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_第1页
--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_第2页
--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_第3页
--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_第4页
--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省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调查报告的乡镇企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乡村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的特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其主要特征。由于这些企业基本上集中在的苏、锡、常地区,人们习惯称其为“苏南模式”。它是苏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创造,它的孕育和成型不仅推动了苏南农村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且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起到了突破作用,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近几年来,乡镇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表现为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大中型乡镇企业改革成效显著,“二次改革”全面展开,企业制度创新开始起步。外向型经济和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2001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78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79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737亿元,实交税金298亿元,外贸出口1454亿元。全省乡村工业企业中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改革企业共84687家,占全省,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变更的企业共79599家,改制面占;产权结构2/11改革和所有制改革企业的工商变更登记率达95左右。列入改革统计的大型乡镇企业共1530家,其中涉及产权制度改革和所有制变更的企业达1476家,占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后经工商变更重新登记占改制企业总数的90。全省乡镇企业资本金总额1823亿元,乡村集体资本占,个体、外商和法人资本占;个人资本金中,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接近50。一、乡镇企业的产生、发展及存在困难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是乡镇企业快速发展阶段的乡镇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前的时间里,主要是通过实现对内开放、把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组织到本地区来发展经济。1980年的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了100亿元。从19761986年的11年间,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农村农副工总产值增长了8倍以上。乡镇工业总产值猛增了17倍。三市农村乡村工业总产值由亿元增长为亿元,增长了倍,年递增率达34。1986年,的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3/11进入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主要是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来发展经济,由原来的内向型经济逐步转为内向与外向结合发展的经济形态。90年代以后,由于深圳、珠海等沿海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税制改革,银行整顿等因素,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市场发生变化,地税、国税分家后,税收从严、从紧,地方调节力度减弱,企业资金融通不再像以往那么方便,发展势头慢了下来。1994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亿元,乡村工业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亏损企业达到6700多个。1995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偏紧,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企业自身机制老化及负担过重等因素,的亏损企业继续增加,达到9060多个,比1994年增加25。针对这个状况,的乡镇企业以变应变,开始了“抓大放小”的工作,乡镇企业改制拉开了序幕。以资产为纽带、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一批企业集团组建了起来。至1994年底,的大中型企业已由1990年的67个、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到502个,工业总产值604亿元。小型企业则采取分别对待的改制方法,有4/11的实行承包责任制,有的转为股份合作制,“小微亏”企业采取租赁、兼并的办法,扭亏无望的企业则进行拍卖。“抓大放小”促进了企业的改制,调整了产业结构,拉动了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扼制了亏损面的增加。“八五”后期,的乡镇企业尽管出现下滑,但仍是乡镇企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85,乡镇工业在全省工业总量中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思想解放的结果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开,无锡县堰桥乡在农村的企业中创立了“一包三改”的经验,吴江县铜罗乡创立了“生产要素承包,资产滚动增值”的经验。这些经验突破了人们思想上的束缚。省里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些经验,推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十分关注乡镇企业的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视察,当他听到从1977年到1982年,花了6年时间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重要原因是在农村中发展了集体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后,十分高兴地说5/11“看来,实现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要有全盘的更具体的规划”。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从战略高度确立了乡镇企业在我国现代化事业中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1984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四号文件,号召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7年6月,邓小平看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材料,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从此,“异军突起”成为乡镇企业的代名词。乡镇企业坚持按劳分配,积极探索“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缩小了城乡差距,打破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拉开了劳动者分配的差距,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比翼双飞,加快了全省工业化的步伐,使由农业大省变成工业大省。它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农村为基础,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改变了“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传统城乡关系,推动了城乡之间的资金、资源、商品、人才、技术的双向交流。