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_第1页
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_第2页
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_第3页
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_第4页
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HORIZONTALNCLATHEWORKBENCHLONGITUDINALDESIGN总计毕业设计(论文)21页表格0个插图8幅南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HORIZONTALNCLATHEWORKBENCHLONGITUDINALDESIGN学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南阳理工学院卧式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设计摘要CK20数控车床是一种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用途广泛,操作方便的机床。能够实现自动控制,能够完成车削多种零件的内外圆,端面、切槽、任意锥面、球面及公、英制螺纹、圆锥螺纹等工序。并配有完备的STM功能,可发出和接收多种信号,控制自动加工过程。对于大、中、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零件的轮番加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加工圆锥面、圆球面等特形零件更能显示出它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的优越性。关键词数控车床;工作台;三维造型;HORIZONTALNCLATHEWORKBENCHLONGITUDINALDESIGNABSTRACTCK20NCLATHEISANELECTROMECHANICALINTEGRATIONDESIGN,BEAUTIFULAPPEARANCE,REASONABLESTRUCTURE,CONVENIENTOPERATION,WIDELYUSEDINMACHINETOOLSTOREALIZETHEAUTOMATICCONTROL,CANFINISHMACHININGVARIOUSPARTSOFTHEINTERNALANDEXTERNALCIRCULAR,FACE,CUTTING,CONE,THESPHEREANDMALE,INCHTHREAD,TAPERTHREADETCWITHCOMPLETESTMPOWERCAN,CANSENDANDRECEIVEVARIOUSSIGNAL,AUTOMATICCONTROLPROCESSFORLARGE,MEDIUMANDSMALLBATCH,MANYVARIETIESANDSPECIFICATIONSOFPARTSPROCESSINGHASSTRONGADAPTABILITY,ESPECIALLYTHECONICALSURFACEPROCESSING,SUCHASSPHERICALSHAPEPARTSCANSHOWITISWITHHIGHEFFICIENCY,QUALITYSTEADYRELIABLEFIXEDSUPERIORITYKEYWORDSNCLATHEWORKBENCHTHREEDIMENSIONALMODELING目录1绪论111课题背景和目的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2121我国数控车床的研究现状212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313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4131课题研究内容4132课题研究方法42总体设计421床身和导轨设计422主轴系统设计53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531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532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6321方案设计6322滚珠丝杠副的研究设计6323导轨设计13324滚珠丝杠的支承15325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和预紧164纵向工作台三维装配1741绘制纵向工作台零件的CAD图形和三维图1742把绘制的三维图进行装配18结束语19参考文献20致谢211绪论11课题背景和目的在我国,数控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视,近年来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特别是在通用微机数控领域,以PC平台为基础的国产数控系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在数控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亦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能力、商品化进程、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情况尤为突出。