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1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2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3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4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版)教案参考内部资料仅供参考七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1石榴(2)2海燕(5)3白鹅(8)4鹤群(11)第二单元5鲁迅自传(14)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20)7第一千个球(26)8少年爱因斯坦(27)第三单元9骆驼寻宝记(30)10地毯下的尘土(32)11巨人和孩子(34)12蟋蟀在时报广场(38)第四单元13我爱这土地(39)14乡愁(42)15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46)16纸船(48)第五单元17苏州园林(50)18桥梁远景图(54)19洲际导弹自述(58)20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61)第六单元21爱莲说(64)22陋室铭(65)23口技(68)24黔之驴(73)25诗词五首(75)第七单元26包拯(80)27董宣执法(82)28岳飞(85)29列子二则(89)30诗词五首(90)期末试卷(96)石榴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外辐射材料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2通过辐射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突破本文教学难点和重点可采用练习和点拨的方法,采用“辐射阅读与教学”的原则予以突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给学生复印有关的学习资料,有关石榴的图片。学生准备课代表准备一盆石榴,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全班学生介绍。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情景导入1初读课文2抓住特征指导分析2分析石榴的特征3引导学生深入探究3领会文章的中心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工作1老师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并积累词语。1观察讲台上的石榴,先请这盆石榴的主人向大家介绍有关石榴的情况,然后请熟悉石榴的学生向同学们补充介绍石榴的有关情况。2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从任意方面进行口头作文,并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关于石榴的文字材料和刚才同学的介绍,归纳石榴的特点。比如夏季开花,花多呈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种子的肉质层可以加工成清凉饮料。花供观赏。果皮可入药,味酸涩,可以止血、驱虫,主要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虫积腹痛等症等等。4学生初步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抓住石榴的哪些特点来写积累词语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1学生朗读、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并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在描写中的作用。2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3分析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从花的色彩和外形上做比喻。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内在”特征的角度来打比方。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学生阅读背景材料。2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了解此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也只有石榴这种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能和作者引起共鸣。结尾处“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3通读课文。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五、板书设计参考石榴郭沫若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阅读课外材料1通过阅读来体会抓住事物特征,寄情于景的写法2指导学生写作2学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抒情散文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怀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1阅读白杨礼赞片段。思考作者抓住了白杨树的哪些特征,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荔枝蜜片段。比较两篇文章的结尾,思考有何相似之处。提示都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某种信念和追求。这里要求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二、写作练习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进行描写。自拟题目对一种熟悉的植物做写作练习。如柳树的依依多情;松树的四季常青;秋菊的傲霜盛开等等。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四、板书设计参考抓住事物特征寄托自己感情海燕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教师简介文章和作者的一些情况后,以自己的朗读为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阅读其他与本课有关联的课外材料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的感情。