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中医理论_第1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2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3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4页
望闻中医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四 诊,中医诊法,诊法是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诊法的依据 整体观念,有诸内,必形诸外。 孟子告子下,第一节 望 诊,神色形态,狭义是指精神意识状态。,一、望神,广义是指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神,具体反映在人的神志、目光、面色、表情、言语、体态、动作、反应等。,“神” ?,通过望神应判断出五种情况:,(一)得神(有神)(二)少神(三)失神(无神 )(四)假神(五)神志异常,(一)得 神,神志清楚,思维敏捷,言语清晰;目光明亮灵活,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 情自然;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二)少 神,精神不振,思维 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面色及表情异常;肢体倦怠,动作迟 缓,反应较慢。,(三)失 神,精神萎靡,昏昏欲睡, 声低断续;目暗睛迷;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呆板;体态异常,被动体位,无应答或应答迟缓。 邪闭(神志昏迷;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正衰(突然昏倒,目闭口张,手撒遗尿),失神,(四)假 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病危假神-臌胀。癥积日久,精气衰竭,虚阳浮越。(肝硬变并发肝癌),(五)神志异常,1.癫 痰阻心神,男子赖床3年不说话, 专家疑其患重度抑郁症,2.狂心火上亢、痰火扰心,3.痫风痰上扰,猝然昏仆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动叫声如猪羊般,癫 痫,二、望面色,望色,是通过观察面部颜色和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一)常色,常色的特征是光明润泽,涵蓄不露。光明润泽为色有神气,涵蓄不露为色有胃气。,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1.主色 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 主色具有种族特征,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 隐隐,明润涵蓄。2.客色 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相应变化的 面色,称为客色。人的面色随昼夜四时、气候等 变化,也会有所变化。,(二)病色,1.五色善恶 五色明润者为善; 五色枯槁晦暗者为恶。2.五色主病,总结:五色主病,(1)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瘀血。(2)赤色:主热证(3)黄色:主虚证、湿证。 (4)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5)黑色:主肾虚、寒证、瘀血和水饮。,(三)望色的注意事项,1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排除干扰:情绪、光线 ,三、望形态,(一)望形体,1.强弱胖瘦 强 弱 胖 瘦2.体质差异 偏阴质 偏阳质 阴阳平和质,(二)望姿态,1.行2.坐3.卧4.站,四、望头颈肢体皮肤,(一)望头颈 1.口眼斜 单纯口眼斜:多为风邪中络。 口眼斜伴肢体障碍:多为风气内动,痰瘀闭阻。 2.瘿瘤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不 痛不溃,缠绵难消,随吞咽移动,为肝郁 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3.瘰疬颈侧颌下耳后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皮色不变,不热不痛,难消难溃难敛,多 为肺肾阴虚,或气结痰凝。,瘰 疬 瘿瘤,(二)望肢体皮肤,1.丹毒-皮肤发赤,色如涂丹。 发于头面者,称为抱头火丹; 发于胸腹腰胯者,称为内发火丹; 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 新生儿丹毒,称为赤游丹。,2.斑疹,斑:点大成片,平铺皮下, 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色深红或紫红,兼高热-温病热入营血 阴斑-色淡青或暗紫稀少,兼气虚-脾不统血疹:点小如粟,色红,高出皮肤,扪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疹色桃红,形如麻粒。 风疹疹色淡红稀疏,时隐时现,搔痒,伴微热。 隐疹其疹时隐时显,肤痒,搔之则连片成大丘疹,色淡 红带白,不时举发。,3.湿疹,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肿胀、丘疹或水疱,继之水疱破裂,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以后干燥结痂,痂脱后留有痕迹,日久自行消退。多因风湿热留于肌肤所致。,4. 痈、疽、疔、疖,痈红肿高大,易溃易敛-热毒熏蒸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无热少痛,难消 难溃难敛-寒邪郁结,气血凝滞。