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_第1页
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_第2页
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_第3页
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_第4页
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汤山龙潭地区地质图读图报告岩土工程章节完成人1概述2地层3岩石4地质构造5工程地质特征6非金属矿产资源7区域地质发展简史目录第一章概述3第二章地层31志留系3一、高家边组O3S1G4二、坟头组S1F4三、茅山组S2M42泥盆系4一、五通群D3C1W43石炭系5一、金陵组C1J5三、和州组C12H5四、老虎洞组C12L6五、黄龙组C2H6六、船山组C2P1C64二叠系6一、栖霞组(P1Q)6二、孤峰组(P2G)7三、龙潭组(P23L)7四、大隆组(P3D)75三叠系7一、青龙组(T1Q)7二、黄马青组T2H8第三章岩石81沉积岩82火成岩10闪长玢岩103变质岩11第四章地质构造111褶皱构造12一、孔山背斜獐龙山12二、陡山向斜122断裂构造12一、正断层12二、逆断层12三、地垒构造12第五章非金属矿产资源13一、石灰岩矿13二、白云石矿13三、粘土矿13四、燃料矿产13五、路基石料14第六章工程地质特征141岩溶工程地质142天然斜坡15第七章区域地质发展简史15第一章概述南京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部,隶属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因湖山村而冠称,距南京中山门约21KM,可由沪宁高速公路或宁杭公路直达(图1)。其地理位置大致包括宁杭公路以北,前新村湖山村培墅村一线以南,汤山龙潭公路之西和青龙山乌龟山之东的地区,其东南角即为汤山镇政府所在地。南京湖山地区处于宁镇山脉西南部。区内有三列山、两列谷。山脉走向NEE,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三列山之间为两列谷地,其中的北列谷地势较低区内,属低山丘陵区北列山海拔高程120171M,包括泉山和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标高多为150250M,有孔山、獐龙山、培山和千山等,最高峰孔山,海拨高度为342米;南列山由珠山、黄龙山、连山、团山、小墓山、陡山、挡山和狼山等组成,标高多在140240M之间。南京湖山地区地学研究历史悠久、研究程度高、教学资源丰富。从古生代到中生代的漫长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并保留较为完整的地质记录,构造变形适中,构造样式典型,化石丰富,沉积岩类型多;构成难易适中的野外地学教育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基础地质教学基地之一。图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第二章地层1志留系一、高家边组O3S1G本组为跨奥陶纪志留纪的岩石地层单位。观察于南京湖山地区。土黄色黄绿色页岩,间夹薄层泥岩及粉砂质页岩,岩石中主要矿物为泥质成分,肉眼以及放大镜下无法判断其矿物,手模有滑感;含有化石。可见厚度大于50米。由于本组岩性松软,抗风化能力弱,风华后呈碎块散落于岩层附近,在地表上岩层露头零星。二、坟头组S1F观察于南京湖山地区。该地层岩性分三部分下部为灰黄色薄中薄层细砂岩,间夹灰黄色页岩,泥岩,由于岩性软弱剖面中岩层出露不好多被植被覆盖。中部灰黄色中厚层细粒岩屑石英砂岩,该部分岩性出露完整露头好。在石英砂岩中可见斜层理构造,斜层理构造具有顶切底截的特征。上部以灰黄色、灰绿色中层泥质粉砂岩、粉砂泥质岩为主,夹中厚层石英砂岩。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链房螺、后直蛏、条纹石燕等化石。坟头组地层与高家边组地层是正好接触关系。根据斜层理构造判断,本组地层发生倒转,岩层中见一断层面,断层面上发育着擦痕,擦痕的走向与地层的走向斜交,该段层规模不大,被错断的断层位移量较小,为一断层面。上部上部岩层由于植被覆盖无法观察,根据前人资料,其岩性为灰黄土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地层厚度200米。产有王冠虫、始石燕等化石。与下伏高家边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其证据如下1、为逐渐过度,未见剥蚀面。