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央电大《劳动法学》考试小抄【精编完整版】_第1页
2014中央电大《劳动法学》考试小抄【精编完整版】_第2页
2014中央电大《劳动法学》考试小抄【精编完整版】_第3页
2014中央电大《劳动法学》考试小抄【精编完整版】_第4页
2014中央电大《劳动法学》考试小抄【精编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项选择题1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B)。A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C我国境内设立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D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出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的A中独立出来的。A民法B经济法C行政法D社会保障法3下列关于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劳动合同具有从属性B劳动合同具是双务合同C劳动合同是实践合同D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4我国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的订立,AA应当采取书面形式B可以采取书面形式C采取口头形式D必须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同时使用5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DA企业工会的全体成员B参加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D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6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属于劳动者工资范围的是(D)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C加班工资D职工福利费用7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有(C)A一次6小时不间断的休息B一次12小时不间断的休息C一次24小时不间断的休息D二次24小时不间断的休息8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BA1B15C2D259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A。A职工B用人单位C用人单位和职工D专门的保险机构10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D,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A3个月B6个月C1年D2年1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B)。A1880年瑞士会议B1890年柏林会议C1900年柏林会议D1990年瑞士会议2与劳动法相邻的最密切的法律部门是A。A社会保障法B经济法C民法D行政法3集体谈判起始于英美等工业化国家,其时间是B。A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18世纪末D18世纪中叶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D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书面劳动合同5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B劳动繁重程度C工作时间的长短D劳动成果的多少6我国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C)小时的工时制度。A50B45C44D407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A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B劳动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C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D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8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BA用人单位B职工C用人单位和职工D专门的保险机构9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A颁布的。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A职工代表B企业工会代表C企业代表D企业法定代表人1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B)。A1880年瑞士会议B1890年柏林会议C1900年柏林会议D1990年瑞士会议2与劳动法相邻的最密切的法律部门是A。A社会保障法B经济法C民法D行政法3集体谈判起始于英美等工业化国家,其时间是B。A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18世纪末D18世纪中叶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D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书面劳动合同5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B劳动繁重程度C工作时间的长短D劳动成果的多少6我国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C)小时的工时制度。A50B45C44D407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A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B劳动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C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D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8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BA用人单位B职工C用人单位和职工D专门的保险机构9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A颁布的。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0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A职工代表B企业工会代表C企业代表D企业法定代表人1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C。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初C19世纪上半叶D19世纪下半叶1与劳动法相邻的最密切的法律部门是A。A社会保障法B经济法C民法D行政法3集体谈判起始于英美等工业化国家,其时间是C。A19世纪初B19世纪中叶C18世纪末D18世纪中叶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D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书面劳动合同5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B劳动繁重程C工作时间的长短D劳动成果的多少6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C的未成年人。A14周岁C16周岁B15周岁D18周岁7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A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B劳动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C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D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8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BA用人单位C用人单位和职工9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87年在。A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D专门的保险机构颁布的10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D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1国际劳工组织于D正式成立。A1990年9月B1915年3月C1917年3月D1919年6月2我国劳动法采取AA成文法形式B判例法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D判例法为主,成文法为辅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D。A工会法B合同法C劳动法D宪法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A订立书面合同。A1个月内B2个月内C3个月内D6个月内5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人是A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人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6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D小时。A50B45C44D407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B。A10B20C25D508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三个基本渠道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或雇主和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A。A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B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C国家统一拨付的财政补贴D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费9,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担任。A。职工代表B工会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10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B。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1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C。A国际劳动宪章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C费城宣言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会议2工资法属于下列哪项劳动法律制度B。A劳动组织法B,劳动标准法C劳动检查监督法D劳动程序法3我国劳动法禁_L上用人单位招用未满C的未成年人。A14周岁B15周岁C16周岁D18周岁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AA,用人单位B劳动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5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C。A政府高级公务员C企业的经营者B国务院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A24C48D36E727,有关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D。A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而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一种自律信条B职业纪律的直接自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直接启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C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定了奖惩制度,以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人们遵守职业纪律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D职业纪律约束的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则约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8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职员干部的一般退休年龄为D。