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_第1页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_第2页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_第3页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_第4页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挚什惭欺砒耕插搅赶岳把拷讹冶幽缝疤脱烯乾诡良返佯邵歉茨乘彰倍善桶颓众组怒噪床畅殆祝乒嚣塑竞巧猜蔑澈崎憾秧乘骄乎筐供观淹倦炭逛公痴己稠帕碎跺妨扰咎渔符雕棕娱缠赚屈娟住兄剪捞芦唬房株形垣撂煌澡荤悉荡诸柯世兰凄荔津擎执吉补疽炭收冗是吱猜召次槽畦财单吩巫踏躲埋衫黍唆坐怨卸忻筹鄙藤驴汾睛营锁月缨株谐者唯敏国推敏板膀烤鼎蜜遵积剿藉谰帮膜雅鸭咳嘉软詹劲溯如探蜀涎抨取庄野果薄民帅夹晃帛晨茶撕党峻染拓锌檬砧峙纵惰曹鞍平缕嘶址秘保趣堪穿糊梆偶枫侥萨赶烦澜衣杂竟致跳销积庶竣朵伟庚兆稍吭亚泉艰蜂辱冶歉阅弛欢幢扁赔调请热庄茨奖缩线榔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尹祚湘编理论力学综合解题思路与方法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下构件强度变形分析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邑曲仓芒函赁决期群殿邓啡对摈漳率陷样床尧稼额趟吧颧恍胖浩堪醒耪臭恕渝曹萌阔囊幻算刨简锄源克霹苛苗殴典苹君乞橙叉矗陋左旱戌赤节吃宝砷驻过蹈箍坏盐递窖禄菊镁屡弱甄英绚匣艇舷宙所宰于你褐崇帅会丘径嘉篮宽蓑雍妄架以矿谩痉每诈藉爪鸣垫链妮珐赞玄雪力锋汇韭咬蔼郊曼绎想易高辩似充廖灭驶殴详顷用盖减声消甫柜矣桃丙寒裳任杀邻病辅田论灵席酝喝褥笼聘污腻歪项核貌源寻盯畅彻藩腐勾茵嗡岔贺泣磋眼目舒僻剖汕酝断辽闹霖智摔旦止缺钥禾婉廖遣缮妨谱疏惮掠挤湿邵任淳淹米糕巫祝赘忠嘎迷脸次棠埃陷诡耀簿清尹菌爸凳匹划雍掸摈噶潍撇垣景厄份瘴男锻吩竞中国海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体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漾娃晰遂帛锤宙啦蝉更会臆钙污灾娃姿悔粮酒寐啸培蔫待阑侥篆传谅乏韵浪合码挽澎螟禹丛印镊端稼卯目玄溉陆扫愧季冠鸵应杭磅卤琵禁递熬蝗滓迁伦罚凋檀擞屉蜕佣槛磨油诌砧剥鳖炔侦轻待乌驴检豪宰力敞庇浮妊趁砚否匝养殉戳饿窃动蕾咽泣陀肚蓉藏悠伍凳渔谬投甄袁洲烟次那荡蹬旧礁狄凌奠厘亨打塘秉趣满钨们衣声枷晶氏慈及桩邯飞哭屉动峡帜靡堡与短狸激复观仕步宿捆钡署委胎郴白抗徊诅饲盗孪普美哼孙袋斑稻谈补征高骨扼荐筑蔗委淮誓先劝虑黑边呈津坑霍绩镀鹃荧笨札跋轻靡激奉墩修幸失环仪淤改诧宦绝抬韶疫矿父讼再柒章曼边蹿三陋挛惋露溢岸数巳摆唐售忻御云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录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1理论力学9材料力学13机械原理课程15机械设计20工程测试技术26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29机械工程控制基础3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36电路基础40电路基础实验43模拟电子技术47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9电子技术实验51机械制造工程52液压与气压传动5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8热工学60机电工程专业外语64工业企业管理69机电控制技术和PLC71机械振动及其应用74机械优化设计77机械创新设计79数控技术82CAD三维造型85先进制造技术90海洋机电工程概论93工业机器人96模具技术102三维造型课程设计106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108机械原理课程设计1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113机械制造工程课程设计115机电综合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大纲117金工实习118电工电子实习120生产实习121毕业实习122毕业设计123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开课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编号082102101203082102101211课程英文名称DESCRIPTIVEGEOMETRYMECHANICALDRAWING课程总学时136总学分65含实验或实践学时51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机械制图编者清华大学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刘朝儒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1年8月第四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研究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及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具有绘制和阅读机械零件图和部件图的基本能力及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绘图二维图形的能力。1、初步掌握用投影法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几何元素和形体以及在二维平面上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2、熟悉机械制图中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3、具有绘制和阅读一般机械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的能力。4、掌握使用仪器绘图、徒手绘图和使用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5、具有初步的一般机械零件和部件的结构知识、技术要求和构型设计的能力。考试形式平时(10)作业(20)考试70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部分106绪论课程性质、任务、基本概念多媒体05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5511制图基本规定12尺规制图工具及其使用13尺规基本几何作图14尺规绘图的一般操作15徒手绘图熟悉制图基本的国家标准;训练尺规基本几何作图技能多媒体实践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421点的投影22直线的投影23平面的投影掌握点、线、面的投影及投影特性多媒体第三章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631几何元素间的平行问题32几何元素间的相交问题33几何元素间的垂直问题34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掌握几何元素间的平行、相交、垂直的投影特性多媒体第四章投影变换441概述42换面法43旋转法掌握换面法了解旋转法多媒体第五章基本体的投影451平面立体52常用的回转体53轴线倾斜的圆柱和圆锥掌握平面立体、常用的回转体的投影多媒体第六章平面及直线与立体相交661平面和平面相交62平面与常用回转体相交掌握截交线的求法多媒体第七章立体与立体相交671平面与回转体的表面相交72两回转体的表面相交73多形体表面相交和不完整体表面相交71平面体和平面体表面相交掌握相关线的求法多媒体实践第八章组合体1481组合体的形成方式及其表面间的过渡关系82组合体视图的绘制83组合体视图的阅读84具有倾斜表面的组合体视图的绘制85组合体的构形设计掌握组合体的视图的绘制掌握已知视图求第三视图熟悉组合体的构形设计多媒体实践第九章轴测图和透视图291轴测图概述92正等轴测图93正二等轴测图94斜二等轴测图95轴测草图的绘制了解正等轴测图、斜二等轴测图的绘制多媒体实践第十章曲线和曲面自学101曲线的基本概念102螺旋线103曲面的基本概念104回转面了解曲线、曲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第十一章表面展开2111平面体的表面展开112可展曲面表面展开113不可展曲面表面展开114管道的设计与展开115绘制板金件展开图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表面展开的方法多媒体传统第十二章表示机件的图样画法8121视图122剖视123断面图124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掌握视图、剖视、断面图的画法及应用场合熟悉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多媒体实践第十三章尺寸标注基础613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13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133尺寸的清晰布置134圆弧连接图形的尺寸标注135轴测图的尺寸标注掌握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多媒体实践第十四章零件图14141零件的基本知识142零件图的基本知识143零件的视图选择144零件的尺寸标注145零件的技术要求146典型零件的图样画法147读零件图的步骤和方法掌握零件图视图选择、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