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_第1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_第2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_第3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_第4页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南山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聂 雷,糖尿病的预防,1.什么是糖尿病? 2.糖尿病的分类。 3.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 4.如何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5.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1997年全世界患者已达1.3亿,预期到2025年将达3亿;我国1997年19省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3.2%,预计今后将以每年100万的数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的第二高发国。,正常的食物代谢过程,胰岛素帮助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糖原分解,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胰腺分泌胰岛素,4,什么是胰岛素,是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主要降血糖的肽类激素,胰腺,细胞,血糖,胰岛素,血管,5,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作用,促进糖原合成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糖异生 动画机理篇.lnk,胰岛素分泌模式,正常人(n=14)2型糖尿病(n=16),800700600500400300200100,胰岛素分泌(pmol/min),6a.m.,10a.m.,2p.m.,6p.m.,10p.m.,2a.m.,6a.m.,Polonsky KS,et al:N Engl J Med, 1988,时间,7,糖尿病的症状,多食,多尿,皮肤干燥,饥饿,视物不清,疲倦,8,糖尿病的症状,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其余非典型症状:如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糖尿病的危害,多食,神经系统,足,眼睛,肾脏,血管系统,心脏,脑血管,10,二 、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Type 1 DM) 2型糖尿病(Type 2 DM)妊娠糖尿病(GDM)特殊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组织细胞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胃肠道吸收葡萄糖,胰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抵抗,12,三、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与机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环境因素淀粉样变,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脂饮食体重超重运动过少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年龄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儿史(出生体重4Kg)等,糖尿病的警示灯,有糖尿病家族史,疾病和生活压力,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肥胖,缺乏体力活动,年龄因素,既往有妊娠的妇女曾经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15,2型糖尿病的特点,起病缓慢多在40岁以后发病症状不明显三多一少视物模糊,易疲倦皮肤搔痒等可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四、 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快一点;放松一点;,预防的对象,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年龄大于40岁者;妊娠血糖增高、有巨大儿生育史;生活无规律者;饮酒过多者;,预防措施一,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指数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群;避免高脂肪食物;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脂肪30,蛋白质1020;,预防措施二,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措施三,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预防之四,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尿病预防之五,妊娠有糖代谢异常,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妊娠时患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即可能地控制血糖正常,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建议对妊娠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五、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糖尿病是可以治疗的疾病,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治疗可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患者可以向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象正常人一样生活,象正常人一样工作,结婚生育,长寿,25,做好心理准备,愤怒,恐惧,失落,自信,26,争取社会和家庭的关心支持,27,糖尿病的治疗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合理的药物治疗自我管理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平衡膳食:主食占5060,脂肪30, 蛋白质1020;食物要多样化多饮水,少喝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油脂类25克(0.5两),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鱼虾类50克(1两)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30,饮食控制的注意事项,定时定量定餐,并且一定要与注射胰岛素,服用口服降糖药的时间配合好饮食量,劳动强度,用药量三者间的关系要相对平衡,灵活调节根据个人情况将每日饮食量分多次食用,有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糖尿病饮食控制应长期坚持,终生坚持,运动调节,运动的好处:增强心、肺功能降脂、降压、降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运动积极性,运动调节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老年人可以选用运动强度轻的运动方式,最常用的运动方式为散步中青年人应以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为主,也可选择运动强度较重的运动方式运动应该循序渐进,运动量应由小到大正确认识运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持之以恒,防止意外伤害,口服降糖药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非磺脲类药物:如诺和龙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口服降糖药适应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某些情况时宜采用胰岛素治疗,第3代磺脲类:格列美脲,早餐前服用,每日一次。双胍类:在餐前、餐中、餐后服用都可以,在餐中服对胃肠道刺激小,不影响药物吸收。噻唑烷二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诺和龙: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口服降糖药服用时间,调整的依据:是否严格饮食控制与运动;是否按时服药;根据监测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调整的时间:1月2月,口服降糖药物的调整,磺脲类,作用机制: 磺脲类药物与胰岛B细胞膜的药物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分泌。