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为农业发展的后劲起到了保障,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安置了农村的剩余劳力,使农业劳力向二、三产业大6/11量转移,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发挥政府职能做出了新的贡献。到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在全省经济中占有了“半壁江山”。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中针对一部分同志的思想疑虑。明确指出“我们的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小平同志把乡镇企业列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必然胜利的三大优势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苏南地区的许多基层干部围绕着如何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在实践中开始进一步探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在对少数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小微亏”集体企业实行租赁、拍卖的试点的基础上,宜兴、海门、高邮等地的股份合作制试点,在一个一个县的范围内,集中一段时间分期分批推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由于的一部分干部对调整所有制结构上的一些理论是非、思想是非没有澄清,存在疑虑,没有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合作制的成功探索在更大的范围内迅速推开,失去了一些进一步发展的机遇。7/11“苏南模式”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优势相伴而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突出地表现了出来一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乡村两级党政组织的附属物,缺乏经营管理的自主权,无法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企业虽有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优势;但缺乏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二是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内部活力不断减弱。由于生产资料并未实现与劳动者的直接紧密结合,名义上谁都有份,但谁都管不到,谁都不负责,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企业主人翁精神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投资主体单一,不可避免地带来企业高负债。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靠银行贷款和社会集资,从而形成了企业的高负债,总体负债率高达70以上。四是受块块分割的利益和权利的驱动,形成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浪费了大量资源。五是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造成了城乡工业经济结构的失调,影响了城乡之间资产的重组和资源配置优化。六是在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后,乡镇企业“舟小好调头”的优势,变成了“舟小经不起风浪”的劣势。“小而散”的空间布局结构、“小而全”8/11的企业组织结构,“小而低”的技术结构和粗放经营的管理水平等成了企业发展的致命弱点。值得指出的是,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在思想上却处于犹豫不前的状态。在发展“苏南模式”的时候,浙江温州地区以家庭小作坊为主体,小商品生产为主要内容、小商贩为流通主干、小城镇市场为主要依托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市场型经济体制产生了,人们称其为“温州模式”。对此,苏南地区有相当一些人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多了,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个体、私营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就属于改造对象,与其今后再对其改造,不如现在就对其限制。于是人为地出现了在工商登记、税收政策、资金扶持、经营范围等方面的“管、卡、压”,生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多了,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迫使苏南一些个体、私营企业想方设法地戴“红帽子”,挂集体的牌子,寻求“红色保护伞”,以求得集体企业相同的待遇,从而导致了苏南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迟缓,一些地方则是畸形发展。二、调整优化结构,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乡镇企业改革9/11调整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乡镇企业是改革的产物,出现的这些问题也只有在改革中不断解决。为克服“船小难抗风浪”的弱点,加大了“抓大放小”的力度。在“抓大”中,狠抓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在加快推进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乡镇企业提高整体素质上,主要围绕“四化”抓“五调”,即以实现“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为目标,坚持“调大、调高、调专、调新、调外”并举,互相促进,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带动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压缩一批长线产品、低档产品和市场平销产品,淘汰一批工艺落后、供过于求,附加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小建材、小造纸、小化工、低压电器等。加快贸工农一体化进程,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领域发展第三产业,参与东西合作,南北合作,向西北、苏北等地转移传统产业。努力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10/11资产为纽带,采取兼并、托管等方式,联合中小企业,组成联合舰队,带动其它企业共同发展。特别是加快科技开发的力度,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联手开发高科技产品的机制,致力于创造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以此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办企业,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企业的产权变化问题。再不在产权制度上改革,乡镇企业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许多好的想法就不能实现。苏南地区一部分在乡镇企业基层工作的同志率先对当时的体制搞起了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大力度推进乡镇企业改革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体制的变革中,先后经历了“五定一奖”、“一包三改”,资产增值承包、风险抵押承包、租赁承包等形式。90年代后,开始对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公司制改造,组织企业集团等触及产权制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寻找乡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最佳实现形式。11/111994年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会上,启东县介绍了“先管后股”的改革经验。1996年,各地对乡镇企业改制的认识逐步趋向统一。在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上,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抓大放小,鼓励个人投股,经营者多投股和逐步增股。到6月底统计,全省乡村集体企业中有73654家进行了改革,其中,进行产权结构改革的乡村集体企业25982家,占乡村企业数的,进行所有权变更的企业12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