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_第1页
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_第2页
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_第3页
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_第4页
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机制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呼唤全民终身学习1、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全民终身学习的经济基础经济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十五”期间,江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为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经济总量快速发展。2005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以上,人均GDP跨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财政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282。到2010年,江苏将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12005年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分别增长29、16和131,非农产业比重显著上升。2005年,江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比2001年下降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系数呈缩小趋势,由2001年的598下降到2005年的470。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既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又为科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19元,比上年增长175,增速居全国首位,“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6。2005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5276元,比上年增长110,增收额居全国前列,“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0。生活水平的提高,既为人们接受教育、加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使教育和学习成为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2、江苏创新型省份的建设对全民终身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构建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并指明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具体目标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50左右和6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0左右,专利总量居全国前列,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在社会发展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科技创新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建立布局合理、良性互动、开放配置、运行高效、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由于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从教育的视野上对江苏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江苏的创新发展所内含的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文化战略,是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通过产品和产业竞争过程中人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合作精神的提高,来激发知识社会中技术的巨大作用,提升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整个社会中的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其核心目标都集中到人的素质要求上。围绕江苏的创新体系的构建,作为一种共同愿景,人的发展既是新知识的接受和扩散,也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并把它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价值追求,进一步提升为整个江苏的一种文化精神。从教育层面上来看,就是要深化教育改革,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要突破仅仅关注学校教育的狭隘眼光,把视野扩大到农村教育、社区教育、企业教育等社会教育系统,着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江苏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3、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江苏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从小康向富裕迈进,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已经从“满足就业谋生的民本型”转变为“追求生活质量和价值的文化型”,并正在向“追求全面发展的自我实现型”进行转化,教育和学习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更高层次需要。2005年江苏省城镇住户调查显示低收入群体中就业人员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5以上,高收入群体中的就业人员,大专及以上占50。低收入群体中的80的就业人员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报酬相对偏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或社会服务业。这种现象表明知识要素对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正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成为人们改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遍及江苏城乡的各类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表明,人们的学习需求已不再拘泥于学历的提高,很多人不再把学习当作以“谋生”为目的的生存需要,而是成为追求生活质量和价值的以“乐生”为目的的生活需要,学习已经超越传统的“工具性”的意义,体现出“价值性”的新的内涵,学习正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二、江苏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的基本状况近年来,江苏着力于建立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覆盖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并积极探索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安排,促进全民终身学习。1、国民教育体系比较发达进入新世纪,江苏各级各类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1)各阶段教育水平持续提高。全省于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200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7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为968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2004年已提高到6742,苏南部分县、市己达80以上,基本达到普及要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848。(2)教育的区域分布基本实现均衡。目前,江苏各地区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以及高中(中专、技校)教育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苏锡常地区高等学校数量增长迅速,苏北地区高等教育数量薄弱状况也有所改观,全省每个地级市都至少建有一所本科院校。表12004年江苏省各级各类学校分布情况(单位所)分类地区普通高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成人高校南京市383222378315745047915无锡市1114201271127411543徐州市71128211022649086302常州市98145411323072471苏州市13122710941744883164南通市681910762506785102连云港34134491634696813淮安市613181043179528291盐城市4142313782537431010扬州市512128581504083812镇江市5619428932382021泰州市3424465188484434宿迁市11217256181611842合计11115025614084423116723656627资料来源2005年江苏教育年鉴(3)各级各类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预计到2010年,全省70以上的普通高中达到优质标准,60以上的职业学校达到国家重点建设标准,普通高校在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合格标准的同时,建设120个国家重点学科、150个省重点学科,20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将进入全国高等教育先进行列。2、终身教育体系初见端倪(1)城市社区教育脱颖而出,成为新时期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1999年江苏正式启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十五”期间,全省建立了9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42个省级实验区和200个市级实验区。