2通过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课文在写法上的几个特点如生动、细腻的描写;真挚、深沉的感情;情物合一等难点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并将其想像成是家乡的那只小燕子,从中理解作者的乡愁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突破本课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采用小组讨论、辐射阅读教学法来攻破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给学生印发关于燕子及有关的教学资料。学生准备学生课下朗读课文,查阅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情感导入L。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引导品位2品位描写,体会感情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师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离开家的经历,都有过想家的时候,想家乡的亲人,想家乡的一草一木。请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听。2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具体情景。3出示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4带领学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1部分学生将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经历讲述给同学们听。力争讲述带有感情,有自己独特的感受。2结合自己的经历,初步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3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4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感知。二、品味内容,体会感情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带领学生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景图”和“海天图”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写。3带领学生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1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描写家乡燕子和海上燕子的段落,并仔细品味。2朗读课文的具体段落,深人体会作者生动、细腻、传神的描写。从而体会作者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真挚、深沉的情感。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之间的不同之处。可以从外形、活动背景、飞翔姿态和休憩等方面去找三、本课小结这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四、板书设计参考海燕郑振铎家乡的小燕子海上的小燕子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解释词语隽逸憩息忧戚2说说小燕子与故乡的燕子有什么相似之处。个性练习设计用通顺的语言综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认成是故乡的小燕子教学步骤第2课时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重温课文1理清文章线索2阅读辐射,指导探究2深入探究文章主题3指导写作短文3写作练习一、重温课文。理清情感线索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整理文章的线索,弄清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与“乡愁”之间的联系。二、辐射阅读。探究主题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海上的小燕子和故乡的小燕子是不是同一只燕子那为什么作者会认为是同一只燕子2老师发放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写法上“咏物寄情,物情合一”的特点。1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2学生阅读课外补充材料就是那一只蟋蟀,并结合本课深入思考前面的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思念故乡,心系祖国的真挚、深沉的情感。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短文写作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你是否也有过因看到眼前景物而触发了某种情感的经历试写一篇短文,记下当时的情景和你的感受。回忆、讨论,先做口头发言,然后再整理成书面文章。四、本课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咏物寄情散文。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睹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产生了淡淡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五、板书设计参考咏物寄情,物情合一本课总结海燕一课全文以“乡愁”为线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运用倒叙的手法对故乡小燕子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景物的描写,把一个温暖、舒适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故乡的春天再现了出来。后部分作者从遐想回到现实,并带着对故乡小燕子的深厚感情,对海上的小燕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关于郑振铎你了解多少2与本文主题类似的文章你还读到过哪些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九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海”的美在哪里2“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天空”的美在哪里3“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为什么个性练习设计请你试着给本文换一个题目,并说一说理由。