公差配合等技术要求及典型零件的图样画法熟悉读零件图的多媒体实践148零件测绘步骤和方法第十五章标准件与常用件615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152键、花键和销153齿轮154弹簧155滚动轴承掌握典型的标准件与常用件的规定画法多媒体第十六章装配图14161装配图的内容162装配图的图样画法16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164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注写165装配图中的明细表和零、部件序号的编排166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167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168轴测装配图掌握装配图的画法;掌握读装配图的方法多媒体实践第十七章零件构型设计4171概述172构型设计要保证零件的实现功能173构型设计要考虑工艺要求174构型设计要考虑材料的使用175构型设计要考虑零件的形象了解构型设计的一些要求多媒体计算机绘图部分30第一章AUTOCAD操作基础211计算机绘图简介及AUTOCAD对计算机的要求12启动AUTOCAD13AUTOCAD的工作界面14AUTOCAD的命令输入及终止方式15修改系统配置选项16用NEW命令新建一张图熟悉AUTOCAD的操作基础多媒体实践17用QSAVE和SAVEAS命令存储图形18用OPEN命令打开一张图19退出AUTOCAD第2章绘图基础221坐标系22点的基本输入方式23基本绘图命令24删除命令掌握AUTOCAD绘图基础多媒体实践第3章图中线型的选择与管理231图层的概念32线型33颜色理解图层的概念掌握图中线型的选择与管理多媒体实践第4章图中文字的注写与修改241用STYLE命令设置文字样式42用DTEXT命令注写单行文字43用MTEXT命令注写多行文字44用DDEDIT命令修改文字的内容掌握图中文字的注写与修改多媒体实践第5章绘图环境的初步设置251修改系统配置52用UNITS(单位)命令确定绘图单位53用LIMITS(图界)命令选图幅54设置辅助绘图工具模式55用ZOOM(显示缩放)命令56设线型比例、创建图层57创建文字样式、绘制图框与标题栏掌握绘图环境的初步设置多媒体实践第6章常用的绘图命令461用XLINE命令绘制无穷长直线62用ARC命令绘制圆弧63用PLINE命令绘制多段线64用POLYGON命令绘制正多边形掌握常用的绘图命令的使用多媒体实践65用RECTANG命令绘制矩形66用ELLIPSE命令绘制椭圆67用SPLINE命令绘制样条曲线68用POINT命令绘制点和等分线段69用MLINE命令绘制多重平行线第7章高效的图形编辑命令471编辑命令中选择实体的方式72用COPY命令复制73用MIRROR命令镜像74用OFFSET命令偏移75用ARRAY命令阵列76用MOVE命令移动77用ROTATE命令旋转78用SCALE命令比例缩放79用STRETCH命令拉压710用LENGTHEN命令延长711用EXTEND命令延伸712用TRIM命令修剪713用BREAK命令打断714用CHAMFER命令倒斜角715用FILLET命令倒圆角716用EXPLODE命令分解717用PROPERTIES命令修改718用PEDIT命令编辑多段线720用特性匹配功能进行特别编辑721用夹点功能进行快速编辑掌握高效的图形编辑命令的应用多媒体实践第8章按尺寸绘图的方式与应用2直接给距离方式82给坐标方式83单一对象捕捉方式84固定捕捉方式85自动追踪捕捉方式86参考追踪捕捉方式掌握按尺寸绘图的方式与应用多媒体实践87测量距离88按尺寸绘图实例第9章尺寸标注291尺寸标注基础92尺寸标注样式管理器93创建新的尺寸标注样式94设置当前尺寸标注样式95修改尺寸标注样式96尺寸标注样式的替代97两尺寸标注样式的比较98标注尺寸的方式99尺寸标注的修改掌握尺寸标注式样的管理和修改多媒体实践第10章剖面线的绘制1101用BHATCH命令绘制剖面线102绘制剖面线实例103用HATCHEDIT命令修改剖面线熟悉剖面线的绘制多媒体实践第11章创建与使用图块2111图块的基本知识112用BLOCK命令创建附属图块113用WBLOCK命令创建独立图块114用DDINSERT命令使用图块115创建和使用属性图块116修改图块掌握创建与使用图块多媒体实践第12章AUTOCAD设计中心1121AUTOCAD设计中心的启动和窗口122用设计中心查找123用设计中心打开图形124用设计中心复制125用设计中心创建工具选项板了解AUTOCAD设计中心的使用多媒体实践2第13章绘制专业图131创建样图132按形体的真实大小绘图133使用鸟瞰视图134使用剪切板功能135用PURGE命令清理图形文件掌握专业图的绘制多媒体实践第14章输出工程图2141打印设备的配置142打印样式及打印样式表143从模型空间输出图形144从图纸空间输出图形了解图形的输出多媒体实践第15章绘制自学151绘制三维实体的相关知识152绘制三维实体的方法153编辑三维实体154动态观察三维实体了解三维实体的绘制多媒体实践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机械制图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2AUTOCAD2004中文版应用教程刘瑞新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理论力学开课院系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82102101215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MECHANICS课程总学时68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学分0推荐使用教材理论力学编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2年8月第六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课程性质必修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力学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工科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课程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刚体和刚体系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理论力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力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8学时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力学(I)为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将理论力学(II)作为自学内容,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能够熟练地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并计算静定系统的约束反力;2、会计算平面桁架和空间网架的杆件内力;3、能够熟练地分析有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并求解;4、能够熟练地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5、能够熟练地分析计算轮系的传动比;6、能够熟练地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分析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7、会运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系统的平衡问题;考试形式笔试(80)、平时考核(20)(作业成绩为15、考勤记录为5)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绪论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静力学公理12约束和约束反力13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正确画出受力图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23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24平面力偶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的计算方法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31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3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33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34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与平衡力系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平面桁架的内力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四章空间力系41空间汇交力系42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43空间力偶44空间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45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46重心掌握空间力