江苏社区教育在稳步发展中,发挥社区内的学校、文化、体育、科技等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为社区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服务。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实验区域网络平台(实验区域平台主要为国家级实验区、省级实验区和市级实验区)为依托,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居民小区学习中心、村民文化技术学校、企业职工学校以及社会办学机构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成为横向联结、纵向沟通、资源共享,覆盖各层次、各类人员,能基本适应社区居民终身学习要求的社区教育体系。(2)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为农村社会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截止到2001年12月,江苏1442所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均匀地分布于全省各地,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较为完好,而且有一支近7千人的专职人员和教师队伍,还有两万多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历年的经费投入达到了162亿元。经过撤乡并镇以后,现在,全省有1308所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它们承担着全省农村社会教育培训和教育系统8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目前我省乡镇成人中心校正在不断拓展功能,成为推广农业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普及卫生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以及开展农村党员教育的多功能学习基地。表2江苏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情况统计表(2001年12月1日)学校数(个)建筑面积(万平米)干部、教师(人)经费总投入(万元)南京市848327481296无锡市9724577224921徐州市1292094818141常州市78932304775774苏州市127254772527945南通市1742455061277514连云港938024295595淮安市118552476366745盐城市1411236157981扬州市1059443825965镇江市78127306107386泰州市119712612314084宿迁市99647346421066合计1442173296795162501资料来源2001年江苏省“5112”教育富民工程年度统计表(3)远程教育网络得到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不断便捷高效。近年来,江苏电大为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对建设新型开放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构建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网络,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校园和课堂遍及全省1个市、68个县区,各种实用课程和教学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省各地和千家万户,目前在校生已达20万名,成为覆盖省、市、县三级办学系统的巨型开放大学。(4)自学考试成为自我学习提高的重要路径。江苏省面向社会开考了涉及10个学科,117个专业的科目,其中本科67个,专科50个。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江苏自学考试学历考试和非学历考试人数达到71万人。截至目前,江苏省共计有503万人报名参加自考,在籍考生有150万余人,为社会培养选拔了近43万多名自学考试本、专科毕业生。(5)学习载体、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不断得到丰富。2005年全省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重要文化机构达到535个。“十五”期间,江苏公共图书馆累计总流通人次77608万人次,年均增长759;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五年累计举办展览331万个,组织文艺活动892万次,举办培训338万班次。目前全省已经形成卫星地面结合、有线无线结合的立体传输覆盖体系,基本实现了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全省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324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79万户。截止2005年12月31日,江苏省共有网民790万人,占本省人口比例106,江苏网站总数为53,829个,占全国比例的78。3、全民终身学习初显成效2002年起,江苏以常州、南京、苏州、无锡、通州等学习型城市的创建为主体,通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机关等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发展多种类型的学习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1)学习型企业的创建为企业增强了学习力与创造力。江苏红豆集团、徐州卷烟厂、江苏油田、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江苏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金太阳家电集团、苏州阀门厂、南京红星家具城、南京凤凰台饭店、徐州夹河煤矿等一大批企业开始了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开创创建工作以来,有76的人认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80的人认为办事能力有所增强,74的人认为更具有了开拓精神和团队精神。(2)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激发了居民学习的内在动力。苏州市区已经有数十个社区正在构建学习型社区,如工业园区湖西社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构筑现代化的学习型社区;平江区的“金乡邻”学习型联谊会以社区群众为基础,成为了居民自主学习的“好课堂”,沟通街坊邻里关系的“连心桥”。常州市北环第一社区以“夕阳红读书会”和英语口语学习班等载体开展学习活动,钟楼区专门为10个文明社区特制了“流动借书车”,文亨花园社区和劳动西路社区开办“小巷讲坛”等。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增强了居民学习的兴趣,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5机和活力。(3)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将人们的学习推进到生活的每一个空间。徐州市为了在家庭中掀起一个“人人为文明城市创建做贡献,家家争创学习型家庭”的热潮,2002年8月,市妇联召开了“创建学习型家庭”现场会,推广泉山区、沛县妇联和翟山办事处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向全市家庭倡导“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生活方式。常州市随着学习型家庭的开展,家庭成员的教育、学习费用支出增长较快,仅2002年1至8月,人均达到1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6。2002年对主要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735的人在过去一年里参加过学习活动,市民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经费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见表。表3个人学习时间与经费状况每天学习时间百分比()学习开销比例百分比()05小时以下1845以下401051小时37651041312小时339102012523小时672030353小时以上3430以上25(4)全省范围内的学习活动掀起了一股读书学习的热潮。2002年9月,江苏开展了主题为“营造学习型家庭,塑造学习型社会,创建学习型大省”第二届江苏读书节,2002年5月,南京市开展了“学习节”、学习型城市网上论坛、“新三学”、百万市民学外语、建设南京的讲坛文化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无锡从2002年10月起,在全市开展了“英语学习进万家(万户家庭、万家单位)”的群众性活动。2006年,江苏省及南京市举办了首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活动。全省范围内学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全民终身学习,为“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江苏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中的主要问题虽然江苏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面对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全民终身学习的更高需求,以及构建学习型江苏的宏伟目标,江苏在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和解决。1、缺乏保障和推动全民学习的长效机制,终身学习思想不能真正转化为全民深入持久的学习行动。一是没有深入广泛的传播终身学习理念,许多市民把学习与教育等同,把终身学习看成接受终身学校教育,终身学习没有成为广大群众一种普遍的思想认识;二是没有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有效机制,没有真正带动各行各业、各级单位、各级组织,以及各种行会组织,成为全民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行动者;三是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不能在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权利的同时,通过评价和奖励,激励个人积极学习、自主学习。2、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开放度不高,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服务社会的能力不强。由于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都是以升学为目的,过于关注教育的纵向结构,弱化教育的横向结构,传统教育的各个领域之间处于互相隔绝的状态,学习之间、专业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流动转移非常困难。