疔形小如粟,根深,顶白而痛,或痒或 麻或木-为风邪火毒。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易消易溃易敛-热毒内盛,五、 望排出物,(一)痰 风痰-泡沫 寒痰-稀白 热痰-黄稠 燥痰-少、粘 湿痰-白、滑、多、易咯(二)大便 远血 近血(三)小便 尿血 尿石,六、望小儿食指络脉 此法始见于唐代王超水镜图诀,适用于三岁以下小儿。 三关分布 风关 部位: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到第二节横纹)。 意义:邪气入络,病情轻浅。 气关 部位:食指第二节(二、三横纹间)。 意义:邪气入经,病较深重。 命关 部位:食指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 意义:邪气入脏,邪陷病危。 “透关射甲”:络脉直透风、气、命三关,直达指尖。主危重,预后不良。,七、望舌,舌苔,舌质,舌 象,望舌的原理,舌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舌与精气血津液关系密切,舌面脏腑部位分属图,舌根-肾,舌中-脾胃,舌尖-心肺,舌边-肝胆,1.望舌色(1)淡红色 正常舌质 病位浅,病情轻,预后好。(2)淡白舌 较正常淡红舌浅淡或血色全无。主虚证、寒证。 舌质淡白瘦小:气血两虚。 舌质淡白、胖嫩或有齿痕:阳虚。,(一)望舌质,(3)红舌 较淡红舌色深,甚至呈鲜红色。多主热证。 舌质鲜红,伴黄苔:实热。 舌质红少苔或光红无苔:主阴虚火旺。 舌尖红:主心火上炎。 舌边红:主肝胆火旺。,(4)绛舌 较红舌颜色更深者,为绛舌。主病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病舌绛有红点、芒刺:为热入营血。 内伤病舌红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主阴虚火旺。 舌绛少苔而津液较多:可主瘀血。,(5)紫舌 舌质色紫,主病有寒热之分。 舌绛紫而干枯少进:主热毒炽盛,邪热伤津。 舌淡紫湿润:主阴寒内盛。,(6)青舌 舌色如“青筋”,为青舌。主寒凝或瘀血。 全舌青色湿润:主阴寒内盛。 舌边青紫有瘀斑:为肝郁血瘀。 舌尖青有瘀点:为心血瘀阻。,2望舌形,即通过观察舌体的大小与形质。正常舌体大小适中。,(1)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且舌肌呈弛缓状。主水肿、痰饮。 舌淡白胖嫩,苔白滑,多属脾肾阳虚; 舌红而胖大,苔黄腻,是脾胃湿热,或痰热为病。,(2)齿痕舌,舌体边缘有牙齿挤压的痕迹。主脾虚湿盛。鉴别:正常人舌边也可见轻微齿痕,且长期不易消失,但舌体并不胖大,不属病态。,(3)肿胀舌,舌体肿大,盈口满嘴,舌肌呈胀急状,甚者不能闭口,难以缩回。主实证、热证。 舌鲜红而肿胀,为心脾热盛; 青紫肿胀,是酒毒攻心之象。,(4)瘦薄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主阴血亏虚之证。舌淡而瘦薄 心脾血虚;舌红绛瘦薄 热盛伤阴或 阴虚火旺之象。,(4)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数目不等、形状各异、深浅不一的裂沟。多主精血亏虚或阴津耗伤之证。,(5)点刺舌,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星点。 红点,称“红星舌”温毒入血或热毒乘心; 白点脾胃气虚挟热毒上攻,为将糜烂之兆; 黑点血中热盛。,点刺舌,刺,即芒刺,舌面红色颗粒高起棘手,称“芒刺舌”。主邪热炽盛。 芒刺越多,邪热越甚。 舌尖有芒刺,为心火亢盛; 舌边有芒刺,属肝胆火盛; 舌中有芒刺,主胃肠积热。,芒刺舌,3.望舌态,观察舌体的动静姿态。正常舌态舌体活动灵活,伸缩自如。病理舌态常见有,(1)强硬舌,舌质僵硬强直,甚则转动不灵。 高热神昏,舌红强硬:热入心包。 舌色红干而强硬:多为热盛伤津。 舌体强硬伴肢体运动障碍:中风或中风先兆。,(2)痿软舌,舌体软弱,一侧或全舌痿软,伸缩无力,言语困难,称痿软舌。 多由阴血亏虚,舌肌失养而萎缩。舌淡白而渐痿者,属气血两亏;舌红绛而渐痿者,属肝肾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暴痿,是热灼津伤。,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歪斜舌。 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或外伤等。其形成多因肝风内动,夹痰瘀阻于舌的一侧经脉,受阻一侧则舌肌弛缓,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力如常,故伸舌时向健侧歪斜。,(3)歪斜舌,(4)震颤舌,舌体颤动,或舌面细微蠕动,称震颤舌。动则为风(“内风”)。 多因血液亏虚,筋脉失养,舌脉挛急;或邪热亢盛,燔灼肝经,筋脉拘急;或肝郁化火生风等,均可致舌体颤动。若舌质淡白而颤动者,属血虚生风;舌红或绛而颤动,为热盛生风。,(二)望舌苔,望舌苔,是通过对舌苔颜色、质地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变化情况的方法。舌苔是指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苔垢。正常舌苔是由脾胃之气、津上蒸而成,表现为薄白苔,不滑不燥,是胃气充盛之象。病理舌苔则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故舌苔与胃气的强弱、病邪的寒热等属性有关。观察舌苔变化,对判断病因、推测病位、确定病性及预测预后吉凶都有重要意义。望舌苔应着重观察舌苔的颜色及舌苔的质地。,1望苔色,(1)白苔:白苔最为常见,主病也最为复杂。其形成原因: 是由胃气上熏,凝聚于舌而成,为正常之苔; 是因外寒入侵或阳虚内寒,阻遏阳气,寒凝于舌所致,多主表证、寒证。白苔有厚薄之分,因舌质、苔质之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也可见于里证、热证、虚证、实证等。,(2)黄苔,黄苔的形成,是因病邪入里化热,脏腑内热,胃气夹邪热上泛熏灼,导致苔色变黄。