2、接触界限及附近两组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三、茅山组S2M灰白色风化面呈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中层粉砂岩,顶部为紫红色中薄层粉砂岩、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岩石风化面呈黄色,岩层中裂隙较发发育。斜层理发育。茅山组与下伏地层S1F接触关系为呈整合接触关系。2泥盆系一、五通群D3C1W由陆源沉积岩构成,与下伏茅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在江苏地区自上而下分别为观山组合擂鼓台组;在南京湖山地区总厚约150米。1、观山组(D3G)灰白色中薄层石英砂岩,紫红色土黄色页岩,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间夹薄层石英砂岩。底部灰白色中厚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为紫红色粉砂岩、黑色燧石质、灰白色石英质等。下部层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间夹数层层间砾岩,其层间砾岩成分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灰色燧石质,磨圆度较好,胶结物为硅质胶结。中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与粉砂岩,分砂质泥岩互层。上部为黄褐色细砂岩,粉砂岩夹多层粘土岩和碳质页岩,产有亚鳞木、斜方薄皮木、楔叶等植物化石。地层厚度170米。与下伏地层S2M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其证据如下1)存在厚约20CM的底砾岩,代表着一个沉积间断。2两组产状基本一致。2、擂鼓台组D3C1L以灰黄色、黄褐色、灰红色、灰白色、灰黑色等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白色薄层中薄层石英砂岩、粉砂岩、薄层泥岩和泥质粉砂岩,植物大化石及孢子化石丰富;厚约30米,与下伏观山组为整合接触。3石炭系一、金陵组C1J灰黑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岩石中有机质较高并含大量的生物屑。地层厚度26米,产有笛管珊瑚(见图6),假乌拉珊瑚化石、海倍核茎、金陵穹房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D3C1W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关系,与高骊山组接触关系也为平行不整合关系。其证据是高骊山组与金陵组之间有沉积间断面,且剥蚀面有一定程度的起伏。二、高骊山组C1G下部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粘土岩夹中厚薄层砂岩,含有灰褐色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透晶体。中部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上部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灰黑色粘土质粉砂岩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高骊山组地层厚度36米,含较多砂岩。产有亚鳞木花石、网格长身贝等化石。与下伏C1J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三、和州组C12H灰黄色中层厚层泥质灰岩、白云质微晶灰岩,岩石中泥质成分较高,该组地层因覆盖无法观察到。地层厚度45米,产有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C1G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四、老虎洞组C12L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岩层中含有大量的浅肉红色燧石结核及条带,透晶状或团块状,岩层断续分布,燧石呈椭圆状不规则状,大小58CM10CM左右,白云岩风化后岩层表面产生刀砍状溶沟。地层厚度12米,含有石柱珊瑚等化石。与下伏地层C12H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五、黄龙组C2H底部为灰白色粗晶灰岩,方解石结晶粗大,粒径大小115CM。大者可达2CM以上,半棱角状、半椭圆状,胶结物为方解石,厚约5米。下部白色厚约5米的微晶灰岩、单块状巨晶灰岩。