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_第1页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_第2页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_第3页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_第4页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上海研究中心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如短期课程培训、单元式工作坊、教学观摩和研讨会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移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这类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成为难以消解的困惑。1问题与困惑一、困惑与思考一、困惑与思考2消解困惑的现有研究及其讨论(1)同事互助指导(PEERCOACHING乔依斯与许瓦斯(JOYCESINGHSHIFFETTE,1996也发现同事间互助指导远胜于单元式的工作坊。美国、香港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中推介同一层级教师间的互助支援,既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同时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层级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尤其是在当今课程发展正处于大变动的时期,先进的理念如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讨论之一2案例教学方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讨论能促进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律师与医生的培养,哈佛工商学院的科普兰(COPELAND,1910)将其使用于工商管理人才的教学,同样取得显著成效。20世纪70年代以后,案例讨论被移用到教师培训中来,现已发展为课例学习(LESSONSTUDY。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职业除了具备作为一般职业的若干共同特征之外,毕竟与医生、律师、工商管理者有所不同,比如说后者技术含量高,前者工艺性特别讲究;后者的学习与培训采用对书面个案讨论很能有所建树,而前者还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国际、国内的事实业已告诉我们,教师培训仅用案例讨论的形式,成效远不如其他职业那样突出。讨论之二3我们的思考“行动教育”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教改先行者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是他们获得发展的规律性进程。我们的思考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须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我们在通常的教师培训形式之外,提出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简称“行动教育”。1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如今教师教学生,天天在呼唤儿童的主体地位,强调把儿童的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那么培训者培训教师,是否也应当尊重被培训者的主体地位,把被培训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呢恰巧在这点上,以往的培训出了毛病。因此,我们甚至建议把“教师培训”改称为教师教育,或者教师学习更为妥当。二、计划与行动二、计划与行动(1)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32283673572160510152025303540ABCDEA未结合课例的纯理论指导B与同事共同阅读理论材料并相互交流C课改专家与经验丰富教师共同指导课堂教学D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E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295名教师问卷)(2)教师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2460759111577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听课讨论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课并点评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点评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作备课,听课、评课,研究改进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名教师问卷)3需求在过程中提升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在行动的进展过程中,我们发觉教师的需求会不断提升。教师“理论是我们最缺乏的。”教研员“指导教学要避免盲目性,看来补上理论这一课迫在眉睫。”教育家提醒“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2我们的计划准备阶段(2002年1月2月)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选定6所中小学、4门学科作为样本,落实研究器材全体人员会议,开展行动前的方法培训行动阶段(2002年3月7月)原行为阶段观课,深入访谈分学科会议,讨论新设计阶段的课新设计阶段观课,深入访谈,讨论教学行为改进新行为阶段观课,深入访谈,广泛问卷,多次调整教学行为全体人员会议,讨论、比较三阶段课的差异和变化总结阶段(2002年5月9月)交流总结会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撰写报告面向教育界的报告与研讨活动行动教育的基本模式原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3行动要点研究小组的组成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教学专业的博士生青浦区参与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研究资料的搜集问卷小组讨论与录音课堂录象和研究人员的观察学生和教师的工作档案、知识产品教师的反思录(反复递交)对教师、学生和专家的深入访谈行动研究的方法1、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小学数学有余数的除法7321FREUDENTHAL研究所的达朗其JANDELANGE,1996在ICME8的大会报告中介绍了荷兰的一堂课81名家长出席学校家长会,每张桌子可坐6人,需要布置多少张桌子一类学生具体地摆桌子;第二类学生经历了具体到形式的抽象;第三类学生套用算式去做。实际上,三类学生中只有第二类才真正体验到了“数学化”的含义。三、课例为载体三、课例为载体问题1纠缠于区分等分除、包含除等枝节,未突出“有余数”这个要点习惯于程式化训练3()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未关注试商的现实意义3表面地寻找规律16531175321853319534余数1、2、3、4)与除数(5)比较大小,得出余数小于除数忘记了对小学生来说“数学就是生活”实物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分豆子脑中分豆子算式运算(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寻找规律“分豆子”与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作的形式化过渡。豁然开朗表象操作是形式化的重要中介如退位减法238学生有多种思维水平第一种第二种形式化寻找意义23815第三种第四种已经自动化第五种说出算理23810138152382083152382310215停留于第一、第二种水平的学生“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从第二到第三种是关键的一步,通过表象操作,越过这一步,才能达到计算自动化,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并说出算理。