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_第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_第2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_第3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_第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 (全册 )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 二次根式 (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a?0(a?0)和 (a)2?a(a?0)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 a?0(a?0)和 ()2?a(a?0)。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 1)已知 x2?a,那么 a是 _;x是 _, 记为 _,_数。 ( 2) 4的算术平方根为 2 4 =_;正数 a 的算术平方根为 _, 0 的算术平方根为 _;式子 a?0(a?0)的意义是 。 (二)自主学习 (1)的平方根是 ;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 t(单位:秒 )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 h(单位:米 )满足关系式 h?5果用含 h 的式子表示 t,则 t= ; (3)圆的面积为 S,则圆的半径是 ; (4)正方形的面积为 b?3,则边长为 。 思考:, ,?3等式子的实际意义 ?5 定义 :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a?0)叫做二次根式, 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 ?, 4 a(a?0), 3 2、当 a指 ,而 0的算术平方根是 , 负数 ,只有非负数 以,在二次根式 母 , 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 (1) (4)2 (2) (3) 2 ( 3) ( ( 4) ( a 才有 12 ) 3 (a)2?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 a?0, 4、由公式 (a)2?a(a?0),我们可以得到公式 a=(a)2 ,利用此公式 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 (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 5=(5)2. 练习: (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6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4三)合作探究 例:当 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 x?2?0,得 x?2 当 x?2时, 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练习: 1、 列各二次根式有意义? x?4 ?12?x 2、( 1 a 的值为 _ ( 2)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 ?2x 3、 (1)在式子中, _. 1?x (2)已知 2x?y 0,则 x?y?_. (3)已知 y?x?x?3?2,则 _。 (四)达标测试 (一 )填空题: 2 ?3? ?1、 ?5? ? 2、若 2x?1?y?0,那么 x= , y= 。 3、当 x= 。 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 1 ) ? )2= ( x ) ( ) ( 2 )? )2=( x ) ( ) (二)选择题: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a,比这个数大 3的数为( ) A、 a?3 B、 a?3 C、 a?3 D、 2、二次根式 a?1中,字母 ) A、 a l B、 a 1 C、a 1 D、 a 1 2、已知 x?3?0则 A、 x B、 x A、 3= () B、 C、 、 (57)2?35 二次根式 (2)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a2?a 2、能利用上述性质对二次根式进行化简 .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 a2?a 进行化简和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 1)什么是二次根式,它有哪些性质? ( 2)二次根式 2 2 2 2 有意义,则 x 。 x?5 ( 3)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 ? )2=( x ) ( ) (二)自主学习 1、计算: 42 ? 202?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 a?0时 , 2 、计算: (?4)2 ? 观察其结果与根号 内幂底数的关系,归纳得到:当 a?0时 , 3、计算: 02? 当 a?0时 ,(三)合作交流 a?0?a? 01、归纳总结: a2?a?0 ? 2、化简下列各式: ( 1)、 ( (? ( 3)、 (?6)2? ( 4)、 2 ( a?0) 3、讨论二次根式的性质 (a)2?a(a?0)与 a2? (四)巩固练习 化简下 列各式:( 1) 4x2(x?0) (2) ( 3) (a?3)2(a?3) ( 4) x 2x?32 注:利用 a2? 开方 ” 出来,达到化简的目的,进行化简的关键是准确确定 “ a” 的取值。 (五)达标测试: A 组 1、填空:( 1)、 (2x?1)2-(2x?3)2(x?2)=_. ( 2)、 (?4)2= ( 3) a、 b、 (a?b?c)2?b?a?c?_. 2、已知 2 x 3,化 简: (x?2)2?x?3 B 组 11 3 已知 0 x 1,化简: (x?)2?4 (x?)2?4 边长为 中间有一个边长为 a 的 3 正方形方孔若沿图中虚线锯开,可以拼成一个新的 正方形桌面你会拼吗?试求出新的正方形边长 5、把 ?2?x 1 的根号外的 ?2?x?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得( ) x?2 A、 2?x?2 C、 ?2?x D、 ?x?2 6、 - 7。 二次根式的乘法 一、学习目标 a 0, b 0) a 0, b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难点: 正 确 依 据 二 次 根 式 的 乘 法 法 则 和 积 的 算 术 平 方 根 的 性 质 化 次根式。