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舞蹈社团校本教材 - 副本讲述_第1页
二小舞蹈社团校本教材 - 副本讲述_第2页
二小舞蹈社团校本教材 - 副本讲述_第3页
二小舞蹈社团校本教材 - 副本讲述_第4页
二小舞蹈社团校本教材 - 副本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团课程校本教材舞蹈教材前言当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都相当重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般都设置了舞蹈课程。1988年,我国国家教委也曾下达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则(19882000),把实施艺术素质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中小学校开展普及性艺术教育,开设艺术舞蹈课,通过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我校开展舞蹈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舞蹈教学训练,塑造美丽,增添魅力,锻炼体力,增强体质,磨练毅力,培养自信心,丰富想像力,促进智力,还可以陶冶心灵,培养出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舞出宝贝的气质。实践验证,学习舞蹈的孩子经过长期地、专业地、系统地训练后,她们的身体外形会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与其他孩子相比,身材更挺拔、修长、曲线玲珑,举手投足间都能表现出一种优雅,无疑学习舞蹈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益处,包括优美形体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协调动作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灵活、柔韧肢体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磨练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审美情感舞蹈能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培养舞者气质舞蹈的健身动作爆发力强,对人体体能潜力开发性强,因为舞蹈多以绕环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因此能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我校选编的校本课程,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培养自信和气质,让人心情愉悦,纾解情绪。在舞蹈课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大家是否愉快和尽兴,动作是否奔放和潇洒,因此在心理放松上,舞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舞蹈追求艺术美,并具有教育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舞蹈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全面的发展,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使人的动作协调、反应灵敏、有力地促进人脑迅速地发育成长;使人筋骨柔韧、肢体强健、精神振奋、心灵净化,增强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凝聚力,对人们的道德情操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使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我们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精神,根据少儿的身心特点,开展有计划的、科学的、系统规范的艺术教育培训工作,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特编订如下校本教材。教学目标舞蹈训练旨在对少儿进行气质、形体塑造。在音乐舞蹈中表现美、感受美,尝试不同风格的舞蹈组合。在进行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自信,学会展现自我。陶冶性格和品德,获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舞蹈队的成立,旨在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舞蹈特长生搭建发展特长、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为区、市艺术节排练舞蹈。学生情况目前,舞蹈兴趣班的成员有二十几人,她们经过上学期短短的几次艰苦的训练,基本功大有进展,自信心也有所增强。但经过一个假期的时间,都有所退步。