我们的大多数制造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加工装备绝大数是传统的机床,而且半数以上是役龄在10年以上的旧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来的产品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在新世纪到来时,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数控领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整体上全面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是数控研究开发部门和生产厂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相对于传统机床,数控机床有以下明显的优越性1提高生产率。数控机床能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增加切削加工时间的比率。采用最佳参数和最佳走刀路线,缩短加工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2数控机床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由于它是按照程序自动加工不需要人工干预,其加工精度还可以利用软件进行校正及补偿,故可以获得比机床本身精度还要高的精度和重复精度。3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大的灵活性。通过改变程序,就可以加工新产品的零件,能够完成很多普通机床难以完成或者根本不能加工的复杂型面零件的加工。4可以实现一机多用。一些数控机床,可以自动换刀,一次装卡后,几乎能完成零件的全部加工部位的加工,节省了设备和厂房面积。5可以进行精确的成本计算和生产进度安排,减少在制品,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6不需要专用夹具。采用普通的通用夹具就能满足数控加工的要求。节省了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和存放的费用。7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因此,采用数控机床,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工装,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此外,机床数控化还是推行FMC(柔性制造单元)、FMS(柔性制造系统)以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基础。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由于以上优越性,数控机床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从2004年的市场消费内容也可可看出,普通机床的市场份额在下降,数控机床则强烈增长,尤其是中高档数控机床供不应求。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普通机床的市场份额将不断下滑,数控机床的消费会逐渐扩大。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的课题选择为设计一台数控车床CK20,用于对转体零件的圆柱面、圆弧面、圆锥面、端面、切槽、及各种公、英制螺纹等进行批量、高效、高精度的自动加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此外,力求完成课题之余,熟悉国内外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增强对如何发展民族数控机床产业的感性认识。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我国数控车床的研究现状我国从1958年开始研究数控机床,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处于研制、开发时期。当时,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制出试验性样机,是从电子管起步的。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生产厂家有100多家,生产数控机床配套产品的企业有300余家,产品品种包括八大类2000种以上。目前以新开发出数控系统80余种。分为3种型级,即经济型、普及型和高级型。“九五”期间数控机床发展已进入实现产业化阶段,数控机床新开发品种300余种,已有一定的覆盖面。新开发的国产数控机床产品大部分达到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部分达到90年代水平,为国家重点建设提供了一批高水平数控机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数控机床生产企业都经历了结构调整、转变机制的艰苦磨砺过程。近期,国家为扩大内需,通过加大技改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措施来拉动国内市场消费。目前,中国机床工业厂多人众。2000年,金切机床制造厂约358家206万人,成形机床制造厂191家约65万人,共计549家271万人。其中生产数控金切机床的约150家,生产数控成形机床的约30家,共计约180家,占厂家总数的1/3。2001年金切机床产量192万台,内数控金切机床17,521台,约占9。