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络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念_第1页
论经络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念_第2页
论经络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念_第3页
论经络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经络学说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王啟才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经络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反应和机体各种联系规律认识的总结。十二经脉的命名均冠以手足、臟腑,说明经络在人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内属於腑臟,外络於肢节的联络系统。十二经脉作為经络系统的主体,在体内通过属、络、贯、注的方式,与六臟六腑相联系,在体表通过交叉、交会的方式分布於头面、躯干、四肢;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予以分类组合;十二经别以离、入、出、合的方式形成六合,加强表裡臟腑、经脉在体内、躯干、头面的联系;十六大络则加强相表裡的臟腑、经脉在四肢部的密切联系;十二经筋联系全身骨骼、关节;孙络、浮络网络全身组织;十二皮部覆盖肌表,卫外而固。从而强化了机体臟腑之间、体表之间、臟腑与体表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六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一、经络与臟腑的联繫中医学认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五(六)臟為中心的。素问调经论说五臟之道,皆出於经隧,以行血气。臟腑的功能活动和互為表裡的协同作用以及相生相剋的生化制约等都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之上的。离开了经络的联系,各臟腑就成為一个个孤立的、静止的器官,也就失去了各自的功能作用。灵枢海论篇说十二经脉者,内属於腑臟。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经脉者,臟腑之枝叶;臟腑者,经络之根本。经络与臟腑的关系,也是一种标本关系。臟腑是经络的根本,经络则是臟腑的标线。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每一条经脉均分属一个臟或一个腑,在体内无穴通路的循行过程中,与相应的臟腑发生属络关系。阴经经脉属臟络腑,阳经经脉属腑络臟。除此之外,许多经脉在循行过程中,还与其它有关臟腑发生联系。例如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贯肝膈、入肺中;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上注肺等等。十二经别是加强臟腑阴阳表裡联系的另一途径。通过离、入、出、合的特殊循行方式,在进入体内之后,与本经脉所属络的臟腑进一步发生属络关系。其中,足三阳经经别还与心相连。奇经八脉在人体直接与奇恒之腑相联系,与六臟六腑也不无关联。奇恒之腑者,胆、脉、骨、髓、脑、胞宫是也。胆本身就是六腑之一,与肝互為表裡,脉归心所主;肾主骨生髓通脑,胞宫繫於肾。奇恒之腑是附於六臟六腑的,直属奇恒之腑的奇经八脉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同六臟六腑发生联系。例如督脉贯脊属肾,并与心相连;带脉通过足少阴经别与肾相连;任、督、衝三脉均起於胞宫,以属於肾;衝脉通受十二经气血,為血海,与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的功能相关。八脉交会穴也将奇经八脉与有关经络、臟腑相沟通。由於奇经八脉的生理、病理与肝肾的功能作用最為密切,后世医家才有八脉隶乎肝肾的说法。二、经络与肢体的联繫灵枢海论篇说十二经脉外络於肢节。经络与肢体的联系十分广泛,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在身体的两侧,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头走腹胸又交手三阴经。奇经八脉有左右对称分布者,也有前后对应分布者,带脉则像束带一样环腰一周。十二经别形成的六合加强经络对头面部的联系作用。十六大络加强经脉与四肢部的密切联系,孙络、浮络网络周身。十二经筋连缀全身肌肉、骨骼、关节。十二皮部覆盖肌表,从躯干到四肢,从头面到指(趾)末端,上下、左右、前后无所不涉。三、经络与组织器官的联繫关於经络与组织器官的联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五臟所主、五官分属五臟的理论,用取类比象和五行归类的方法,把人体五体、五官与臟腑广泛地联系起来,借以阐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突出了中医学的特点。灵枢邪气臟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於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於目而為精,其别气走於耳而為听,其宗气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浊气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可见,五臟开窍五官也是以经络為联络途径的。当然,五臟开窍五官并不是绝对的,因為每一条经脉在循行过程中都与多个组织器官发生联繫,每一个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也都与多个臟腑、多条经脉相关。例如肝开窍於目,眼睛这个视觉器官除了与肝经、心经直接相连外,还与其它臟腑、经络有著广泛的联繫,六臟六腑之精气皆通过各自的经络上注於目。故灵枢大惑论篇说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素问五臟生成论说诸脉者,皆属於目。灵枢口问篇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者,总也。因六臟六腑之精气皆输注於目而為睛,黑睛属肝、瞳孔属肾、白睛属肺、眼瞼属脾、眼络属心,故目為宗脉之所聚。