A男50,女45男60,女50C男55,女45D男60,女559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工会具有唯一性B工会具有独立性C所有工会组织都具有法人资格D工会经费具有独立性10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C仲裁委员会受理。A用人单位所在地C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B职工当事人户口所在地D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约定的名词解释21竞业限制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关系解除和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从事对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工作。22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是指依照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在特殊时间内或者特殊工作情况下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我国现行的特殊情况下的工资,主要有以下几种加班加点工资、休假期间工资、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23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含标准工作日、标准工作周及与正常工作密切联系的其他工作时间。24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之前,依法对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的能力、资格以及其他安全卫生因素进行审查、评价,并据此确认其资格或条件的制度。我国现行的安全卫生认证,主要包括对企业资格、有关人员的资格和对特殊产品的认证。2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23职工民主管理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24年休假是指劳动者每年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休假。25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25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23职工民主管理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24年休假是指劳动者每年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休假。25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发生的纠纷和争议。1集体协商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2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3,职业卫生法律保障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的法律规定的总称。4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5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的处理方式。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3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4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5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指针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他们的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2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3职业安全卫生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5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1、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2、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3、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定期限内,劳动者不得从事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工作。4、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5、职业安全卫生又称劳动安全卫生,即劳动保护,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中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保障。1、就业服务,是指法宝机构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2、劳务派遣,又称劳动派遣或劳动力派遣,是指单位按照用工单位或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招收劳动者并与之订立劳动合同,按照其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劳动,劳动过程由用工单位管理,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等项待遇由用工单位提供给派遣单位,再由派遣单位支付给劳动者,并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等项事务;用工单位向派遣单位就提供的服务支付劳务费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是指针对某些特殊群体的身体结构、生理特点、身份特征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权益方面给他们的特别法律保障。4、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5、劳动法监督检查,是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简答题26简述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团体协约。(2)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3)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集体合同以集体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体合同。(4)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集体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5)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取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27简述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监察的区别。第一,监督主体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的主体除了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外,还包括公安、卫生、工商、财税、审计、防疫等专项行政管理部门,而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督主体则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所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第二,监督范围不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只是在自己特定的权限范围内对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某一方面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则负责对企业遵守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第三,监督过程中行使的职权不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监督职权相对比较宽泛,涉及到监督检查的职权有一些是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不能享有的。26从立法目的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哪些显著特点从立法目的角度而言,工作时间有显著特点1既有标准工作日的规定,又有标准工作周的规定,同时也有其他工作时间的规定。工作时间制度立法目的具有双重性,即既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又适应生产活动的客观要求和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就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而言,工作时间的法律规范必须考虑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生理上能够承受的劳动限度。2无论是标准工作日,或是标准工作周的法律规定,都仅仅确立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上不得突破的上限标准,用人单位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确立低于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的工作时间制度。3标准工作日和标准工作周制度,是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法律允许实行的其他工时制度,都必须依据上述两项标准测定相关的定额和因素。27简述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特征。职业安全卫生,即劳动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1简述劳动者休息时间的种类。关于我国休息时间的种类,是依据生产经营特点、民族传统习惯、劳动者的基本活动的需要等因素,由立法加以规定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是劳动者用膳和工间休息,恢复体力和脑力的时间。2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了确保劳动者休息权的全面实现,每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不得少于16小时。3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4法定节日休假时间。法定节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5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6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程度每年给予的一定期间的带薪连续休假。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但二者也存在区别,主要有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1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主要有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如工资报酬和人身关系如职业安全,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2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如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劳动法的某些关系也不可能是等价有偿的,如社会保险中的一些关系。2简述职业安全卫生的特征。在劳动者的各项权利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表现为它排除了用人单位通过任何形式免除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责任的可能性,同时也不允许劳动者本人基于任何动机放弃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2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职业安全卫生关系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保护关系,因此,所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规范都只限于劳动过程之中。