并且由于学员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大部分学生连压腿、下叉等基本动作完成都不是很好。所以不能要求一致,不能操之过急,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本学期我们吸收了十几名基本功较好的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软度训练尚有一定的优势,为舞蹈队增添了新的力量。教学要求通过舞蹈专业课使学员学会有关舞蹈的技能,掌握一些舞台艺术表演的方法,会表演一些富有情趣的舞蹈小品,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情感,增强技艺,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作力,努力为校园文化增添光彩,并为创建学校特色添砖加瓦。训练目的1、培养孩子的优美体态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2、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如腰、腿、胯的软度及开度。3、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舞蹈韵律,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跳舞有自娱感。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4、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形体得到一定改变,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5、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团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相互适应,使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6、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享受音乐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舞蹈能力,提高艺术素质。7、培养孩子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8、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基本的舞台感觉。9、一学期准备一个展示的舞蹈。10、规范学校思想意识,让学生有为校争光的意识,养成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品质。目录第一课重视基本训练第二课舞蹈站立姿势的训练第三课舞蹈的节奏训练第四课舞蹈的意识训练第五课肩的训练第六课腰部训练第七课压腿、压肩训练第八课推脚背组合和把杆训练第九课踢腿和劈腿训练第十课下腰的训练第十一课小跳组合训练第一课重视基本训练孩子们就是这样从小一点点训练基训,然后走上一个个展现自我艺术才华的舞台,走上艺术院校,成为有艺术气质、有灵气、有智慧的一代人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手势、表情、舞姿为主要手段来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任何舞蹈的训练,都是从基训开始的,它是技术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更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基训在课堂训练中分成几个步骤,一般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我们在身体训练时掌握“直、绷、软、开”等舞蹈基本功。舞蹈的基本功包括站立姿势训练、舞蹈节奏训练、舞蹈的意识训练等,当舞蹈成为日复一日的功课时,把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联系起来,加上心随神游的情感及意识,舞蹈就更加显得光彩夺目和意味深长了。日常的训练功课需要我们去不断摸索,我们所学到的不能只是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最终实现由兴趣向内在需要的转变。训练内容基本功训练1、把上训练压腿(前腿、旁腿、压肩、担腰、后腿)踢腿(前腿、旁腿、后腿)2、把下训练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二、训练组合1、头部训练组合2、开胯训练组合3、腿部训练组合4、勾绷脚训练组合第二课舞蹈站立姿势的训练一个好的站立姿势,必然是头部端平,两眼平视,颈、肩放松,挺胸,收腹,收臀,膝关节伸直。但是,挺胸收腹必然会影响到呼吸的困难,我们可采用胸腹式呼吸和快吸慢呼的方式。直立的关键,在于关节控制程序如何。保持头、椎柱、胯、腿的垂直,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达到物理平衡的标准,这样就避免人体的局部因紧张用力而致使运动时受伤和运动的完成欠佳。在运动中保持直立感,来自于静态直立的基础训练。在学习中,直立感的训练常常被忽视,实际上,在伴随着地面在进行着勾绷开直,尤其是仰躺在地面上的单勾绷脚,单吸抬腿,直的感觉才容易得多。