同时,对教育成效的评价停留于学校成就和办学成效上,教育内部的各种形态、各种类型的教育之间无需相互沟通、互相联系,不仅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难以转换,同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四大教育机构之间也缺少相互6转换的机制,整个学校教育体系处于分割的封闭状态,缺乏弹性与活力,不能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有效拓展教育功能,放大其社会效应,不符合发展终身教育、推进全民学习的时代要求。3、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度不够,不能形成满足全民广泛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学习项目。一是没有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没有确立大教育观念,难于将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知识资源进行整合,拓展教育资源,开发适合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学习项目;二是没有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功能,不能贴近市场的需求,依据其掌握的社会学习信息,形成教育资源供给与学习需求的对接平台,向社会输送多样化的学习项目;三是没有相对于全民终身学习要求进行办学体制上的制度安排,学校、企业、社会力量往往从各自利益出发,造成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构门类繁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协作、配合,浪费大量资源,办学效率很低,质量不能得到保证。4、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度不够,不能真正形成全民学习的通畅途径。一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更大程度上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高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二是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广泛地将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电子课程,通过开放式网上学习平台,传输给广大学习者;三是公共教育资源的公益化程度不高,许多公共教育资源过于注重于市场化运作,不能让市民低成本受益;四是政府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科研网和中小学“校校通”等多部门网络缺乏沟通和衔接,不能形成学习资源辐射终端的便捷化。四、江苏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的机制创新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重大的体制突破还缺乏一定的基础条件,当前应主要着力于机制创新,在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成效上取得突破。具体来说,应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三个机制,即动力机制、组织机制及服务机制。1、激发学习动力人人要学的动力机制图1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人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外部压力和自身需求,外部的压力包括社会竞争和制度激励,自身需要包括生存、发展和高层次追求。构筑人人要学的动力机制,必须着力于构建促进人们学习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表扬奖励以及制度规范,带动人们投身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中。(1)注重宣传发动,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导向机制。一是要发挥宣传媒体部门的作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全民终身学习思想;二是要发挥文化艺术部门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现场参观、图片展览以及各具特色的影视节目等形式来提高群众参与的热情,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作用,以报告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播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全民终身学习的质量和水平。(2)加强行动引导,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引领机制。一是通过政府牵头,多部门和社会团体齐参与,开展诸如城市学习日、群众文化日、学习节等各种活动来推动全民终身学习;二是发挥终身教育讲师团的作用,深入街道、乡村、社区,重点宣传持续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社会竞争制度激励学习动力生存发展追求内驱力外压力7新的先进典型,介绍推广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经验,推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通过建设贴近群众生活的广泛性学习载体,诸如家政学校、市民学校、基层党校、图书室、文化站等阵地,带动大量人群以及社会组织投入到学习载体的建设中,并逐步转化为群体性学习行为,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3)突出价值认同,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激励机制。一是认可各种学习活动的社会价值,通过学分积累,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等证书的获得,充分肯定多种学习渠道的法律地位和作用;二是建立健全促进人们学习的奖惩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在招聘、用工、晋升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形成激励人们不断学习、通过能力参与竞争的体制环境;三是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单位、企业、社区等给予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促进形成激励人们学习的长效机制。(4)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的倒逼机制。一是建立劳动就业的准入、检查、监督、考核制度,通过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素质门槛;二是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政府职能,指出各级政府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责任,并设立专门机构从事专项管理,保障全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三是规范社会行为,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开放,建设发展终身教育促进全民学习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提高现有社区学校、乡镇成人中心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条件和能力水平。2、组织互动学习人人在学的组织机制建立人人在学的组织机制,就是要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通过组织互动,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制定广受欢迎的学习内容,激发持续的学习活力。(1)长远规划,保持学习型组织持续的学习活力。一是把学习型组织建设放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组织发展战略的共同背景下,科学的制定组织发展的共同远景,实现组织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二是选择性地吸收西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精粹,立足于实际,进行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实验探索;三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各具特色的组织学习模式。(2)互动学习,不断创新组织学习形式。一是通过评比、交流、互访、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交流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打破不同的单位、部门、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学习成效的整体提高;二是通过定期的检查、考核、评优、竞赛、交流等多种形式,在组织内部的部门之间、处室之间、班组之间、社团之间形成以沟通为主的互动学习,提高组织的学习成就;三是通过个人结对学习和帮扶学习,并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建立内部学习网站或学习专栏,传输学习信息和学习经验,为人人互动学习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3)适应需要,不断充实组织学习内容。一是在学习与工作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及时跟踪本职工作的最新发展态势,掌握最新知识,以工作任务和问题为牵引,进行研究式学习;二是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学习要求,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机会,解决工作中瓶颈问题,将学习融入组织运行,进行工作式学习;三是实现工作与生活需求相结合,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终身发展要求,进行拓展式学习。3、提供教育服务人人可学的服务机制建立人人可学的服务机制,是通过人人享有的普遍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化、大众化、便捷化,满足全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1)开放教育资源,建立立体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开放学校教育资源,依据社会需求将学校的体育场地、图书馆和实验实习设备,向社会逐步有序开放;二是在省、市、县有效整合和利用大量分散于行业部门的学习教育资源,使原先仅属于单位或系统的内部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