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四章图表电子公文例文_第1页
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四章图表电子公文例文_第2页
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四章图表电子公文例文_第3页
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四章图表电子公文例文_第4页
电子公文写作实训教程第四章图表电子公文例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表电子公文例文目录福建省妇女参与经济活动进程情况分析报告1哈尔滨市公安局关于封闭道里区东六道街交通的通告7福建省妇女参与经济活动进程情况分析报告2000年以来,全省男女平等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的性别歧视基本消除,妇女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不断增加。同时妇女基本享有了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全省参加社会统筹保险妇女人数逐年增加,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的情况有较大改善。一、女性参与经济活动、享受特殊劳动保护的基本情况20002003年我省男女平等享有参与经济发展和获得经济资源的权利有较大改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出台,妇女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择业机会。(一)女性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渠道更加畅通2000年全省从业人员有166019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约7139万人。2003年,我省全社会从业人员有175671万人,其中女性约790万人。女性从业人员比2000年约增加761万人,增长107;占全社会从员人员的比重从2000年的429,上升到45,增加21个百分点。女性就业不仅总量上不断增加,就业的渠道也更加畅通。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如设立中介服务机构,定期为女性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培训,鼓励妇女自谋职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家政服务业,为妇女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图一我省政府和社会各界还对女性残疾人的就业工作给予较大的关注与支持,以扶贫开发、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社会保障为重点扶持贫困残疾人,帮助他们寻找就业岗位。2003年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3680人,其中女性残疾人1656人。全省共安置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女性残疾人4432人。(二)女性就业领域继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调整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女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妇女就业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全省妇女就业已经遍布国民经济各个行业。2003年全省城镇单位在岗女性从业人员达到151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39。从行业分布看,全省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制造业、金融保险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社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女性从业人员的比重均在40以上。从绝对量来看,制造业从业人员最多,达8535万人,占全部女性从业人员的564,比2000年增加1464万人、提高57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我省非公有制企业中以制衣、制鞋、电子制造业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吸纳大批女职工;其次是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2054万人,占13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654万人,占43,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633万人,占4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593万人,占39。女性就业结构日趋合理,就业层次有所提升。采掘业、建筑业等属于重体力劳动的行业,女性分布相对较少。2003年,采掘业女性占本行业从业人员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47个百分点;建筑业下降018个百分点。女性的就业层次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中女性比重提高了065个百分点,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提高了067个百分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提高了081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提高了251个百分点。妇女的职业分布正朝着根据妇女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发挥女性长处的方向发展。表一20002003年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分行业分性别构成从业人员万人女性从业人员万人女性占各行业从业人员比重行业2000年2003年2000年2003年2000年2003年2003年比2000年增减全省合计325883446313938151304277439011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组农林牧渔业88271332826937193769050采掘业53541816611031032636466制造业12948153687071853554615554093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1578622823831893031158建筑业2272264033738714831465018地质勘察业、水利管理业1261240280312222246624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156814994144392641292628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986142384559342554168088金融保险业100594244544144264677251房地产业30735510010832593052207社会服务业1069118250149546894189500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084115660465455735654081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464145552062205444434510067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2812970780842776284106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2892282465463322612242019其他行业2781810780592808327246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88271328426932203769549第二产业16470192127802927047374825088第三产业15236145385852559138413846005(三)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劳动权益基本得到保障我省进一步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为女职工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解决女职工在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指导各类用人单位把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纳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2003年,有90以上的企业在集体合同中写有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款。全省国有企业基本落实了女职工享有经、孕、产、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护、生育保障以及禁忌从事有毒有害、强体力劳动等女工劳动保护有关规定;普遍实行女职工两年一次妇科病普查工作制度。2003年全省执行了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的占已建女职工组织的企业比重有747,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规定的占已建女职工组织的企业比重有858。(四)社会保险稳步推进多年来,我省加紧建设和不断完善劳动保障体系,保证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权利并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省参保人数不断增加。2000年参加社会统筹的五项基本保险参保人数有62181万人次,其中女性约20775万人次;2003年增加到126299万人次,女性约35412万人次,女性参保人数增长705。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女职工人数达到131万人,比2000年增长595;参加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达到11986万人,比2000年增长79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女职工人数达到10902万人,比2000年增长41倍;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女职工人数达到了5117万人,比2000年增长3634;全省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女职工6624万人,比2000年增长245;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女投保人数仍然保持75万人,与2000年基本持平。图二(五)加强法制建设,消除性别歧视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决禁止在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权,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的男女同工同酬。1998年以来全省用于下岗女职工再就业资金达481亿元。目前,在全省的就业形势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各级政府依然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妇女就业,积极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益。二、女性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一)女性就业、再就业难度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种服务行业岗位的大量增加,一方面为广大女性就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阶段就业总量性矛盾(就业岗位的有限供给和新增劳动力的大量增加产生的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经济结构的调整使隐性失业显性化)等影响,女性就业包括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会在较长的时期存在。尤其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乃至一些机关单位在聘用人员中仍存在性别歧视。(二)部分企业劳动保护工作不到位从统计数据显示,女性就业人员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且主要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制衣、制鞋等简单劳动,其特征是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报酬低,这些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较差,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工作环境,侵害职工劳动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私营、乡镇和外资企业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率偏低,规避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应承担的责任。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仍存在违法使用童工,包括女童的现象。(三)社会保障体系尚需健全当前社会保险覆盖面仍然较窄,且扩大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据统计2003年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的参保职工人数仅为126299万人次,而当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就有175673万人。其中女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三资、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参保情况很不乐观。(四)女性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差距悬殊,就业层次相对失衡从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从业人员中男性有18008万人,女性有8922万人,占男女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分别为523和590。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具备较高文化水平的从业人员中男性有8832万人,女性有3426万人,占男女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56和226。女性从业人员多集中在文化要求不高、技术要求较低的行业。三、解决女性就业与特殊劳动保护问题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一)加强妇女的劳动就业和劳动保护工作。要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失业下岗女职工实现再就业服务。加快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大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促进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帮助失业下岗女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采取重点帮扶的办法,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大力推动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竞争能力。(二)加大劳动监察力度,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外来女性的劳动权益。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劳动保健保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企业侵犯女职工劳动权益的行为及时依法纠正和处理。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女性到各种所有制企业就业创造条件。(三)进一步落实“4050”工程,大力扶持女性就业困难人员。政府在监督各地完成再就业工作责任制的同时,应把扶持女性就业放在重点位置,把为女性自主创业提供经济和政策支持的工作落到实处。(四)做好女性就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教育,提高女性的择业机会。充分发挥劳动、工会、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对寻求就业的女性加强经济和各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增强妇女对经济机会和经济挑战的反应能力,倡导有关企业和一些非赢利性组织,对困难妇女传授电脑和互联网知识。(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各项社会统筹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力度推动社会统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