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近一段时间在我校周围就发生了几件令人震惊的事件第一件事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临沅小学。刘某,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事发生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其家长叫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介绍,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在交谈时,孩子跑出了学校,在学校一公里左右的顺驰桥(距地面10米高)上跳下,当场死亡。除此之外,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会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有的性格懦弱、孤僻,缺乏进取心,意志薄弱,没有自制力,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做事没有信心,心理欠缺,怀疑同学看不起他,别人在一起说笑,他怀疑在讥讽他,议论他。可又有的专门找别人的缺点、挑别人的毛病,讥笑别人,从不思考自己的短处;有的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他事漠不关心或蛮不讲理,从不考虑他人,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又有的则生性激动,对所见所闻极易做出过激行为;有的学生孤僻离群,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又有的则异常活跃,常常不分场合过分地表现自己;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可又有的则过于追求分数、名次,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表现考前焦虑不安、苦恼失眠,甚至在考场上因过分紧张而晕场等;还有些学生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又有的则凡事斤斤计较,生性多疑,过于敏感。以上类似的还有许多。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任他们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们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大学生。只因打牌时被疑作弊,而将同宿舍其余同一专业毕业班四名大学生杀害。其15岁时曾因父母吵架而想杀了父亲。在与奶奶看电视争台后,在笔记本上还写“恨恨恨”。这一切不能不令我们为之担忧。因此,从小抓起,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精神病学者麦灵格是这样定义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这也表明只讲生理卫生是不够的,对学生还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专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后者。长期疲劳就会造成学生视力减退、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失眠、心情忧郁、情绪不安、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精神失常,甚至轻生。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心理教育的方法很多,象组织活动、典型事例分析、经验交流、谈心、心理问卷测试、观察实验、心理暗示、表扬鼓励等都可以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我叫某某,我住在某处,我是某校一年级某班学生,我喜欢干什么),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学生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则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除了上述一些必要的游戏、活动外,增加了阅读材料、心理问答、谈心、交流等内容。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学习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组织谈心、交流。比如,在学生答卷时发现焦虑的不良心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调节、缓解焦虑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答卷情况,介绍一些好的方法,象“意识调节法”、“注意转移法”等等,也可以组织这方面较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组织学生介绍经验之外,还可以整理一些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的学习方法、技巧及学习习惯等,通过学生阅读分析,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缓解学生的考前紧张,可设计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再请一些学生介绍经验,最后教师总结一些基本应考策略;为了增加学生人际交流经验,可以设计“接受建议”的自查问卷,通过自查及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一些“拒绝对方”的合理方法。以上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材料分析、谈心等等,都是建立在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恰好弥补了低年级游戏活动的缺点。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健康教育论文心理是指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人的心理素质,会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智力开发都十分重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实,在困难面前坚韧不拔,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面对挑战勇敢、坚强,出现问题沉着冷静,成绩面前不骄不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1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恐惧是学生成长发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怕回答问题、怕表演、怕展示自我、怕考试等等,老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然的话,学生将来会成为个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一事无成的人。老师可以针对形成孩子恐惧的原因进行分析教育。例如怕回答问题的同学,老师可以多叫他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他觉得习以为常了,也就不会再有害怕心里。怕表演、怕展示自我的同学,老师可以告诉他,其他同学的表现和他差不多,只是表现的次数多了,动作熟练些,感觉就比他优秀一点,如果他努力,同样会表现得很优秀,这是给他自信心。考试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检测我们平时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如同平时做作业,不要担心什么,考得好坏都没关系,只要你曾经努力过,老师和爸爸妈妈不会责怪你的,同学也会理解你的。2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喜欢做的事,往往抱有浓厚的情趣和自我陶醉、欣赏,当他自己干成一件事时,在我们老师和大人的眼里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但在学生眼里,也许会欢喜若狂、手舞足蹈;也许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伟大;也许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大人的夸赞和鼓励。如果我们老师和大人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甚至还无端地让他们遭到训斥与冷落,这样,就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他们自尊心,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失去感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缩手缩脚,失去信心,甚至对性格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使他们变得孤僻、忧郁、呆板和多疑。作为老师,应该很乐意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绩和进步,哪怕是写好一个字,画好一幅面,或随手检起一张废纸等事情,老师都要适当地夸奖和鼓励,这样,他们的信心足了,心情好了,就会乐于接受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学生对某件事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兴趣会使他去探求、发现,深入钻研,当老师看到学生的这些优势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3正确纠正学生的嫉妒心理。嫉妒是由于自己和别人比较,感到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情绪比较严重时,会形成一种极想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的憎恨感情。嫉妒心理的消极作用很大,它能使人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自私而缺乏关心别人的情感。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团结、还会孤立自己,更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4从小培养学生的“肚量”。老师应帮助学生克服气量小的毛病。因为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老师要耐心地给他们讲清对错标准,以便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哪是对,哪是错,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并能自我解脱出来。另外,学生往往看见自己的优点多,看见别人的缺点多,甚至用自己的优点跟别人的缺点去比。因此,老师还要通过具体事例来教育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了。事实证明,鸡肠鼠肚的人往往是自寻烦恼,点小事就钻进了“牛角尖”,给别人带来的是不痛快。5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一个自以为不如别人的学生,他们总是向别人谈自己“怎么不行”,这将使一般的自责转变成“自我失败主义”心理,会严重压抑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受到父母和教师的谴责,同学的“白眼”,使他们对遇到的每一件事情的第一反应总是觉得自己“不敢”或“不是”,因此变得非常胆小,这也是造成学生自卑感和缺乏自信心的原因。要培养学生的自信,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解放”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甚至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逐步使他们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识。另一条是,对胆小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少批评、指责。