要找到单腿既直又立的感觉,上把训练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为中间练习和今后的舞蹈练习最重要的一环。在没找到双腿直立状态下就上把杆,过快的学习重心转移的训练,结果易导致坐胯。比如向外开绷脚背,向旁出腿,是动与静的配合。在这一转换过程中,首先不能动胯,一条腿外开绷脚向旁擦出,同时主力腿要保持直立,上身不能晃动;如果动力腿继续延伸抬起,需要逐步加强主立腿力量和肌肉的力量,同时动的一条腿要绷紧不能晃动。这种动与静的配合,可借用地面上的训练找到直立感觉和各关节开合的控制。尤其是外开和旁抬腿,在侧卧情况下找方法和感觉是最佳的做法。第三课舞蹈的节奏训练舞蹈中的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占有的时间,即动作的长短、强弱、快慢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反应在流动的动作过程之中。基训老师常用拍子捕捉动作,通常在单一动作的学习中,我们是以节拍来记忆动作的。比如小腿前踢的训练五位脚站立准备,第一拍经擦地有力度地向前直线踢出,第二拍绷直动力腿控制在度的位置,第三四拍收回到五位脚,这就是一个单一动作的完成,一般是强拍动,弱拍静。那么我们针对节奏在此基础上进行动作变化或动作延伸。还是以向前小踢腿为例将三个单一动作组合起来,前二个单一动作和上面要求一致,在做第三个时,可采用变化,即第一二拍动作不变,第三四拍时做绷腿快速点地再抬至度,或者直接在度的位置上做一个勾绷脚,然后收回到五位脚,或者在收回五位脚的同时加上一个半蹲。这是向前小踢腿的过程,我们把这种节奏应用到向旁小踢腿、向小踢腿的动作上,在结束全部动作时加上一些配合头、腰和手的动作,与舞姿结合,与韵律结合,形成形体的流动,把所要体现和表达的做有序的整体安排,既节奏鲜明,又富有生机,整组小踢腿的组合就增强了趣味。这样的训练不仅在身体机能方面得到了增强,而且在适应动作变化和驾驭节奏方面也得到提高。第四课舞蹈的意识训练意识在心理学中是指心理活动,在人的动作行为中起支配主导的作用。舞蹈训练中,这种意识是要求我们做动作时精神保持高度的集中和统一。在意识的引导下去完成动作或舞蹈,才能达到舞者解放身体、舒展身心的目的。做动作时松而不懈,力而不僵,并能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在舞蹈基训中如何贯穿意识呢我们以蹲为例蹲的训练主要围绕着膝关节、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的拉长、收缩的运动。要求上身保持直立,收腹,收臀,蹲时关节外开。准备运动是一位脚,一位手,手臂由“心”引入,气息下沉,意识往指尖和头顶上送。我们在下蹲时,要感觉有一股强大的气流迫使往下蹲,立起时,感觉气流压在身上,只有靠腿部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推起来,好像是一种内在的对抗性力量拉动着富有弹性的肌肉,拉得长而送得远,因此动作的力量也更大了。意识是一种感觉,是无形的。而动作是富有节奏性的,身体“提、沉、冲、靠”的变化,都是有形的。有形的动作要经过无形的感觉来体现,这样才能达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的舞蹈效果。基训中腰的训练,单一动作有前下腰,后下腰,旁腰,拧腰及斜腰等。我们按顺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动作流动过程准备时五位脚站立,一手扶把,一手做三位手,手在圆弧形的基础上往上送这时意识也上送。经快吸气再慢呼气下前腰,快速起来后又是快吸气慢呼气下后腰。两者都是拉动腰肌,从头部起,经颈部下段,胸部以及腰部一节一节地向前和向后弯曲,由两个八拍完成动作。动作进行时气息随着动作走,意识随着气息走。下旁腰时经左到右或经右到左一个迂回后往正旁腰下,把动作和感觉(意识)集聚在某个点上,是静态的动作延伸。接着做拧腰,先半脚尖立起快速吸气和呼气,成大踏步向后方拧腰,两拍立脚尖,两拍变化成大踏步。和旁腰一样节奏是先动后静止,感觉是静中有动。这一组腰部训练组合是气韵、律动、意识的结合。所以,它所传达出来的内涵既柔美典雅,又耐人寻味。第五课肩的训练1、压肩胛带准备小八字直膝站立,面向把杆,双臂向前抬气上体前屈,双前臂搭在把杆上做法上体尽量往下压要点挺胸,肩关节松弛。2、后拉肩胛带准备小八字直膝站立,背向把杆,双臂平展开,双手放于把杆上做法身体挺直向前倾斜,双臂在后伸直尽量并拢,双手抓住把杆。要点收腹,收臀。3、蹬背挺胸掰肩胛带(两人一组)准备甲直膝绷脚伏卧在地上,双臂夹头,手掌贴地,伸直于头前。乙坐在甲的大腿上做法甲双臂夹头起上身,乙抓住甲的上臂并用一只脚蹬甲的后背,往后掰肩胛带。要点抬头,挺胸,收臀,双臂伸直,肩关节松弛。4、大的拉肩胛带(两人一组)准备甲平卧在地上,双臂夹头,掌心贴地,伸直于头前,乙坐在甲的身后,用双脚夹紧甲的小腿。做法甲双臂夹头起上身,乙抓住甲的上臂帮助甲往后下腰,掰肩胛带,尽量要使甲的双手握住腿部要点双腿并紧,肩,腰部松弛。第六课腰部训练1、腰背肌(两人一组)准备甲直膝绷脚,伏卧在地上,双臂屈肘上抬到头两旁,双手手指交插,掌心贴在后脑。乙跪在甲的身后,用双手压住甲的小腿做法双肘保持不动,上体往后抬起两拍往后抬起上身,两拍还原。两拍往后抬起上身,停半拍,两拍还原。要点上体往后抬得幅度越大越好。2、腹肌(两人一组)准备甲直膝绷脚,平躺在地上,双臂屈肘双手手指交插,掌心贴在后脑下,乙坐在甲的小腿上,乙坐在甲的小腿上,用双手压住甲的小腿。做法双肘保持不动,上体往前立起两拍往后抬起上身,两拍还原。要点上体向前的幅度越大越好。