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一等奖说课稿《轴对称》_第1页
湖北省一等奖说课稿《轴对称》_第2页
湖北省一等奖说课稿《轴对称》_第3页
湖北省一等奖说课稿《轴对称》_第4页
湖北省一等奖说课稿《轴对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恩施州清江外国语学校的刘玉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3.1.1轴对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解析,学生学情诊断解析,教学策略解析,教学过程解析,教学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学内容解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学生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轴对称,为下一节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 轴对称概念的生成需要引导学生从操作入手,结合直观想象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正好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两个方面.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内容的本质新课标指出,七到九年级为数学学习的第三学段,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三个方面.本节内容正是图形的五种变化中的一种重要变化形式,它更是一种全等变化.2、 教学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我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将四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轴对称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区别与联系(2)掌握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性质(3)通过具体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4)通过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鉴赏美的能力.2.教材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教材的重点确定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确定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以及轴对称的性质的应用.三、学生学情诊断解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年级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说他们已经进入了“心理性断乳期”,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产生明显成人感;独立意识增强;产生一定闭锁心理倾向;有了比较明显的批判思维.从知识上来说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对他们来说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他们却有了直观的认识.我所执教的学生是从七年级开始一直与我一起学习,他们对我的教学方式比较熟悉,学生基础较好,也养成了一定的自学习惯和能力.但男女生学习差异较大,男生主动性更强课堂更踊跃,女生课堂表现力不佳不过好在巩固练习做的不错.因此只要适当引导,合理把握课堂节奏,并从心理上给予学生主人公感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应该不难.四、教学策略解析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基础学科。 众多的教育专家呼吁:“把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出答案。”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安排为:教法: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讨论法、演示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1.长期策略:(1)理解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2)鼓励学生主动答问质疑,学会学习;(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4)分层达标,各享成功. 2.本节策略:(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倡小组合作式学习,明确责任担当,分享自己和他人成果,提高学习效率.(3)设计学生自学展示环节,增强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4)适时拓展,增大教学容量.(5)对学生鼓励赞扬为先,增强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五、教学过程解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2.自学指导、探索新知;3.自学展示、师生点评;4.课堂检测、查漏补缺;5.课堂小结、归纳总结;6.知识拓展、深化提高.(1) 创设情景、引入主题说明: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端,理想的状态在于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摈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课堂教学内容之中.策略:我所采用的导入方式是图片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请看我的教学视频片段: (教学视频片段)教学效果: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轴对称的氛围中,进入轴对称的世界,开始这节课的学习.(2) 自学指导、探索新知策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导学案,利用导学案展示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科学的进行自学过程.“自学要求”:我安排了三个思考问题,这三个问题包含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三个问题的设计中均要求学生结合图例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课本概念的生搬硬套,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概念的生成中融入自己的理解,体会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 (我的教学视频)本环节分为“独学”和“群学”两个环节. “独学”即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环节中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本节内容,但部分学生积累了一些疑惑和问题. “群学”即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以优带差,集众人之力发现和总结本节内容的易错点和难点.同时,解决学生在“独学”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这一环节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与人交流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3) 自学展示、师生点评 学生的课堂展示正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意识. 策略:根据导学案的设计,推选了三位学生以课堂小老师的形式展示自学成果.随后根据课堂小老师的展示进行课堂讨论. 1. 三位小老师课堂展示:(我的教学视频) 一号小老师:肖思航同学结合图片“蝴蝶”和“枫叶”对轴对称及其概念进行了自己的 阐述.得出了轴对称图形及其相关概念。 二号小老师:姜皓严同学结合图片“两个成对称的五边形”演示了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 的特征,得出相应概念.并从概念出发结合图形找出了“轴对称图形和两 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三号小老师:于漾泽同学结合图形推出并证明了轴对称的性质特征.教学效果:此环节三位小老师表现较为出色,他们均结合了图片分析和演示了轴对称现象,推导出了相应概念. 完成教学目标!