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她不鼓励学生们做杂技式的冒险、不喜欢他们轻率、鲁莽,但要求他们大胆。大胆本身就表现一种自信。她在1911年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化学奖时,便把自己的长女伊雷娜带去参加了这次严肃的集会,使女儿增强成功的信心和意识。二十四年后,伊雷娜终于也在这里接受了这种奖项,不难看出,母亲给予的信心和智慧是女儿获得这巨大成功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新理念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应;它能使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绚丽多彩。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摘要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小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农村小学为立足点,阐述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层次、途径、方式方法、师资建设等问题,构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广大农村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在最佳的状态”。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力竞争日趋剧烈、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候,作为社会的一员,如何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生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问题,对21世纪的主力军、祖国的希望广大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及意义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大中城市小学广泛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取得了一定理论成果,并在实践活动中也已形成某种工作模式。而在广大农村小学中仍是一项很薄弱的工作,并且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恰是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急待开拓的新领域。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那里的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观念和方法、社区生活环境等状况全然与大中城市的学校不同,有时很难搬用城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体系。由于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的学校、家长、老师大多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农村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学校,教师和家长并没有感到自己的学生或孩子有多大问题,有的家长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事,学生出了问题就应该找学校,与家长无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和“打骂教育”的现象并存。因此,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来看,目前还缺少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因此很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挖苦、尖刻的语言刺激学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只重视学科课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相对固定的内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在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做还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载体。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即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总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成立组织机构,形成网络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具体由教科室、教导处、大队部、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员等若干人组成。制订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计划,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计划和年级授课计划,并设立心理辅导室,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一名中层领导负责日常事务,指导教师制定具体教育计划,督促教育计划的实施,评估教育活动的效果。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对学生进行初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解决学生常见的轻微心理问题,并及时妥当地把一些较为突出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交给心理辅导室,由心理辅导员会同校外专家咨询、诊断、治疗,从而发挥早期干预的作用。科任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协助班主任开展辅导工作。2科学规划教育,分段实施学校开设心理活动课,各班每隔一周安排一节心理活动课,并分年段实施授课内容。具体目标如下“三个基本目标”和“一个最终目标”。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各年段授课内容为一、二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三、四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五、六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助系统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和优秀的、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担任辅导教师,每周三次对学生开放,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开通“悄悄话”信箱和校园热线电话,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在午间一刻中开设“心岛园”栏目,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二加强培训,形成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必须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多方入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可以采用“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研讨,全体教师集训,个人自修钻研”等多种方式培训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学会正确面对和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正确理解心理与品德的关系;正确认识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抛弃“师道尊严”,尊重、理解学生,与他们平等的沟通,自觉做学生的“心理保健者”。(2)制定措施,严格要求。学校在加强教师师德的学习的同时,提出了“好教师的十个要求”,对教师的言行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并制订细则认真考评。一方面促进教师心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杜绝因教师的不当行为而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3)改进方法,提高业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等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学校重视教师业务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2指导家庭教育,家校同步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任老师。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小组,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如下向家长推荐订阅家庭教育杂志、家庭教育报,让家长受到教育;办好家长学校,以家长名义聘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家长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举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正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学期中重点进行家访,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家访的一项内容;学校校报设立学生家长专栏,定期刊登家教经验大家谈。三营造良好氛围,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马克思曾经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1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学校在校园环境布置、美化方面尽可能心理化,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悦、宽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如在设置校园标语牌时,要将心育考虑进去,既有其内容,又要将心育作为实现这些规范的有力措施。例如“请不要随地吐痰”、“自律、自制,做自己的主人”等。这样将外在的要求与其自我的心理需求有面地结合起来,减少由此而造成的逆反心理,从而变外在强制为自我要求。还可以利用校园黑板报、班级墙报,召开主题班会,集体讲座及校园广播等形式,扬善抑恶,围绕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同时介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心育氛围。在校园内种草、植树,并进行合理装点和优化布置,使学校的草坪、绿树、盆花都富有美的气息,给学生一个健康、愉快的心境,消解因学习压力而带来的紧张心态,消除疲劳,使人心胸开阔,情绪愉快,促进不良情绪的排遣。班级的心育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室卫生做到窗明几净,清爽宜人;教室布置可以张贴一些心理素质好的名人画像和有利于心理素质提高的语录;总体的感觉是要求做到给学生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2学校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树立教师的新形象。