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世界级管理_第1页
连接世界级管理_第2页
连接世界级管理_第3页
连接世界级管理_第4页
连接世界级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接世界级管理中国优势与中国模式“中国公司”的时代已经来临,连接世界级管理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录1、二十一世纪中国之崛起中国机会与中国优势2、中国企业的世界级管理实践与创新中国模式3、信息技术与管理软件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连接世界级管理二十一世纪中国之崛起中国机会与中国优势“THERISEOFCHINA”在GOOGLE上搜索的结果将显示出6800万条记录,这是中国人20多年努力的结果,“中国崛起”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当今全球的主题。在“中国崛起”的表象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可以领略到世界级的TMT设施和市场;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制造”与“中国价格”对全球产业所带来的震撼。而在“中国崛起”的背后,蕴藏着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企业,它们在各自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向全球商业巨头发出挑战,并向“世界级企业”目标发起冲击。平坦的世界里,信息、技术以及资本的高速流动和迁移,改变了全球商业竞争的游戏规则,为中国企业创造“世界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以世界级管理凸现“中国优势”的企业必将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获益,并最终成为“中国崛起”的脊梁。全球化背景与中国经济崛起在各国经济学家们针对“全球化”问题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开激烈辩论的同时,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已经在经济、技术、资本与信息高度互动的世界里迅速崛起,成为推动整个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过去20多年中,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并实现了中国经济总量的跨越。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参见表1,如果按购买力平均价计算,中国GDP已进入世界前3位),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达到了20;同时各国经济学家与学者预测,在未来20年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7左右。到21世纪40年代,中国在经济总量上有望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表12006年全球前十大经济体排名排名名称GDP总量排名名称GDP总量1美国132226法国21542日本49117意大利17843德国28588加拿大10894中国26859西班牙10815英国234110印度080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单位万亿美元)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呈现爆炸式增长。2006年中国外贸总额超过17万亿美元,比2001年净增12万亿美元。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666倍,排名世界第一。在资本输入与投资方面,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多的国家。2006年流入中国的FDI为700亿美元,继续保持发展中国家第一。在本世纪前10年,FDI还可望以较快速度增长。在市场与消费方面,1979年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接近15,到200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76万亿元,比1979年增长近40倍。中国拥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电信基础设施,并在TMT(科技、媒体和电信)市场领先于发达国家(参见表2)。表2全球TMT市场规模与预测排名排名国家TMT2004规模国家TMT2010规模1美国90中国872中国81美国773日本65印度704德国57日本595英国55德国536印度53英国527法国52俄罗斯528意大利52法国519韩国51巴西5110加拿大51韩国50资料来源摩根斯坦利全球TMT市场与预测注TMT市场规模指该国家在全球TMT市场中所占比重,2010年为预测值。经济总量的跨越、世界级电信基础设施、全球领先的TMT市场,以及新一轮全球产业的加速转移。21世纪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将使中国完全可能成为新兴的世界强国。在中国逐步向企业主导的新生市场化经济体转轨和以“利润和消费”为特征的新型商业化社会演变过程中,一个拥有“世界级企业”的中国时代已经悄然来临。经济崛起的背后“世界级企业”的涌现财富500强企业作为世界级企业的典范,为客户提供超越地域和文化的世界级产品和服务,是全球商业竞技场上的佼佼者。在2006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上榜的企业已达23家(参见表3),比2003年增长109。表3中国企业在2006年度世界500强中排名排名公司名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亿美元)23中国石化炼油9878432国家电网电力8698439中国石油天然气炼油83556199中国工商银行银行29167202中国移动通信电信28777206鸿海精密电子28350217中国人寿保险27389255中国银行银行23860259和记黄埔多元化23474266中国南方电网电力23105277中国建设银行银行22770279中国电信电信22735296宝钢集团金属21501304中化集团贸易21089331国泰金融控股保险19468377中国农业银行银行17165441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15293454广达电脑计算机14900463中粮集团贸易14653470一汽集团汽车14510475上汽集团汽车14365485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工程建筑14138486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建筑14122资料来源FORTUNE,THEGLOBAL500COMPANIES,2006事实上,除上榜企业以外,在中国经济内生潜力持续释放的洪流中,在电子通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物流零售以及医药化工等各行各业中均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远大空调、格兰仕、三一重工、比亚迪、魏桥纺织、波司登等知名企业。它们在中国经济的崛起的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不但具有很强的本土市场竞争力,同时还相继走向国际市场参与海外竞争。本报告中所讨论的“世界级企业”并不完全以公司规模、收入或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定义。世界级企业指企业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中构建了核心专长,具备全球化的战略与管理思想;其管理运营效率、产品服务品质以及企业整体价值链能力可以与世界顶尖企业抗衡,有能力在海内外市场与国际领先企业在产业链上展开竞争与合作。