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 ; ( 2 ; (二)、探索新知 交流总结规律: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反过来 : 例 1、计算 ( 1 ( 2 例 2、化简 ( 3) ( 4 ( 1 ( 2 ( 3 ( 4 ( 5 巩固练习 ( 1)计算: 55 2 ( 2)化简 : 12 (三)、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 1 ( 2 =4 (四)展示反馈 展示学习成果后,讨论:对于 9 27的运算中不必把它变成 243 后再进行计算,你有什么好办法? 注: 1、当二次根式前面有系数时,可类比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即 系数之积作为积的系数,被开方数之积为被开方数。 2、化简二次根式达 到的要求: ( 1)被开方数进行因数或因式分解。 ( 2)分解后把能开尽方的开出来。 (五)达标测试: A 组 1、选择题 ( 1)等式 x?1?x?1? 成立的条件是( ) A x 1 B x C x 1 D x 1或 x 2)二次根式 (?2)2?6的计算结果是( ) A 26 B C 6 D 12 2、化简: 432x( 1) ( 2); 3、计算: ( 1) ?; ( 2) ? B 组 1、选择题 若 a?2?b?4?c2?c? 2 ; 75 1 ?0,则 2?a?c=( ) 4 A 4 B 2 C D 1 2、计算:( 1) 6 ( ( 2 3、不改变式子的值,把根号外的非负因式适当变形后移入根号内。 (1) 1 (2) ?2a 32a 二次根式的除法 一、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及化简。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和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难点: 正确依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2、计算: ( 1) 3 ( ( 2)、填空: ( 1 ; 规律: ; ( 2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二)、巩固练习 1、计算:( 1 2、化简: ( 2 ( 3 ( 4 ( 1 ( 2 ( 3 ( 4 注: 1、当二次根式前面有系数时,类比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即系 数之商作为商的系数,被开方数之商为被开方数。 2、化简二次根式达到的要求: ( 1)被开 数不含分母; ( 2)分母中不含有二次根式。 (三)拓展延伸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 利用上述方法化简: (1) ) ( ) =_ (四)达标测试: A 组 1、选择题 ( 1 的结果是( ) A 2 B 27 7 C D ( 2 的结果是( ) A B C D 2、计算: ( 1) 248 ( 2) 2 3) 114?16 B 组 用两种方法计算: ( 1 ( 2) 6 4 最简二次根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3、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4 (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难点:会判断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化简( 1) 96 ( 2 ( 3 = (4 ( 5 2、结合上题的计算结果,回顾前两节中利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达到的要求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观察上面计算 1 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 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2、化简 : (1) (2) (3) (4) 20 (三)合作交流 212 1、计算: ?2? 3352、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3 ( 1) ( 2) ?76与 ?67 4 注: 1、常见的是运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分母有理化。 2、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 1)被开方数不含 分母; (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 2 (四)拓展延伸 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化,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2?11 ? 1?(2?1)(2?1)(2?1)? ? 2?1 ?2?12?1? ?2 ?3?2, 3?2 , 1?(?2)(?2)(3?2) 12?3 ?2 同理可得: =2?,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 12?1 ? 13?2 ? 12009?2008 )( 2009?1)的值 (五)达标测试: 1、选择题 ( 1 ( y0)是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 ( y0) B y0) C y0) D以上都不对 A ( 2)化简二次根式 a? a?2 的结果是 a A、 ?a?2 B、 -?a?2 C、 a?2 D、 2、填空: ( 1 ( x 0) ( 2)已知 x? 3、计算: 15?2 ,则 x? 1 的值等于 _. x 371 ( 1) 1? (2) 31?(?14)?1? 44228744、计算: 5 1 2 233b ( a0,b0) ?3 、若 x、 x?y?x?y 的值。 二次根式的加减学案 (1) 学习内容: 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加减 学习目标: 1、理解同类二次根式,并能判定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 2、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3、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 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 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 2、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 计算( 1) 2x?3x;( 2) 2 3) x?2x?3y;( 4) 3a2?