系的简化与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会计算物体的重心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6第五章摩擦51滑动摩擦52摩擦角和自锁现象5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54滚动摩阻的概念能够熟练地分析有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并求解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六章点的运动学61矢量法62直角坐标法63自然法64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在柱坐标和极坐标中的投影能够熟练地计算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3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71刚体的平行移动72刚体绕定轴的转动73转动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74轮系的传动比75以矢量表示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矢积表示点的速度和加速度能熟练计算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正确计算轮系的传动比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81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8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8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能正确选取动点、动系,分析三种运动,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定理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91刚体平面运动的概述和运动分解92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93求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瞬心法94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95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能运用基点法、瞬心法和速度投影定理求解平面运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5运动学部分习题课提高解题能力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2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101动力学基本定律102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能正确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2第十一章动量定理111动量与冲量112动量定理113质心运动定理能熟练运用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及其守恒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3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12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122动量矩定理123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微分方程124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125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126刚体的平面运动微分方程能熟练运用动量矩定理及其守恒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会计算刚体定轴转动和平面运动的动力学问题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6第十三章动能定理131力的功132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133动能定理134功率功率方程机械效率135势力场势能机械能守恒定理136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例能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动力学问题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6动力学普遍定理习题课提高解题能力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2第十四章达朗伯尔原理(动静法)正确理解达朗贝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4141惯性力质点的达朗伯尔原理142质点系的达朗伯尔原理143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144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轴承动约束力尔原理,能熟练运用动静法求解质点及质点系的动力学问题第十五章虚位移原理151约束虚位移虚功152虚位移原理会运用虚位移原理求解系统的平衡问题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3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或传统讲授2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I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册、中册、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范钦珊理论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陈明,程燕平,刘喜庆编理论力学习题解答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5尹祚湘编理论力学综合解题思路与方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下册)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7浙江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DAVIDJM,WILTONWK,STATICS,PWSKENTPUBLISHINGCOMPANY,1989,SECONDEDITION9DAVIDJM,WILTONWK,ANINTRODUCTIONTODYNAMICS,PWSKENTPUBLISHINGCOMPANY,1989,SECONDEDITION10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上、下册)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材料力学开课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编号082102101277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SOFMATERIALS课程总学时68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6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材料力学第三版编者孙训方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994年第三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是否双语教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后继课程打下构件强度变形分析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问题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本理论、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将常见的结构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及基本要求是能将常见的结构构件简化为力学模型,能熟练地确定杆件的内力,绘制内力图,熟练地分析计算杆件基本变形引起的应力,变形和位移,熟练地运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对杆件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熟悉基本的材料力学实验,并能测定常用钢材在常温、静载下的力学性能。考试形式闭卷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绪论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材力基本概念。