在中国的华南、华东及其它区域还拥有数以千计的“小跨国公司”,它们的规模或许无法与跨国企业抗衡,但这些中国企业却在各自的行业和领域扮演着“世界级企业”的角色,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一道中国小型跨国企业的壮丽景观。更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全面渗透到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以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服务立足于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环节。正是这些优秀企业凸现了中国在各行业领域的优势,改变了整个全球产业竞争的游戏规则。目前,中国制造业总产值世界排名第三,其中200多种产品产量排世界第一。在外贸出口中,制造业的产品出口比重超过80。“中国制造”所涉及的领域、“MADEINCHINA”所覆盖的区域,以及“中国价格”所展现的竞争能力,已经使中国完全步入了制造大国的行列,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而全球产业链的分工转移趋势将进一步促使中国在流通、服务等领域展现大国姿态。正如1900年标志美国经济崛起的“美国公司”(CORPORATEAMERICA)的到来一样,21世纪“中国公司”(CORPORATECHINA)的时代已经来临。平坦的世界中国企业机会凸现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言“全球化正在让世界变得扁平,软件和网络已经将全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互动环境中,中国已经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价值链中,平坦世界中的商业机会已经凸现在中国企业面前。自主创新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瓶颈。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际产业环境中的梯次转移、以及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使中国成为新一轮产业投资焦点,中国有望在标准、技术、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链条上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这为中国企业在更高的舞台上实现创新发展、创造并引领世界级产品潮流提供了机会。拓展国际市场在许多行业和领域,中国本土的市场规模已经对中国企业在规模扩张和企业发展方面产生了制约,海外市场开始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扩张的目标。平坦的世界所带来的全球市场,突破了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所受到的规模约束,带来了实现企业规模增长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赋予了竞争实体以更为公平的游戏规则,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有机会与世界顶尖企业竞争合作;而在环境适应性、创新能力与信息与知识掌控能力方面表现卓越的企业将最终获益。快速反应在以数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全球供应链、服务与贸易体系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纵向分工演变为横向协同的过程中,竞争与发展的机会将跨越时空而扩展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如企业管理软件、移动及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不仅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现实,并且在洞察客户需求变化、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快速部署和优化资源等企业速度和效率方面带来了传统经营方式中不可想象的变革。中西文化融合不同国别、种族间的文化差异一直是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一道屏障,平坦的世界正在加速推动不同文化的交互融合,这种交互融合对中国企业有效推进海外战略,实现跨区域管理运营和人才利用等方面扫除了障碍。同时,世界之间零距离的接触将促使企业文化、品牌文化、人文文化的国际表现力和感召力得到空前的发挥和提高,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趋势同样使得国际化企业的本地化进程显得更为卓有成效。连接世界级管理中国企业在迈向世界级的道路上,除技术、资本、品牌、人力资源等因素以外,在运用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实现企业的管理变革与创新方面面临巨大挑战。而信息的高速流动,突破了管理理念、知识和方法的传递界限。而以信息为基础和纽带的信息化手段,推动了先进管理思想与本土管理经验与实践的融合,连接世界级管理将演绎中国企业的世界级价值。比较优势市场潜力,成本,产业集群与本土适应性市场潜力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2005年报告已经显示,在五大基本商品中,除了石油外,中国的粮食、肉类、煤和钢铁的消费已经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并且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720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46亿的手机用户、8000万宽带用户、13亿户有线电视用户以及电视、冰箱等销量均排名世界第一。中国市场已经成为支撑包括波音、通用、大众、NOKIA、ABB、SAMSUNG、MOTO等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的最重要市场。显然只有在如此规模市场中,企业才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商业基础、获取市场份额、实现持续成长。成本、还是成本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以及原材料价格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按一般制造型企业工资标准计算,中国劳动力成本是发达经济体国家的1/201/30。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报告显示,综合工资及“生产率”因素,中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为美国的213。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在许多高端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上,中国劳动力价格同样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还将持续保持。产业集群“立足本土,走向世界”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湾“地区,在不同行业和领域形成了许多专业分工、统一协作的产业集群。如东莞的电子工业、宁波的服装制造等。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利用集群效应所带来的成本、技术和专业资源优势,通过动态一体化战略,集中发展建立了协同管理架构,通过供应链整合提升集群资源转换效率。这些关联企业基于协调的人力资源、技术和基础设施,在零部件、半成品等局部性产业配套集聚上有机地整合起来,提升了各自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竞争力,并且正在向综合性的产业配套集聚发展。