教学探讨与反思授郑振铎写的海燕一课,发现题目是“海燕”而文章中却描写了“故乡的燕子”和“海上的燕子”两种燕子,于是我这样问学生昨天我给语文出版社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建议他们把课文的题目改成故乡的燕子和海燕,你们说出版社会怎样回答我学生纷纷起来回答,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这一问题的设计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白鹅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鲜明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二)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准确描摹的方法。(三)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来导入新课。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也可让学生描述自己曾经见过的鹅,或展示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由此引入课文)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三、范读课文四、讨论课文1一4段内容1作者笔下的鹅有什么鲜明特点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注意对这些词语的意义加以比较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傲人骄傲自大,瞧不起人。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样子。【提示这几个词词义相近,用以形容白鹅,既突出强调了白鹅的鲜明个性,又避免了单调,富有变化。(要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就是作者在看到这只雪白的大鸟伸长脖颈左顾右盼的姿态时情不自禁发出的赞叹。)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鹅的傲慢结合文中的描写作具体来分析。头、叫声、步态、吃相。头高,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似有一种傲视群雄的气概。叫声,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显得气宇轩昂。吃饭,食料并不奢侈,但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3为了突出白鹅傲慢的特点,作者怎样称呼鹅(“鹅老爷”)“老爷”一词原是旧时代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作者用以称呼白鹅,可见白鹅在他家中拥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于是,白鹅也就有理由表现得“架子十足”。4“傲慢”一词常被用以形容人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白鹅作者对白鹅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用形容人的词语来描绘鹅,把鹅写得富有灵性。长长的脖子和“轧轧”的叫声是鹅的生理特点,而从容不迫的步态和三眼一板的吃相反映了鹅的生活习性,是动物的本能,这些都与性格无关。但作者却将其说成是“傲慢”性格的表现,显然把鹅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朋友,读来非常富有亲切感。其次,“傲慢”本为贬义词,但作者在描绘鹅的种种傲慢姿态和表现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种欣赏的态度,反映了作者内心对于这只鹅的喜爱之情。(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段。要求绘声绘色,通过朗读来领略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冥顽叫嚣引吭局促奢侈窥伺盛撰岑寂左顾右盼三眼一板蹑手蹑脚3完成“思考与练习三”。第二课时一、研究课文14段的写法1学生自由朗读14段。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三眼一板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从容不迫踏着方步昂首大叫架子十足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四、布置作业将课堂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记叙童年趣事的小作文。鹤群教案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本文安排一课时。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可以播放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或者一段介绍鹤的生物短片,使学生初步感受鹤的形象,以导入新课。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指导时,可分步进行,步步推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时,讲解不宜过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主动投入,积极思考。教师作适当点拨即可。(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伫(ZH)立绮Q)丽湮(YN)没剽悍(P)盘旋(XN)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伫立长时间的站立。绮丽鲜艳美丽。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剽悍敏捷而勇猛。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提示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提示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2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主要有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3表现鹤群救助同伴的细节有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提示1写鹤群飞翔于空中,主要是从直观形象上表现鹤的精神,鹤姿极为美妙,给人一种视觉美,鹤在队形变换时,整齐划一,这正是鹤的团体精神的体现。2鹤是动物中的弱小者,因而凶恶的鹰冲击时,它们“慌乱“陷入一片混乱“,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而当同伴遭受苍鹰攻击,有生命危险时,弱小的鹤团结一致,以众击寡,这又是一种本能反应。两相比较,更加突出鹤群的整体精神。