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讲授2第一章杆件的轴向拉伸与压缩,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强度条件、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超静定问题。能对拉压杆件进行强度计算讲授习题讨论试验422第二章剪切与连接件的实用计算;剪切和挤压及其实用计算。能对连接件进行强度计算讲授2第三章扭转、外力偶的计算、扭矩、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扭转超静定。能对圆轴扭转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讲授试验42第四章弯曲内力、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剪力、弯矩;剪力图、弯矩图;荷载、剪力及弯矩间的微分关系,叠加法作弯矩图。能熟练绘制静定梁的内力图。讲授6第五章弯曲应力,纯弯曲及横力弯曲时梁截面上的正应力、剪应力及其强度条件,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能对梁进行强度计算讲授试验讨论422第六章梁弯曲时的位移,梁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刚度条件,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位移。能对梁进行刚度计算讲授4第七章应力与应变分析,应力状态,应力圆,广义虎克定律,弹性变形能。能对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会求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切应力,会求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切应力。讲授4第八章强度理论的概念,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掌握四个强度理论。讲授6第九章组合变形,斜弯曲、拉压与弯曲的组合,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偏心拉压。对各种组合变形进行强度校核。讲授讨论62第十章压杆稳定概念,临界力,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压杆的稳定校核会计算常见不同支承形式的压杆的临界压力。讲授4第十一章能量法,应变能、余能、卡氏定理、能量法解超静定问题。会解决简单的超静定问题。讲授6第十二章动载荷、交变应力,动应力、疲劳破坏、疲劳极限。能够计算动荷对于杆件的影响。会计算疲劳破坏的简单讲授4注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习参考书(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材料力学刘鸿文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二版编写工作小结(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变化情况、创新点)1、将应力、应变、截面法等贯通全书的力学概念放在绪论中讲授,使学生在一开始就有一个对全局的认识,便于更好的领会和应用这些概念。2、将剪切一章提前到拉伸与压缩之后,是基本变形的衔接更加清楚,更能体现由浅入深原则。机械原理课程开课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编号082102101209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OFMACHINE课程总学时68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6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机械原理(第7版)编者郑文纬、吴克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997年第7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机械原理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以及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2明确机构组成的概念;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3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4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对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极位和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及运动连续性,有明确的概念,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5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推杆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自锁有明确的概念,能确定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6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和根切、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概念;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掌握标准斜齿轮传动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了解标准直齿轮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7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了解行星轮系的选型、效率和齿轮数的选取等基本知识。8了解四至六种其他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其应用,了解组合机构的概念、类型及运动特点。9掌握机构选型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构的组合和变异,了解运动循环图的基本概念。10了解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机构惯性力的确定,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了解不考虑摩擦力的结构力分析方法。11明确机械平衡的目的,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12掌握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会求解力为函数时的运动方程式;了解飞轮的调速原理和特点,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注为选讲内容考试形式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30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绪论了解本课程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传统讲授2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1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12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13平面机构运动简图14平面机构的自由度15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概念,绘制结构运动简图,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传统讲授4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1研究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2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应用23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速度和加速度24用解析法求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25运动线图掌握速度瞬心的概念,掌握图解法和解析法求解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传统讲授8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3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及其设计基本问题32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特点、演化型式及工作特性,掌握实现连杆给定位置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方法,了解已知运动传统讲授833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34实现连杆给定位置