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六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第十六单元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高考历史(课标专用),考点清单,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俄国经济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2)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4)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5)1917年7月,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2.经过(1)1917年11月8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发生在俄历十月,所以被称为“十月革命”。(2)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大会还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前者呼吁停止战争,后者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3.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考点二两种类型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作用: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内容,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三、“斯大林模式”1.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3)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2.评价(1)作用: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后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教材知识补遗史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西方和俄罗斯有人称之为“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斯大林体制”。“斯大林模式”曾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影响。,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研究,西方学者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而20世纪80年代后的苏联(俄罗斯)学者则把某些情绪化的看法渗透到学术观点之中,从而导致其走向极端。我国大多数学者则能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使研究成果显得较为中肯、严谨。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背景(1)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3)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造成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被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4)盲目的股票投机,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5)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股价狂跌,经济危机由此爆发。2.表现: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农民濒临破产。3.特点(1)波及范围广:从美国爆发,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一直延续到1933年。(3)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4.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活动不断;法西斯主义趁机兴风作浪。(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矛盾和摩擦日益尖锐,还进一步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为强烈的反抗。(3)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导致危机不断恶化。美国人民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危机。,五、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上台:1933年。2.内容,3.作用(1)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2)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自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教材知识补遗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调整(1)重商主义其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其理论核心是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是英国从16世纪到17世纪中叶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自由放任主义是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盛行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是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自发调节。主要内容是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其产生与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密切相关。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盛行,导致生产与资本的无序运作严重,埋下了经济危机的隐患。(3)凯恩斯主义其也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自我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其主要内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一种模式。,(4)新自由主义它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主张在国家干预下注重经济的自由发展。其产生与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滞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