3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不愿或不敢帮助别人,人类必须要有极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表现出英雄行为。就鹤而言,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这实在令人惊叹。4主要修辞方法是比喻,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将鹤群翔空的美妙姿态和搏击场面形象地表现出来了。5注意把握要点,主要是表现出一种整体精神。四、课文学习小结。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摘抄文中优美词句,细心体会,学会运用。板书设计战斗前一字形飞行一律笔直变换方向旋转腾轻盈上升战斗中拧成一团银光闪烁光莹莹耀眼战斗后护送引吭高鸣架盘旋高空远飞如麻雀如蝴蝶像飞蛾小如故鲁迅自传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教法学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一)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2、概括各段大意。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网页上幻灯片(2)内容显示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网页上幻灯片(9)内容显示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5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的最后一节写的是作者的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1、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2、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提示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等,“补白”先生13岁前的生活快乐无忧、幸福、安适。13岁的际遇是他生命中第一个转折点,也是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做幕友或商人表现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具有反抗精神。)谁回答第3个问题(提示结合文意,课外阅读藤野先生理解从学医开始,先生就走上了救国的漫漫征途,也是他最重要的思想变化,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如果学医还有父亲病故的原因,从而导致他学医救国,弃医从文则完全是为了救治国民,而且是从根本上救治。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她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的进步。以国家兴亡为已任,体现了先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问题4(提示当时政治混乱,社会黑暗,理解特定背景下先生生活之艰难、意志之坚强。)问题5(引导提示先生首先是文学家,著述情况必不可少)小结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共同合作,对鲁迅先生生平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感受到了先生卓而不群、自强、自立、爱国求实的精神。四、相关资料为了更多深入地了解先生,请大家打开“相关资料”快速浏览,选取你需要的或你感兴趣的。阅读(一)扩展资料一、鲁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惶等。二、写作背景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三、传记的文体知识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它是借助于形象描写,具体生动地记载历史上或当代起过历史作用的人物的一生,以及有关的重要史实的作品。古代就有汉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中就有不少人物传记。传记题材较广,内容繁杂,一般从体例来分,有自传体和传记体。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等。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竺可桢哥白尼,杨振宁邓稼先等。现代的传记著作分为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两大类。前者记叙史实;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四、鲁迅留日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五、鲁迅19121926在北京的情况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始于1912年5月5日,“约七时抵京”;6日,“移入山会邑馆”,“夜卧未半小时即见肥虫臭虫三四十,乃卧桌上以避之。”山会邑馆即绍兴县会馆。会馆是进京参加会考的同乡举子或京官居住的公寓,不必交房钱,只需在年节给看房的长班赏钱。鲁迅在会馆长居7年半,起先住藤花馆,因不堪喧闹,1916年搬入补树书屋。补树书屋是一所相对独立的小院,因为在院中的槐树上吊死过人,才没有被人抢住。补树书屋有4间朝东的正房,和两间“北向小舍”。鲁迅先住正房的南屋,后让给周作人,自己移住北屋。北屋因为有两间“小舍”的遮挡,光线较暗。狂人日记就是在这里撰就的。如今的补树书屋还能认出眉目。绍兴会馆在南半截胡同,出门北行右折出来,是所谓北半截胡同,已经是临街的附路了。十字路口就是菜市口。沿北向的宣武门大街上行,临近西单时左拐是教育街。教育街3号,当年是鲁迅就职的民国教育部,早年的清朝学部,如今是武警招待所。院中尚有一段长廊及左右各一间办公室是旧貌。那当年的教育总长及次长的办公室,如今是一家招待所的食堂。教育街往南一条平行的小街是新文化街,45号是当年的女师大,如今是鲁迅中学。校舍一律是旧貌,仍然是洋灰色。沿西单大街向北,近西四向左,是砖塔胡同。砖塔胡同61号院现84号是鲁迅在北京的第三处居所。鲁迅在此借居9个月,月租是8元。与八道湾的阔大比,砖塔胡同的3间平房尤其局促。由西四向东到沙滩,五四大街29号的红楼,是当年的北大一院。鲁迅从1920年12月24日开始在这里授课,直至1926年8月离开北京。长驻于此的国家文物局业已搬迁,还有文物出版社等单位尚在。大门上张挂着“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的牌子,门口墙上的文物标志牌注明“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红楼的地下室是印刷厂,一楼是图书馆,东侧有李大钊纪念室,西端有新闻纸阅览室,标明毛泽东在此工作过,月薪8元。由西四向西到阜成门内大街,最西端的北向胡同里是鲁迅博物馆。鲁迅在京的第四处旧居西三条胡同21号院,被围于其中。