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也可见于表证、虚证和寒证。黄苔有深浅、厚薄、润燥等不同,主病各异。,(3)灰黑苔,苔色呈浅黑色为灰苔,灰苔色深即为黑苔。灰苔与黑苔主病同类而有轻重程度的差别,常并称为灰黑苔。灰苔 可见于里热证,亦主里寒证。苔灰而润,主痰湿内停或寒湿中阻;苔灰而干燥,常兼见舌质红,是热炽伤津或阴虚火旺。黑苔 多由灰苔或焦黄苔转化而来。主里证、热证,又主寒证,多见于病情较重者。,2望苔质,苔质,即舌苔的质地、形质多少。 (1)薄厚苔:舌苔薄厚的分辨,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 凡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者为薄苔,又叫见底苔;不能见到舌体者为厚苔,又叫不见底苔。薄苔是由胃气、胃津熏蒸于舌而成;厚苔则常因胃气挟食浊、痰湿等有形邪气熏蒸,积滞于舌所致。故薄苔察胃气,厚苔辨邪气。观察舌苔厚薄,有助于了解病位的深浅、感邪的轻重以及病情进退。,(2)润燥苔,舌苔的润燥主要根据舌面津液多少来区分。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者为润苔;若苔面湿润而滑,甚则流涎欲滴,为滑苔;苔面干燥少津,望之枯涸者,为燥苔;舌苔干而粗糙,扪之涩手者,为糙苔;舌苔干而有裂纹者,是裂苔。润苔是胃津、肾液上承于舌之征,但热入营血,蒸动营阴津液上潮于舌,亦可见舌面湿润。滑苔多为寒湿内蕴,或阳虚水饮不化,聚于舌面所致。燥、糙苔,为热盛津伤,阴液亏耗所致;或湿邪内郁,阻遏阳气,气不化津上承而成。裂苔因火热伤津,苔失津润而致。察舌苔之润燥,可以了解津液的盈与亏和输布。,舌体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又有裂纹者,属于脾虚湿侵。,(3)腐腻苔,舌面覆盖一层苔垢,苔质疏松,颗粒较大、松软,形如豆渣堆积舌面,刮之易去,称为腐苔;若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为腻苔。腐苔主食积、痰浊。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聚集于舌而成。腻苔多见于湿浊、痰饮等浊邪阻滞,胃气不降的病证。因湿浊内阻,阳气被遏,湿浊停积舌面而成。,舌苔在病程中全部或部分剥脱者,称剥落苔,简称剥苔。舌前部苔剥落者,称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落者,称中剥苔;舌苔多处剥落,舌面仅存少量班驳片舌苔,称花剥苔;若舌苔骤然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光剥舌,又称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毫无生机的危重征象。,(4)剥落苔,第二节 闻诊,利用听觉和嗅觉来诊察病人病况的诊断方法。 一、听声音 声音是气流通过肺、气道、喉、会厌、舌、齿、唇、鼻等器官,产生振动的结果。 肺主呼吸之气,肾主纳气,故有 “肺为声音之门”、 “肾为声音之根”的说法。由于心藏神而司语言,故又有 言为心声之说。因此听声音可以诊察与发音有关脏腑的病变。,(一) 病变声音 发音高亢,声音连续,前轻后重实证、热证; 发声低微,声音断续,前重后轻虚证、寒证。 嘶 哑 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又称音哑,即嗓子干涩,发音困 难,以致声音不清脆,不圆润,不响亮。失音,是指完全不能发音,古称 “喑”。声嘶与失音的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失音为声嘶之甚。 新病声嘶或失音,属实证,多是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二气交相袭肺,或痰浊雍滞,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金实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属虚证,常是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金破不鸣。,1.语言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涩滞。多为中风先兆,常伴舌体强硬;若见于中风后遗症,是风痰阻络,舌体筋脉失于濡养,致舌失柔软和灵动。若见于热病后期,是真阴灼伤,舌体失养所致。2.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称为谵语。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3.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的称为郑声。属于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脱之证。,(二)语言异常,(三)呼吸声1.喘:喘是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的表现,甚者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2.哮:哮是以呼吸急促似喘,喉中痰鸣如哨音为特征,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咳嗽的发生与肺关系最密切,但五脏六腑的病变凡可影响肺的均可引起咳嗽。素问咳论说: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1.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咳终止时作鹭鸶叫声样者,称 “顿咳”,也叫 “百日咳”。2.咳声如犬吠,常兼音哑,多为白喉。因疫毒攻喉,闭塞气道所致。,(四)咳嗽声,1.呕吐 指胃中饮食物、痰涎、水液上逆,经口冲出的一种表现。可分为呕、吐和干呕三种不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