除此之外,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中国企业相对于海外企业在成本,文化、品牌、营销以及人性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具有本土适应性优势。后发优势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储备商业模式创新传统商业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开始受到挑战,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取代了产品创新,成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对于已经形成固有商业模式的国际性企业,其商业模式的变革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中国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将显示更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中国独有的文化与消费行为给予了中国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变革的环境,在本土所形成的创新模式还将渗透应用到整个世界。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最佳手段。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与经济融合进程中,中国企业不仅拥有包括市场潜力、成本、集群效应以及本土适应性等比较优势;更具有包括技术与应用创新、管理变革以及人力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后发优势。中国企业必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机遇,以信息化为手段全面展现自身所拥有的优势,才能够真正面对国际化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已经步入全新发展时期。技术创新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核心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引和模仿进来获得技术支持,可以节省65的投资成本。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中国企业可以直接跨越某些技术发展阶段,实现快速的技术变迁与自主创新;同时中国企业相对于跨国企业没有技术产品的历史包袱,可以在新技术基础上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产品与服务转换。另一方面,在信息和知识高效流动的世界里,中国企业可以在规避技术创新需要巨资的投入及衍生的“无效技术”风险的同时,以相对较低的创新成本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理创新中国企业在学习欧美企业和日韩企业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势和文化,在经营和管理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创新,有的开始国际领先,甚至再输出到西方。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继欧洲和美国之后,中国开始成为世界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沿。人才储备正如开放源代码一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应用不仅带来了高起点、低成本的产品技术基础,同样也带来了科技人才利用方式的革命。经历了资本输出与市场输出阶段,发达国家的人才输出呈现出明显的研发本土化趋势,为节约研发经费,利用中国人才资源,跨国公司开始将其技术导向型研发中心逐步转向中国。目前全球500强企业有400家以上在中国设立了超过500个技术研发中心。“知识跨国流动”所形成的零距离人才竞争将加大跨国公司技术人才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将有机会获取大量的经历跨国企业培养的、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才,从而有效降低人才培养与获取成本。迎接挑战,中国企业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产业变革20世纪末全球制造业转移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成就了中国世界级企业的涌现。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已经展开,国家间的经济较量已经展现在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中;而企业间的较量则已经演变为企业全程价值链的竞争。在上述产业与竞争变革的同时,中国企业将面临战略、商业模式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竞争差距无论在财富500榜单中,还是隐藏在产业链环节中的企业,中国在世界级企业的数量以及竞争力方面,相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全球2000领先企业中50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特别是中国经济在以成本与市场潜力所支撑的本土比较优势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结构性危机;而企业单纯依赖以引进和模仿为主流的后发优势则缺乏商业竞争主动性。管理挑战在包括技术、管理、品牌、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竞争要素方面,管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短板”(参见图1)。本次调查涉及的全国482家企业注1中有超过75的管理层注2认为,管理变革与提升是成就中国企业“世界级”的关键要素。同时在管理运营方面,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运营效率与执行力、创新能力与速度等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参见图2)。图1中国与世界在企业管理运营方面比较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注1调研企业包含154家国有企业、238家民营企业和90家三资企业,其中481的企业年收入超过10亿元。255的企业年收入在30亿元以上。注2企业管理层涉及电信、金融、制造、流通、交通、贸易、能源和建筑等8个行业的231位CEO、139位CFO和112位CIO。图2未来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中国企业进入全新发展时期过去20多年,中国企业通过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通过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通过在管理运营上的学习探索,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在全面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之下,中国企业运用单一的价格、成本等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竞争,将不再是平坦世界里的利器。中国企业必须通过世界级管理的运营实践和创新去释放和创造后发优势,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品牌等各方面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步入了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自主创新的全新发展时期。