由西三条向东到赵登禹路,再北行,近西直门内大街右拐是曲曲弯弯的八道湾胡同。八道湾11号是鲁迅在京的第二处旧居。1919年11月,鲁迅与周作人夫妇迁入这座以3500元购置600元修缮的大宅院。12月29日,鲁迅接母亲、朱安及周建人一家阖家入住。八道湾11号分三进。一进的左手三间是外客房,是鲁迅写作阿Q正传的地方。二进的三间正房,右侧是朱安卧室,左侧是鲁母的卧室,中间是吃饭的堂屋,冬季时鲁迅亦在堂屋后侧木炕上睡。左手的西厢房三间,鲁迅曾暂居过。鲁迅搬走后,周作人改作了书房,取名“苦雨斋”。三进一排九间房,最为高大。西侧三间是周作人一家,中间三间是周建人一家。东侧三间是内客房,最东一间曾住过爱罗先珂。如今的房主是1950年搬入的81岁的张淑珍老人,在这所大院的36户人家中,她是居龄最长的。年龄最长的82岁的赵光存是位退休工人,每日价写写画画,偶尔还可以卖些给来访的外人。他就住在鲁迅写阿Q正传的房子里。六、鲁迅19271936在上海的情况在上海,鲁迅曾有过三处较长时期的寓所横滨路景云里,四川北路的拉摩斯公寓,以及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大陆新村9号自20世纪50年代起,被当地政府辟为鲁迅故居。其余的两处,迄今还有人家住着。先去的是景云里,这条弄堂和上海其它的弄堂没什么两样。这种旧居民区,上海人叫做石库门,据说在上海的主要城区已不多见了,景云里因为是二三十年代上海文人聚集地,这才得以保存下来。景云里入口抬头处的石头上,刻着“叶圣陶旧居”,很奇怪,问陪伴的导游小姐,小姐也摇头说不知道。这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一个较长久的住所,这条不过10余米的巷子里,和他同期住在这里的,还有茅盾、叶圣陶、周建人、冯雪峰和柔石。好不容易敲开横滨路23号房门,还没看清楚,就有一位妇女从里屋急吼吼地抢出来,40来岁的样子,一边梳头,一边堵在门口“看、看、看要看找政府,把我们搬走算了。”于是赶快开溜。走上几百米,穿过多伦路,就到了四川北路的拉摩斯公寓,这里是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帮着租下的,为防止意外,当年的门上还插着内山的名片。如今那个插槽早已破了,连陈年的木头都裸了出来。敲门,没人应。从三楼转角的窗户望过去,一位老太太在阳台上,跟她说话,也不理我们。陪同的导游小姐就笑,两年前她带一帮电视台记者来这里拍纪录片,也是怎么叫也不开门,后来又打电话,又回单位开证明,最后还是居委会亲自来人这才引进门。保存最完好的当然是大陆新村故居,安安静静的,楼面新刷了一层红漆,陈列品都是旧的原物。住所有3层,每层约30多平方米的样子,鲁迅1933年4月11日迁入这里。由6排红砖结构的三层楼房组成的大陆新村,始建于1931年,是私营大陆银行的职员住宅,遇上一位职员调离,才由内山完造出面,用45两黄金顶下来,即买下了使用权,每月还要另付租金。这里的居民出出入入的,谁也不会多瞧你几眼,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正好碰见上海老画家李厚,他家就和鲁迅故居门对门。鲁迅故居从50年代落成起,他就是见证人。李厚还记得小时候来这里的亲戚家玩耍的情景,他回忆住在鲁迅家的西邻10号,是一个白俄,在当时的租界工部局巡捕房做事。东邻8号是日本人,门口挂着一块写着“茶”字的大牌子。鲁迅在上海的3处居所,以四川北路为中轴线,相互间只有10多分钟的步行路程。四川北路除了商业繁华外,还是当年上海除宝山路之外的又一文化出版中心,当时著名的出版公司,如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亚东书局、大东书局等除了在宝山路开店外,有的还把编辑部、印刷厂、分店设在这里,与鲁迅关系较为密切的北新书局、内山书店等更是直接在此开店。内山书店旧址倒还保存着,现在是工行的一家储蓄所。鲁迅当年常去饮茶的公啡咖啡馆,也是当年左翼文化人经常聚会的地方,现在又开张了,据说还是在原址上。我去看了,在多伦路南口时装商场的半地下,虽说是上午,里面就得用上电灯。要想忆起一些海上旧梦,四川北路不必去了,可以径直走到多伦路,这是当年左翼文人出没较多的地方,如今已被辟成“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路口竖了些铜像,有叶圣陶等人,里头开了些商店,卖古玩字画一类,道路很宽,两旁一处处装饰一新的小洋房,据说大部分是新建的。虞积华老先生是上海鲁迅纪念馆退休馆员,自小就在虹口区一带长大,他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区分是不是租界,只要看路面,柏油路的是租界,石头路的是国统区。因此他判断鲁迅的寓所都在租界附近。这也是鲁迅杂文集“且介亭”的由来,“且介”,“租界”二字各取一半也,鲁迅暗指自己住在半“租界”,也就是租界外靠近租界的地方。(二)上网阅读百度网、“鲁迅简介”思考如果鲁迅先生的经历记述到1936年,你认为还需要选取哪些材料(教师随机点评)小结查阅资料,需要运用慧眼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考查一下我们这方面的能力。请看问题鲁迅自传是从1881年写到1930年,如果写到1936年,你认为应再选取他的哪些活动(可用打字或“粘贴”,随机点拨评价。)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翻页到“拓展延伸”,迅速浏览页面内容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交流以下材料,整体提升11903年,鲁迅在照片背后,写下一首自题小像的诗,送给许寿裳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里,鲁迅表示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了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出他的某种寂寞的心情,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全诗采用各种形象化手法,熔铸成慷慨悲歌的风格,显现一位忧国忧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光辉形象。2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集中地体现在他所作的旧体诗自嘲里。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招饮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这一天,鲁迅和大家谈笑风生。“因为看到许广平在旁边,郁达夫就打趣地说大先生,你的华盖运可以脱了吧这时大伙的目光都集向许广平。鲁迅听了哈哈大笑,连拿纸烟的手也因畅怀的笑而颤抖起来”。郁达夫又关心地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即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作答。郁达夫还开玩笑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席散以后,鲁迅应柳亚子之请,于10月12日,为他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鲁迅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自己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顽强应战,表现出“为敌为我,了了分明”的阶级爱憎,和“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格。