此外,磺脲类药物尚可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磺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磺脲类药物分类,第一代磺脲类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第二代磺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磺脲类: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磺脲类药物治疗适应症,胰腺细胞仍旧有功能胰腺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在18岁以后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规律进食不会忘记进餐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对饮食治疗掌握较好的患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糖苷酶抑制剂效果不满意或不能耐受,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需要接受大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处于严重创伤或者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以往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问题的患者,或者对磺脲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宜应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至增殖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严重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显著消瘦的病人,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低血糖胃肠道反应小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少数病人发生皮疹、多形性红斑水肿,引起口服药物失效的原因,体重大幅度增加缺少体育运动出于某种应激状态下除糖尿病以外的某些其他疾病,如感染可以引起药物的失效胰腺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各种复杂原因,使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抵抗加重,口服药失效的分类,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原发口服药失效的诊断标准,当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不足以控制血糖,开始使用口服药治疗,并已连续治疗4-6周,而空腹血糖仍然大于14mmol/L(250mg/dl),继发口服药失效的诊断标准,口服药治疗一年以上,血糖控制尚可最近2-3个月内,口服药使用量已达到日最大剂量在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治疗下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 体重没有明显增加没有感染等应激因素,预见继发性口服药失效,空腹血糖越高(12mmol/L)的患者口服药失效的可能性越大,二甲双胍,改善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增加外周组织无氧酵解,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不宜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病变肝脏病变酗酒者有胃肠道疾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 腹痛、反酸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细胞,也作用于骨骼肌和其它胰岛素敏感组织,通过一种受体而起作用。,胰岛素增敏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副作用是水肿、体重增加肝功能不全者禁用育龄期妇女注意避孕低血糖较少发生贫血与红细胞减少,胰岛素增敏剂的副作用,a-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葡萄糖苷酶,使单糖的形成速度减慢,从而明显延缓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a-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主要为腹胀、排气增多偶有腹泻、腹痛,a-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胰岛素治疗的种类胰岛素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什么样的病人应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2型患者有以下情况口服药控制不佳有糖尿病并发症 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消瘦,什么样的病人应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有以下情况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大手术等应激状态患者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有严重胃肠道疾患,胰岛素注射的误区,成瘾?能用口服药替代吗怕痛、怕麻烦经济原因惧怕注射造成的心理痛苦比注射本身更严重,糖尿病的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胰岛素治疗的种类胰岛素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诺和灵,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纯度最高,局部过敏反应最少血糖控制稳定剂型齐全,满足不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要求,糖尿病的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胰岛素治疗的种类胰岛素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注射,诺和笔3 将胰岛素注射的困扰一笔缓解,1 + 1 = 2,+,= 轻松注射,调整计量,注射,67,糖尿病胰岛素的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胰岛素治疗的种类胰岛素的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按时定时进餐适当锻炼情绪稳定经常监测血和尿糖锻炼的时间也宜固定,尤其对1型糖尿病。应监测血糖谱、尿糖、尿酮体。,糖尿病代谢控制目标,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日常生活自我管理糖尿病病情监测意义内容时间血糖、血红蛋白、尿糖及酮体监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天气变化:骤然的变冷、风吹、雨林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等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饮食量增加或吃含糖食物剧烈的强刺激的运动,或停止了日常的合理运动,影响病情控制的因素,忘记服药或服药剂量不足忘记注射胰岛素或注射部位吸收不好合并其他疾病,尤其是感染外伤,手术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频繁发生低血糖后,糖尿病监测的意义,有利于判定并掌握病情控制程度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使病情获得最佳控制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急性并发症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治疗各种慢性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其寿命,糖尿病监测的内容,症状监测:症状、体征代谢控制指标监测:尿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慢性并发症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经肌电图等其他:血压、体重、腰围/ 臀围,监测的时间,每日1次:血糖、尿糖每月1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季度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其他检查:了解胰岛素抗体和胰岛功能,血糖监测,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至少检查2次空腹和餐后血糖如果不舒服应随时检查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40180mg/dl之间,不同时期血糖监测的意义,餐前半小时:利于检出低血糖餐后2小时:利于检出高血糖夜间血糖监测:利于发现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每23个月检查一次应控制在Hblc7%的范围内,尿糖与酮体监测,1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和酮体2型糖尿病每天检查尿糖2型糖尿病当出现感染、发热、大量出汗及自觉虚弱时监测尿酮体。,尿糖监测好处和缺点,好处:大多数病人容易做到价格低廉无创检查操作简单,缺点:需要留尿的容器无法提示低血糖受肾功能的影响较大,尿糖监测影响因素,尿糖试纸操作方法色觉及视力肾糖阈,82,尿糖监测时机,病情稳定者:最好做三餐后2小时尿糖定性病情不稳定者:一般采用七段留尿法一般病人:从实际出发,每日监测四次尿糖(清晨第一次尿,三餐前半小时尿)即可,需要检测尿酮体的情况,血糖15mmol/L生病期间出现呕吐或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