中国的崛起,需要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产品,世界级品牌,更需要世界级管理用友软件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中国企业的世界级管理实践与创新中国模式“竞争、融合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中的基本商业法则,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在参与全球化竞争过程中,根据自身行业和领域的特性以及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通过对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吸收,融合中国本土的管理运营实践,形成了中国企业在管理运营变革与创新方面的“中国模式”。二十一世纪“中国模式”还将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延伸扩展,这一趋势不仅对本土企业商业变革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进一步打破世界商业环境中的竞争常态,也将迫使全球范围内任何参与竞争的企业重新审视其全球战略,改变或修订其现有的商业运营模式。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海外企业;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也无论企业身处的行业领域,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模式”的实践证明,任何企业都有机会创造“世界级企业”价值;“中国模式”也同样证明,如果企业不能在管理运营方面实现变革与创新,最后的结果将是被淹没在全球化浪潮中。正如日本的丰田汽车、韩国的三星电子,中国的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企业已经在其处领域开始扮演世界级角色;华东和华南众多中小企业已经把自己的产品塞进了世界的每一个商场,一批批“小跨国公司”在温州、义乌等地涌现;在汽车、电子、航空等领域,中国企业通过网络、ERP/SCM等与跨国公司实现了全球供应链的业务流程整合;东莞的电子、宁波的服装、中山的灯饰、顺德的电器,以规模、速度、成本与价格为手段构建了一座座“世界工厂”。在制造业的许多细分市场上,中国企业彰显的交付能力和效率充分显现了中国企业经营与管理模式上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世界级管理实践与创新海外扩张,全球资源配置与整合近年来,在制造、建筑、能源、流通、金融以及高技术等行业,中国许多大型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本土市场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和价值,以包括建立海外基地、直接渗透以及资本运营等手段进军海外市场全面参与全球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级”企业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所展现的高度开放的区域环境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技术革命,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实现在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与整合铺平了道路。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其国际化运营能够以最佳方式,选定不同的国家进行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用最优方式整合各种价值链要素与环节,实现企业持续增长的目标。正如中国的华为,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在技术创新最活跃印度和美国;而在中国进行生产以保持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同时在全球设立1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销售;上述组织单元通过全球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系统,实现高效协同运作。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以建筑、地产为主体业务的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集团”),资产总值超过300亿港元,并以“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迪斯尼基建”等精品项目而闻名遐迩。在全面参与国际化竞争过程中,整合配置全球资源、避免“部落经济”分裂、强势品牌输出等问题成为公司运营管理中面临的严峻挑战。27年来的管理实践使中海集团精炼出一套独具匠心的PCE2管理模式,成为集团成就梦想,铭刻辉煌的管理魔盒。P(PLATFORM),平台式战略管理结构。“通过资源共享与增值,实现SCU(战略能力单元)的复制与扩充”,是中海集团平台管理的精髓。通过产业运营的战略结构优化,集团形成了在全球的FHK(资金/人力/知识)增值生态结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C(CENTRALIZATION),集约化经营体系。“财务集中、业务整合、信息管理一体化”等系列措施的施用,充分发挥了集团的产业链竞争优势,使公司集约化经营的协同效应、比较优势得到了深层次展现。E2(EXCELLENCE),精品工程的品牌乘方效应。“诚信卓越、精品永恒”的过程精品管理理念给中海集团带来了卓有成效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系列精品工程的涌现打造了集团的强势品牌指数级扩散效应。成功的PCE2管理使中海集团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共享与增值、资本集中控制与管理、品牌渗透与辐射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业绩迅速攀升,呈现典型的马太效应。截至2005年底,该集团累计承接各类工程673项,累计完成营业额1,582亿港元;累计实现利润79亿港元。名列中国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2005年,该集团承建的“中海香蜜湖1号”工程更是荣膺联合国首次评选的房地产界“奥斯卡大奖“联合国“全球最佳人居环境社区“称号。迈向卓越的魔盒PCE2管理模式专业化集群创造价值中国企业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资产,专业化发展与多元化扩张成为该类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另一方面,在企业有限的资源环境中,如何与规模更大的国际企业抗衡,同样是中国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挑战。目前在中国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聚集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它们始终专注在某单一行业或产品上形成产业集群,将其做到极致并逐步构建起全球竞争力。如福建晋江市东石镇的制伞业,目前已经形成年35亿把的规模,创造超过50亿元的市场空间,占据全球1/4的市场。在类似福建东石镇这样专业化集群中,存在于许多制造业“小跨国公司”,它们在其专业领域采取动态一体化战略和管理模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企业内外资源的高效整合,将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效应、集聚效应以及比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民电器集团中国人民电器集团系中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发展初期,正值温州低压电器厂家遍地开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以及多元化经营的时期。