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童调养_第1页
中医儿童调养_第2页
中医儿童调养_第3页
中医儿童调养_第4页
中医儿童调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中医药护理 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一、概述小儿年龄阶段 中医儿科以18岁以内为儿童。036个月儿童分别属于新生儿阶段(028天);婴儿阶段(28天1岁);幼儿阶段(1岁3岁)为本次中医调养服务的年龄阶段。,,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来有: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种功能定位,比如肾并不是独立的肾脏,而是泛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等,脾也不是指独立的脾脏,而是泛指消化系统,包括胃等。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概括地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如小儿与成人相比易于感受风寒或风热邪气,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证;又如小儿使用攻伐之品,与成人相比用量小、禁忌多。小儿形、气均未充盛,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还不能完全表达,如小儿的语言能力、行为能力都较成人为差,生殖能力至青春期才能逐步具备等。,,小儿的脏腑娇嫩,虽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但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如肺主气,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合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则表现为呼吸较促、息数不匀,易患感冒、咳喘;,,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运化力弱,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乳哺要有节制,否则易患食积、吐泻;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不仅如此,小儿心、肝两脏同样未臻充盛,功能尚不健全。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未充、心神怯弱,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肝主疏泄、主风,小儿肝气尚未充实、经筋刚柔未济,表现为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症。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就越明显。,,小儿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发病容易,突出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藩篱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肺主宣发肃降,主呼吸,开窍于鼻。小儿肺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因此,小儿时期容易患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肺系病证,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统血。主肌肉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所以脾病则表现在食欲减退,肌肉瘦削,疲乏,面色萎黄或苍白,泄泻等一系列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为小儿迅速长养提供营养物质。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常常不相适应,故而由于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脾运失健等因素导致的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病证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仅次于肺系病证而居第二位。,,小儿“肾常虚”,肾藏精,主骨,开窍于膀胱,为先天之 本。肾的这种功能对身形尚未长大、多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小儿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 小儿骨、脑、发、耳、齿的功能及形态,关系到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因而临床多能见到肾精失充、骨骼改变的肾系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寒热虚实的迅速转化方面较成人尤为突出,也即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如小儿肺炎喘嗽,初起因肺气闭塞,可见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之实证,若失治误治,则可迅速出现面白唇紫、肢冷色青、大汗淋漓、心悸等正虚邪陷,心阳虚衰之虚证。,,(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与成人相比,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脏腑清灵,活力充沛,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小儿宿疾较少,病因相对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小儿虽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不利的一面,但一般说来,只要诊断无误,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处理得当,用药合理,护理适宜,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也较成人为大。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说:“小儿之病,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非若男妇损伤、积痼痴顽者之比。”对于儿科的一般常见病证,固然要有信心,即使是重病顽证、危急病症也应有信心,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之优势,充分应用各种治疗手段,调动小儿机体自身的抗病康复功能,去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调治得当,又“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这为我们发挥中医优势,从治未病的角度开展“儿童中医调养服务”,势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简介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调养就是针对小儿的生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指导儿童监护人开展起居活动指导、饮食调养已及常见穴位的按揉,以达增强儿童身体健康的目的。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由四部分组成:预约儿童监护人,儿童中医药调养指导,传授穴位按揉方法,记录并纳入健康档案。按照不同月龄实施,参照本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二、流程表及说明,,(一)预约儿童家长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时,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预约儿童家长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二)儿童中医饮食起居指导根据不同月龄儿童的特点,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三)传授中医穴位按揉方法在儿童6、12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的方法;在18、24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迎香、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时,向家长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三、儿童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饮食调养1. 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尽量延长夜间喂奶的间隔时间。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节制零食,按时进食,提倡“三分饥”,防止乳食无度。3. 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而且应品种多样。4. 严格控制冷饮,寒凉食物要适度。,,(二)起居调摄1.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逐步养成夜间睡眠、白天活动的作息习惯。2.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适时把尿;培养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3.