总的来说数控机床产量不断增长,2001年为1991年的36倍;进口量增长较快,达29倍,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数目较小,为48倍;数控机床消费量增加较快,达79倍。产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12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高精度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及新零件的出现,对精密加工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提高加工精度,发展新型超精密加工机床,完善精密加工技术,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数控机床的发展之一。其精度已从微米级到亚微米级,乃至纳米级。提高数控系统的加工精度,一般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误差和采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来实现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2)高速化提高生产率是数控机床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数控机床高速化可充分发挥现代刀具材料的性能,不但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还可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对制造野实现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3)高柔性化采用柔性自动化设备或系统,是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数控机床在提高单机柔性化的同时,朝着单元柔性化和系统柔性化方向发展。(4)高自动化高自动化是指在全部加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人的介入而自动完成规定的任务,它包括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5)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与发展,为适应制造业生产柔型化、自动化发展需要,智能化正成为数控机床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它不仅贯穿在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如智能编程、智能数据库、智能监控),还贯穿在长品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中。(6)复合化复合化包含工序复合化和功能复合化。数控机床的发展已模糊了粗、精加工工序的概念。(7)高可靠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一直是用户最关心的。数控系统将采用更高集成度的电路芯片,利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的专用及混合式集成电路,以减少元器件的数量,提高可靠性。(8)网络化为了适应FMC、FMS以及进一步联网组成CIMS的要求,先进的CNC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联网能力,除有RS232串行接口、RS422等接口外,还带有远程缓冲功能的DNC接口,可以实现几台数控机床之间的数据通信和直接对几台数控机床进行控制。(9)开放式体系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数控机床技术更快地更新换代,世界上许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利用PC机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13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131课题研究内容(1)机床总体设计方案及总体布局图绘制(2)纵向工作台机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及绘制装配图(3)纵向工作台机构中典型零件的绘图(4)纵向工作台三维实体图绘制并装配(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132课题研究方法此次设计任务主要是数控机床CK20纵向工作台的设计,三维图绘制及装配。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咨询老师和工人师傅,以及和同学的商量讨论,初步拟定如下设计方案(1)机床整体方案采用45斜床身,矩形滑动导轨。(2)对于纵向工作台的设计,主要要考虑滚珠丝杆副的计算选择,对此采用参照滚珠丝杆的计算资料进行计算选择。滚珠丝杠的安装方式,拟采用固定固定方式,滚珠丝杠是通过垫片预紧的。(3)绘制纵向工作台三维实体图,并进行装配。2总体设计21床身和导轨设计1床身机床的床身是整个机床的基础支承件,是机床的主体,一般用来放置导轨、主轴箱等重要部件。床身的结构对机床的布局有很大的影响。按照床身导轨面与水平面的相对位置,床身有图1所示的5种布局形式。