主体灰白浅肉红色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晶生物屑灰岩,岩层单层厚度较大,不显层理,岩层中发育着缝合线构造。地层厚度78米,产有小纺锤筳、纺锤筳、莫斯科贝等化石,与下伏地层C12L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六、船山组C2P1C下部以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为主夹核形石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中上部为灰白色核形石灰岩,顶部为灰灰黑的中薄层灰岩地层厚度48米。化石底部产麦粒筳,中上部产核形石,顶部产球形希瓦格筳与下伏地层C2H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4二叠系一、栖霞组(P1Q)位于陡山北坡,自上至下由五部分构成(1)碎屑岩段灰黄色页岩钙质页岩间夹薄层生物屑灰岩,本段厚约1M。资料显示含海百合茎和介形类等化石。(2)臭灰岩段灰黄色富含沥青质、有机质微晶生物屑灰岩,底部有数十米厚的灰黄色页岩。(3)下硅质岩段灰黑色燧石层架纹层理构造,含硅质生物屑灰岩。(4)栖霞本部段栖霞本部段以灰黑色中厚层生物屑灰岩,岩石风化面呈灰黑色,岩层中喊有大量的燧石结核,多呈球状,椭球状,以及不规则状,大小不一,化石很丰富,如早坂珊瑚、希瓦格筳等。(5)上硅质岩段灰黑色厚约135厘米燧石岩夹同色纹层状生物屑微晶灰岩。含结核,产拟纺锤筳等化石。地层厚度130米,产有多种珊瑚类、筳类化石。与下伏地层C2P1C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二、孤峰组(P2G)位于棒槌山1705高地192度方向,600M处的堆料场西侧。灰黑色薄层硅质岩间夹硅质页岩,岩层层间褶曲状发育。上部夹灰黄色页岩;下部夹含磷质结核页岩。岩石呈隐晶质结构,矿物无法肉眼辨别,坚脆,风化后都孔状,质轻。地层厚度20米,产有阿尔图菊石、放射虫等化石,与下伏地层栖霞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三、龙潭组(P23L)下部灰黄及灰黑色厚约40米的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质页岩。中部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可见到煤层及炭质页岩。上部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及煤层。在顶部夹有13层灰黑色生物屑灰岩透晶体。地层厚度约100米,产有单网羊齿、大羽羊齿、栉羊齿、蕉羊齿等化石与下伏地层P2G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四、大隆组(P3D)下部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中部紫红色页岩,灰黑色的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可见到假提罗菊石。上部黄绿色及灰黑色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晶体。地层厚度约20米,与下伏地层P23L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5三叠系一、青龙组(T1Q)主要由灰岩构成,底部为页岩、泥岩和泥质砂岩;在江苏地区,自下而上分湖山段和沧波门段。1、湖山段(T1QH)下部黄绿色、紫红色页岩,夹灰白色薄层泥质微晶灰岩。灰岩中泥质成分较高。中部黄绿色、紫红色等色页岩,与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互层。上部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夹灰黄、黄绿色页岩。顶部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厚度约190米,与下伏地层P3D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2、沧波门段(T1QC)底部灰白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瘤体的成分为微晶灰岩,瘤体成分大小不一,2CM5CM。瘤体之间的填隙物为泥和钙质成分,主体岩性为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夹灰黄紫红中薄层薄状灰岩,风化面溶沟发育,溶沟单层厚度23CM。地层厚度小于100米,与下伏湖山段地层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关系。