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 ( 1) = ( 2) = ( 3 = ( 4) 由此可见,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也是可以合并的,如 看是不相同的,但 们可以合并吗?也可以(与整数中同类项的意义相类似我们把 3与 ?2, 3a、 ?2a 与 4为同类二次根式) 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再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例 1计算 ( 1 ( 2 例 2计算( 1) ( 2) ) 归纳: 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二、巩固练习 (1) ?( 11?) (2) (48?20)?(?) 327 (3) x 21 4) x) ?4y?y 3、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 2 例 3已知 4x2 0=0,求 ( 3 -( x )的值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根式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下列各式: 3 ; 1 7 =1 =2 ; =2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3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和 (B)和 1 3 (C) D)a?1和 a?1 4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成立的是 ( ) (A)2?5?25 (B)4?35?1 (C)x2?y2?x?y (D)45?20? 5若 a?(A)2 二、填空题 1 12?1 ,b? 12?1 则 的值为 ( ) )2 (D)22 (B) 2 同类二次根式的有 _ 2计算二次根式 _ 3若最简二次根式 32x?1 与 3x?1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x _ 4若最简二次根式 3a?b与 a?2b 是同类二次根式,则 a _, b _ 5计算:( 1)三、综合提高题 137a3?a?a 3化简,再求值 (6x (4x?其中 x=, y=27 2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一、学习目标 熟练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法法则及乘法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难点:混合运算的顺序、乘法公式的综合运用。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填空 ( 1)整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 。 (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 。 ( 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 。 ( 4)写出已经学过的乘法公式: 2、计算: ( 1) a (二)合作交流 1、探究计算: 1 b 3 ( 21111 ? ( 3) ? 25416 ( 1)( ?) 6 ( 2) (42?6)?22 2、探究计算: ( 1) (2?3)(2?5) ( 2) (23?2)2 (三)展示反馈 计算: ( 1) ( 12 27?24?3)? ( 2) (2?2?) 33 注:整式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中的字母意义非常广泛,可以是单项式、多项式, 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的运算法则和乘法公式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四)拓展延伸 观察: 1)2?2?2?112?2?1?3? 反之, 3?2?1?1)2 3?1)2 3?22=2上例,求:( 1); 4?2 ( 2)你会算 4?吗? ( 3)若 a?2b?m?n,则 m、 n与 a、 说明理由 (六)达标测试: A 组 1、计算: ( 1) (?90)?5 ( 2) 24?3?23 ( 3) (ab?( a0,b0) 2、已知 a? 12?1 ,b? 12?1 ,求 a2?0的值。 B 组 1、计算:( 1) (?2?1)(?2?1) ( 2 ) (32009(32009 二次根式复习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性质。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 3、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运算和化简。 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难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依据相关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三、 (一)自主复习 1若 a 0, _, _ 2当 意义,当 ?_ ?_ 4 ?_ 5 ?27?20?_ (二)合作交流,展示反馈 1、式子 x?4 ?x?5 x?4x?5 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 1 3?52 2、计算: (1) 2?4 3计算: (1) (三)精讲点拨 (2) (?2 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及求值等问题中,常运用以下几个式子: ( 1 ) 2?a(a?0)与 a?2(a?0) a?0?a ? a?0 ( 2) a2?a?0? ( 3 a?0,b?0)?a?0,b?0) ( 4 ?a?0,b?0)?a?0,b?0) ( 5) (a?b)2?ab? (a?b)(a?b)?a2?四)达标测试: 1、选择题: ( 1)化简 ?52 的结果是( ) A 5 B C 士 5 D 25 ( 2)代数式 x?4x?2 中, ) A x?4 B x?2 C x?4 且 x?2 D x?4 且 x?2 ( 3)化简 ?32273 的结果是( ) ?B?C? 3 D 2、计算 (1)27?23?45 (2) (3)2) 3、已知 a? 113?2?2 求 ?的值 ,b? 十七章 勾股定理 课题: 股定理( 1)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画一个直角边为 3直角 刻度尺量出 勾 3,股 4,弦 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 5和 12的直角 刻度尺量 你是否发现 32 42与 52的关系, 52 122 和 132 的关系,即 32 42_52, 52 122_132,那么就有 _2 _2=_2。 (用勾、股、弦填空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 勾股定理内容 文字表述: _几何表述: _ 二、交流展示 例 1、已知:在 C=90 , A、 B、 a、 b、 c。