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增强自身心理健康,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生活。一是要保持愉快、自信和乐观的心理状态,尽可能拥有良好的心境,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二是要正确认识对待学生,能谅解、宽容、尊重学生;三是具有良好的个性和注意自己的装束、仪表,以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的各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关系,处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师生之间的正式交往与非正式交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如开学初的“同学们,新学期好”的横幅,每天在校门口和教学楼迎接学生上学的值周、值日老师学校和教师要创造健康和谐的校园心理气氛,不断加强和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加强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建设。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好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校风、班风、学风良好的学校或班级,思想品德教育就抓得紧,纪律严明,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之间和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融洽,友好互助,教学相长。在这样的学校和班级里生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然会得到改善和提高。四多途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开设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各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并纳入课表,由心理辅导老师或班主任主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内容安排上,低年级以校园适应和常规训练为主,中年级以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为主,高年级以情绪、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内容为主。每一学年的活动均包括促进学习,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塑造个性,培养品德,增进社会适应力等内容。心理活动课按年级列出教育目标、内容,但每个年级都要体现出“人际交往、学习、自我意识”等方面,编写教案。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用“情境式”、“训练式”、“游戏式”、“辨析式”、“小品表演式”等,教学方法可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训练法”、“表演法”等。心理活动课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故深受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良好。2渗透于学科教学各学科的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不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的因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的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做好课前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确定渗透的方向;二是寻找渗透的结合点,即针对学生的实际,挖掘寻找教材中进行心理辅导的结合点,获取渗透的载体;三是在渗透中强调让学生认识自己,适应环境,明确渗透的目的。我们要抓住心理教育的结合点,捕捉渗透的有利时机,用心理卫生的观点去关注学生心理的细微变化,透析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变得喜欢学习了,教师的报怨也少了,课堂教学轻松活泼了,效率也提高了。3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在少先队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条新途径。少先队活动,由于其具有活动性、趣味性、教育性,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所以它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会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节日庆祝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的潜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心理因素,精心设计活动,有效地进行教育。二是利用仪式和庆典进行心理教育,如每周的升国旗仪式,每学期的开学典礼,都是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不可忽视。三是少先队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也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抓手。系列化的教育活动,能突出活动的整体性,发挥反复强化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成效。4个案研究为了发挥心理辅导的早期干预作用,我们教师要参与个案研究。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及有关测量资料,确定12名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从“身体情况”、“学业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对已掌握的资料或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教育对策,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在个案研究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本着发展性原则,运用综合辅导模式,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自我探讨,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逐步了解和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使学生向健康的方面迈进。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了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创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构建了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棘手,需要作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1小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与学习有关,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进行研究,非常有价值。2教育是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用健康浇灌健康。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这并不说明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多么严重。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缓慢,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当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深入人心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应从有意走向无意。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的自觉行动。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观念,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希望本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为广大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班华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2陈永胜小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3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20006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俞国良、陈虹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1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并指导家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巩固和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关键词平等和谐、尊重、教育环境、渗透、指导家庭在现代社会,身体与心理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一、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教师也有益。在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例子,教师心情好,学生的精神状态也显得特别好,教师心情不好,学生的心情更烦;气氛好的班级,教师教学顺,教学成果也易见,班级气氛不好,学生问题多,教学不见效果。其中的缘由就是教师与班级学生互动的心理现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益于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对教师学生都有利。二、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消除差生的概念,班级群体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的现象。在小学里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把所有的机会集中给少数好学生,在培养了一批好学生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教师要消除对学生智商问题的错误认识。其次,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和评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和他自己选择的进步。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尊重每一个学生不应该只是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具体的操作,不应该只是教师和颜悦色地面对小学生,而是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小学生发展,要明确尊重学生和放任学生的区别,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三、创设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