谓之志” 为正气之本,“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中精气与发育、生殖的关系,发育前期二七(八)前:肾气渐盛 齿更发长,发育期二七(八)三七:肾气充盛天癸至:月事下,精气溢泻,鼎盛期三七(八)五七:肾气鼎盛筋骨劲强,肌肉满壮,衰退前期五七(八)七七:肾气渐衰面始焦,发始白,齿槁,衰退期七七(八八)后:肾气衰天癸竭:精少,形坏而无子,生长壮老已肾精盛衰决定,经文涵义 肾精决定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机体的生长壮老已。 发育不良及早衰性疾病的防治。肾中精气盛衰的外在标志齿、骨、发。肾精化生天癸(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的作用)以司生殖。天癸: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冲、任与女性性机能密切相关。,推动和调节脏腑生理功能,肾之气、阴、阳均由肾精化生而成。肾之精气是其基本物质基础。肾之阴阳由肾之精气分化而成。其中,肾精(真精)具有生殖、成形、濡养和化髓作用;,肾阴(元阴)偏重滋润和制约作用。,肾气侧重摄纳、封藏。,肾阳偏于温煦、蒸化、 制约阴寒;,滋润濡养,激发兴奋,肾腑之阴阴阳阳之为根各本脏,“无形化有形”一身阴气之源具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作用 抑制和调控脏腑机能 濡养、凉润脏腑形体官窍。 减缓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抑制机体新陈代谢,“有形化无形”一身阳气之源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作用 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推动、激发作用。 温煦脏腑形体官窍。 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及输布 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肾阳,肾阴,一身阴气之源,一身阳气之源,肾阴与肾阳的关系:,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发。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之本 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 肾阴 相互协调促进 互根互制 维持全身阴阳的和谐与平衡肾阳 互相承制约束,生命活动的根本,推动和调节脏腑生理功能,肾之精气为生命活动的根本,故肾之阴阳为各脏腑阴阳之根本。如肾阴可滋养肝阴(水可涵木)、肺阴、心阴;肾阳可温煦脾阳、心阳。 因此,肾之阴阳失调可致诸脏阴阳失调;反之,各脏阴阳虚损,日久必累及于肾,故称“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而肾之阴阳又以肾中精气为根本,故肾阳虚可累及肾阴,反之亦然,终成阴阳两虚。,肾藏精的临床意义,肾精亏虚 生长发育迟缓,解颅,五迟,五软;生殖能力下降,不孕、不育;早衰,健忘,耳鸣,精神呆顿,牙齿松动、脱落,两足痿软肾气不固 小便频数,尿后余沥不尽,遗尿,甚则小便失禁;遗精、早泄,月经淋漓不尽,带下清稀量多,胎动易滑肾 阴 虚 腰膝酸软,耳鸣眩晕,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早泄,崩漏、梦交,脉细数肾 阳 虚 腰膝冷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甚则黧黑;神疲乏力;生殖机能衰退,阳痿、精冷,宫寒不孕;小便频数,夜尿频,大便溏泄或五更泄。,肾阳虚常伴有心、脾阳虚 肾虚常累及它脏 肾阴虚常伴有心 肝 肺阴虚 导致肾阴或肾阳不足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故阴阳互损多在损及肾之阴阳的基础上发生。,肾,五脏,2、主水液,(1)含义: 肾主水液是指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可主宰调节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2)机理:肾对人体参与水液代谢脏器(肺 与脾)的调控作用。 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升清降浊。 肾的司开合作用,直接调控津液 的排泄。 由于肾在水液代谢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称“肾为水脏”,肾主水液,浊液 经三焦 下输于肾或膀胱 肾气蒸化 分为清浊 清者 重吸收 脾气的转输 上腾于肺 浊者 化尿液 肾与膀胱之气的推动 排出体外,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 脏腑的促进作用,经三焦水道,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大肠吸收的水液转输肾气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脾 肺,肾气及肾阴肾阳通过对各脏腑之气及其阴阳的资助和促进作用,主司和调节着机体水液代谢的各个环节,(3)肾主水液的临床意义,肾之精气阴阳充足,则人体津液代谢正常有序。而其中尤以肾阳充足最为关键。 若肾之阳气不足,气化失司,则致身体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水湿上犯,则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淡胖,苔白滑;腰膝冷痛,畏寒肢冷。 肾气不固,则见小便频数,小便余沥不尽,遗尿,甚则小便失禁。 肾阴虚,蒸化过度,则见小便短赤。,3、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机理: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肾的封藏作用助肺的肃降,以保持呼吸深度。 足少阴肾经属肾贯肝、膈入肺。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肾不纳气 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不能协助肺保持呼吸的深度,而出现的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辄气喘的病理状态。,温肾纳气,(二)肾的生理特性 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以保持呼吸深度 封藏生殖之精,防其妄泄 固摄冲任,以司月经 固护胎儿 固摄二便,使其藏泻有度 肾为水火之宅,阴阳之根。,肾主封藏,肾为封藏之本,(三)肾与体、窍、志、液的联系,体 骨 , 华 发, 窍 耳、二阴 液 唾 志 恐,“恐则气下”,肾在,在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