面对这种局面,公司逐步认识到走专业化道路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此企业开始积极探索以管理创新实现专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PCDM管理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公司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管理模式,即PCDM管理模式。PCDM人民电器管理模式承包制数字化管理。其核心是,通过数字智能化管理方式来层层细化、落实承包责任制、整合合作伙伴,实现公司管理与业务专业化的提升。在推行承包制时,自上而下依次实行大、中、小三种类型的承包,并通过ERP的应用将预算与绩效挂钩。PCDM管理模式的实施,强化了员工个人绩效、合作伙伴与公司整体效益的联系,使得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成为员工主动的行为,对于发挥人力、设备及资本的潜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化为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公司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如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产品、技术、设备、厂房、商标、战略、服务、文化、合作伙伴、管理团队等,均以资本的形式,进行流动、整合和重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配置,形成合力,实现了人民电器集团新的突破,并使之成功地迈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目前,公司已经从往日的无序发挥走向有序治理,人、财、物基本实现了最佳配置,包括知识、技术、管理在内的生产要素实现了资本化。管理的创新加快了人民电器集团的现代化步伐,提升了其专业化水平,也为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目前,人民电器的产品已经畅销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应用于浦东机场、三峡工程、北京地铁、奥运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低成本扩张与速度制胜“快鱼吃慢鱼”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商业法则,今天全球不同行业和区域都已经烙下“中国制造”的产品痕迹。OEM的商业模式、廉价的劳动资源、出色的成本控制以及高性价比的产品,中国企业以“速度与规模的乘数效应”创造了商业世界中的“中国模式”。速度与规模方面的典型代表富士康集团(FOXCONN,全球500强企业)正是以ECMMS模式(电子化零元件、模组机光电垂直整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全方位成本优势”,成为全球最大的3C代工(OEM)领导企业。在其倡导的“速度、品质、成本”等五大策略中,速度成为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同样是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湾地区,在日用消费品、纺织、建材、电子与高科技等领域形成了许多以“高效率、低成本扩张以及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集聚区。中国企业以速度获取市场、以市场形成规模、以规模降低成本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PCDM生产要素资本化市场东莞巨千家具有限公司东莞巨千家具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类家具产品。面对全国拥有数万家家具生产企业的竞争形势,公司在89年建立伊始,就制定了以客户为市场导向、以满足客户多方位需求为目标的企业宗旨,确立了以高效率、低成本赢得市场的竞争策略,并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流程化降低成本作为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流程控制对于巨千家具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公司先后斥资数百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管理和生产制造模块的应用,公司对劳动力成本进行了重新核算,并对生产制造流程进行了整合优化,合并了加工环节中的多个冗余工序。仅此一项改革,就使公司生产成本降低了7,劳动效率提高10,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效率化开发市场家具行业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凸现的行业。面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及时把握市场动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也成为巨千家具立足于市场的必然选择。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巨千家具建立起了统一的管理与销售平台,并借助系统实时掌控市场需求信息,研制开发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这一方面为公司快速开发市场、实时反馈客户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公司制定产品和市场决策提供了依据。多年来成功的管理实践,使巨千家具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流程化和效率化已成为巨千家具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巨千家具不仅成功地成为瑞典宜家家具多年的OEM合作伙伴,位列中国出口家具企业前列;并且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效率对接全球供应链在全球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中的世界级企业逐步将其供应链中劳动密集生产环节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同时新一轮全球高附加值供应链产业转移正在展开,这一进程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企业的全球资源配置整合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本土领导性企业在中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趋势十分明显,产业集聚为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发展空间。目前世界范围内有3400架现役波音飞机的重要部件和组件是在中国制造的,占全球波音机队总数的1/3,上海、西安、成都、重庆、沈阳等地的航空制造企业是波音全球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成员。2006年6月全球第3条空客A320总装线在天津落户,其上百万个部件需要庞大的产业群支撑,这对中国航空产业链周边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凭借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强大的产品交付能力,已经逐步被优化到全球供应链中。