3、侧腰肌(两人一组)准备甲直膝绷脚,侧身躺在地上,双臂屈肘双手手指交插,掌心贴在后脑下,躺地一侧的手臂上臂着地。乙坐在甲的小腿上,双手扶住甲的大腿。做法双肘保持不懂,上体侧着身立起两拍往后抬起上身,两拍还原。两拍往后抬起上身,停半拍,两拍还原。要点上体侧身立起的幅度越大越好,身体始终保持全侧面。也得到提高。第七课压腿、压肩训练一、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二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第八课推脚背组合和把杆训练一、把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二、把杆训练组合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1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2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3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4五位脚,单手扶把小踢腿组合5五位脚,单手扶把移重心组合6双手/单手转腰组合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第九课踢腿和劈腿训练一、踢后退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二、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三、劈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第十课下腰的训练要点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注意下腰的训练通常是要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一个人也可以做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解除下腰的僵硬感。1、身体上直紧靠坐椅后背;2、伸直腿,然后弯曲。用双手将膝盖拉至胸前,持续30秒,然后回复(每条腿分别实施);3、平举双臂与肩齐,身体尽量向下弯曲,然后回复(站着实施);4、向前举起双臂,身体向下弯曲。下腰分跪腰和大腰站着下的那种,先练跪腰较容易,重心在两腿间,胯部前推,先倒头,跟着脊椎一节一节放松往下掉,控制住腰背,把握好重心。第十一课小跳组合训练训练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基本功教学内容把下训练(横叉、竖叉、窝鱼、下腰、技巧(前桥、后桥、侧手翻)教学过程一、横叉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两腿分开,与身体呈180度角。二、竖叉坐地毯上,身体保持直立,脚面绷直,左脚前,右脚后。然后转体180度,变右脚前,左脚后。三、窝鱼双腿跪地,打开与肩同宽,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四、下腰双腿站立呈大八字,双手伸直,放于头上,慢慢往后下腰,同时头往后仰,直到双手扶地,如果能达到双手抱住脚踝效果更佳,然后再慢慢挑起,双手依旧伸直放于头顶。五、技巧这项练习要结合前面的训练来进行,并不适合所有同学,因为舞蹈中的一些难度技巧,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做的时候要结合实际,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急着要成绩。活动组合教学内容训练组合教学目的训练组合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综合的训练,它融合了把上训练,把下训练,并结合音乐使学生学起来和做的都很有兴趣,这也是为以后的舞蹈组合和成品舞蹈的排练作准备。教学过程一、头部训练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随音乐分别做向左转头、向右转头、向左动头、向右动头、向左绕、向右绕、左点头、右点头等动作。二、开胯训练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手握脚,双膝打开,尽量双腿外侧贴地。三、腿部训练身体平躺地毯上,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起左、右腿,双腿。四、勾绷脚训练坐地毯上,身体保持正直,双腿绷直,随音乐分别做勾、绷脚动作。傣族民间舞一、简介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虞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和盂连两个自治县。傣族人民性情温和、善良,民间舞蹈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其中“孔雀舞”、“象脚鼓舞”,“戛光舞”三种最具有代表性是较为典型的傣族舞蹈。1、孔雀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深受傣族人民喜爱。舞蹈语汇丰富、形式完整、具有严格的程序和一定的技巧。傣族人民以孔雀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理想。