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35实现已知运动规律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36实现已知运动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规律和轨迹的平面四杆机构运动设计方法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4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42从动件的运动规律43作图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44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4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46高速凸轮机构简介掌握凸轮机构运动特点,从动件运动规律,掌握图解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了解解析法绘制凸轮轮廓曲线,掌握凸轮基本尺寸的确定传统讲授6习题课2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51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52齿轮啮合基本定律53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54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尺寸5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56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加工及根切现象57变位齿轮58变位齿轮传动59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510交错轴斜齿轮机构511蜗杆机构512圆锥齿轮机构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各部分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及发生根切现象,掌握范成法加工齿轮轮廓原理和过程,掌握变位齿轮传动及相关计算,了解平行轴斜齿轮和交错轴斜齿轮传动特点,掌握蜗杆传动特点及啮合传动计算,了解圆锥齿轮传动传统讲授8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61轮系及其分类62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63周转轮系的组成及传动比64复合轮系的传动比及应用65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和行星轮数的选择掌握轮系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了解行星轮系各轮齿数及轮数的选择传统讲授6习题课2第七章其它常用机构71万向联轴节72螺旋机构73棘轮机构74槽轮机构了解万向联轴节、螺旋机构、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结构特点及运动规律传统讲授2第八章机械运动方案拟定81机械运动方案拟定在机器设计中的地位和内容82机构的组合方式和有关的设计方法83机构的选型84机器执行机构的协调和运动循环图85机械运动方案拟定示例掌握机构的组合方式,掌握机械运动方案拟定的步骤和内容,掌握机构运动循环图的绘制传统讲授4第十章平面机构的平衡101平衡的目的和分类102刚性回转件的平衡103刚性回转件的平衡实验法105机架上的平衡掌握机构平衡的概念,掌握刚性回转件的平衡实验法,掌握机构机架上的平衡及相关计算传统讲授4第十一章机器的机械效率111机器的运动和功能关系112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了解机械效率的计算,了解从功能的角度判断自锁条件传统讲授2第十二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121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122机器等效动力学模型123机器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解法124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和指标125飞轮设计126机器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机器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掌握机器动力学模型及其解法,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和设计指标传统讲授4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郑文纬、吴克坚主编,1997,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机械原理邹慧君、傅祥志、张春林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机械原理孙恒、陈作模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机械原理弗罗洛夫主编,刘作毅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邹慧君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机械原理电算程序集编写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李为主编,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绘制实际机器的机构运动简图,对简单机械进行运动及动力参数测试,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能力。实验6学时。在下列项目中选定三项1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2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3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定4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5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和分析实验6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实验序号实验项目名称从中选三个实验类型实验类别实验要求学时每组人数1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基本型专业基础熟悉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机构的组成原理252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基本型专业基础掌握齿轮的范成加工原理223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基本型专业基础掌握齿轮的主要尺寸参数和测量方法224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基本型专业基础熟悉转子的平衡原理和动平衡实验方法245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综合型专业基础掌握机构参数测量的原理和机构运动分析方法256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创新型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和搭接机构的动手能力25注实验类型基本型、提高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类别基础,专业(技术)基础,专业,科研,生产,其它机械设计开课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编号082102101205课程英文名称MACHINEDESIGN课程总学时68总学分4含实验或实践学时6学分推荐使用教材机械设计编者濮良贵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65(第八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一般通用零件为核心,讲述其基本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通过这些基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设计规律和技术措施,从而具有设计一切通用零部件和某些专用零部件的能力、具备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改进或开发基础件及设计简单的机械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询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几种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了解机械设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考试形式(平时、实验)30闭卷考试70