特别是在纺织、汽车、IT制造等领域已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从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转变的过程中,这些企业产生的集聚效应使中国已成为世界加工基地和全球采购中心。江铃集团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一流的发动机生产基地,江铃集团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发动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另辟蹊径,推出“式协同管理模式”。即通过第三方物流直送工位(3PLHUB)模式打造供应链集中控制平台(的横向部分),同时致力于区域/全球供应对接业务驱动和系统整合信息驱动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面协同(的并行垂直部分)。“一个平台,两极驱动”的式管理模式基于高度的信息共享,通过集中控制有效降低了供应链库存,提升了响应速度。在全球化的生产和采购过程中,通过高效对接全球资源的业务驱动,实现了快速交付与计划协同。目前,江铃发动机的定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王者之风已经初露端倪。式管理的“一个平台”3PLHUB模式塑造横向协同3PLHUB模式通过供应链集中控制平台,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原材料、零部件准时直送工位支持生产,降低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流程化、效率化拓展全球市场决胜效率式供应链协同管理和风险,减少了供应链缓冲库存和各节点企业安全库存,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同时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供应商、第三方物流集配商集中于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供应链竞争力。核心制造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计划协调,缩短产品响应周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供应商可动态调整安全库存与生产计划,避免供应商资源的重复建设,真正降低库存成本。第三方物流集配商集中库存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优化整合配送计划,实现低成本运作小批量多批次配送。式管理的“两级驱动”区域与全球资源对接,实现快速交付与计划协同式管理以核心制造企业的JIT生产拉动第三方物流集配商的JIT供应或同步物流活动,实现了计划协同。通过与多种原材料零部件的复杂的供应系统的区域与全球(上下游)资源对接,实现了快速配送与交付,成为江铃汽车发动机获得基于时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应用系统整合,实现SCM管控一体化基于3PLHUB运作模式,江铃汽车发动机的信息化系统整合PDM/ERP/MES/CRM/EAI等应用系统,支持基于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TS16949,通过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防范,实现了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一体化。PDM产品研发和产品数据管理ERP供应商管理平台、与第三方物流集成MES设计开发制造执行系统,实现现场的数字化管理和监控CRM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服务EAI数据和业务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BI挖掘数据、分析信息,做决策支撑细分行业与本土化管理实践全球化浪潮对现行商业次序的冲击不仅仅局限在跨国企业所处的行业,实际上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都面临着战略、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的挑战。中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实践与创新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细分市场。正如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机械、柳工的装载机、新海打火机等,它们都在各自细分市场上保持着全球的领先位置。全球化与世界级所展现的是国际企业间的双向互动,经济全球化同样将海外企业推向了中国,外资企业不仅仅依靠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而且更注重基于本土文化的管理融合与创新,以增强外资企业的本土适应性。荷兰机械(中国)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正是将其CPI管理模式与中国本土优势相结合,以确立企业在全球自行车专用设备领域的领导地位。荷兰机械(中国)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荷兰机械(中国)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荷兰机械在中国的独资公司,是全球自行车行业自动化专用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自行车专用制造设备行业是竞争对手较少、利润相对丰厚的行业,但为了成为中国中高端自行车生产企业长期的合作伙伴,荷兰机械一直进行本土化的管理创新与实践。CPI提升企业运行效率CPI体现了荷兰机械最核心的管理思想。CPI即CRITICALPERFORMANCEINDICATOR,其含义就是,以严谨和批判性的思维提出公司的相关计划,在此基础上于计划的执行中实时监督计划的运行状况及出现的问题,最后对所反映出的问题及相关的特征及时分析和处理。基于这种思想,荷兰机械将管理软件与企业生产流程实行了全方位融合。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模块,荷兰机械实现了与荷兰总部ERP系统的实时对接,以方便对于业务流程中各种问题的及时处理,使公司的计划、采购、生产与销售等各环节的运行更加流畅,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高性价比成就未来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荷兰机械就面临着本土企业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但面向中高端自行车生产企业市场的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促使荷兰机械把提高设备质量作为企业的第一生命线。荷兰机械坚信高投入成就高品质的管理理念,把增加单位成本所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延长作为提升客户信任度的核心,因此在实践其CPI管理思想的同时,不惜加大成本投入以保证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本与质量的有效融合,加快了荷兰机械对于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投产后一年之内,荷兰机械就实现了50产品的内销。事实上,过去20年里,数以千计的中国CPI管理成就高性价比产品管理成就高性价比产品企业在管理实践与创新方面所涉及的模式和内容非本报告所能覆盖,并且21世纪中国企业连接世界级管理的体验还将创造出更多的“中国模式”。企业商业变革途径从单一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到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国企业的商业变革已经全面展开。本次调查中825的企业管理层认为,中国企业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即以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单纯依赖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先进技术装备引进获得的竞争优势将不再明显。