心气通於舌,舌為心之苗。由於手少阴心之别络系於舌本,故心之气血借助经络上通於舌。此外,足太阴经脉、足厥阴经脉、足少阴经脉、手少阳经筋、足太阳经筋以及督脉也均与舌体相通。所以,中医查舌诊病,也就能客观地反映出相应臟腑的有关病变。脾气通於口,口為脾之窍,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口唇的色泽变化,反映脾的生理、病理状态。其二是说人的口味正常与否,与脾有密切关系。另外,口还与手足阳明、足厥阴以及任、督二脉关系密切。盖三经两脉皆绕口唇故也。肺气通於鼻,鼻為肺之窍,又為手足阳明经之终始。鼻是气体出入之门户,与肺相连。鼻的嗅觉作用,有赖於肺气的调和、呼吸的通利。一旦外邪犯肺、上阻清窍,则可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异常等证;如若热邪壅肺、气机不利,还会出现鼻翼扇动、呼吸困难。肾气在上通於两耳,在下繫於前后二阴。首先,耳的听觉能力与肾精的盈亏密切相关。此外,手足六阳经脉都与耳发生联繫,阴经经脉通过经别也与耳窍相关。故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据耳针一书记载,【云南省中医研究所】发现5例耳穴敏感人,刺激相应耳穴,可出现相应的经络感传。【安徽中医学院】对4例经络敏感人探测各经井穴48条经脉中,感传到达耳区的有42条,佔87。另外,还有刺激十二井穴,感传全部上达於耳并出现耳胀、耳鸣的报导。现代的耳针、鼻针、眼针、唇针、舌针等多种疗法,就是在五臟开窍五官、五官与经络相连的基础上逐渐总结,创立起来的。四、经络系统之间的联繫经络分佈於全身各部,构成中医学的整体观念,除了上面谈到的经络与臟腑、肢体、组织器官的联繫外,由於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的分类组合、络脉联络於经脉之间、十二经别的离、入、出、合,经络系统本身也存在著多种密切联繫。1阴阳经脉的表裡联繫十二经脉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的分类,形成六组表裡相合的联繫。阴经经脉属臟络腑,主内主裡;阳经经脉属腑络臟,主外主表。构成这种表裡关系有四种途径其一,在体内,十二经脉与互為表裡的臟腑存在著属络关系。其二,在体外,互為表裡的阴阳经脉在四肢末端相交接。其三,每一条经脉都从一定的腧穴分出一支络脉联络於表裡经之间。其四,十二经别在体内又进一步属络臟腑,在体表又将互為表裡的阴阳经脉组成六合。总由二维脉维繫阴阳调节表裡。2手足经脉的上下联繫手足经脉的上下联繫,意在加强上肢和下肢的整体协同作用。其理论基础是以奇经八脉為联繫途径的八脉交会八穴。具体联繫是手厥阴经之内关穴,与阴维脉相通;足太阴经之公孙穴,与衝脉相通;两穴有共同的主治范围(心、胸、胃疾患)而合為一组。手太阴经之列缺穴,与任脉相通;足少阴经之照海穴,与阴蹻脉相通;两穴有共同的主治范围(胸膈、咽喉疾患)而合為一组。手太阳经之后溪穴,与督脉相通;足太阳经之申脉穴,与阳蹻脉相通;两穴有共同的主治范围(耳、目内眥、项、肩胛、腰背)而合為一组。手少阳经之外关穴,与阳维脉相通;足少阳经之足临泣穴,与带脉相通;两穴有共同的主治范围(耳、目外眥、项、肩胛、胸胁)而合為一组。3同名经脉的交接联繫根据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的循行走向特点,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相表裡的阴阳经脉在四肢末端交接的规律外,手足同名称的三阴经、三阳经也是相互交会、衔接的。手足同名阴经交会於胸部,手足同名阳经交接於头面部。这种交接关系构成另一种形式的手足经脉的上下联繫,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脾气散精,上归於肺就是基於手足太阴经脉的交会;心肾之气必须相交,就是依赖於手足少阴经脉的相连;心包络之相火之所以寄附於肝胆,就是由於手足厥阴经贯通之故。针灸临床上常用的手足同名经配穴法也是取有关经脉同气相求之理。伤寒论六经证治也是以这种关系為理论基础的。4胸腹、腰背经脉的前后联繫经络在纵行的上下联繫之外,还存在著横向的前后联繫。最典型的莫过於奇经八脉中的任、督、衝、带四脉以及腹募穴与背俞穴之间的联繫了。任脉行於身前胸腹正中,督脉行於身后腰背正中,阴阳经脉一前一后相互衔接沟通。手三阴、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与任脉贯通,手三阳、足三阳经在肩背部通过大椎穴与督脉贯通。衝脉在身前受纳足阳明经之脉气,併足少阴经脉上行,在后与督脉共贯脊髓。带脉从十四椎分出,绕腰腹一周,对沟通前后经脉,加强胸腹、腰背之间的横向联繫有著重要意义。灵枢卫气篇说胸气有街、腹气有接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衝脉。明确指出身体前后的经络之气存在著横向联繫。膺指胸部两侧,背俞分佈在腰背部足太阳经脉上,衝脉前佈腹胸,併足阳明经脉、足少阴经脉而行,后贯脊髓,与督脉重合,共同成為经络系统前后联繫的气街。尤其是足太阳经上的背俞穴,更是臟腑经脉之气聚集的主要部位。正如类经所说五臟居於腹中,其脉气俱出於背之足太阳经,是谓五臟之俞。六臟六腑在体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除了在体表有各自属络的经脉外,还各有一定的代表区域。在腰背部是背俞穴,在胸腹部是募穴。募穴是与背俞穴前后呼应的一组经穴,也位於胸腹部气街的部位。难经67难说五臟募皆在阴而俞在阳,何谓也然阴病引阳,阳病引阴,故令募在阴而俞在阳。在生理情况下,机体的阴阳之气是互相通达的,既可以由阴及阳,又可以由阳及阴,以维持臟腑、经脉的相对平衡。正如滑伯仁所说臟腑腹背、气相通应(难经本义)。经络是臟腑之气相互通应的桥梁,背俞和腹募则是具体的转输点。5左右经脉的对称联繫在经络系统中,除了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带脉之外,其餘经脉、经别、经筋、络脉和皮部等都是以左右对称的形式配佈的。虽然如此,但是左右经络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在体内通过与有关臟腑的属络连接,在体表通过经脉的交叉、交会而使身体左右两侧的经络之气融会贯通。十二经脉中,手三阴经与任脉在胸部交会,足三阴经与任脉在腹部的关元、中极二穴交会,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在肩背部通过大椎穴交会。由於经络系统存在著左右交叉、交会的关系,所以在生理上人体左右两侧的经络之气可以互相贯通,加强统一联繫。6四肢、躯干经脉的远近联繫四肢与躯干经脉的远近联繫,也是经络系统纵的联繫。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