2、象脚鼓舞是傣族地区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的由男性表演的自娱性舞蹈。男性以左肩背象脚鼓,分别用拳、掌、指、脚轻敲重打,抑、扬、顿、挫形成“鼓语”。和女性遥相呼应。3、戛光舞是傣族中最古老和最普的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舞蹈动作虽然不多,但特点突出。随着鼓声,在屈膝半蹲的姿态上均匀地颤动,多为顺手顺脚的舞动,手臂保持三道弯的后轮翻腕和内屈。傣族民间舞蹈风格浓郁,特点突出,优美、灵活、朴实、矫健,感情内在含蓄,舞姿富有雕塑性,下肢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有弯屈,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一般在半蹲状态下做重拍向下。节奏均匀的上下屈伸动作,从而带动身体的上下颤动。傣族民间舞蹈的音乐也很有特色;,创作的傣族舞蹈常以傣族民间音乐为素材,音乐的旋律比较平稳、优美恬情、富有歌唱性。多为四二拍,有较强的律动感,三拍子的音乐较少。采用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乐曲为主。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象脚鼓、链锣、镲等打击乐器。二、基本动作。1、手形1掌形四指伸直并拢,虎口张开拇指用力向上翘立掌式。托掌式。横掌式。提腕式。2冠形食指与拇指相对并弯屈成一个圆形,中指、无名指孙指伸直如扇形张开。整个手形像孔雀头,三个伸直的手指像孔雀顶的羽毛冠。3嘴形食指向前伸,与拇指靠拢成嘴形,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如扇形。整个手指像孔雀的尖嘴。4爪形食指以第二关节向内弯屈拇指从第一关节向上弯屈,两个手指相对成“C”字。中指、无名指小指伸直成扇形,整个手形像孔雀脚爪一样。5曲掌掌心向上,四指并拢,从第三指关节处向掌心弯屈,其他指关节微屈,拇指伸出。2、脚位1点丁字位以一脚为重心,另一脚脚跟与重心脚弓内坝4相距约10公分,脚掌点地称点丁字步。脚跟点地称点丁字位。2之宇步位一脚为重心,另一脚掌前点地,脚的位置呈“之”字形。3正步位同古典舞正步位。3、手位1低展翅右手在右旁屈肘、弯臂,立掌式,左手在右髋前屈肘、弯臂、按掌。2高展翅右手托掌式,左手于髋旁屈臂,提腕式。3平展翅双臂侧平举,稍弯臂,立掌式,手心向外。4双合翅双臂上举坷肘,手背相对。5合抱翅一臂上举屈肘,另一臂屈肘于胸前,提腕式。6双抱翅双手交叉于胸前,艇肘、弯臂,立掌式。7顺展翅一臂上举托掌式,另一臂侧举,立掌式。8侧展翅一臂侧举提腕式,另一臂屈肘于胸前,提腕式。4、基本步伐1平步一拍完成第1拍前半拍双膝屈一下,后半拍右脚快速向后抬起,勾脚,慢慢落地。平步时,保持上下均匀颤动的动律,主力腿上下节奏均匀。下蹲时,膝盖要有韧劲。直膝时,膝部带动上身。2踮步右脚全脚落地,左脚前脚掌点地,用踮地的脚推动右脚向前迈步,可双脚交替进行,保持均匀而柔和的屈伸动作。3点步右脚为重心,膝部快速直起,右髋向右微出,左脚前脚掌在左丁字步位点地。同时也可做前点,跳点不同的点步。5、手的基本动作1插腰手呈掌形,虚插于髋的两侧。2翻腕转动手腕,手心向里转成手心向外或向上。翻腕时,要有内在的韧性。上、下翻腕时,要有力。屈肘、立掌要有停顿。3内屈两拍完成第L拍右臂大臂不动,由手指和小腕带动小臂从头的斜上方向内弯曲。手腕至头侧时,左臂由左胯旁向斜前方伸直,掌心向上。第2拍右手腕带动小臂从头旁经右侧至髋旁,同时左手掌心向上,手臂伸直从侧斜前方抬至左侧斜上方。4外掏分小外掏、大外掏两种。右手经身前向下盖手,左手自下向上掏手立掌。然后右手由下向上掏出后,向外转腕。左手盖掌至右小臂下,托住肘部,身体随右手向右倾。左手向外掏时动作与右手相同,方向相反。5转手双臂贴身体,由下向上,由前向后交替晃手。也可单手做。三、傣族舞蹈组合1、手位训练组合动作说明第一遍音乐前奏12身向8点,左点丁字位,双手插腰,眼看2点。3直膝。4膝部屈伸二次一拍一次。12身向2点,左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右点丁字位,右手经曲掌呈低展翅位,眼看8点。3直膝,手位不变。4屈伸二次一拍一次。56右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左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顺展翅位,眼看8点下方。78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910身向1点左脚向旁迈一小步呈右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侧展翅位。1112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1316身向2点,左脚向右上步呈右踏步。掏手呈高展翅位,膝部屈伸一拍一次。第二遍音乐12右脚迈步向右转180。呈身向5点。左脚上步呈之字步,双手经曲掌呈平展翅位。34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第一遍音乐中的卜4。56右脚迈步向右转180嘎身向L点,左踏步,双手从身后由下往上呈双合翅位,眼看2点。78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一4。910身向1点,左脚向前上一步呈右点之字步,双手经曲掌呈合抱翅位。