虽然如此,但这首诗的感情还是十分深沉的。有一次,鲁迅把诗的意思讲给内山完造听,听的人哭了,鲁迅也哭了。因为他处在八面攻击之中,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中国人民的将来,他怎能不悲愤,不落泪这首诗充分体现鲁迅一生高贵的革命品质,因而得到崇高的评价。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诗人郭沫若也十分赞赏这两句诗,指出它“虽寥寥十四字,对方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俱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团结与斗争俱足的精神,也表现在对待自己人和朋友的批评上。他指责错误倾向,经常十分尖锐、深刻。他不习惯于给人搔痒,使他十分舒服,而是喜欢大喝一声,让人出一身汗,以收治病救人之效。这同他以前对农民的“怒其不争”的态度,有其相似之处。这个“怒”字,是“恨铁不成钢”,是鲁迅赤热心肠的写照,表现出他对于错误的不留情面的态度。有些人以为一“怒”,对方就该是敌人,这是不对的。如果不是出于误解,就是有意曲解。小结是啊,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爱得厚重他在黑暗混乱中求索是何等悲愤他传播真理、唤醒国民百折不回是怎样的勇气他在指责与诬蔑下是如此地坦然他在人们的赞叹声中又是这样的平实与谦逊。今天,我们走近了鲁迅,你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了解,你心目中鲁迅是个怎样人(至此,学生在个人体验基础上,构建起心目中的形象。)六、作业总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伟人为镜,得必大于失。有人说,交一位好朋友是一笔财富,历史上的伟人很多,如果让你以伟大为友,你会选择哪一位,为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教师随机点评。)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坚强,请去读贝多芬传如果你觉得自己还缺乏毅力,请去读居里夫人传。以伟人为友,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请打开“作业”1、请课下搜集名人传记,进一步了解传记特点,感悟名人精神。2、撰写EMAIL我的小传。请发送到我的邮箱结束语让我们再次走近鲁迅“真的猛士”,聆听他对我们的教诲愿中国的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算萤火一般,也可在黑暗里发一点光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2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精忠传、水浒传等篇目。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趣、高效的知识性游戏,给全体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活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共同探究文章精髓。2辐射阅读材料,与文章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少年毛泽东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难点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教学突破在认知环节运用有趣的知识性游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运用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并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理解、探究环节用课文内容与辐射阅读材料结合,深刻准确掌握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主要实施方案为用游戏方式导人新课并贯穿课堂始终质疑、讨论、解疑一体化探究、理解、辐射新知同步进行培养读书习惯,确立远大志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张毛泽东画像、录音机、字词卡片、若干张投影片、印发辐射阅读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资料、按小组坐好。教学步骤第1课时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游戏导入1激发情趣2初读课文2认识领袖3分析课文3细读品味4拓展阅读4拓宽眼界一、游戏导入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游戏一“一一对应”。出示投影片周恩来弃医从文鲁迅排除干扰,闹市读书毛泽东一国两制邓小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认真读题,根据平时对这几个著名人物的了解,小组讨论,确定出答案。由第一个找到答案的小组先发言,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明根据。2游戏二“我说你猜”投影逐条出示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喜欢四书五经。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示毛泽东的画像。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曲2根据所示条件,集中精力,提取知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最终人选,如排除法、归纳法等。每条提示后,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第一个游戏的四个人物学生都可能想到但凭第一、二条答案很难确定,最终敲定准确答案毛泽东。3感受歌词内涵。学生可能想到多首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二、初读课文约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示游戏内容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么样呢。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放课文朗读录音。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词语并理解词义。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慷慨接济施舍指责恫吓晓谕耸听沮丧克勤克俭引经据典青黄不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