让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师生语言互动时间分布表2、从告诉事实到组织观察小学自然淀粉片段淀粉遇碘酒变为蓝紫色现代自然科学课程理念指明,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种课程应教给学生科学加工的方法,提供给他们一种思想工具,这样,他们就会更接近于了解作为科学特点的探索精神了。1有的课淀粉的上述性质主要是老师告诉或演示给学生看的2有的课形式上象探究,但实际上是对结论的验证,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主动观察与分辨的学习活动3学生探究需要方法的引导,也是个重要问题。这种引导将经历有结构的探究指导性探究自由探究,逐步放开。问题“找朋友”观察得出性质分类、鉴别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变成蓝紫色米饭、面粉、马铃薯中含有淀粉,遇碘变色改进“水能爬高吗”管子越细、缝隙越小爬得越高还得到一条”漂亮”的曲线用毛细现象解释酒精灯燃烧、月季花插在红色水中变红的原因3、在“变式”体验中建构原理中学物理杠杆“杠杆”是阿基米德发现自然规律的得意之作,他得出了著名的杠杆原理。怎样在过程体验中建构物理原理,是当前理科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可是到了现实的课堂之中,杠杆原理与认知建构理论怎么也不能相映成趣1力臂的定义比较抽象,总是由教师给出、学生记住2杠杆平衡的条件还是教师演示,然后让学生验证新课程强调体验过程、建构概念。能否通过适当的教学处理,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建构物理概念问题改进1从“扁担挑物”到水平杠杆扁担挑物的经验水平杠杆支点、水平力臂、重力探索支点两侧力臂、重力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序次重力F1力臂L1重力F2力臂L23232上述杠杆水平静止的条件是F1F2L2L1F1L1F2L2直觉感知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扁担挑物生活经验水平杠杆因素简约化符号表征F1L1F2L2理念和行为的改变变教材实验册的验证实验为设计实验、探索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方法2杠杆原理与力臂的定义力臂与作用力垂直出现什么变化学生自行修正力臂的定义支点到作用力的距离(图中虚线所示)杠杆原理仍然成立撬石头大力订书机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生活中的杠杆水平杠杆力臂的规定一般杠杆原型变型一般化理念和行为的改变从书本硬性灌输定义到通过原型的变式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有效建构力臂的概念,领悟杠杆原理的准确内涵在认知冲突中建构概念4、设计“铺垫”引导探究中学数学勾股定理A2B2C2勾股定理是数学教改的晴雨表文革前的欧几里德几何体系、文革中的“量一量、算一算”、之后的“告诉结论”、“做中学”,直到现在的探究式等。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数学论证乃至数学决策等三大能力,勾股定理教学正是一个恰当的例子。问题(1)把勾股定理作为一个事实告诉学生,能否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做铺垫,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2)勾股定理的证明有难度,能否在上述铺垫的基础上,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自行论证,并从中懂得反驳与证明的价值改进运用“脚手架”理论,通过“工作纸”进行“铺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教学协助,帮助学生完成在现有能力下对高认知学习任务的难度攀升。在方格纸内斜放一个正方形ABCD,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1,怎样计算正方形ABCD的面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和斜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前面提供的方法分别计算下列四个图形中的A2、B2、2AB及C2的值,并填表。代数项图图图图A214916B24916252AB4122440C25132541C22AB1可反驳(如A2,B4,C220)C2A2B2需证明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以上是从几个特殊的例子得出的命题,而对于边长是A、B、C的一般的直角三角形,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则需要证明把图中的小方格背景撤去,并且隐去A、B的具体数值,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ACB90,BCA,ACB,ABC,A2B2C2是否同样成立利用刚才计算求斜边上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C2AB22ABA2B2C22ABAB2A2B2中国古代文明多种拼图活动及课外思考教师讲授时间减少,学生探索时间明显增加,课堂价值观正向能力取向移动由于探索时间增加,学生课堂练习时间有所减少,但课外思考的空间扩大了四个课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非无可挑剔,甚至还有不少问题,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例子都是由一批普普通通的教师在与研究者合作的平台上亲自“做”了出来,可贵之处在于形成这些课例的行动及行动中教师们的成长。1、在“合作平台”上解决专业引领问题1M老师现象优秀教师屈服于考试压力2研究者听完课后议论“这是真探究还是假探究”老师问研究者的设计“是自然常识课还是课外活动课”3太理想的设计行不通4七次修改工作纸四、行动中成长四、行动中成长四个故事表明研究者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本质理解,对学习内涵的深刻把握;但对常态的学校生活了解不多。教师侧重于对学生深入细微的了解,教学技巧熟练、度的把握得当;但常局限于自身已有经验。从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中处处表现为两类人员必要的合作与互补2、通过“三个阶段”解决行为跟进问题1经验丰富的老师说“我不敢上这样的探究课”2当尊重课本与尊重学生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与教研员的困惑)3第二阶段会“顶牛”(有益的冲突)4研究显得复杂,推广需要简化一个课例,三次讨论操作需要简化“一个课例,三次讨论”一个教师小组,邀请一、二位外来研究者,坐在一起学习有关文献、文件,交流分享各自体验,首先形成理念高地,然后切入一个课例,寻找差距,设计如何改进以往做法的上课计划。按改进的计划上课,同事、研究者看课,课后再坐在一起反省与实际效果的差距,修改上课计划。按修改后的计划再上,再一次看课,接着再讨论,把整个过程写成报告,如此一学期几次,逐步建立“行动教育”的知识库。困惑使人进步,冲突使人成熟,而成功则是在冷静沟通之后,重新又变得像个初入岗位的老师。三个阶段中的两次反思在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困惑与差距,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在反思理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冲突与重构,需要经验与理念引领下的行为反省前面的四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行动教育”的三个阶段直接面对教师“行为跟进”的困惑,而三个阶段中的两次反思其实是对更新理念与改善行为的完美统整。课程发展中教师往往成为瓶颈,我们的教学改革与教师培养,如若离开了这种统整,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1、“行动教育”模式有三个要素课例是载体研究者与教师的合作,合作的平台主要有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省整个流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其间有两次在寻找差距中的反思与调整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升华。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