二、黄马青组T2H为紫红色中层粉砂岩、砂岩夹少量粉砂质页岩,含丰富的潜穴(“虫管”)遗迹化石;地层出露不全,可见厚度约30米。第三章岩石1沉积岩地壳中三大岩类之一的沉积岩是地表最常见的一类岩石,约占地表三大岩类石出露总面积的75,而仅占地壳岩石总体积的79。沉积岩是地质时期外力作用的最终产物。以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的地质学分支学科称为沉积岩岩石学。在实习区,主要于南京湖山、六和方山等地区观察和认识沉积岩。沉积岩是指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作用或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的岩石。沉积岩是地表最常见的岩石,与沉积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坚硬,不能徒手分开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沉积物因未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呈松散状,徒手易将各个组成部分分开。通常,根据物质的来源,将沉积岩分为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和火山物源沉积岩三大类。1、碎屑岩类(1)砾岩主要见于南京湖山地区五通组底部和下部。底砾岩单层厚度20CM,砾石成分为灰黑色硅质岩、灰白色石英岩、紫红色粉砂岩。砾石含量3040,具砾状结构。砾石磨圆度较好,大多呈圆状及次圆状。硅质角砾岩磨圆度较差。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一般,大者可达151CM,小者05MM左右,砾石填隙物为石英砂,硅质胶结。下部层间砾岩成分较单一,均为石英岩角砾,砾石含量4080。角砾大小不等,大者65CM,小者3MM左右。磨圆度较好。(2)砂岩石英砂岩灰白色,具砂状结构,由石英碎屑构成,含量可达90以上。主要分布于南京湖山坟头组、五通组、高骊山组及茅山组。A见于坟头组中部,为灰黄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该部分岩性出露完整,露头好,在石英砂岩中可见斜层理构造。B见于五通组下部,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间夹数层层间砾岩,其层间砾岩成分主要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磨圆度较好,胶结物为硅质胶结。C见于茅山组,灰白色风化面呈紫红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岩层中裂隙较发育。长石石英砂岩具砂状结构,由石英碎屑和少量长石碎屑组成,灰白色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约占70,另有少量岩屑成分石英碎屑粒度115MM,油脂光泽,长石呈灰白色,长条状。见于龙潭组。(3)粉砂岩紫红色,灰白、灰黄色。主要由石英碎屑构成,具粉沙状结构。肉眼不可辨,放大镜下可辨,手摸有砂感。胶结物为钙质、铁质胶结。主要见于坟头组、茅山组、五通组、高骊山组、龙潭组和黄马青组。(4)弱固结砂砾岩土黄色,间夹灰白色沙层。砾石成分复杂,主要是灰白色石英岩、灰黑色硅质岩、纹层状硅质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火成岩砾石。砾石含量1560,大多呈圆状、次圆状,大小不一,一般在5CM左右。砾石分选性一般,局部地段分选型较好。砾石局部呈定向排列。填隙物为泥质、粉砂质,胶结疏松,弱固结。见于六合方山雨花台组。2、粘土岩类(1)泥岩黄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具泥状结构。主要见于高家边组、坟头组。A见于五通组,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B见于坟头组上部上部岩层由于植被覆盖无法观察,根据前人资料,其岩性为灰黄土黄色薄层粉砂质泥岩。(2)页岩颜色较杂。由粘土矿物组成,具泥状结构、页理构造,固结较好。主要见于高家边组、高骊山组、五通组和青龙组。A见于高家边组,土黄色黄绿色页岩,间夹薄层泥岩及粉砂质页岩,岩石中主要矿物为泥质成分,肉眼以及放大镜下无法判断其矿物,手模有滑感。B见与高骊山组,下部黄绿色,紫红色,土黄等色页岩,间夹薄层石英砂岩,岩层单位层厚度为10CM左右。中部紫红色,土黄色页岩与灰白色薄层中层石英砂岩互层。上部为杂色页岩夹薄层适应砂岩,上覆地层被植被覆盖,出露不好,不便观察。