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4.四时调摄目前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宠备至,反而孩子患病不断,显得十分娇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孩子吃得太饱与穿得太暖所致。其实早在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就在活幼心书中云: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并且进一步告诫世人“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耐一分寒,不须发表之功。”他的主张让孩子保持七分饱,则脏腑不易损伤,就不易患肠胃病,自然用不着服什么调理脾胃的药物;倘能经常保持一种微寒状态,也就不易患伤风感冒,因而用不着服什么解表发汗的药物。,,正确理解“春捂”与“秋冻”春季注意保暖,正确理解“春捂”;夏季纳凉要适度,避免直吹电风扇,空调温度不宜过低;秋季应避免保暖过度,提倡 “三分寒”正确理解“秋冻”;冬季室内不宜过度密闭保暖,应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儿童秋季调摄要点感冒的预防;体瘦儿的调养;肥胖儿的调养5.经常到户外活动,多见风日,增强体质。,,(三)常用按揉部位及方法1.摩腹(1)位置:腹部。(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2.捏脊(1)位置:背脊正中,督脉两侧的大椎至尾骨末端处。(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环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状,示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示指的前半段(见图1)。施术从长强穴开始,操作用双手示指与拇指合作,在示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自下而上,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自长强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捏一遍。如此循环,根据病情及体质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不同脏腑出现的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见图2)。(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3. 按揉足三里(1)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见图3)。,,图3 足三里穴位置示意,注:图中黑点为足三里穴(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强壮体质的作用。,,4. 按揉迎香穴(1)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见图4),注:照片中白点为迎香穴(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5. 按揉四神聪穴(1)四神聪穴位置: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见图5)。(2)操作:用手指逐一按揉,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3)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图5 四神聪穴位置示意注:图中红点为四神聪穴,,6. 注意事项(1)根据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前 言=,我们中国人在吃奶的时候,前6个月生长发育的水平跟国际是接轨的,身高、体重、上臂围等指标跟日本、欧美都差不多,但是到了6个月以后,小孩身高体重发育的速度慢了,孩子的体能和抗病的能力也下降了。这些都和我们国家喂养习惯有关。,,=中国人的育儿观=,只怕宝贝冻着,不怕宝贝热着只怕宝贝饿着,不怕宝贝撑着,.只怕宝贝受罪,不怕宝贝体弱只怕宝贝吃苦,不怕宝贝无能,.,,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少洗澡,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病不相干。,频揉肚是为了帮助肠胃蠕动促使其容易消化,但手法必须轻柔;少洗澡,并不是说不要洗澡,乃是因为小儿肌腠薄弱,多洗澡则易有感邪机会。当然炎热盛夏,又当别论焉,=中国人的育儿观=,,四,补中药 一些中药可以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中药也需辨证选用:属阴虚,可用天冬、玄参、桑叶、生地、芦根;属脾虚,可用党参、山药、白术、太子参、扁豆;常见头昏、心悸、面色苍白、睡眠不安,用党参、当归、黄芪、酸枣仁。,五,用食疗 取黄精12克,黄芪10克,红枣15克。将以上三味加水小火煮30分钟,喝汤吃枣,适用于血虚小儿。,五大要素增强小儿免疫力,,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易为患儿接受,用于治疗儿科的一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有所不同,采用的穴位也与成人不同之处。 (一)常用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图附1);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图附2)。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图附3)。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部位大的用掌根揉。,,小儿推拿疗法,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图附4),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图附5)。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患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图附6)。此法适用于高热。(二)常用穴位图附7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表附1,,,小儿推拿疗法,(三)几种常见病证的治疗举例1外感发热:推天河水300次,推六腑300次,推脊500次,拿风池、肩井各数次。发热无汗加推三关400次。2疳证:推脾土500次,推大肠200次,推三关400次,摩腹5分钟,捏脊5遍。3泄泻:推脾土500次,推大肠200次,摩腹5分钟,揉脐3分钟,推七节300次,揉龟尾500次。吐乳加揉板门50次。4脱肛:揉丹田5分钟,摩腹3分钟,揉龟尾600次,推七节800次。,,什么是捏脊?,什么是捏脊?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什么是捏脊?,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小孩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父母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教你捏脊,你准备好了吗?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给宝宝的捏脊的爸妈也不必心慌慌。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父母膝盖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如果郊游在外,可在避风处找一块柔软的草地,摊上床单或衣服,即可捏脊。,,教你捏脊,教你捏到位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教你捏脊,教你捏到位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教你捏脊,手法一: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手法二: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多为保健,食指在前拇指在后多为治疗。建议每天做一次,一次做8-10分钟。同时捏脊的过程中不可捏提一下然后松开,应保持一路紧凑上行。,,教你捏脊,对于初次接受捏脊的孩子,动作一定要轻,捏住肌肉向上提时,不要提得过重,否则孩子会产生畏惧心理,不能配合,导致捏脊难以进行。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捏脊禁忌症当孩子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时,不可捏脊。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孩子更要慎用捏脊。,,针刺四缝治疗小儿疳症,针刺四缝治疗小儿疳症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1)促进消化吸收代谢过程。针后胃排空加快,胃液酸度及酶活性提高,胆胰分泌加强,使食欲恢复正常,合成代谢增加,吸收功能改善; (2)提高机体防御机能,吞噬细胞数目和吞噬能力增强。另据报道,针刺四缝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系统对机体作全面的调节,调整和健全脾胃功能,改善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中间代谢、合成和利用等,从而对小儿营养不良产生治疗效果。针药并用,更能收到相辅相成之功效。,,挑疳积挤出的粘液是什么?,刺四缝、挑疳积挤出的粘液是什么? 厌食、疳积患儿在刺四缝、挑疳积时,往往能挤出黄色、白色或灰色的粘液,这粘液是什么东西呢?中国医学认为厌食、疳积,乃因各种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或虚弱,不能发挥其纳运水谷的生理功能,水液代谢障碍,凝聚成为痰饮停蓄于四缝穴处。 故挑疳积时,挤出的粘液乃是脾运失健,水液凝聚停蓄于四缝穴处之痰饮水湿也。,www.the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