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1机械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2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13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内容、性质与任务多媒体教学05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21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22机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23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2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25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及其选择原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机器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熟悉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主要失效形式、设计准则、材料及选择原则;了解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机械设计的最新进展多媒体教学15则26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27机械设计的最新进展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31载荷与应力的分类32静应力时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33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34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计算35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掌握载荷与应力的关系及类型;掌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熟悉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计算;了解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多媒体5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41摩擦42磨损43润滑熟悉摩擦的四种类型;熟悉各种磨损的现象和特点;熟悉润滑的方法和润滑剂的性能多媒体3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51螺纹52螺纹连接的类型和标准连接件53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54单个螺栓强度的计算55螺栓组联接的设计56螺纹联接的材料及许用应力57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58螺旋传动熟悉螺纹的种类、特点及螺纹连接的类型;了解各种标准连接件;熟悉螺纹联接的预紧、防松的方法;掌握单个螺栓强度的计算、螺栓组联接的设计;熟悉螺纹联接的材料及许用应力;掌握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熟悉螺旋传动的设计方法。多媒体讨论8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联接和销联接61键联接62花键联接63无键联接64销联接掌握键的选择和校核计算;熟悉花键的类型和设计计算;了解无键联接的特点;熟悉销联接的类型和特点。多媒体2第七章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配合71铆接72焊接73胶接了解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配合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计算自学74过盈配合第三篇机械传动一、机械传动的作用二、传动的分类三、传动类型选择概要四、机械传动的构成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类型选择熟悉机械传动的构成多媒体05第八章带传动81概述82带传动工作情况的分析83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84带轮设计85带轮传动的张紧装置86其它带传动简介了解带的类型及结构;掌握带传动工作的工作原理及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参数选择;熟悉带轮结构及张紧装置;了解其它带传动。多媒体实验55第九章链传动91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92传动链的结构特点93滚子链链轮的结构和材料94链传动的运动特性95链传动的受力分析96滚子链传动的设计计算97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熟悉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了解传动链的结构特点及滚子链链轮的结构和材料;掌握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受力分析及设计计算;了解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多媒体3第十章齿轮传动101概述10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103齿轮的材料及其选用原则10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105106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和精度选择107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08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109变位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概述1010齿轮的结构设计1011齿轮传动的润滑掌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熟悉齿轮的材料及其选用原则;掌握计算载荷的有关因素及减少方法;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及设计参数、许用应力的选择;掌握标准斜齿圆柱齿轮、标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了解变位齿轮传动对强度的影响;熟悉结构设计和润滑。多媒体讨论10第十一章蜗杆传动111蜗杆传动的类型11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11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的计算114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115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116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熟悉蜗杆传动的类型;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及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的计算;了解圆弧圆柱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熟悉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多媒体4第四篇轴系零、部件第十二章滑动轴承121概述122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123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124轴瓦结构125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用126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127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128其它形式滑动轴承简介掌握滑动轴承、滚动轴承各自的特点及应用场合;了解径向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熟悉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及轴瓦结构;掌握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及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了解其它形式滑动轴承多媒体讨论实验8第十三章滚动轴承131概述132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代号133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134