C见于青龙组,下部黄绿色,土黄色,紫红色页岩,夹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中部黄绿色,紫红等色,与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互层。上部灰白色薄层微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顶部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灰岩。3、碳酸盐岩类(1)灰岩生物屑灰岩灰灰黑色,内源碎屑以生物屑为主(海百合、珊瑚、有孔虫、腕足类和腹足类等),胶结物为方解石等,少量泥晶基质。主要见于金陵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粗晶灰岩灰岩中岩石结晶粗大。所见粗晶为方解石,粒晶为34MM。见于黄龙组。微晶灰岩颜色较杂。主要组分为微晶、泥晶方解石。具微晶结构,手摸有滑感,有的具有瘤状构造。主要见于船山组、青龙组等。核形石灰岩灰色,内源碎屑颗粒以核形石为主,见于船山组。(2)白云岩灰白色、灰黄色至浅红色,由白云石构成,具细晶结构;风化面呈糖粒状,具粗糙感,刀砍状溶沟发育。主要见于老虎洞组。4、硅质岩类(1)硅质岩见于栖霞组,灰褐色薄层硅质岩,岩石呈隐晶质结构,肉眼无法判认其矿物,性脆,质硬,小刀不能刻划,但风化后易脱落在孤峰组、大隆组、以及老虎洞组都可见到硅质岩,但在老虎洞组其呈紫红色。这些硅质岩因由燧石构成,也称燧石岩。2)硅质页岩见于孤峰组、大隆组,与层状硅质岩互层状产出,具隐晶结构,具页片状构造;灰黑色薄层硅质页岩,硅质页岩单层厚度58CM,岩石呈隐晶质结构,矿物无法肉眼辨别,坚脆,风化后都孔状,质轻,呈灰色、浅灰色;具由页理,露头呈叶片状。2火成岩火成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是在高温条件下由岩浆或熔岩流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岩浆作用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岩浆是自然形成于地球深处一种炽热流动的含挥发性组分的粘度较大的硅酸盐熔融体。当地壳一旦有所变动产生一些破裂时,这些位于地壳深处的岩浆熔融体就沿着裂缝上升。或者在地壳内冷凝并结晶形成侵入岩;或者沿着裂隙上升,以火山喷发的形式喷出地表。闪长玢岩岩石主要分布在獐龙山南东坡,呈岩脉顺层侵入于五通群擂鼓台组粉砂质页岩和观山组石英砂岩中。岩脉向NE方向延伸,宽052米不等。岩石呈土黄黄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性斜长石(1020)和普通角闪石(510),不见石英;基质为隐晶质结构,其矿物肉眼无法鉴定。岩石己强烈风化和蚀变。侵入于粉砂质页岩中的岩脉与围岩发生热接触变质作用,热接触带宽约610CM,围岩发生角岩化。3变质岩角岩观察于南京湖山,分布于观山组热接触带,接触带宽数十厘米是接触变质岩类,原岩是陆源碎屑沉积岩。茅山组石英砂岩受到热烘烤,颜色加深,颗粒变细,硬度变大,具有显微粒状变晶结构,物质组成与邻近的岩石相似,但矿物具重结晶特征。第四章地质构造宁镇褶皱冲断带位于下杨子板块的北缘。该构造单元形成于印支运动并受燕山运动早期叠加改造。印支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褶皱运动,这次运动使宁镇地区所有震旦系至三叠系地层均被卷入强烈的构造变形,形成了“三背两向”的构造格局。其特点()由三个背斜和两个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从北向南依次为,幕俯山龙潭仓头复式背斜、范家塘复式向斜、宝华山巢风山复式背斜、桦墅亭子复式向斜、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背斜。(2)褶皱束西宽东窄。平面上呈北东东西北东东向反“S”形展布(3)复式背斜规模大,延伸远,褶皱紧闭,两翼不对称。而复式向斜核部宽阔,形态复杂,次级褶皱发育。(4)所有褶皱均被纵向逆冲推覆断裂和横向平移断层所改造,呈现出复杂的构造格局。湖山实习区位于宁镇褶皱冲断带南侧的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背斜中段的北西翼。(图2)图11图2宁镇褶皱冲断带西段地质构造略图1褶皱构造湖山地区位于汤山仑山复式背斜中段的北西翼,由次一级褶皱构造组成。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是,孔山背斜和陡山大石碑向斜。一、孔山背斜獐龙山该背斜西起乌龟山经孔山之顶到獐龙山一带。背斜核部出露的最老地层为五通组,两翼为上古生界构成。由于受后期断裂构造的影响,孔山背斜至獐龙山以东地区构造形迹不清。背斜的主要特点是,枢纽近EW向,褶皱枢纽起伏。