求证: b2= 分析: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拼成如课本图所示,其等量 关系为: 4S 1 即 4 2 简可证。 2 例 2已知:在 C=90 , A、 B、 a、 b、 c。 求证: b2= 分析:左右两边的正方形边长相等,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左边 S=边 S=_ 左边和右边面积相等,即 _ 化简可得 _ 三、合作探究 1已知在 B=90 , a、 b、 c 是 三边,则 c= 。(已知 a、 b,求 c) a= 。(已知 b、 c,求 a) b= 。(已知a、 c,求 b) 2如下表,表中所给的每行的三个数 a、 b、 c,有 a b c,试根据表中已有数的规律,写出当 a=19时, b, 把 b、 b a a b b b 3 边 a、 b、 c, ( 1)若满足 =90 ; ( 2)若满足 角; ( 3)若满足 角。 四、达标测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3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斜边长为 25 B三角形的周长为 25 C斜边长为 5 D三角形面积为 20 3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条直角边长多 2,另一直角边长为 6,则斜边长为( ) A 4 B 8 C 10 D 12 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 5和 12,则其斜边上的高的长为( ) A 6 B 8 C 8060 D 1313 5、已知,如图 1叠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一边 点 D 落在 处,已知 0 1 课题: 股定理( 2)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 1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 2如图,直角 C=90 ,(用几何语言表示) A 两锐角之间的关系: ; 若 斜边中线与斜边的关系: ; B 若 B=30 ,则 B 的对边和斜边的关系: ; 三边之间的关系: 。 二、交流展示 例 1、在 C=90 已知 a=b=5,求 c。 已知 a=1,c=2, 求 b。 已知 c=17,b=8, 求 a。 已知a: b=1: 2,c=5, 求 a。 已知 b=15, A=30 ,求 a, 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 已知 _边,求 _边 ,直接用 _定理。 已知 _边和 _边,求 _边,用勾股定理的变形式。 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 三边。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和 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 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 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三、合作探究 3、已知:如图,等边 求等边 求 S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 _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 _三角形,作 _是常用的创造 _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 欲求高 将其置身于 四、达标测试 1填空题 在 C=90 , a=8, b=15,则 c= 。 在 B=90 , a=3, b=4,则 c= 。 在 C=90 , c=10, a: b=3: 4,则 a= , b= 。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 5则第三边长为 。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2它的高为 ,面积为 。 2已知:如图,在 , C=60 , , A B 课题: 股定理( 3) 学 习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填空 : 在 C=90 , 如果 a=7, c=25,则 b= 。 如果 A=30 , a=4,则 b= 。 如果 A=45 , a=3,则 c= 。 如果 c=10, ,则 b= 。 如果 a、 b、 c 是连续整数,则 a b c= 。 如果 b=8, a: c=3: 5,则 c= 。 二、交流展示 例 1(教材 ) 分析:在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中,注意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个角都是直角。 探讨图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图中标字母的线段哪条最长? 指出薄木板在数学问题中忽略厚度,只记长度,探讨以何种方式通过? 转化为勾股定理计算,采用多种方法。 三、合作探究 例 2(教材 ) 如图,一个 3米长的梯子 靠在一竖直的墙 A B C 这时 距离为 如果梯子的顶端 A 沿墙下滑 ,那么梯子底端 B 也外移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分析:要求出梯子的底端 际就是求 、达标测试 1小明和爸爸妈妈十一登香山,他们沿着 45 度的坡路走了 500 米,看到了一棵红叶树,这棵红叶树的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2如图,山坡上两株树木之间的坡面距离是 43米,则这两株树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米,水平距离是 米。 3如图,一 根 12 米高的电线杆两侧各用 15 米的铁丝固定,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是 。 B C 题图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4如图,欲测量松花江的宽度,沿江岸取 B、 江对岸取一点 A,使 得 0 米, B=60 ,则江面的宽度为 。 5一根 32 厘米的绳子被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钉在 P、 6厘米,且 厘米。 课题: 股定理( 4) 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自主学习 例 4(教材 分析:利用尺规作图和勾股定理画出数轴上的无理数点,进一步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理论。(变式训练: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2?2 的点。) 