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表现欲,着重引导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将舞台还给学生.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F2.课堂讨论:F 结合三位小老师的展示师生一起就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我率先提出问题,抛砖引玉:教师:三位同学都提到了完全重合这一概念,我们在前面 所学知识中有没有涉及到呢? 学生:有,学习全等图形的时候.教师:那请问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唐祎纯同学黑板画图,将一个大写的字母“F”进行平移,得到两个“F”,通过演示得出结论:通过平移的两个“F”是全等的,但是无论怎么折叠它们均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但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的.升华知识,师生总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除了全等以外,更强调它们的位置.我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另有一位学生提出问题:唐苑纯同学: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中,我们将其中一个涂成红色或者黄色,那么这两个图形还是成轴对称的吗?李怡陶同学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出发,得出结论:它们仍旧成轴对称. 此时课堂氛围开始活跃,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并互相给出了满意的答复. 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表现的能力.(4) 课堂检测、查漏补缺 说明: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行之有效的练习,就难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堂形式下的课堂检测练习题量不能太大.策略:我在本节内容设计的课堂检测练习只有三个题目(见检测练习).第一题,检测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判断,突出重点.第二题,考察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突破难点.第三题,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水面对称,与物理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数学学科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独立完成,随后一起订正答案.学生从此环节中发现并提出了许多问题,又互相给予了解决.(我的教学视频)1.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田婧鑫同学提出问题:角是由射线组成的图形,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立马有学生从角的概念出发,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得出结论:角是一个图形. 再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出发得出:它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2.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不是它的对称轴?刘磊同学在分析正方形的对称轴时说道: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其中有两条对称轴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王嫡同学发现问题,他从轴对称的概念出发得出对称轴的本质是一条直线,又复习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概念得出对角线的本质是一条线段,由此得出正确结论:正方形的的其中两条对称轴是它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而非它的对角线.这里既复习了之前所学知识,又巩固了轴对称的概念,更明确了对称轴的本质.我也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严谨态度思考和处理问题.3. 新的发现: 李怡陶同学提出自己的发现:有的轴对称图形不只有一条对称轴,可能有多条或者无数条.例如,圆. 第二题,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该题的方法: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先找到对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增强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解题能力. 教学效果:此环节让本节课达到高潮,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本节知识,达到了查漏补缺的目的.也突破了难点.我在此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发挥空间和赞扬,让学生乐于分享和展示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5)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说明:明代文学家谢榛曾经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由此可见课堂小结对于整个课堂的作用. 策略:1.图片鉴赏: 教师提问:这个熊猫很可爱,但是它哪儿可爱呢?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觉得它的眼睛是对称的,符合人的审美;有的学生认为熊猫本身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看起来很漂亮;还有它的耳朵,手,脚. 教学效果:通过对图片的鉴赏,不仅复习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对于对称美的鉴赏能力. 2. 各抒己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里学生的收获从轴对称及其相关概念,到轴对称图形与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再到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效果: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大增强了课堂的参与度.又对本节内容加以巩固,完成本节课的预想.(6) 知识拓展、深化提高说明:知识的拓展在数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将本节内容得以充分联系,又能侧面的加以引申,激发学生对下节内容的强烈好奇. 策略:我在此环节设计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近的问题,既复习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又融入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及其性质的应用,还涉及到了下一节内容.教学效果:由于时间限制,本题未能全部完成.但从某一定程度上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设目标.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中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校“五为五突”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情况设计了本节课,在这一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给予学生时间和舞台展现自我,增强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借助图片分析和演示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导入中结合了民族文化京剧脸谱,小结里鉴赏图片都增进了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成分.因此,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我总是能用最简单的课前教案换来最丰富的课后总结.当然,在这次轴对称的教学中我也有一些不足.由于自己资历不深厚,对知识的积累也还不够,在学生的自主展示和学习活动中有一些点拨不够及时,也不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