一般来说,中、小规格的数控车床采用斜床身和平床身斜滑板的居多,只有大型数控车床或小型精密数控车床才采用平床身,立床身采用的较少。平床身工艺性好,易于加工制造。由于刀架水平放置,对提高刀架的运动精度有好处,但床身下部空间小,排屑困难;刀架横滑板较长,加大了机床的宽度尺寸,影响外观。平床身斜滑板结构,再配置上倾斜的导轨防护罩,这样既保持了平床身工艺性好的优点,床身宽度也不会太大。斜床身和平床身斜滑板结构在现代数控车床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这种布局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容易实现机电一体化;2)机床外形整齐、美观,占地面积小;3)容易设置封闭式防护装置;4)容易排屑和安装自动排屑器;5)从工件上切下的炽热切屑不至于堆积在导轨上影响导轨精度;6)宜人性好,便于操作;7)便于安装机械手,实现单机自动化。这次设计中,我们采用的是45度斜床身。2导轨车床的导轨可分为滑动导轨和滚动导轨两种。滑动导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接触刚度大等优点。但传统滑动导轨摩擦阻力大,磨损快,动、静摩擦系数差别大,低速时易产生爬行现象。目前,数控车床已不采用传统滑动导轨,而是采用带有耐磨粘贴带覆盖层的滑动导轨和新型塑料滑动导轨。它们具有摩擦性能良好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滚动导轨的优点是摩擦系数小,动、静摩擦系数很接近,不会产生爬行现象,可以使用油脂润滑。这次设计中采用的是新型塑料滑动导轨。22主轴系统设计经济型数控车床大多数是不能自动变速的,需要变速时,只能把机床停止,然后手动变速。而全功能数控车床的主传动系统大多采用无级变速。目前,无级变速系统主要有变频主轴系统和伺服主轴系统两种,一般采用直流或交流主轴电机,通过带传动带动主轴旋转,或通过带传动和主轴箱内的减速齿轮以获得更大的转矩带动主轴旋转。由于主轴电机调速范围广,又可无级调速,使得主轴箱的结构大为简化。主轴电机在额定转速时可输出全部功率和最大转矩。这次设计中采用二级机械变速机构。3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31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必须保证由数控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转换成速度符合要求的相应角位移或直线位移,带动运动部件运动。根据工件加工的需要,在机床上各运动坐标的数字控制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也可以是联动的。总之,数控机床对进给系统的要求集中在精度、稳定、和快速响应三个方面。为满足这种要求,首先需要高性能的伺服驱动电动机,同时也需要高质量的机械结构与之匹配。为提高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性能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系统机械结构的传动刚度2采用低而稳定的摩擦传动副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多采用刚度高摩擦因数小而稳定的滚动摩擦副,如滚珠丝杠螺母副、直线滚动导轨等。3惯量匹配最佳惯量匹配目的是为保证伺服驱动电机的工作性能和满足传动系统对控制指令的快速响应的要求。4提高传动件精度高质量的机械传动配合与高性能的伺服电动机使现代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32纵向工作台机构设计321方案设计目前数控车床的纵向和横向多采用交流伺服电机,进给系统的机械传动链采用滚珠丝杠、静压丝杠和无间隙齿轮副等,以尽量减小反向间隙。这里拟采用的是滚珠丝杠副传动,以减少摩擦系数,提高进给机构的整体刚度。滚珠丝杠与电机间用联轴器直接连接,以消除间隙。滚珠丝杠的支撑形式有四种(1)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此种形式适用于中小载荷,低速,短丝杠垂直安装;(2)一端固定,一端游动,此种形式适用于中等载荷,中等转速;(3)两端支撑,此种形式适用于中等转速,高速度,高精度;(4)两端固定适用于承载能力大,高速,高刚度,高精度的车床。滚珠丝杠螺母副也有两种循环方式,一种是外循环式,还有一种是内循环式。从刚度计算可以看出,丝杆的支撑方式对丝杆的刚度影响很大。而采用两端固定的支承方式压杆稳定性和临界转速高,丝杠的轴向刚度为一端固定的4倍,丝杠可以预拉伸,预拉伸后可减小丝杠自重下垂和补偿热膨胀且轴承组合的刚度高。因此我拟采用两端固定的支撑方式。这种支承方式的特点是刚度最高,只要轴承无间隙。丝杠的轴向刚度为一端固定的四倍。安装时需保持螺母与4支承同轴,故结构复杂,工艺较困难;丝杠一般不会受压,无压杆稳定问题,固有频率比一端固定要高;可以预拉伸,预拉伸后可以减少丝杠自重的下垂和补偿热膨胀,但需一套预拉伸机构,结构及工艺都比较复杂;要进行预拉伸的丝杠,其目的行程应略小于公称行程,减少量等于拉伸量。因此这种形式适用于对刚度和位移精度要求高的场合。