二、交流展示 例 1:已知:在 , C=90 , , A=60 , ,求线段 分析:本题是“双垂图”的计算题, “ 双垂图 ”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3 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勾股定理及推导式 对相等锐角,四对互余角,及 30 或 45 特殊角的特殊性质等。 三、合作探究 1、探究: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吗? 分析: (1)若能画出长为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 . (2)由勾股定理知,直角边为 1的等腰 ,斜边为 2因此在数轴上能 表示 2的点那么长为的线段能 否是直角边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尺规作图) O O 1 2 3 4 5 2 4 2、如右图:螺旋状图形由若干个直角三角形所组成,其中 是直角边长为 1的 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 , , , , , , , , , , . 四、达标测试 1 C=25 0 , S 。 2 A=2 B=3 C, 3 A= 度, B= 度 , C= 度, , S 。 3 , C=90 , , 3 , D , , , , ,S 。 4已知:如图,在 C 于 D, , ,求 A 长 . B 412 知:如图,四边形 , , A=60 , B= D=90 . 求四 A 边形 2 60 C E 课题: 股定理的逆定理( 1) 教学目标 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重难点 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一、自主学习 些命题的逆命题成立吗?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个实数平方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直角三角形中 30 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_ 小结注: (1)每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 (2)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与原命题是否成立没有因果关系 . (3)每个定理都有逆命题,但不一定都有逆定理 . 二、交流展示 例 1( 究)证明: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b, c 满足 a2 b2=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A1 1 例 2:判断由线段 a,b,(理解勾股数 ) ( 1) a=15, b=8, c=17. ( 2) a=13, b=14, c=15.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 一般步骤:先判断那条边最大。分别用代数方法计算出 a2 值。 判断 a2 否相等,若相等,则是直角三角形;若不相等,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 例 3、已知:在 A、 B、 a、 b、 c, a=1, b=2n, c=1( n 1)求证: C=90 。 四、达标测试 1填空题。 任何一个命题都有 ,但任何一个定理未必都有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逆定理是 。 在 ,若 a2= 三角形, 是直角; 若 。 若在 a=b=2c= 三角形。 (5) : 1: 2,则 _三角形。 2下列四条线段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8, b=15, c=17 B a=9, b=12, c=15 C a=5, b=, c=2 D a: b:c=2: 3: 4 3 已知:在 ,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a、 b、 c,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a=3, b=22, c=5; a=5, b=7, c=9; a=2, b=, c=7; a=5, b=26, c=1。 (5)a=5k, b=12k, c=13k( k 0)。 课题: 股定理的逆定理( 2) 教学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重难点 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 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111 1、若三角形的三边是 1、 2; ,; 32, 42, 52 9, 40, 345 41; ( m n) 2 1, 2( m n),( m n) 2 1;则构成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A 2个 B个 个 个 2、已知:在 A、 B、 a、 b、 c,分别为 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那一个角是直角? a=9, b=41, c=40; a=15, b=16, c=6; a=2, b=2, c=4; 二、交流展示 例 1课本( )分析: 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依题意画出图形; 依题意可求 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求 求 小结:让学生养成“已知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 例 2、一根 30米长的细绳折成 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 7米,比较长边短 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分析: 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 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三、合作探究 例 3如图,小明的爸爸在鱼池边开了一块四边形土地种了一些蔬菜,爸爸让小明计算一下土地的面积,以 A B 远航号 海岸线 便计算一下产量。小明找了一卷米尺,测得 米, 米, 3 米, 2米,又已知 B=90 。 四、达标测试 1一根 24米绳子,折成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的三角形,则三边 长分别为 ,此三角形的形状为 。 小强在操场上向东走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