未来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被锁定在企业的环境适应性,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对信息和知识掌控能力之上。企业商业变革同时在战略、管理运营以及市场等层面全面展开,而获得企业持续性战略的成功,最重要的手段将是IT与企业战略及业务的高度融合(参见图3)。本次调查中,这一观点得到了85以上CEO的认同。图3企业商业变革视图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在实现企业商业变革,构建竞争优势方面,企业将主要围绕着战略、产品技术、管理运营、商业模式等主题展开。而当被问及这些变革与创新途径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被考虑的优先排序状况时,大多数受访者将“管理运营”放在了首位(参见图4)。基于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实施企业战略、提升组织执行力,实现商业模式变革、提高产品技术的创新能力,最终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图4中国企业实现商业变革的最佳途径产品技术创新路径认同度5管理运营80商业模式60战略变革40产品技术创新路径认同度管理运营商业模式战略变革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中国融合中的世界管理变革与创新前沿在经历了“管理的重视和加强、管理的借鉴和学习”两个阶段后,中国优秀企业开始全面进入管理变革与创新阶段。本次调查发现,764的CEO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管理实践与创新的前沿(参见图5)。管理思想的融合2006年,全球商学院院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主题为“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融合”。20世纪,世界领先的管理思想产生在经济发展最快的美国。21世纪,伴随亚洲和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新的管理思想、模式和实践将产生在东方。西方管理以“法”为重心,强调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东方管理以“情”为特质,强调“崇本重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有机地把西方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深厚的中国文化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情、法、理”和谐统一的管理新境界,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追求。管理模式的融合中国企业在研究和吸取国际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通过自身管理运营实践,将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融入到以“竞争”为目标的西方模式中,以避免包括人、财、物之间冲突与对抗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局部的妥协带来整体的成长,这是融合了中西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中西管理模式的融合将形成既重视忍让、妥协的中国文化,也强调挑战与竞争的西方理念。这种和谐与发展的中国模式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管理模式的主流。管理体验的融合中国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西方管理强调资源的利用,更加注重制度、规范管理。以柔见长的“软性管理”与中规中矩的“钢性管理”所带来的管理模式和体验存在较大差异。在两者融合过程中,中国企业经历了长期的碰撞与磨合,以特有的中庸文化将人、财、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管理和运营。形成了企业特有的“软硬结合”的创新管理风格,带给企业全新的管理体验。管理工具的融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提供了专业化工具,管理软件是先进管理模式和前沿信息技术的复合载体,其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企业的全面崛起以及管理软件的普及应用,使得中国将成为全球更具竞争优势的管理软件产业中心;同时“中国模式”也将促使国内外众多企业管理软件品牌,在平台化的发展趋势中不断融合、变革和提升,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具适应性和实用性的企业管理工具,这也是中国本土管理软件企业实现跨越增长的最佳机遇。通过世界级管理理论体系与本土化管理运营体验的融合,以及通过本土化管理理念与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实践的体验融合,越来越多世界级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将来自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实践。图5中国融合中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前沿融合中的管理变革与创新前沿管理体验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管理工具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显然,管理变革与创新已经作为中国企业走向卓越的主要手段,并且中国也正成为全球管理创新的前沿。那么什么是实现企业管理运营的变革和创新手段呢信息技术与管理软件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连接世界级管理信息技术作为铲平世界最重要的力量已经全面融入当今全球商业环境中,无论是已经构建,还是正在构建“中国模式”的企业都已经充分意识到IT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特别是对企业管理运营所带来的关键价值。“中国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证明,在适者生存、速度制胜以及创新不断的信息商业时代中,管理软件不仅缩小了中国企业与世界级企业之间的差距,并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迈入“世界级”门槛的重要战略工具。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属于中国企业。“连接世界级管理”将以先进管理思想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软件为手段,全面推动中国企业经营与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全面造就更多中国的世界级企业。伴随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崛起,“中国公司”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的关键价值认同毋容置疑,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提升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竞争能力。本次调查90以上的管理者都认为信息技术对企业实施战略、实现商业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提升管理运营能力至关重要。另有78的CEO认为IT对于企业获取开放世界环境中的商业信息和知识产生重大影响,并为企业在产品技术、管理运营创新方面带来收益。