322滚珠丝杠副的研究设计1主切削力计算及主电机选择1主切削力的计算由参考文献可知31PZZZXYZVPNPCTSKK切取16710075109108ZZZPYZPK切ZPK105ZNPK切削速度取10ZVPK查车工工艺学中级本钢淬硬淬火及低温回火,硬度44HRC,单位切削45力为270公斤/,其切削用量范围为2M03/SR切削速度91MINV切削深度T进给量5/SR切深T取5MM,进给量取03MM/N,代入31得07516319081354894ZPN公斤力取4800ZF由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指导所示,进给抗力和切深抗力,可XFY以按以下比例分别求出10254801290ZXY2切削功率计算由上所示,切削速度取为,根据公式V/MIN983941026120ZPNKW切根据公式查表取,K切削过电机75125K过选电机功率为KW2工作台质量及工作台承重初估刀架参考系列数控转塔刀架主要规格及参数,初估刀架带刀盘毛重为,31A10KG19850147GN刀架座长宽高即420M397028VG2803168/MIN1DNV517N圆整后20G床鞍6031M长宽高397851061386GVN根据以上估算得总的重量为G200013863386N3初选滚珠丝杠已知条件最大行程650MM纵向定位精度012/3M失动量S工作台最高速度AX5/INV查表选择丝杆预期寿命小时150HL电机直联丝杠,最高转速MAX2/IR初步考虑用滑动导轨,摩擦系数丝杠用固定固定的安装方式设计计算过程由文献713可知步骤1在本设计中,电机与丝杆直接相连,传动比为,丝杆的最高工作转速为1I,则丝杆的导程为MAX20/INJNR取10(MM)PH步骤2确定丝杠等效转速最大进给时,丝杠的转速为/150/0/MINMAXNVPRH最小进给时,丝杠的转速II则丝杠的等效转速为()12TMAX1IN20/INTNR步骤3确定丝杠的等效负载丝杠所受的最大牵引力(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图31MAX221205386190481356YZFFGFN最小工作负载荷为摩擦力IN5故等效载荷为2,TN33MAX1IN2133156845962FTTTN步骤4根据机床的定位精度要求,预选精度等级级,查表3得精度系数,载荷系10AF数,按滚珠丝杆副的WFAC预期工作时间计算,HL查表得3WFAF则其动载荷为360/10159263/01625MHWACONLFFFN步骤5用固定固定安装方式12843607ZXAENXHHHLBPPP最大弹性变形量16MS空载时,丝杠的轴向载荷0380254FFGN32201/39/MZMZMDLEFL代入数据得203984657/1865上式中允许的最大弹性变形量M弹性模量E25/2N两端固定支承的距离ZLM为检测位置精度空运转时,作用在滚珠丝杆副上的轴向载荷0FN步骤6根据已经计算出的,以及的下限值选择滚珠丝杠副HPAC2D选择内循环反向器双螺母垫片预紧GD32103P31022329。如下图所示249DA图32可以看出满足步骤145的要求4滚珠丝杠校核步骤1滚珠丝杠副值的校核ND满足要求0MAX326504870ND滚珠丝杆的节圆直径M滚珠丝杆副的最高转速AX/INR步骤2预紧力的校核PF满足要求MAX/3156/4201029ACN步骤3取TC有效行程650214650180UXANHLLPM预拉伸力652/1239/43TUFAETN上两公式中丝杆的热膨胀系数为610丝杆的温升,一般取,取为T4C弹性模量E5210MPA丝杆底径2DM步骤4选轴承型号1因滚珠丝杠安装方式为固定固定故选背对背接触轴承。602确定轴承内径,确定轴承型号规格右端轴承内径应略小于丝杠外径,取,型号规格为25TAC62A。内循环滚25珠丝杠必须有一端轴承内径小于螺纹底径。选左断轴承内径。型号规格为D2020TAC47A。步骤5绘制工作图最大行程余程MLX650MPLHE414安全行程PHA1所选丝杠的螺母长度为HN0由结构设计得到B5,221螺纹长度MLLNEAX891426两支承轴承间距Z70589021步骤6最高转速校核51/220467CAEXNB滚珠丝杠副转速过高,会产生共振,影响正常运转,损坏机器,为确保不发生共振,所容许的最高转速为取921F(符合要求)72722MAX10/9410/95863INCCFDLR安装系数丝杆螺纹底径2计算许用转速用的安装距离CLCN步骤7滚珠丝杠的临界压缩载荷校核丝杠水平安装查表得40,312K5LY(符合要求)4412MAX/91/780CYPKDLNF作用在滚珠丝杆副上的最大轴向压缩载荷MAXN安全系数。丝杆垂直安装,丝杆水平安装1K1/2K1/3K与丝杆支承型式有关的系数,查表为C40C计算临界压缩载荷用的安装距离,当采用固定固定安装方式时,YLM有5319M步骤8(1)取K由上可知NFP71283/6/3则MNCAA/542390/510/1滚珠丝杆副的预紧力PF样本上的额定动载荷ACMNKAN/635480(2)计算MXSINS,LZ97L795则MNDZS/42970/1246/10622INLKZZ/3579/942255MAX(3)查轴承可得25TAC62A的刚性MNB/1020TAC47A的刚性52由公式得KBB/17501(4)丝杠系统轴向拉压系统刚度的计算E丝杠采用固定固定支承方式,则有SHCBEK4141丝杠副内滚道的接触刚度()CKMN/轴承的接触刚度()B/螺母座刚度(H丝杠本身的拉压刚度S/5674135816041KE计算可得MNKE/193(5)固有频率的验算丝杠拉压振动的固有频率为(符合要求)60874/3713/IN2/INBEWRADSRR323导轨设计数控机床上都有导轨。机床上的运动部件必须沿着床身或立柱或横梁上的导轨运行。导轨的主要功能是导向和承载作用。导轨使运动部件沿一定的轨迹运动,从而保证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精度。导轨承受运动部件及工件的重量以及切削力(承载作用)。导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控机床的刚度精度和精度保持性。导轨主要由机床上两个相对运动部件的配合面组成一对导轨副,其中不动的配合面成为支承(固定)导轨,运动的配合面成为运动导轨。(1)导轨的功用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导轨的功用是承受载荷和导向。它承受安装在导轨上的运动部件及工件的质量和切削力,运动导轨可以沿导轨运动。运动的导轨称为动导轨,不动的导轨称为静导轨或支承导轨。动导轨相对于静导轨可以作直线运动或者回转运动。