背斜枢纽在孔山之顶昂起,向东、西两方向倾伏合围;背斜核部较紧闭,两翼不对称。北西翼陡,岩层倾角8555,南东翼相对较缓,岩层倾角4520,轴面向SE倾。构造样式为不对称的倾伏背斜。二、陡山向斜向斜位于孔山背斜之南侧,西起坟头大石碑经团山到陡山。枢纽走向NEE,核部地层为栖霞组,两翼为船山组五通组。其特点向斜枢纽起伏。在大石碑向西倾伏,向东合围;在陡山则向东倾伏;向斜核部较宽阔。两翼不对称,南翼陡,北翼缓,轴面南倾。构造样式为不对称的倾伏向斜。2断裂构造一、正断层出露于南京湖山地区的阳山古采石场,位于大石碑基座之西约50米,是发育于陡山大石碑向斜核部的一条以正断层性质为主的断层。发育于栖霞组灰岩中,断层走向与大石碑向斜枢纽垂直。断层带内见有断层角砾岩,角砾的成分为灰岩,角砾呈棱角状,大小不一,杂乱堆积,角砾间胶结物为泥钙质此外,可见梳状方解石脉充填断层带。断层两旁薄层灰岩,沿走向上不连续。沿断层带的走向有泉出露,泉的类型为构造裂隙泉。二、逆断层出露于南京湖山地区棒捶山西端北侧,是发育于孔山背斜北北西翼,远离被斜核部的一条以逆断层性质为主的断层。在断层破碎带上面是上青龙组岩石,下面属黄马青群。上覆的上青龙白云质灰岩,其走向与断层面几乎垂直,断面南倾。断层性质走向逆断层三、地垒构造该构造位于陡山北西坡的采石公路旁,地层断面上见两条正断层。东侧断层1、岩层沿走向上不连续,老虎洞组,黄龙组地层分别与断层西盘的和州组,高骊山组岩层直接接触。2、见一断层面,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呈一折面。西侧断层1、和州组高骊山组与老虎洞组,黄龙组沿走向上直接接触,造成地层的不连续。2、断面向西侧斜,倾角较陡,断层性质为正断层,其断层的组合形式为地垒构造。第五章非金属矿产资源一、石灰岩矿石灰岩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矿产之一。按其沉积地区,石灰岩右分为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以前者居多;按其成因,石灰岩可分为生物沉积、化学沉积和次生三种类型;按矿石中所含成分不同,石灰岩可分为硅质石灰岩、粘土质石灰岩和白云质石灰岩三种。灰岩见于和州组、湖山段、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沧波门段。其用途1在建筑工业中用来生产水泥和烧制石灰2冶金工业用作熔剂3化学工业中用来制碱、漂白粉及肥料等4食品工业中用作澄清剂。二、白云石矿白云石在工业中用作耐火材料及高炉炼铁中的熔剂,部分可用来提炼金属镁,在化工工业中可制造农业化肥。此外它还可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白云石主要含MGO217,GAO304。本区白云石矿床赋存地层层位存在于下石炭统老虎洞组白云岩。但该地层中含有燧石结核,并且厚度为约12米,规模较小,没有开采价值。三、粘土矿湖山地区的粘土矿出露于团山,为乡镇企业开采。矿体赋存于高骊山组下部,成透镜状不稳定,属滨海沉积成因。矿层厚约1520米,透镜状产出,地层产状直立。主要有3种粘土黑色粘土,致密,有润滑感。又叫“黑泥”,质量最好,含AL2O3耐火度为11750;灰白色粘土,属软性粘土,也称“瓦灰泥”,含AL2O332,耐火度1700;2褐色粘土,褐色棕红色,致密粗糙,含杂质及铁质多,质量较差,为软硬性粘土,含3AL2O32930,耐火度1650。粘土矿产主要用作耐火材料,陶瓷器皿材料,石油化工原料,以及造纸、橡胶工业填料。四、燃料矿产区内煤矿分布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主要有三个,由西至东有排山煤矿,湖山煤矿,陈家边煤矿。他们都分布于孔山背斜北翼的次成谷中。龙潭组含煤情况分三部分上部所含的煤层叫上组煤,一般有15层。上组煤的顶板为大隆组灰岩,底板为长石石英砂岩;中部所含煤层称中组煤,含煤层15层;下部个别地区有煤层,所含煤层成为下组煤。湖山地区中组煤层较稳定。煤层形态以鸡窝状、藕节状、透镜状为主,其次为似层状及层状。煤是由古代植物的遗体变化来的,首先是形成泥炭,泥炭进一步炭化变成褐煤、烟煤、无烟煤。古代植物遗体堆积后,在缺氧条件下经细菌作用,使植物中由碳氢氧化合物组成的木质素、纤维素、树皮等逐步分解。分解后形成的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都挥发逸出,含碳量增高,于是植物残骸失去原有的植物结构,渐渐变成黄褐色,含水松软物质,即为泥炭,它是成煤过程中的最初产物。由于地壳缓慢下降,泥炭不断堆积形成泥炭层,然后它又被泥沙物质掩盖。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泥炭逐渐失去水分,变得致密,含碳量增高;与此同时氢、氧逐渐减少,泥炭就逐渐变成褐煤。这一变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近地表处,其温度和压力都比较低。