3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通过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和不卫生的因素,实现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1简述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关系的特征有1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劳动能力和智力劳动能力,劳动使用者提供劳动过程所需要的生产条件和工作条件,双方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劳动使用者或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劳动者提供劳动能力,要求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工作条件经营者为获得经济利益,将要求包括降低人工成本的经济利益。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4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即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要依法服从经营者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这种双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特点。2简述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区别。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区别有1性质不同。工分职业纪律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是一种义务而职业道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是二种自律信条。2直接目的不同。职业纪律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劳动义务的实现,保证劳动者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职业道德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其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实现的手段不同。为了保证职业纪律的实现,法律、法规制定了奖惩制度,以激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以促使人们遵守职业纪律而职业道德的实现,则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内心信念。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以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原因为1)特定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2)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3)独立的内容体系,劳动法内容包括了劳动就业、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工资保障、工时休假、职业安全卫生、社会保险、工会、劳动争议处理等内容,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不能包容的。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1)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生了分离,即招工与用工的分离。2)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挥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该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一般劳动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中的特征。劳动法中的劳动,并不是指一切劳动,有以下特征1)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出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论述题28试述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2)设计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3)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4)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28试述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2001年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鹏委员长在其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定义。由此可见,社会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都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有关,但这两个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优抚、住房福利等社会关系。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中的社会保险,两个法律部门中有交叉部分。28试述劳动法与社会法的关系。2001年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李鹏委员长在其工作报告中指出“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法的定义。由此可见,社会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是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社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都与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有关,但这两个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不同的;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优抚、住房福利等社会关系。社会保障法中的社会保险与劳动法中的社会保险,两个法律部门中有交叉部分。29试述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关系的参加者依照法律规范的要求缔结劳动关系,所缔结的劳动关系便具备了法律关系的形式,而法律关系则以劳动关系为实际内容。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而石者是前者在沙律卜的表现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3分国家总是依据客观存在的劳动关系,制定劳动法律规范,从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劳动关系发展变化了,要求劳动法律关系作相应调整,于是劳动法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实际的劳动关系也正式通过法律关系的形式得到巩固和保护。2分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1两者所属的范畴不同。1分劳动关系足一M,社会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因为一定的劳动关系最直接的联系着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而劳动法律关系则是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依据国家制定的劳动法律而形成,体现了国家的意志。2分2两者产生的前提不同。1分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劳动法律关系则是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劳动关系,所以它的形成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每一种具体的劳动关系之所以成为劳动法律关系,正是因为有规定和调整这种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范存在。如果没有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就不可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2分3两者的内容不同。1分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当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劳动法律规范时,这种关系因不具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就不具有国家强制力。这时,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缺少有效的保护与保障。劳动法律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任何一个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作为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出现的,同时受到国家法律保护。2分试述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现阶段我国对社会保险的法律调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社会保险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2分社会保险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可能和创造条件,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财富较为丰富时,国家才有能力提供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险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制约着社会保险的水平,社会保险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分2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2分社会保险一体化即统一社会保险的项目、统一社会保险或基本社会保险的标准、统一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实施机制等。实行社会保险一体化原则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保险社会化要求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鼓励劳动者积极参与监督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同时实行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化,即把原来的各部门、各单位分散管理的形式逐步转为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将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转为社会化服务,逐步健全全社会统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3分3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2分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实现社会公平而设立的,但社会保险在实质上不是超越劳动者自身行为以外的恩赐,它需要每个劳动者的积极参与和投人,与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因此对社会保险的法律调整要坚持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要处理好权利与义务、公平与效率、保障与激励的关系。2分试述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人的社会劳动。2分劳动就业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有以下主要法律特征1劳动就业的主体具有特定性。1分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一致性。2分2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牡分即公民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求职的愿望。劳动就业是公民的一种权利,行使或放弃这种权利,完全取决于公民自己的意愿但是,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必须主观上有求职的愿望。2分3劳动就业必须是一种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1分即劳动就业要求劳动者必须从事法律允许的有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