IT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包括增强企业环境适应性、提升管理运营效率、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执行、商业模式变革、企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及市场与客户洞察(参见图6)。对上述战略优势给予肯定回答的CEO超过85。图6IT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优势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的融合至关重要信息化凝聚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先进经验和知识,释放经营团队的智慧以及最佳管理实践。在与企业战略与业务发展的全方位融合中(参见图7),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在商业变革过程中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创新;在构筑知识信息平台、管理利用信息资源、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发挥新型组织的协作、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能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图7IT与企业的全方位融合体系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尽管近年来中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企业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调查,按照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中国信息化程度只有259;而欧美发达国家均已达到60以上,在IT成熟度和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参见图8)。面对全球化竞争,企业在追求世界级的发展过程中,决策管理层需要高效的战略流程。在核心理念上,传统的战略流程与信息技术驱动型企业的战略流程与有着明显的差距(参见表4)。一般传统企业的战略选择、实施和退出均处于被动地位;而信息技术则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客观的认识,对管理的转变有合理的预期,将战略重点转移到探索新的未知领域。比如对新兴市场机会、竞争策略、运营效率等方面保持弹性和创新。因此,将企业IT系统融入其战略至关重要。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及价值链紧密的融合,不仅为企业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工具,更将为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组织战略等提供强大支持。IT战略优势管理运营效率企业战略实施执行商业模式变革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整合优化市场与客户洞察战略优势管理运营效率企业战略实施执行商业模式变革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整合优化市场与客户洞察表4信息技术驱动型企业与传统企业战略流程对比传统企业战略流程信息驱动型企业战略流程操作原则以企业内部生产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边界原则严格的组织与流程边界边界渗透性强,在流程中集成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方法优先原则刚性的机会排序战略性迭带反复时机选择原则被动选择,相对盲目主动选择,精准定位退出原则面向已经发生的要素面向未来的环境阶段性进展评估等级化管理。确认所有工作结束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如果出现突发风险,在克服障碍前保持在当前阶段矩阵式管理。可以并行展开各阶段工作。解决不确定因素,为下一级决策提供支持实施特点线性连续刚性强,有严格的规则界限条块分割动态智能柔性强,有充分的腾挪空间协同,多线程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图8中外企业IT成熟度差异对比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IT投资重心迁移IT投资差异在整体IT商业应用效率低下的背后,实际上蕴藏着IT投资结构的不合理。综合全球IT投资结构与市场趋势状况分析,IT投资合理性与市场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软件和服务的投资/收入比例应该达到50以上,等于甚至大于硬件投资/收入在整个IT市场中的比例。2006年4186亿的中国IT应用投资中,软件与服务比重仅占整个IT投入的321,而同期全球市场,软件与服务比重超过62,远远高于中国企业在软件与服务方面的投入(参见图9)。图9中国与全球IT投资结构对比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IT投资重心的转移趋势显然,当中国企业面对大量的硬件基础设施,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高效专业地优化、整合、应用现有基础设施,提升IT运营效率。软件与服务承担起迎接挑战的重任。本次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软件和服务作为未来企业IT投资的重点。预测数据也可以表明,软件与服务的投资在未来5年将保持20的快速增长,到2011年,在中国IT应用市场投资结构中,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例将升至391。可以看到,整个中国企业IT投资重心已经开始向软件和服务方面转移。软件应用趋势作为中国软件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软件占据的76的投资(2006年,476亿元),是目前企业客户最关注的投资方向;而在细分应用软件领域,企业管理软件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152)。特别对于制造型企业,管理软件的投资比重超过60。过去5年中国企业在管理软件上的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其年均增长超过25,特别是ERP软件的增长超过30;并且未来5年管理软件市场的增长还将保持在21。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管理软件方面的投资开始发力(参见图10)。图1020002011年中国管理软件投资状况与预测亿元372655100318857905603352207147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20002003200620092011ERPOTHERSMANAGEMENTSW20012003ERPCAGR489TOTALCAGR24720062011ERPCAGR22TOTALCAGR2131908资料来源INFOXCONSULTING2007,03ERP、CRM、SCM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管理和战略工具未来5年,在企业级商业软件方面,ERP的投资将引来新的高潮。这与ERP普及化的深入、ERP项目的实施和交付能力的提升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ERP带给企业的价值已经逐步凸显。通过权威机构对实施ERP系统的中国247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投资ERP项目的样本企业的各项财务绩效均明显高于市场同期平均值(参见表5)。随着ERP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