1112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1314身向8点,右脚收回呈左点丁字位,双手经曲掌呈双抱翅位,眼看2点。1516保持原姿态,膝部动作同34。歌表演摘草莓教学目的歌表演摘草莓适合于初学舞蹈的中、低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唱歌曲的同时,感受到优美的旋律,以使他们动起来,健康向上的歌词内容可以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出示相关内容的图片或投影、幻灯片,放录音摘草莓,请学生欣赏歌曲。听完音乐后可以用提问式、启发式来分析歌曲的内容、人物、情节。学唱歌曲,要求学会歌谱、歌词,以便在学动作时,可以掌握动作的节奏、以及帮助记忆动作。学完歌曲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编舞蹈动作,教师在学生自编的动作上进行加工提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可以不一定按照前面摘草莓的动作说明进行教学。2教练舞蹈教练步伐,登山步、蹦跳步、碎步孙跑步。主要重点是登山步,这个步伐稍有难度,要重点练习。在步伐熟练掌握的基础上,配合上身的姿态进行练习,要重点注意左臂“提篮”、右手“摘草莓的动作,因为这是歌表演中最典型的、能反映歌曲内容的动作。舞蹈合乐。可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也可以随录音配上舞蹈动作,达到歌曲与舞蹈相配合的目的。教师讲评台乐以后的学习情况。要求反复练习至熟练,可以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挑选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演,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总结本堂课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动作说明第一段歌词前奏正步,面向8点,左臂在左胯处作“提篮”状,右臂自然下垂。1原地做左蹬山步一次,右臂前摆一次。2同第1小节动作,动作相反。34左起向前做登山步四次,右臂经前向后绕一周。58重复第14小节动作。9原地蹦跳步一次,同时右臂前平举握拳翅腕,食指伸出。10姿态不变,左、右摆腕一次,头随手方向。11左腿原地踏一步,屈膝半蹲,同时右腿向前踢出,脚尖点地。上身转向1点,右臂上举做拿草莓状,眼看右手方向。12保持原姿态,向上耸肩两次。13面向L点,向左蹦跳步一次出左胯,双手端篮至左胯,头向左歪。14同第13小节动作,方向相反。1516同第1314小节动作,每拍一次,共131次。1718左起向前碎步,双手将篮举至头前上方。1921姿态不变,向左自转一周,2122左脚上一步呈右踏步半蹲。左手端篮于左胯,右手做摘草莓放至篮中状二次。2324双膝跪坐在地上,双手姿态不变。第二段歌词1跪坐,左手于体侧翅腕,右手拿篮子里的草莓。2姿态不变,右手将草莓放至嘴边。3姿态不变右手将草莓再放回篮子里。4姿态不变,双手将篮子端至体前。56左起向2点做小跑步半拍一次,左手提篮,右手扶篮。78继续小跑步右转一周,双臂保持原姿态。9双脚跟步一次,双臂体前平举,双手端篮。10右脚向右前伸出脚跟点地,双臂于右侧平端篮子。1112同第910小节动作,方向相反。1320同第一段第1320小节动作。2122正步,保持原姿态向前做鞠躬状。2324同第910小节动作。二、集体舞教学集体舞是在音乐中集体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自娱性舞蹈。集体舞的音乐和舞蹈设计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具有队形变化、反复进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协调感以及团结友爱精神的良好途径。集体舞一般可分为接龙式、邀请式、队列式等。它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熟悉音乐、学习动作、进行表演三个步骤。1教学过程熟悉音乐了解集体舞的音乐,要注意给学生以完整的印象,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节奏、结构等,这是与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与队形的变化密切相关的。熟悉音乐可以采用教师弹奏曲调、听录音、看录像,同时让学生哼唱曲调等方法。在熟悉音乐中可结合声势捻指、拍手、拍腿、跺脚进行训练,以便使学生迅速熟悉集体舞音乐的特征。学习动作集体舞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教师一般应有完整的示范,面对面对学生示范时还要会作反方向的舞蹈示范动作。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并启发学生对生活中某种形象小兔跳、鸟儿飞等的联想,使动作模仿更为生动。通过形象比喻帮助学生掌握动作。例如,教“手腕花”的动作,学生容易把手掌从外往里翻转,好似摇铃鼓。正确的动作是先以手掌面对自己,荐从里往下、往外翻转手掌。转动手腕。在教学时可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把手掌当作镜子,先照照自己,再去照照别人。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分步教学、由浅入深。