导轨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导向精度高;承载能力大,刚度好;精度保持性好;低速运动平稳;结构简单、工艺性好。(2)导轨的选择滑动导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接触刚度大等优点。但传统滑动导轨摩擦阻力大,磨损快,动、静摩擦系数差别大,低速时易产生爬行现象。目前,数控车床已不采用传统滑动导轨,而是采用带有耐磨粘贴带覆盖层的滑动导轨和新型塑料滑动导轨。它们具有摩擦性能良好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图33为双矩形导轨。这种导轨的刚度高,当量摩擦系数比三角形导轨低,承载能力高,加工、检验和维修都方便,而被广泛地采用。特别是数控机床,双矩形,动导轨贴塑料软带,是滑动导轨的主要形式。矩形导轨存在侧向间隙,必须用镶条进行调整。图34中(A)由一条导轨的两侧导向,称为窄式组合;图(B)分别由两条导轨的左、右侧面导向,称为宽式组合。导轨受热膨胀时宽式组合比窄式的变形量大,调整时应留较大的侧向间隙,因而导向性较差。所以,双矩形导轨窄式组合比宽式用得更多一些。图33双矩形导轨图34双矩形导轨的两种形式结合沈阳数控产的SSCK20A数控车床,确定为双矩形窄式导轨,并在动导轨上粘贴聚四氟乙烯塑料软带。这种截面导轨制造维修方便,承载能力大,新导轨导向精度高。它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添加耐磨材料构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它与铸铁导轨够成摩擦副时,摩擦系数仅为002003,是铸铁和铸铁副的1/3左右,且动静摩擦系数相近,所以具有良好的防爬性能,耐磨性可以提高12倍,。导轨间隙的调整是通过压板来实现的,压板用螺钉固定在动导轨上,通过刮研和磨压板与动导轨和静导轨的接触面来调整间隙的。如图35所示图35而用导向调整板来调整侧向间隙,导向调整板是一种新型的镶条,它被置于导轨受力较小的一侧。采用导向调整板调整间隙,调整方便,接触良好,磨损小。324滚珠丝杠的支承滚珠丝杠的主要载荷是轴向载荷,径向载荷主要是卧式丝杠的自重。因此对丝杠的轴向精度和轴向刚度应有较高要求,其两端支承的配置情况有一端轴向固定一端自由的支承配置方式,通常用于短丝杠和垂直进给丝杠;一端固定一端浮动的方式,常用于较长的卧式安装丝杠;以及两端固定的安装方式,常用于长丝杠或高转速、高刚度、高精度的丝杠,这种配置方式可对丝杆进行预拉伸。因此在此课题中采用两端固定的方式,以实现高刚度、高精度以及对丝杠进行拉伸。丝杠中常用的滚动轴承有以下两种滚针推力圆柱滚子组合轴承和接触角为60角接触轴承,在这两种轴承中,60角接触轴承的摩擦力矩小于后者,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但刚度较后者低,目前在一般中小型数控机床中被广泛应用。滚针圆柱滚子轴承多用于重载和要求高刚度的地方。60角接触轴承的组合配置形式有面对面的组合、背靠背组合、同向组合、一对同向与左边一个面对面组合。由于螺母与丝杠的同轴度在制造安装的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又由于面对面组合方式,两接触线与轴线交点间的距离比背对背时小,实现自动调整较易。因此在进给传动中面对面组合用得较多。在此课题中采用了以面对面配对组合的60角接触轴承,以容易实现自动调整。滚珠丝杠工作时要发热,其温度高于床身。为了补偿因丝杠热膨胀而引起的定位精度误差,可采用丝杠预拉伸的结构,使预拉伸量略大于热膨胀量。325滚珠丝杠螺母副间隙消除和预紧滚珠丝杠螺母机构是回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的传动装置,是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传动装置。滚珠丝杠在轴向载荷作用下,滚珠和螺纹滚道接触区会产生严重接触变形,接触刚度与接触表面预紧力成正比。如果滚珠丝杠螺母副间存在间隙,接触刚度较小;当滚珠丝杠反向旋转时,螺母不会立即反向,存在死区,影响丝杠的传动精度。因此,滚珠丝杠螺母副必须消除间隙,并施加预紧力,以保证丝杠、滚珠和螺母之间没有间隙,提高滚珠丝杠螺母副的接触刚度。滚珠丝杠螺母副通常采用双螺母结构,如下图所示1滚珠螺母;2紧定螺钉;3支座;4滚珠丝杠;5调整垫片图36双螺母滚珠丝杠图中1代表滚珠螺母,3代表支座,螺母与支座之间有调整垫片,通过调整垫片来调节滚珠螺母与滚珠丝杠螺纹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两个螺母之间的轴向位置,使两个螺母的滚珠在承受载荷之前,分别与丝杠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接触,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以达到提高轴向刚度的目的。调整预紧有多种方式,上图所示的为垫片调整式,通过改变垫片的厚薄来改变两个螺母之间的轴向距离,实现轴向间隙消除和预紧。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刚度高、可靠性好。4纵向工作台三维装配41绘制纵向工作台零件的CAD图形和三维图运用CAD画出各个零件的二维图形并用PROE生成实体如图图4142把绘制的三维图进行装配CK20数控车床纵向工作台装配图图42结束语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与运用,是对以前每门课程设计的综合,是对所学知识的彻底检验。刚开始选择课题的时候,我因为对数控车床比较感兴趣,所以选择了关于数控车床方面的课题,我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