煤是发展工业与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动力资源。钢铁工业中,煤是焦炭的原料。通过煤的焦化加工,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如煤气、煤焦油、氮肥、医药品等。人们称“煤是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这充分说明煤的重要性。此外,煤层中还常伴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以及其它元素如锗、镓、镍、铜、钴等,有的可供综合利用。五、路基石料灰岩也是良好的路基石料。由于它的广泛应用,湖山地区孔山北坡的东端及孔山西端已被开采,开采层位为栖霞组和青龙组。第六章工程地质特征1岩溶工程地质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可溶性岩石、具溶蚀能力的流动水、特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等。首先,地质构造使碳酸盐岩岩石产生断裂构造;大气降水沿断裂构造运移,使富含CO2水与碳酸钙充分反应,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岩溶。猿人洞中钟乳石发育,地下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地下水的流动使钟乳石像一个个利剑从洞顶垂下。汤山龙潭地区所见溶洞为奥陶系灰岩中发育的溶洞,其发育主要受岩性、断层以及可溶性地下水的联合控制。根据工程地质学原理,岩溶(包括土洞)为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必须要查明的不良地质现象,勘察方法除传统的钻孔法外,还可辅以地质雷达等物探方法对深部岩溶加以探测。了解具体位置后方能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以处理,方法主要有对规模较小的岩溶可人为降低地下水位,洞内用碎石或素混凝土填充;而对规模较大的岩溶可采取避让或用桩基础穿越岩溶区进入深部持力层。2天然斜坡汤山龙潭地区所见斜坡主要分土质斜坡和岩质斜坡,且以后者居多。斜坡的形态要素有坡顶、坡肩、坡面、坡角、坡脚、坡底。从工程地质学角度看,控制岩坡稳定性的几点要素有(1)斜坡坡面的走向或倾向与岩体结构面走向或倾向的关系;另外,结构面倾角在其内摩擦角和坡角之间时较易滑动;(2)结构面控制因素(包括层面、节理、断层等斜坡的几何边界);(3)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降低了滑动面的抗剪强度);(4)人工开采(采煤、采矿等)以及人为活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而了解了斜坡失稳的成因后,对岩坡滑裂面的形状也有如下的归纳平面滑动、楔形滑动、圆弧形滑动、崩塌、倾倒。根据罗国煜教授提出的优势指标法确定边坡优势面和优势分离体的相关理论,结合定量评价法,可顺利定出潜在滑裂面,为下一步的支护设计做准备。第七章区域地质发展简史湖山地区在志留纪以浅海环境为特征;构造活动性弱;生物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双壳动物和笔石动物为主;志留纪中后期以滨海环境为特征,生物稀少而潜穴生物发育。整个志留纪都以陆源碎屑沉积为特征,持续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沉积层,即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沉积,并在志留纪中晚期发育三角洲,形成大型斜层理。志留纪末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或地壳抬升,或海平面下降,或两者兼而有之,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于泥盆纪早、中期,从而泥盆纪早中期的沉积缺失。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在准平原化的大陆条件下,本区堆积了约200M厚的陆相(河流、湖泊)碎屑沉积,初期的沉积还混有早先茅山组沉积以及更老的沉积。这些沉积构成泥盆系五通组碎屑岩。加里东运动造成了本区泥盆纪早中期沉积的缺失,以及五通组与下伏地层志留系茅山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自石炭纪早期至二叠纪中期,本区海平面上升、地壳沉降、海进成为主导。其中,石炭纪早期二叠世早期,海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