有些舞蹈动作较复杂,不是对形象的简单模仿,仅仅靠直觉模仿不易正确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由浅人深、分步教学。对于手、脚配合的动作,可以先单教手或脚的动作,然后再合练。如游戏性的集体舞伦敦桥,应先让学生掌握“踏踮步”和“滑步”两种基本步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创编“搭桥洞”、“穿桥洞”等动作,最后让学生作各种队形变化,边歌边舞。同时,可以采用新旧动作的对比,以帮助学生克服掌握动作的难度。如教踏跳步时先让学生明确跑跳步和踏跳步的异同。两种动作的不同点是跑跳步是跑一步、跳一下;踏跳步是走一步、跳一下。让学生先练跑跳步,然后放慢速度即是踏跳步。如果学生学习感到有困难,应先放慢速度练习,并可运用口令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节拍感。进行表演集体舞是造型的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集体舞是有组织的集体合作。教学时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感、协调感,并注重情感的培养。学生掌握舞蹈队形变化的关键是熟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将要改变成另一位置的路线与方向,以及自己和前后左右同学之间的空间关系。教师可采用语言提示,在地面上、黑板上或投影仪上画出点线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明确队形变化的规律。集体舞教学既要给学生有一定的纪律约束,叉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绪。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培养他们团结互受的精神。教学范例集体舞三套马车动作说明准备三人横排为一组,若干组围成一个大圆圈,外圈的人为1数,依次顺时针方向正步站立,L数左手插腰,2、3数左手扶旁边人的后腰,全体右手握空心拳拉马绳状,组成一辆马车。12右脚起向前小跑步七次一拍二次,2第2拍的后半拍左脚尖在右脚内侧点地一次,右手拉僵绳提压腕四次一拍一次。34保持原来姿态向后退小跑步,动作同12,方向相反。56三人互拉手,原地小跑步,2、3数手上举成“拱门”,1数小跑步钻过“拱门”回到原位,2数随L数从自己的右臂下原地小跑步转一圈回原位。78动作同56,换3数钻“拱门”3数钻完“拱门”后不回原位,而面向大圈措逆时针方向跑。911全体拉手接成一个圆圈,右脚起沿逆时针方向小跑步十二次。12右脚原地跺步三次1。1315动作同91,方向相反。16小跑步回到开始准备时队形,还原成预备姿态。随音乐舞蹈从头开始反复进行。教学目的集体舞三套马车适合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24拍节奏与步伐小跑步的配合,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舞蹈的节奏感和协调感。学习在舞蹈队形上的变化如前进、后退、圆圈、围绕等的概念,在学生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中,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听音乐三套马车。要求学生熟悉其音乐节拍、节奏、速度,教学生随音乐一拍一次拍手或原地跺脚。教师将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准确、有表情地进行示范。2教练舞蹈教练基本步伐小跑步,随音乐一拍两次,可原地跑,向前跑,后退跑。注意要整齐地合上音乐节奏。全体学生围站成一个大圆圈,面向圆心,了解圆圈向左转动时称为顺时针转,相反方向称为逆时针转。在大圆圈的位置上,全体学生1、2、3报数,然后按三人横排为一组,1数在外圈,依次面向圆圈的顺时针方向站立。教练三套马车动作,钻“拱门”时,教师按1、2、3数动作,分别进行示范,并作个别辅导,可请跳得正确的小组进行示范。可分组练习或集体练习。3合乐合着音乐,全体练习三套马车,教师讲评不足之处,如队形、节奏等,然后反复练习,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要求步伐整齐,队形变化清楚、准确到位。4总结教师总结,指出学跳集体舞时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要求。三、表演舞教学表演舞一般指体裁较为广泛,主题突出,有内容情节,有角色,有画面,有队形变化的舞蹈。表演舞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的过程。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舞蹈诗、舞剧等。类别有中外民族民间舞蹈,以及芭蕾舞、现代舞等等。表演舞的舞蹈性较强,艺术性较高,并且有演出服装、道具、舞美的设计配合,是适合于舞台演出的综合性、完整性的舞蹈。教学过程介绍舞蹈在传授舞蹈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要学的是什么形式的舞蹈,是属于哪种类别的舞蹈,并且把舞蹈的风格特点、内容情节、情绪的表演等,逐一向学生进行介绍,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小小巡逻兵,就要把大草原的辽阔场景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描绘。