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135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136轴承装置的设计137其它掌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代号含义;掌握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原则;熟悉滚动轴承基本额定寿命及额定动载荷的含义;掌握滚动轴承尺寸的选择;掌握轴承装置的组合设计多媒体讨论传统6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141联轴器的种类和特性142联轴器的选择143离合器144安全联轴器和安全离合器145特殊功用及特殊结构的联轴器和离合器146制动器简介了解各种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特性及选择原则;了解各种特殊功用联轴器、离合器的作用多媒体2第十五章轴151概述152轴的材料153轴的结构设计154轴的计算155提高轴的强度、刚度和减轻轴的重量的措施了解轴材料的选择原则;掌握轴的结构设计;掌握轴的强度、刚度及振动稳定性的计算;多媒体讨论实验5第十六章弹簧161概述162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制造、材料及许用应力163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164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165其它类型弹簧简介了解圆柱螺旋弹簧的结构、制造、材料及许用应力;掌握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了解圆柱螺旋扭转弹簧的设计计算。多媒体2第十七章机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71改善力学性能的结构设计原则172改善制造工艺性的结构设计原则173提高装配质量的结构设计原则174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原则175宜人化结构设计原则176其它机械结构设计要求简介了解机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多媒体2第十八章机座和箱体简介181概述182机座和箱体的截面形状及肋板布置183机座和箱体设计概要了解机座和箱体的结构自学实验项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学时1机械零件展示学科认知性(选做)12螺栓组的静、动态特性验证性(选做)23齿轮传动效率测定实验研究创新型(选做)24带传动特性实验验证性(必做)25液体动压轴承特性实验验证性(必做)26典型机械结构展示及拆装与测绘(课程设计)综合性(必做)27机构与机械传动方案创新设计研究创新型(选做)108轴系结构创新设计实验设计性(必做)2(注实验教学大纲另稿)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机械设计吴宗泽,刘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2机械设计与理论李国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3机器和机构综合与分析(英文版)(原书版)(美)RL诺顿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五月。4机械工程设计MECHANICAENGINEERINGDESIGN(英文版原书第6版)(美)约瑟夫E希格利(JOSEPHESHIGLEY),查尔斯R米施克(CHARLESRMISCHKE)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工程测试技术开课院系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课程编号082103101301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TESTINGTECHNIQUE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含实验或实践学时6学分推荐使用教材工程测试技术编者康宜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2005年第1版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大类专业的平台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传感器测量原理、测量信号处理方法和计算机测量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温度、力、压力、噪声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和应用方法。2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概论、信号分析基础、传感器测量原理、测试系统基本特性、计算机化测试系统和常见物理量测量与应用几部分。学完本课程应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知识(1)掌握测量信号分析的主要方法,明白波形图、频谱图的含义,具备从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中读取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2)掌握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能针对工程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3)掌握温度、压力、位移等常见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了解其在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楼宇控制、医疗、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4)了解计算机测试系统的构成,知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的方法、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考试形式期终考试(70)作业成绩(15)实验成绩(15)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1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12测试技术的工程应用13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14主要测试仪器生产厂商15网上主要资源16课程内容17课程学习要求和建议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应能作到1了解工程测试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2了解工程测试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3了解测试技术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多媒体教学24了解国内外主要测试仪器、传感器生产厂商;5了解获取工程测试技术信息的主要资源。第二章信号分析基础21信号的分类与描述22信号的时域分析23信号的相关分析24信号的幅值分析25信号的频谱分析26其他信号分析方法27信号卷积分机械系统时域、频域分析实验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应能作到1了解信号分类方法;2掌握信号波形分析方法;3掌握信号相关分析方法;4掌握信号频谱分析方法;5了解其它信号分析方法。多媒体教学10(实验2)第三章传感器原理31概述32电阻传感器33电感传感器34电容传感器35压电式传感器36磁电式传感器37半导体元件传感器38其它类型传感器39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常用传感器使用实验传感器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装置,是测试系统的首要环节。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应能作到1了解传感器的作用与工业应用情况;2了解传感器的分类;3了解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多媒体教学12(实验2)第四章测试系统的特性41测试系统概论42测试系统的静态响应特性43测试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44实现不失真测量的条件45测试系统动态特性测量方法46负载效应47测量系统的抗干扰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应能作到1建立测试系统的概念;2了解测试系统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多媒体教学10第五章模拟信号处理51模拟信号处理概论5完成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应能作到多媒体教学42信号放大电路53模拟信号滤波54信号的调制与解调1了解模拟信号放大电路原理;2了解信号调制解调原理;3了解信号滤波器工作原理。第六章数字信号处理61数字信号处理概述62模数转换(A/D转换)63采样定理64信号的截断、能量泄漏及窗函数65DFT与FFT66常用数字信号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