表达我们的小小巡逻兵,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保卫祖国的美好心愿。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对要学的舞蹈产生感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熟悉音乐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舞蹈的音乐,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音乐的优美旋律及节奏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启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形象,体验舞蹈的情感意境。例如小小巡逻兵的音乐中有不同节奏的马蹄声出现,。兰苎II和X_兰兰羔苎I兰苎I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舞蹈中的马是在走,还是在跑。这样使学生熟悉音乐的特征,并且对舞蹈所表现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动作表演舞教学一般以教师示范为主,因为表演舞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技巧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由于儿童的知识面还较窄,接触到的东西不够丰富,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如何使儿童较快地理解、掌握讲授的内容及动作要领,使动作比较规范地体现出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形象化教学。例如在传授蒙古族舞中的“扬鞭勒马”这一动作时,首先把动作名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动作是由“扬鞭”和“勒马”两个动作组成。然后教师要将这一动作完整地示范一次,接着让学生在示范动作中找出“马”和“鞭”的部分。由于“马”和“鞭”的动作都十分形象,所以接下去就传授动作左手曲肘,胸前抬起手握拳,拳心向下,象征着一匹高头大马。右手食指伸直,其余四指半握拳,经身前上扬到头上方,作“扬鞭”状。良好的形象化示范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会引起他们学习舞蹈的强烈欲望,以及要学好舞蹈的坚定信心。完整表演在学生熟悉音乐、掌握动作、编排队形后,应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表演力和创造力。表演舞的情绪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犹如朗读时要声情并茂而舞蹈也要“舞”情并茂,有了情就能带动舞的韵,再加上整齐的队形变化,节奏统一的舞步,会使舞蹈表演得更完美。教学范例表演舞茶林娃汉族1简介舞蹈茶林娃通过两名少先队员去茶林场途中逗乐和采茶时你迫我赶的炽热场面,表现了茶童喜庆丰收和热爱劳动的精神面貌。舞蹈风格载歌载舞,恬静淡雅。给人一种自然流畅之感。动作特点平行横移,含胸,胯、膝、腕动作松弛,手腕动作灵巧。2基本动作基本脚步上山步第1拍身对2点,右脚向前小跳一步,左脚紧跟,点在右脚旁,成左虚步,微蹲,同时双手持草帽顶向外,由身前向下晃至左胯旁,上身稍向前倾,拧身看8点。第2拍双手晃回身前,回身看2点。第34拍动作同第12拍。第56拍步法同上,身对2点,上身稍后倾,左手前后自然甩动,右手持草帽至前上方。第7、8拍动作同第56拍。攀登步第12拍身对2点,上右脚踮起,左腿后抬,双手持帽由左胯旁晃至前上方。第34拍上左脚踮起,右小射雁,双手持帽晃回左胯旁。第58拍右脚向前蹉步成左后点地,同时双手持帽向下晃一圈伸向2点。注以上为右攀登步。左脚起为左攀登步。云退步第14碎步后退,双手持帽顶向前由胸前横移至左侧,上身略向右倾。第58拍继续碎步后退,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过遭步第1拍身对1点上右脚,左脚后点地。第2拍上左脚踮起。第34拍右脚向右迈一步,左脚旁点地,双手持帽向下晃至右侧,上身稍右倾。第56拍重心左移,右脚旁点地,双手向下晃至左侧,上身稍左倾。第78拍动作同第36拍,双手由胸前先右、后左作小幅度平移。平移步右脚起,向右横走一拍一步,双手持帽由胸前向右、左作小幅度平移。向左走时,动作相同,方向相反。挎蓝步第1拍身对L点,左手端帽顶向下于左腰间、右手胸前按帽,右脚踮起向后退一大步,上身稍左倾,右肩略向上提。第2拍收左脚成正步,踮起上身右倾。第34拍动作同第12拍。第58拍转身对2点,左脚勾脚向前伸,脚跟点地,右腿稍蹲,同时右手经绕腕成托掌。基本手住采高茶二拍完成第1拍身对1点,左手端帽顶向上于左腰间,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右手手心向上,拇指与食指的第二节相捏其他三指稍弯,伸向2点作采茶状收回左胸前翻掌,放人帽里。第2拍左脚向前一步,右手伸向2点。注这个动作也可以向后或向旁做,双手动作同上。腰间茶第1拍身对1点,左脚踮起向左横走一步,左手同采高茶屈肘向8点采一次,眼看左手。第2拍右脚踮起向左脚靠拢,右手屈肘向2点采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